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珊瑚人工骨复合物在拔牙窝牙槽骨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巍 李小兰 +2 位作者 孔卫东 邓国珍 沈丽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34-736,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与珊瑚人工骨复合物 (复合骨 )在拔牙窝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拔除 12只成年狗两侧上颌第二及第三切牙 ,并去除牙槽窝之间的牙槽间隔 ,一侧随即植入复合骨 ,对侧植入珊瑚人工骨 (珊瑚骨 )作为对照。并于...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与珊瑚人工骨复合物 (复合骨 )在拔牙窝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拔除 12只成年狗两侧上颌第二及第三切牙 ,并去除牙槽窝之间的牙槽间隔 ,一侧随即植入复合骨 ,对侧植入珊瑚人工骨 (珊瑚骨 )作为对照。并于植入后 4、8、12周取材 ,采用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和 [99Tcm]-MDP核素骨显像等方法比较两种植入材料在牙槽窝中的骨修复能力。结果 :复合骨植入牙槽骨后 ,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 ,新骨不断生成 ,12周后 ,植入材料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 ;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复合骨组新骨形成的比值显著高于珊瑚骨组(P <0 0 5 ) ;4和 8周复合骨组核素浓聚程度高于珊瑚骨组 ,12周两组核素浓聚程度差异不明显。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蛋白 移植存活 牙槽骨修复 珊瑚人工
下载PDF
3层结构抗菌型牙槽骨修复膜的制备和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良 谭铭浩 +3 位作者 阳范文 朱继翔 田秀梅 陈晓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240-12245,共6页
设计和制备一种适合口腔牙槽骨缺损修复的多层功能膜。利用溶液铺展法和静电纺丝法制备3层多功能膜;通过扫描电镜得到修复膜微观形貌结果,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得到拉伸强度为6.5 MPa;进行模拟体液的药物释放发现释放时间可持续3d。结果表... 设计和制备一种适合口腔牙槽骨缺损修复的多层功能膜。利用溶液铺展法和静电纺丝法制备3层多功能膜;通过扫描电镜得到修复膜微观形貌结果,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得到拉伸强度为6.5 MPa;进行模拟体液的药物释放发现释放时间可持续3d。结果表明,3层多功能膜引入致密PCL层获得更高的机械强度,添加明胶抗菌层获得了抗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修复 引导 屏障作用 抗菌
下载PDF
矫治力对正畸拔牙术后牙槽骨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雷畅 崔德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牙槽骨修复 术后 正畸 矫治力 减数矫治 错颌畸形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生长因子在牙槽骨修复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晓明 陶海彪 江银华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66-70,共5页
牙槽骨缺损是导致口腔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如何修复骨缺损,并恢复其功能是近年来的关注重点。目前临床中使用的骨重建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组织工程学和骨再生医学应运而生。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增殖分化后能够代替损伤的组织,有望成为治疗... 牙槽骨缺损是导致口腔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如何修复骨缺损,并恢复其功能是近年来的关注重点。目前临床中使用的骨重建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组织工程学和骨再生医学应运而生。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增殖分化后能够代替损伤的组织,有望成为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替代方案。最近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生长因子能够诱导骨修复。该文总结了近年来骨缺损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结果,重点对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效应在牙槽骨修复中的作用及相关生长因子的特点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生长因子 牙槽骨修复
下载PDF
不同牙槽骨修复术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刘强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6期1923-192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牙槽骨修复术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正畸治疗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及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结果 52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 目的探讨不同牙槽骨修复术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正畸治疗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及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结果 52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5-1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7±0.8个月;其中有18例患者采用天然骨或人工材料对牙槽骨进行修复,其对于正畸牙的移动没有影响;有14例患者采用组织工程修复术对患者的牙槽骨进行修复,在早期缺损部位牙齿移动快于正常组织,而在后期两者间没有差异;有20例患者采用牙周膜对牙槽骨进行修复,在新骨区域牙齿移动速度较快。结论不同牙槽骨修复术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不同,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修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修复 正畸移动 临床分析 影响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可吸收生物膜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6
作者 张民珍 邝惠芳 +1 位作者 杨黎艳 罗文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可吸收生物膜在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受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102例牙槽骨缺损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分...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可吸收生物膜在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受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102例牙槽骨缺损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Bio-Gide组(51例,采用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和SIS组(51例,采用SIS可吸收生物膜)。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血钙、血磷、生物相容性、牙周附着丧失(periodontal attachment loss,PAL)长度、牙髓敏感度、牙松动度、牙槽骨骨量及不良事件。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第5天VAS评分,术前、术后1 d、术后12 d血钙、血磷水平,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PAL长度,术后3、6、12个月牙髓敏感度及牙松动度1级、2级百分率,术后12个月骨宽度增加量、骨高度增加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io-Gide组相比,SIS组创口愈合时间、生物膜吸收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12 d排异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SIS可吸收生物膜、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在牙槽骨缺损修复GBR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前者生物相容性更佳,后者可提供更长时间的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修复 小肠黏膜下层可吸收生物膜 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 引导再生术
下载PDF
自体髂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7
作者 刘迎迎 刘提提 贺明明 《包头医学》 2024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21年8月在本院进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21年8月在本院进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明显更高(χ^(2)=3.888,P=0.049)。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呈现降低趋势,进一步组间比较,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3%更低(χ^(2)=4.962,P=0.026)。结论:围术期护理用于自体髂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病例,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嵴裂植修复 自体髂移植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内分泌代谢因素对狗牙槽骨缺损修复影响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德懿 朱平 +1 位作者 汪铮 汪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在超微结构水平阐明内分泌因素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狗牙槽骨二壁骨缺损模型,观察在切除卵巢,诱发糖尿病及提高甲状腺素水平情况下牙槽骨修复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去除卵巢组新骨形成明显较同期正常对照组慢;诱发... 目的在超微结构水平阐明内分泌因素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狗牙槽骨二壁骨缺损模型,观察在切除卵巢,诱发糖尿病及提高甲状腺素水平情况下牙槽骨修复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去除卵巢组新骨形成明显较同期正常对照组慢;诱发糖尿病组骨质明显稀疏,可见胶原破坏和退变细胞;甲状腺素组可见骨质形成减少,6个月时尤为明显,大部分骨缺损部位被纤维缔组织所代替。结论证实牙槽骨修复确受全身内分泌因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 牙槽骨修复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同期植骨对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金晓明 翟财红 +1 位作者 陶海彪 江银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时,于拔牙创内同期植入自体骨混合Bio-Oss人工骨粉,对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术前根据下颌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的位置,预估下颌阻生牙拔除后,第二磨牙发生远中骨组织缺损的风险,分为低、... 目的: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时,于拔牙创内同期植入自体骨混合Bio-Oss人工骨粉,对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术前根据下颌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的位置,预估下颌阻生牙拔除后,第二磨牙发生远中骨组织缺损的风险,分为低、中、高风险3组。在中、高风险组中再根据是否在术中行同期植骨,分为植骨组与不植骨组,术后1、6个月进行复查,剔除术后感染及失访病例后,植骨组(A组)共计36例,不植骨组(B组)共计45例。术后复查指标包括患者主观感觉,第二磨牙远中探诊深度,曲面体层片观察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变化。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中风险组中,植骨组第二磨牙远中主观感觉冷热刺激不适者0例,不植骨组中为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深度植骨组为(2.93±0.34)mm,不植骨组为(2.95±0.5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X线片检查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增量Δh植骨组为(3.31±1.02)mm,不植骨组为(3.10±1.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749)。高风险组中,植骨组第二磨牙远中主观感觉冷热刺激不适者4例,不植骨组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深度植骨组为(3.08±0.37)mm,不植骨组为(3.24±0.4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X线片检查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增量Δh植骨组为(5.21±1.79)mm,不植骨组为(2.99±2.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对阻生牙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骨组织缺损进行风险分型,有助于判断术中是否需要植骨。在牙槽骨缺损较多的情况下(高风险型),于拔牙创内同期植入自体骨混合Bio-Oss人工骨粉,对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促进作用更显著,并且能够减少第二磨牙因远中牙根暴露所致的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 牙槽骨修复
下载PDF
唇腭裂牙槽突裂同期植骨修复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抑西 路海军 +1 位作者 刘建华 余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5-456,共2页
先天性牙槽突裂是唇、腭裂常见的伴发畸形,并造成口腔形态和功能异常以及面部整体发育不协调.早期修复牙槽突畸形,恢复上颌骨骨性结构的完整和连续性,有助于恢复口腔正常形态和功能,利于面中、下部骨性支架的生长发育,是唇腭裂序列治疗... 先天性牙槽突裂是唇、腭裂常见的伴发畸形,并造成口腔形态和功能异常以及面部整体发育不协调.早期修复牙槽突畸形,恢复上颌骨骨性结构的完整和连续性,有助于恢复口腔正常形态和功能,利于面中、下部骨性支架的生长发育,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突一期植修复 唇裂 先天性突裂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牙周膜干细胞膜片复合生物陶瓷纳米载体修复兔牙槽骨缺损
11
作者 叶凌赟 王林红 +1 位作者 张文涛 赵文妍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3期71-74,78,共5页
目的探讨PDLSCs细胞膜片与纳米级B-TCP复合叠层三维结构对牙槽骨缺损的相关修复及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及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制备牙周膜干细胞生物膜片,构建PDLSCs细胞膜片与纳米级B-TCP复合叠层三维结构模型,将其植入新西兰兔缺损骨模型内... 目的探讨PDLSCs细胞膜片与纳米级B-TCP复合叠层三维结构对牙槽骨缺损的相关修复及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及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制备牙周膜干细胞生物膜片,构建PDLSCs细胞膜片与纳米级B-TCP复合叠层三维结构模型,将其植入新西兰兔缺损骨模型内,于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处死新西兰兔并分离牙周组织,通过形态学分析评判修复效果。结果 WB结果示,Runx2、ALP蛋白的表达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9.2倍和4.3倍;移植后第8周,苏木精-伊红染色示PDLSCs细胞膜片与纳米级B-TCP复合叠层三维复合结构组新骨形成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示构建PDLSCs细胞膜片与纳米级B-TCP复合叠层三维复合结构组成骨相关标志物OCN、ALP、Runx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膜干细胞膜片与B-TCP三维叠层结构复合结构可促进兔牙槽骨缺损部位的修复及再生,为临床牙槽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膜干细胞 B-TCP 标志物 牙槽骨修复
下载PDF
不同牙槽骨修复术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
12
作者 任康雄 黄纯 熊国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7期438-440,共3页
正畸治疗患者中,不少病例因外伤、肿瘤、唇腭裂、长期牙列缺失等原因造成牙槽骨严重缺损,这使正畸-牙槽骨缺损修复术联合应用日益被关注。本文就不同牙槽骨修复术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词 缺损修复 齿移动 正畸
原文传递
自体髂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13
作者 柳静 刘庆华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年第3期85-86,共2页
总结83例自体髂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伤口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认为在自体髂骨移植行牙槽嵴... 总结83例自体髂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伤口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认为在自体髂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围术期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预防并发症,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嵴裂植修复 移植 护理
下载PDF
TGF-β_(3)诱导牙源性干细胞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青霞(综述) 赵月萍(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2期2976-2979,共4页
牙槽骨是牙周组织和全身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它可以随着咀嚼压力而变动,也可以随着牙齿的移动而不断改建。牙槽骨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后续临床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如何修复牙槽骨缺损是广大学者关... 牙槽骨是牙周组织和全身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它可以随着咀嚼压力而变动,也可以随着牙齿的移动而不断改建。牙槽骨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后续临床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如何修复牙槽骨缺损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转化生长因子-β_(3)(TGF-β_(3))作为一种重要的骨生长调控因子,可被作为牙槽骨修复的生长因子。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和牙髓干细胞(DPSCs)是牙槽骨再生中最具有前景的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已有多项实验证实了TGF-β_(3)通过Smads信号通路和p38MAPK信号通路这两条重要途径诱导牙源性干细胞成骨分化。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对TGF-β_(3)在诱导牙源性干细胞促进成骨分化的作用和其相关信号通路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_(3) 缺损修复 周膜干细胞 髓干细胞 SMAD信号通路 P38MA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牙列缺损患者应用牙-牙槽骨联合移植修复和常规牙体移植修复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茫茫 刘党利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9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牙-牙槽骨联合移植修复与常规牙体移植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牙体移植修复,治疗组患者采用牙-... 目的对比分析牙-牙槽骨联合移植修复与常规牙体移植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牙体移植修复,治疗组患者采用牙-牙槽骨联合移植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移植后1年内移植牙牙冠色泽变化以及牙周膜影像、松动度、牙根吸收、根管治疗比率、牙槽骨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种植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86.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移植后1年内移植牙牙冠色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根管治疗、松动度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牙根吸收、牙槽骨吸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牙周膜影像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缺损患者应用牙-牙槽骨联合移植修复优于常规牙体移植修复,可有效重建牙周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缺损 -联合移植修复 常规体移植修复
下载PDF
淫羊藿苷与补肾固齿丸对大鼠慢性牙周炎牙槽骨重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廖丹 葛颂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12期759-767,共9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ariin,ICA)与补肾固齿丸改善大鼠慢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情况,探讨ICA用于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后,随机分为慢性牙周炎组(P组)、ICA低剂量组(L组)、ICA高剂量组(H组)以及补肾固齿丸...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ariin,ICA)与补肾固齿丸改善大鼠慢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情况,探讨ICA用于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后,随机分为慢性牙周炎组(P组)、ICA低剂量组(L组)、ICA高剂量组(H组)以及补肾固齿丸组(B组)。各组分别给药1个月、2个月,通过检测血清骨转换标志物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N),同时采用显微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扫描后三维重建,检测特定位点骨参数及记录釉-牙骨质界-牙槽嵴顶(cement-to-enamel junction-alveolar bone crest,CEJ-ABC)的距离为牙槽骨吸收值,组织学切片评价ICA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修复重建的影响。结果H组、L组及B组与P组相比,血清OCN均有所降低(P<0.05);H组、L组及B组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目较P组明显增大(P<0.05)。H组、B组与P组相比,骨小梁厚度明显增大(P<0.05),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减小(P<0.05);L组相应骨参数变化趋势与H组一致,但仅在给药2个月时骨小梁分离度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牙槽骨吸收值测量分析,相较于P组,L组、H组、2个月时的B组CEJ-AB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与补肾固齿丸能改善实验性大鼠慢性牙周炎的牙槽骨吸收情况,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骨钙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补肾固齿丸 实验性周炎 牙槽骨修复 钙素 显微CT 体积分数 小梁数 小梁分离度 吸收
下载PDF
透明质酸混合Bio-Oss骨粉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苏子 张卓 +6 位作者 高小波 魏克元 郑爱玲 苑春丽 吕文君 张漫 刘东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观察兔拔牙窝内运用透明质酸混合Bio-Oss骨粉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优势。方法:选择成年新西兰白兔18只,拔除掉上下四颗中切牙,对每只白兔四个牙槽位点做不同处理:上颚左切牙牙槽点种植透明质酸混合Bio-Oss骨粉复合物(A组)、上颚右切... 目的:观察兔拔牙窝内运用透明质酸混合Bio-Oss骨粉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优势。方法:选择成年新西兰白兔18只,拔除掉上下四颗中切牙,对每只白兔四个牙槽位点做不同处理:上颚左切牙牙槽点种植透明质酸混合Bio-Oss骨粉复合物(A组)、上颚右切牙牙槽点种植透明质酸(B组)、下颚左切牙牙槽点种植Bio-Oss骨粉(C组)、下颚右切牙是空白对照组(D组)。各在术后4、8、12周时处死6只实验兔,解剖上颌骨前牙区骨块并观察其牙槽骨形态,测量位点的高度、宽度和CT值,比较四种处理在拔牙窝位点保存中的差异。结果:在手术后多个不同时期,可以发现实验组(A、B、C组)牙槽嵴的高、宽降低量相比D组均较小,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降低量最小的为A组,观察发现A组的新生骨相比D组更接近成熟骨组织。结论:兔拔牙窝内运用透明质酸混合Bio-Oss骨粉后有利于拔牙位点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点保存 牙槽骨修复重建 组织再生 透明质酸 BIO-OSS
下载PDF
骨质疏松对中老年重度慢性牙周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18
作者 陈畅行 刘洪 +1 位作者 张利平 邱利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对中老年重度慢性牙周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盐城市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的48例中老年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按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比较两组牙周临床指标[...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对中老年重度慢性牙周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盐城市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的48例中老年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按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比较两组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深度(PD)],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PLI、SBI、PD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周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影响中老年重度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和牙槽骨修复再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重度慢性周炎 炎症因子 牙槽骨修复再生
下载PDF
牙及牙槽外科
19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2008年第5期247-248,共2页
自体牙移植术后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评价;血液病儿童化疗或干细胞移植前拔牙的安全性研究;拔牙后牙槽窝即刻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的临床观察;拔牙断根误入上颌窦的鼻内窥镜取出方法研究;牙槽骨修复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
关键词 外科 纳米羟基磷灰石 误入上颌窦 牙槽骨修复 固定方法 移植术后 临床观察 即刻植入
下载PDF
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骼瑞)修复动物骨缺损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越 田智泉 +4 位作者 王亮 姚阳 杨鹭 黄文涛 黄馨慧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观察煅烧牛骨(骼瑞)修复动物骨缺损的有效性。方法:分别建立犬牙槽骨缺损修复模型、SD大鼠和新西兰白兔颅骨极限缺损模型,对照组骨缺损不植入修复材料,实验组骨缺损中植入骼瑞,每个组取材6只动物。术后用HE染色、Micro CT、Masson... 目的:观察煅烧牛骨(骼瑞)修复动物骨缺损的有效性。方法:分别建立犬牙槽骨缺损修复模型、SD大鼠和新西兰白兔颅骨极限缺损模型,对照组骨缺损不植入修复材料,实验组骨缺损中植入骼瑞,每个组取材6只动物。术后用HE染色、Micro CT、Masson三色染色等方法观察缺损修复效果。结果:犬牙槽骨缺损修复8周后牙槽骨缺损修复良好。兔的颅骨修复实验中,实验组术后6周,煅烧骨颗粒周围有大量新骨形成。术后12周,骨缺损区新骨部分连接成片,已改建成板层骨,煅烧骨颗粒大多被新生骨包围。术后24周,新生骨成熟度进一步提高。SD大鼠颅骨缺损修复实验,术后8周,实验组骨缺损区域愈合,且填充修复区域的骨密度几乎接近于正常骨的骨密度。3种动物实验中,实验组骨缺损修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骼瑞材料对于骨缺损修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烧牛(骼瑞) 缺损修复 极限缺损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