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牙间牵引成骨辅助唇腭裂牙槽植骨术前治疗1例报告
1
作者 唐艳梅 陶丽 +3 位作者 聂萍 张剑飞 沈国芳 朱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69-572,共4页
对于牙槽裂隙过宽(大于1个尖牙宽度)、裂隙两侧骨端错位、重叠或存在垂直落差的情况,直接植骨难度大、成功率低。牙间牵引成骨技术能有效减小牙槽裂隙宽度,获得新生软硬组织,为牙槽裂辅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牙间牵引成骨器的设计多... 对于牙槽裂隙过宽(大于1个尖牙宽度)、裂隙两侧骨端错位、重叠或存在垂直落差的情况,直接植骨难度大、成功率低。牙间牵引成骨技术能有效减小牙槽裂隙宽度,获得新生软硬组织,为牙槽裂辅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牙间牵引成骨器的设计多样化,应结合病例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固位方式,在保证牵引方向的同时,力求加力简便有效,牵引器稳固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牵引成 -支持式间牵引器
下载PDF
自体髂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2
作者 刘迎迎 刘提提 贺明明 《包头医学》 2024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21年8月在本院进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21年8月在本院进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明显更高(χ^(2)=3.888,P=0.049)。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呈现降低趋势,进一步组间比较,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3%更低(χ^(2)=4.962,P=0.026)。结论:围术期护理用于自体髂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病例,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嵴裂修复术 自体髂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心理状态
下载PDF
骨诱导修复材料在牙槽突裂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熊清华 汪丹凤 万冠群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1年第6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骨诱导修复材料在牙槽突裂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单侧牙槽突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均行牙槽突裂植骨术治疗。术前采用CT测量所有患儿牙槽骨缺损体积,观察组给予骨诱导修复材料完成牙槽植骨,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骨诱导修复材料在牙槽突裂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单侧牙槽突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均行牙槽突裂植骨术治疗。术前采用CT测量所有患儿牙槽骨缺损体积,观察组给予骨诱导修复材料完成牙槽植骨,对照组给予自体髂骨骨松质进行牙槽植骨,所有牙槽骨缺损间隙均完全充填。术后半年随访,采用CT测量植骨区域的成骨体积,计算成骨率。比较2组术后植骨区域成骨率。结果观察组成骨率为0.23±0.09,对照组成骨率为0.30±0.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75,P>0.05)。结论骨诱导修复材料修复牙槽突裂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其成骨效果与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裂 牙槽植骨 诱导修复材料 松质
下载PDF
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初步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超 石冰 +1 位作者 刘坤 郑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改进牙槽突裂植骨术的技术方法,并对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即刻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选取20名非综合征性单侧牙槽突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8名,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12名。对20例患者实施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 目的改进牙槽突裂植骨术的技术方法,并对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即刻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选取20名非综合征性单侧牙槽突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8名,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12名。对20例患者实施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拍摄锥形束CT(CBCT)片,使用Image-Pro Plus 5.1软件测量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名患者中总体植入骨量比率为88%,唇侧植入骨量比率为93%,腭侧植入骨量比率为84%。结论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弥补了既往腭侧植入骨量不足的缺点,裂隙内鼻腔瓣三角瓣的切口设计兼顾了鼻底裂隙和唇侧裂隙的关闭,避免大范围的松弛切口以及颊侧黏膜推进瓣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突裂 锥形束CT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不同材料植骨前后对上颌扩弓效应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
5
作者 王晓宇 王昊 厉松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模拟采用不同材料进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植骨前后,对上颌扩弓效应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取1名11岁女性右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CBCT数据,利用Ansys软件建立独立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及模拟使用不同材料植骨后的上颌骨模型,... 目的探讨模拟采用不同材料进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植骨前后,对上颌扩弓效应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取1名11岁女性右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CBCT数据,利用Ansys软件建立独立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及模拟使用不同材料植骨后的上颌骨模型,对比分析各观察节点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及应力分布特征。结果植骨前扩弓效果显著、牙槽嵴前段扩弓量大于后段;而植骨后可产生扩弓效果,但扩弓幅度明显小于植骨前,且牙槽嵴后段扩弓量大于前段。植骨后各组的扩弓量随着材料弹性模量的减小而增加。植骨前扩弓应力主要集中于双侧牙槽嵴后段,并沿颧牙槽嵴支柱分布;植骨后扩弓牙槽嵴前段出现应力集中区并与后段相延续。植骨后各组的应力值随着材料弹性模量的升高而增加。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植骨前的扩弓效应优于植骨后,植骨前扩弓可将施加的扩弓力后移,而植骨后扩弓可将施加的扩弓力前移。在满足植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弹性模量小的材料可使上颌获得更大的扩弓量且承受较小的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上颌扩弓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影响唇腭裂患者牙槽裂植骨成功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陆斌 封兴华 +3 位作者 李戍军 秦瑞峰 白振西 张浚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613-615,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唇腭裂患者牙槽裂植骨成功的因素。方法:对同一术者所行牙槽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52例进行临床研究,探讨植骨成功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裂侧类型等的关系。结果:18岁以上年龄组、完全性唇腭裂组、双侧唇腭裂组... 目的:分析影响唇腭裂患者牙槽裂植骨成功的因素。方法:对同一术者所行牙槽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52例进行临床研究,探讨植骨成功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裂侧类型等的关系。结果:18岁以上年龄组、完全性唇腭裂组、双侧唇腭裂组患者的植骨成功率与对应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明显低于对应组。结论:①牙槽裂植骨成功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裂侧类型等有关;②良好植骨床的形成和植骨区无张力的严密缝合是保证牙槽裂植骨成功的关键;植骨时机是植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临床研究 腭裂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植骨后前牙牵引助萌矫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伟 吴平 +2 位作者 李琳 刘琳 郑延清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阻生前牙牵引助萌效果,并分析其成败原因。方法选取2002—2012年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连市口腔医院诊治的8例二期植骨成功的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阻生前牙牵引助萌效果,并分析其成败原因。方法选取2002—2012年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连市口腔医院诊治的8例二期植骨成功的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0.5±2.6)岁。均有尖牙或侧切牙阻萌,其中侧切牙阻萌2例、尖牙阻萌6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列排齐整平并开大阻生前牙间隙后与外科配合进行闭合式牵引助萌,同时进行矫治结果分析。结果 6例牵引成功,平均疗程(22.5±4.5)个月,牵引时间(从手术开窗到牙齿破龈)平均(6.5±3.5)个月;牵引到位的牙齿与邻牙邻接关系良好,牙合关系稳定,但与对侧正常萌出前牙相比,牙龈形态略不同。其余2例(1例阻生侧切牙、1例阻生尖牙)牵引失败。结论对于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植骨术后出现前牙阻萌患者,应在矫治中及时进行牵引助萌。植骨时间、成功率、阻生尖牙萌出角度及与邻牙关系、助萌手术对阻生牙影响等均直接关系到牵引助萌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突裂 阻生前 牵引助萌
原文传递
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术前使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扩大上牙弓的正畸治疗 被引量:17
8
作者 黄烈平 黄宁 +1 位作者 邓晓姝 陈绪道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3-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对伴有上牙弓狭窄的唇腭裂患者的扩弓效果。方法选择15例需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术前正畸治疗先采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大上牙弓,测量扩弓前、中、后的上颌左右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 目的探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对伴有上牙弓狭窄的唇腭裂患者的扩弓效果。方法选择15例需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术前正畸治疗先采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大上牙弓,测量扩弓前、中、后的上颌左右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的变化。结果经过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弓治疗的患者,均在5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有效地扩大了上牙弓。正畸治疗后上牙弓扩大,牙齿排列基本整齐,为牙槽突裂植骨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结论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可有效扩大唇腭裂患者的上牙弓,同时配合固定正畸治疗,疗效确切,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固定式四眼圈簧 唇腭裂 突裂 正畸治疗
下载PDF
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定位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军 王国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应用牙CT对牙槽突裂植骨术后的骨桥位置进行定位分析。方法选取18名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在牙槽突裂植骨术后3个月对植骨部位进行牙三维CT扫描,将牙槽突裂隙分割后对植入骨进行定位。结果牙槽突裂植骨术后,近远中向上骨桥的数量... 目的应用牙CT对牙槽突裂植骨术后的骨桥位置进行定位分析。方法选取18名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在牙槽突裂植骨术后3个月对植骨部位进行牙三维CT扫描,将牙槽突裂隙分割后对植入骨进行定位。结果牙槽突裂植骨术后,近远中向上骨桥的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唇腭向上唇侧的骨桥数多于腭侧骨桥数(P<0.001);垂直向上,植入骨的骨桥主要存在于裂隙侧中切牙的根中和根尖1/3,而鼻底及近牙槽嵴顶的骨桥数量较少(P<0.05)。结论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骨桥的位置主要位于裂隙侧中切牙的根中和根尖1/3处,且唇侧的骨量明显多于腭侧的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裂 三维CT 唇腭裂 二期
下载PDF
不同时机牙移动对SD大鼠牙槽突裂植骨区骨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壬媚 许悦 +1 位作者 陈振琦 刘广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评价牙移动产生的功能性刺激对SD大鼠牙槽突裂植骨区骨改建的影响,探讨植骨后牙移动的合适时机。方法:选择16只56天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按照已建立的外科诱导SD大鼠双侧牙槽突裂模型要求造裂,填塞骨蜡8周后,在双侧裂隙区同... 目的:评价牙移动产生的功能性刺激对SD大鼠牙槽突裂植骨区骨改建的影响,探讨植骨后牙移动的合适时机。方法:选择16只56天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按照已建立的外科诱导SD大鼠双侧牙槽突裂模型要求造裂,填塞骨蜡8周后,在双侧裂隙区同时植入大鼠自体髂骨松质骨,左侧为牙移动侧,分别在植骨后即刻、2周、4周、8周近中移动左侧第二磨牙进入植骨区,右侧为对照侧,第二磨牙不进行任何处理。加力牙移动4周后处死动物。通过Micro-CT扫描标本,运用Mimics 10.01软件计算双侧植骨区骨量,采用SAS 9.0软件包对双侧植骨区骨量进行配对t检验,对双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进行组间方差分析。结果:各组的牙移动侧植骨区骨量均多于对照侧。0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差值为0.87mm3,无显著差异(P>0.05);2周组和4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分别为1.7mm3和1.77mm3,有显著差异(P<0.05);8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为3.47mm3,有显著差异(P<0.01),8周组两侧植骨区骨量差值的均数与0周组、2周组和4周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牙移动对植骨区的功能性刺激能抑制植骨区的骨吸收。植骨8周后的牙移动抑制植骨区移植骨吸收的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裂 移动 改建 MICRO-CT
下载PDF
不同顺次正畸联合牙槽嵴裂植骨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疗效及其锥形束CT测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利永 张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5期1542-1544,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顺次正畸联合牙槽嵴裂植骨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疗效及其锥形束CT测量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22例。甲组患者先进行正畸...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顺次正畸联合牙槽嵴裂植骨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疗效及其锥形束CT测量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22例。甲组患者先进行正畸治疗,随后3个月内佩带保持器,之后再进行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植骨治疗,在植骨治疗完成后再使用保持器3个月进行保持;乙组患者先进行正畸治疗,随后立即进行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植骨治疗,最后再3个月内均佩带保持器进行保持;丙组患者先进行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植骨治疗,随后再佩带为期3个月的保持器,最后再进行正畸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锥形束CT参数的变化和差异。结果丙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SNB)和上中切牙切缘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U1/NA)等指标并无明显变化;甲组和乙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NA没有明显变化,但治疗后SNB、U1/NA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而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ANB)、下中切牙切缘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1/NB)等指标则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甲组患者的SNA、SNB、ANB和U1-NA以及L1-NB和丙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1);乙组患者的SNB、L1-NB比之丙组患者的相应指标明显增大;甲组患者和乙组患者比较除了SNA外,ANB和L1-NB等指标明显增大,SNB和U1-NA等指标明显减小(P<0.05)。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牙槽嵴植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一次正畸治疗取得的效果与单纯治疗前或者在治疗后进行正畸治疗所取得的效果相比要好很多,同时还有利于患者保证上颌骨矫正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正畸 嵴裂 锥形束CT
下载PDF
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浩 张力 +2 位作者 鲍海宏 季洋 华泽权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057-1058,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在牙槽突畸形修复中的效果。方法23例唇腭裂术后成人牙槽突裂患者采用自体髂骨移植修复。将髂骨松质骨填充牙槽突裂间隙内,用髂骨皮质骨骨片恢复梨状孔底缘外形,单皮质钛钉固定。术前及术后对CT影像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在牙槽突畸形修复中的效果。方法23例唇腭裂术后成人牙槽突裂患者采用自体髂骨移植修复。将髂骨松质骨填充牙槽突裂间隙内,用髂骨皮质骨骨片恢复梨状孔底缘外形,单皮质钛钉固定。术前及术后对CT影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应用Bergland分级评价,临床成功率(I~Ⅱ级)为69.6%,临床失败率(Ⅲ、Ⅳ级)为30.4%。其中5例移植骨外露,经碘仿油纱加压后,创面Ⅱ期愈合。2例基本无连续骨桥,再次出现口鼻瘘孔。其余创面均I期愈合。结论自体髂骨移植可以有效修复牙槽突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裂 皮质 松质 Ⅱ期
下载PDF
牙槽突裂植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谭 燕 薛振恂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40-342,共3页
先天性唇腭裂的治疗已由早期单纯关闭唇腭裂隙发展到序列治疗.它包括正畸治疗、矫形修复、牙槽骨缺损修复、正颌外科治疗、以及耳鼻喉科治疗及语音训练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牙槽突裂植骨术是其序列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恢复... 先天性唇腭裂的治疗已由早期单纯关闭唇腭裂隙发展到序列治疗.它包括正畸治疗、矫形修复、牙槽骨缺损修复、正颌外科治疗、以及耳鼻喉科治疗及语音训练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牙槽突裂植骨术是其序列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恢复上颌牙弓的完整性及增加上颌骨的稳定,矫正鼻底塌陷,关闭口鼻腔漏,为正畸及正颌治疗打下基础.牙槽突裂植骨最早开展于20世纪初期的欧洲,在五、六十年代国外已有应用自体肋骨、胫骨进行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报道[1],但由于骨性愈合,往往影响上颌骨发育,有形成上颌下陷及反的可能.1981年美国Bertz等报道21例用髂骨松质骨移植作二期齿槽突裂植骨治疗,并通过矫治把裂隙两侧的牙齿移位至植骨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至此自体松质骨修复牙槽突裂,以其明确的目的,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国内从90年代初开始了此项手术治疗,但至今尚未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裂 上颌 材料 手术年龄
下载PDF
牙槽突植骨术前正畸治疗对完全性唇腭裂牙槽突植骨长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秦芳 余国建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对行牙槽突植骨术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术前进行正畸治疗,分析其对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行牙槽突植骨术完全性唇腭裂患者75例,对所有患者行牙槽突植骨术前均进行正畸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1... 目的对行牙槽突植骨术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术前进行正畸治疗,分析其对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行牙槽突植骨术完全性唇腭裂患者75例,对所有患者行牙槽突植骨术前均进行正畸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时间的随访,定期对其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拍摄,对其长期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75例患者经正畸治疗后行牙槽突植骨术,患者前牙扭转、舌倾症状及牙弓状态均明显改善,植骨成功患者有75例,成功率为92.0%;与正畸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SNA、SNB与ANB三个角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畸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牙槽突植骨术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术前进行正畸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植骨成功率,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完全性唇腭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先天性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植骨后上唇高度及鼻翼基底的改变 被引量:5
15
作者 焦建军 柴丛娜 +3 位作者 靳书滨 张学强 马超 李慧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46-1250,共5页
背景:牙槽突裂植骨是目前常见的修复唇腭裂患者牙槽突骨缺损的方法,但是在国内,关于牙槽突裂植骨对上唇高度改变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测量牙槽突裂植骨后上唇及鼻翼基底的改变情况。方法:46例确诊为先天性单侧牙槽突裂的患者(平均年龄... 背景:牙槽突裂植骨是目前常见的修复唇腭裂患者牙槽突骨缺损的方法,但是在国内,关于牙槽突裂植骨对上唇高度改变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测量牙槽突裂植骨后上唇及鼻翼基底的改变情况。方法:46例确诊为先天性单侧牙槽突裂的患者(平均年龄为9.85岁),这些患者均采用自体髂骨作为供骨源,平均植入骨量为2.98 cm^3。通过统一的照相方法,获得患者的正面照、侧面照及仰头鼻底照。通过对患者面部固定位置的点进行测量,对患者的上唇高度、上唇投影、鼻翼基底植骨前比例指数和植骨后比例指数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显示,上唇高度5组测量数据均显示牙槽突裂植骨后上唇高度显著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上唇投影测量数据显示上唇投影后更加明显,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鼻翼基底4组测量数据中,有3组数据显示牙槽突裂植骨后鼻翼基底显著抬高,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在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中,通过牙槽突裂植骨可抬高鼻翼基底及延长上唇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先天性单侧完全性突裂 上唇高度 鼻翼基底 比例指数
下载PDF
牙槽突裂植骨术对改善鼻底塌陷畸形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斌 封兴华 +2 位作者 王彦亮 秦瑞峰 白振西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期257-257,共1页
对同一术者所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单侧唇腭裂患者44例进行临床研究,结合X线片及面部正侧位相片探讨植骨成功与否与鼻底塌陷畸形改善的关系。植骨成功组的患侧鼻底塌陷畸形的改善较未成功组有明显差异,明显高于未成功组。牙槽突裂植骨术... 对同一术者所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单侧唇腭裂患者44例进行临床研究,结合X线片及面部正侧位相片探讨植骨成功与否与鼻底塌陷畸形改善的关系。植骨成功组的患侧鼻底塌陷畸形的改善较未成功组有明显差异,明显高于未成功组。牙槽突裂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植骨成功后患侧鼻底塌陷畸形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仍需行鼻翼塌陷畸形整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裂 鼻底塌陷畸形 治疗 手术
下载PDF
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区牙移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臣杰 陈振琦 +1 位作者 杨育生 钱玉芬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牙槽突裂植骨区牙移入的可行性及牙移入的方式,评价移入牙的牙槽骨支持率和移植骨高度变化。方法:选取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10例,行牙槽突裂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分别拍摄植骨后3个月(T1)及牙移入植骨区后(T2)的根尖片,观察牙移... 目的:探讨牙槽突裂植骨区牙移入的可行性及牙移入的方式,评价移入牙的牙槽骨支持率和移植骨高度变化。方法:选取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10例,行牙槽突裂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分别拍摄植骨后3个月(T1)及牙移入植骨区后(T2)的根尖片,观察牙移入植骨区的情况,测量T1和T2阶段移入牙的牙槽骨支持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参照Bergland四分法评价移植骨的高度变化。结果:①牙整体移入植骨区,牙槽骨支持率为(89.85±2.51)%(T1)和(90.22±2.44)%(T2),牙移入植骨区后的牙槽骨支持率与植骨后3个月的牙槽骨支持率无显著差异(P>0.05)。②移植牙槽骨的高度在牙移入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唇腭裂患者植骨后,可将裂隙邻近的牙移入植骨区,获得良好的牙槽骨支持。牙的移入有助于维持移植骨高度,提高植骨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裂 移动 根尖片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牙槽嵴裂植骨术中植骨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文革 师坚强 +2 位作者 原杰 邢荣琴 张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6期799-800,共2页
先天性牙槽嵴裂在唇腭裂患者中较为常见,表现为牙槽嵴骨质缺损、牙弓完整性丧失、缺损处牙异位萌出、牙阻萌、口鼻瘘以及由于鼻翼基底部缺乏骨组织支持而出现鼻翼塌陷畸形和牙颌功能紊乱。牙槽嵴裂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重要组成... 先天性牙槽嵴裂在唇腭裂患者中较为常见,表现为牙槽嵴骨质缺损、牙弓完整性丧失、缺损处牙异位萌出、牙阻萌、口鼻瘘以及由于鼻翼基底部缺乏骨组织支持而出现鼻翼塌陷畸形和牙颌功能紊乱。牙槽嵴裂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牙槽嵴裂骨质缺损的体积、结构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课题。计算牙槽嵴裂缺损体积,传统的方法是拍摄牙根尖片、咬合片和曲面断层片,根据牙槽嵴裂二维数值的多少,结合临床检查,进行牙槽嵴裂骨质缺损的体积估计,导致取骨量多少的盲目性。陈建伟认为唇腭裂患者牙槽嵴裂的骨组织缺损主要位于裂隙处,裂隙旁牙齿的牙根唇、腭侧仍然处于牙槽骨的包围之中,传统的X线片在评价牙槽嵴裂植骨时,裂隙旁的骨质恰与牙根的唇、腭侧牙槽骨重叠而无法清晰显示,从而误导骨质缺损的体积和结构,产生植骨术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本研究术前使用64层螺旋CT计算牙槽嵴裂缺损体积的数值与术中使用医用单层油纱布联合医用碘伏液计算牙槽嵴裂缺损体积的数值进行比对,结果提示术前64层螺旋CT可以准确计算牙槽嵴裂的缺损体积,从而指导髂骨术的取骨量,提高植骨术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嵴裂 64层螺旋CT 先天性 临床研究 唇腭裂患者 质缺损 唇腭裂序列治疗
下载PDF
唇腭裂牙槽突裂同期植骨修复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文抑西 路海军 +1 位作者 刘建华 余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5-456,共2页
先天性牙槽突裂是唇、腭裂常见的伴发畸形,并造成口腔形态和功能异常以及面部整体发育不协调.早期修复牙槽突畸形,恢复上颌骨骨性结构的完整和连续性,有助于恢复口腔正常形态和功能,利于面中、下部骨性支架的生长发育,是唇腭裂序列治疗... 先天性牙槽突裂是唇、腭裂常见的伴发畸形,并造成口腔形态和功能异常以及面部整体发育不协调.早期修复牙槽突畸形,恢复上颌骨骨性结构的完整和连续性,有助于恢复口腔正常形态和功能,利于面中、下部骨性支架的生长发育,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突一期修复术 唇裂 先天性突裂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唇腭裂患者牙槽突植骨术后的正畸治疗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智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牙槽突植骨术后的唇腭裂患者进行正畸矫治的疗效。方法18例完全性唇腭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前方牵引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正前后的面颌像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反均解除,近中磨... 目的探讨牙槽突植骨术后的唇腭裂患者进行正畸矫治的疗效。方法18例完全性唇腭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前方牵引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正前后的面颌像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反均解除,近中磨牙关系得到纠正,上颌后缩消失,明显改善患者容貌。结论牙槽突植骨术后的正畸治疗是唇腭裂患者序列治疗中的重要部分,对消除患者自卑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正畸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