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5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copath模型的长山列岛邻近海域褐牙鲆增殖生态容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晓卉 尹洁 +4 位作者 刘淑德 纪毓鹏 薛莹 任一平 徐宾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为确定长山列岛邻近海域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增殖放流的合理容量,本文基于2016-2017年长山列岛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季度调查数据,构建了包括29个功能组的长山列岛邻近海域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系统... 为确定长山列岛邻近海域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增殖放流的合理容量,本文基于2016-2017年长山列岛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季度调查数据,构建了包括29个功能组的长山列岛邻近海域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征,评估了放流种褐牙鲆的生态容量。研究表明:长山列岛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范围为1~4.57,总能量转换效率为6.23%,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TPP/TR)为1.47,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TPP/TB)为26.87,循环指数(FCI)为6.91%,连接指数(CI)为0.24。长山列岛邻近海域褐牙鲆增殖生态容量为0.0143 t·km^(-2),约为该海域褐牙鲆当前生物量的1.55倍。褐牙鲆生物量达到生态容量时,长山列岛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略有增加,总消耗量、总输出量等其他参数基本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长山列岛 ECOPATH模型 生态容量 能量流动
下载PDF
牙鲆mstn基因SNPs位点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2
作者 李兵部 王桂兴 +9 位作者 张晓彦 刘玉峰 何忠伟 曹巍 任建功 任玉芹 张祎桐 伞利择 王玉芬 侯吉伦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为研究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肌肉生长抑制基因(mstn)多态性,开发其分子辅助育种新标记,采用重测序方法对120尾牙鲆(3个双克隆杂交家系:60尾;3个雌核发育家系:60尾)的mstn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为研究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肌肉生长抑制基因(mstn)多态性,开发其分子辅助育种新标记,采用重测序方法对120尾牙鲆(3个双克隆杂交家系:60尾;3个雌核发育家系:60尾)的mstn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筛选,并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生长性状进行多重比较及SNP标记验证。结果显示,共检测到7个SNPs位点,均为颠换型突变;外显子区3个(Exonl 1:G2063A;Exonl 3:C3883T,C4009A),为同义突变;内含子区3个(Intron 1:A2444T;Intron 2:T3816C,A3832C);3'端非编码区1个(3'UTR:C4564A)。SNPs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3832C和C4564A标记位点与牙鲆体质量、体长、体高等生长性状显著相关(P<0.05),其中A3832C位点AA基因型和C4564A位点AC基因型在生长上表现出优势,A3832C位点CC和C4564A位点AA、CC基因型在生长上表现出劣势,其他5个SNPs位点对牙鲆生长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将A3832C和C4564A标记位点在牙鲆生长快速群体(F:60尾)和生长缓慢群体(S:60尾)中验证,验证结果与多重比对结果一致,表明2个SNPs位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综上所述,研究筛选出了牙鲆mstn基因中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A3832C和C4564A两个标记位点,为牙鲆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肌肉生长抑制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长性状
下载PDF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抗缪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基因(amhr2)表达特征分析及功能初探
3
作者 李泽 王丽娟 +4 位作者 邹聪聪 舒畅 吴志昊 邹玉霞 尤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6,共13页
抗缪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anti-Müllerian hormone receptorⅡ,Amhr2)是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的特异受体。amhr2基因在鱼类性腺分化和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决定了有的鱼种的性别,然而,相关功能研究较... 抗缪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anti-Müllerian hormone receptorⅡ,Amhr2)是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的特异受体。amhr2基因在鱼类性腺分化和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决定了有的鱼种的性别,然而,相关功能研究较为有限。本研究旨在明晰amhr2在我国重要海水养殖鱼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性腺分化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并初步探究其功能。首先,克隆了牙鲆amhr2-CDS序列,共1536bp,编码511个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牙鲆Amhr2近C端较为保守,与其他硬骨鱼类聚为一枝,并与上游sp1以及下游的prr13和PCBP2在基因组中共定位。蛋白结构分析显示,牙鲆Amhr2包含信号肽、跨膜结构域和保守的酪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进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分析表明,牙鲆amhr2主要表达于性腺,且在精巢中的表达极显著高于卵巢(P<0.01),其在I-V期精巢中持续高表达,而在卵巢中仅在I期高表达,后显著下降(P<0.05)。性腺分化期基因的表达,是对雌核发育组(对照组,20±0.5℃,100%雌性)与雌核发育高温诱导组(HT组,28±0.5℃,100%雄性)鱼苗进行检测的,amhr2在对照组全长(totallength,TL)2cm的实验鱼性腺中表达最高,后逐渐下降;而HT组实验鱼性腺中的表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精巢开始分化的6cm TL时表达最高。利用Hela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Amhr2与其配体Amh均定位于细胞质。同时,通过原核表达重组牙鲆Amh,并用其孵育离体性腺组织,q PCR分析显示精巢中amhr2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但卵巢中表达显著上升(P<0.05)。进一步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表明,Amh和Amhr2共转染能够显著抑制雌激素合成的关键芳香化酶基因cyp19a的表达(P<0.01)。综上所述,牙鲆amhr2主要表达于精巢,但在不同性腺发育时期表达不同,且其可能与Amh共同影响cyp19a的转录,对雄性表型形成的启动和性腺发育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amhr2 性腺分化和发育 基因表达 功能
下载PDF
牙鲆amhr2基因的分子特征及组织表达
4
作者 张发扬 李坤 +4 位作者 汪惟超 张丹丹 付晓娜 刘翠 张俊玲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9-519,共11页
为探讨牙鲆AMH受体AMHR2的分子特征及其在性腺发育中的作用,采用分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克隆鉴定了牙鲆amhr2基因,通过半定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化学原位杂交技术测定了amhr2基因在牙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试验结果显示:通过... 为探讨牙鲆AMH受体AMHR2的分子特征及其在性腺发育中的作用,采用分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克隆鉴定了牙鲆amhr2基因,通过半定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化学原位杂交技术测定了amhr2基因在牙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克隆验证拼接得到的牙鲆amhr2 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为1536 bp,编码511个氨基酸;牙鲆AMHR2蛋白的近N-端含有长度为19个氨基酸(1~19位氨基酸)的信号肽结构,氨基酸序列对比发现其与狭鳞庸鲽的相似度最高,为89.96%;进化树分析得出,AMHR2牙鲆在进化上与狭鳞庸鲽、大菱鲆的亲缘关系最近,进化地位相一致,说明牙鲆amhr2基因与其他物种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定量结果显示,amhr2基因主要在牙鲆卵巢与精巢中表达,且在卵巢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精巢;原位杂交结果表明,amhr2基因主要在牙鲆支持细胞、精巢初级精母细胞以及次级精母细胞中表达,并在卵巢间质细胞、Ⅱ~Ⅴ期卵母细胞以及卵泡膜中表达。牙鲆AMHR2氨基酸序列与狭鳞庸鲽亲缘关系最近,amhr2基因主要在性腺组织中表达,且在牙鲆精巢和卵巢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均有表达,可能在牙鲆的性腺发育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amhr2基因 amh基因 性腺发育
下载PDF
锦州市海域褐牙鲆增殖放流效果调查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邵跃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1期31-33,共3页
为评估褐牙鲆增殖放流效果,在放流海域开展了资源调查,结果发现,褐牙鲆出现的数量及质量在7、8月份处在最高值,9月份后,开海捕捞,单次渔获中褐牙鲆的数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从10次调查的渔获物的组成看,通过近三年的褐牙鲆资源增殖放流... 为评估褐牙鲆增殖放流效果,在放流海域开展了资源调查,结果发现,褐牙鲆出现的数量及质量在7、8月份处在最高值,9月份后,开海捕捞,单次渔获中褐牙鲆的数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从10次调查的渔获物的组成看,通过近三年的褐牙鲆资源增殖放流,褐牙鲆资源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增殖放流 调查 人工鱼礁
下载PDF
除肾髓静脉血处置对褐牙鲆的锁鲜增强效应研究
6
作者 刘峰 韩世泽 +3 位作者 邢爽 曲敏 徐昙烨 刘俊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20-27,共8页
目的探讨肾组织静脉血残留对鱼肉品质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养殖褐牙鲆分为除肾髓静脉血处理组(kidney-off,K-off)与未除肾髓静脉血对照组(kidney-on,K-on),对鱼体僵直、肌肉白度、断裂强度、质构特性、血红蛋白、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 目的探讨肾组织静脉血残留对鱼肉品质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养殖褐牙鲆分为除肾髓静脉血处理组(kidney-off,K-off)与未除肾髓静脉血对照组(kidney-on,K-on),对鱼体僵直、肌肉白度、断裂强度、质构特性、血红蛋白、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及其关联物、糖原和pH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样品均在冷藏44 h达到100%最大僵直,且K-off组开始解僵时间较K-on组延缓10 h;冷藏5 d,K-off组的白度值显著低于K-on组(P<0.05),而断裂强度显著高于K-on组(P<0.05);在冷藏期间K-off组鱼肉中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K-on组(P<0.05),第5 d两组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0.067 mg/g、0.110 mg/g;两组鱼肉中ATP和糖原含量不断下降,冷藏1 d的K-off组ATP含量显著高于K-on组(P<0.05),分别为62.33μg/g、42.46μg/g,且两组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值在整个冷藏期间均处于较高水平。K-off组的糖原含量在冷藏1 d极显著高于K-on组(P<0.01),分别为0.38 mg/g、0.19 mg/g。结论褐牙鲆死后立即进行除肾髓静脉血处置能够使肌肉呈现优越的冷藏稳定性,即清除鱼体肾组织静脉血具有显著增强锁鲜效应。本研究优化了鱼类捕后处置方式,为高质量水产行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除肾髓静脉血 冷藏 锁鲜
下载PDF
一株牙鲆源哈维氏弧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性研究
7
作者 高培宇 郭铠莹 +1 位作者 殷蕊 宫春光 《河北渔业》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自秦皇岛昌黎养殖的患病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内分离获得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鉴定其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对分离菌株进行了30种抗菌药的药敏试验和11株益生菌的拮... 自秦皇岛昌黎养殖的患病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内分离获得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鉴定其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对分离菌株进行了30种抗菌药的药敏试验和11株益生菌的拮抗试验,得出此分离菌株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氟苯尼考、头孢曲松、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等13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克林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苯唑西林等9种药物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2种益生菌在一定浓度下对其具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拮抗试验
下载PDF
一种利用Tol2转座子快速获得牙鲆稳转细胞的方法
8
作者 俞海洋 杜昕昕 +1 位作者 常彦红 王旭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40,共8页
脂质体转染是分子生物学中研究基因功能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常规手段。然而,在海水硬骨鱼细胞中,脂质体转染效率低下且很难通过转染后直接筛选的方式获得稳转细胞。本研究以pminiTol2为模板,在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中间添加了CMV启动子、EGFP... 脂质体转染是分子生物学中研究基因功能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常规手段。然而,在海水硬骨鱼细胞中,脂质体转染效率低下且很难通过转染后直接筛选的方式获得稳转细胞。本研究以pminiTol2为模板,在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中间添加了CMV启动子、EGFP荧光蛋白、新霉素抗性基因等功能区域,构建了CMV-EGFP-pminiTol2重组载体。CMV-EGFP-pminiTol2和pCS-TP质粒经脂质体包裹共转染至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卵巢颗粒细胞后,仅需2~3周的新霉素(G418)筛选即可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本实验首次探究了利用Tol2转座子系统快速筛选获得牙鲆稳转细胞的方法,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牙鲆分子生物学研究,并为其他硬骨鱼类稳转细胞构建及筛选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Tol2转座子 稳转细胞 脂质体转染
下载PDF
北戴河站在牙鲆幼鱼培育光色选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9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6期406-406,共1页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渔业资源环境创新团队在牙鲆幼鱼培育光色选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5种光色对牙鲆幼鱼生长、生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题发表在《渔业科学进展》上。
关键词 牙鲆幼鱼 光色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实验站 创新团队 基因表达 北戴河 研究成果
下载PDF
Cu^(2+)对牙鲆肌肉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凡 赵元凤 刘长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29,共3页
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置于不同浓度的Cu2+溶液中10d,测定其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CAT、SOD、GSH-PX的活性均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 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置于不同浓度的Cu2+溶液中10d,测定其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CAT、SOD、GSH-PX的活性均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当处于低浓度Cu2+溶液中时,牙鲆肌肉中的SOD较CAT和GSH-PX敏感,因此其可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Cu2+低浓度暴露的一种生物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parallchthys olivaces) CU^2+ 肌肉 CAT SOD GSH-PX
下载PDF
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F1及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20
11
作者 关健 柳学周 +3 位作者 翟毓秀 冷凯良 王志杰 马甡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41-47,共7页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东亚地区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在中国、日本和韩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褐牙鲆经过连续多代缺乏选择的人工繁育和养殖,造成养殖群体种质发生退化,生长速度和抗逆性下降,极大制约了牙鲆养殖...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东亚地区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在中国、日本和韩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褐牙鲆经过连续多代缺乏选择的人工繁育和养殖,造成养殖群体种质发生退化,生长速度和抗逆性下降,极大制约了牙鲆养殖业发展.以选育生长迅速、抗逆性强、饵料转化率高的牙鲆类养殖新品种为目的,作者对褐牙鲆(♀)×犬齿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的杂交育种进行了研究.本实验对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F1及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杂交F1含水率显著低于双亲(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双亲(P<0.05),粗脂肪含量介于二者之间;杂交F1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总量都显著高于褐牙鲆与犬齿牙鲆(P<0.05);脂肪酸含量方面,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3种鱼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F1,三者饱和脂肪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3种鱼肌肉的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杂交F1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90.30)明显高于褐牙鲆(77.75)与犬齿牙鲆(79.34),在蛋白质品质上表现出一定杂种优势.上述结果表明,杂交F1的肌肉具有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较高、脂肪酸含量较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犬齿牙鲆 杂交 肌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关健 柳学周 +2 位作者 蔡文超 徐永江 马甡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4-653,共10页
杂交是目前水产育种中应用最为广泛、最有成效的育种途径,为了选育一个能够促进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改善目前养殖褐牙鲆发病严重的现状的牙鲆类养殖新品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犬齿牙鲆(P.denta-... 杂交是目前水产育种中应用最为广泛、最有成效的育种途径,为了选育一个能够促进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改善目前养殖褐牙鲆发病严重的现状的牙鲆类养殖新品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犬齿牙鲆(P.denta-tus)(♂)的杂交进行了研究。在Nikon MS800解剖镜下对褐牙鲆(♀)×犬齿牙鲆(♂)人工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并使用Nikon数码相机拍摄其发育特征,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脱膜孵化期共9个时期,除克氏泡出现时期以及胚体开始扭动时期具有相对特异性外,胚胎发育过程与褐牙鲆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水温(16.5±0.5)℃,盐度32-33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67h完成孵化。(19±0.5)℃水温下,仔鱼3d以前营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3d开口摄食营外源性营养(前弯曲期仔鱼),20d左右进入变态期(弯曲期仔鱼),40d后基本完成变态进入稚鱼阶段,生活方式由浮游转为底栖生活,50d左右全身被鳞。同时观察了自胚胎发育时期至幼鱼期体表色素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过程,描述了仔鱼变态期冠状鳍条、眼位置和尾部的发育、变化过程。早期生活史无鳔器官发生。[中国水产科学,2007,14(4):644—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犬齿牙鲆 杂交 胚胎发育 仔稚鱼形态
下载PDF
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牙鲆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7
13
作者 刘襄河 叶继丹 +2 位作者 王子甲 王琨 孔江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0-458,共9页
以鱼粉和豆粕分别为主要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源,研究饲料中不同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牙鲆幼鱼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4∶1、3∶1、2∶1和1∶1四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等氮等脂饲料配方,按配方制备试验饲料,分别表示为D1、D2、D3和D... 以鱼粉和豆粕分别为主要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源,研究饲料中不同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牙鲆幼鱼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4∶1、3∶1、2∶1和1∶1四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等氮等脂饲料配方,按配方制备试验饲料,分别表示为D1、D2、D3和D4。牙鲆幼鱼随机分配到12个设有循环水系统的玻璃钢桶内(900L),每3桶鱼饲喂一种饲料,每天投喂饲料2次,每次达到表观饱食,饲喂期为56d。以增重率(WGR)、饵料系数(FC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指数(HSI)、肥满度(CF)、鱼体成分和饲料成本为依据,综合评价饲料中不同比例的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牙鲆的饲养效果。通过测定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游离脂肪酸(FFA)、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研究饲料中不同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牙鲆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的影响。随豆粕比例的增加,WGR、PER和SGR逐渐降低,FCR逐渐增加,当饲料中豆粕比例在24%以上时差异显著(P<0.05);HSI逐渐增加,且D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F也逐渐降低(P>0.05)。鱼体水分含量随饲料中豆粕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则逐渐降低,其中,D3、D4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组(P<0.05)。随饲料中豆粕比例的增加,牙鲆血清BUN和肝脏TP含量呈逐渐升高(P>0.05),而血清GOT活力、血清GPT活力和肝脏FFA含量呈逐渐降低(P>0.05);牙鲆血清TP和HDL-C含量随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P<0.05),血清TG和肝脏TG含量则升高,且D3、D4组显著高于D1、D2组(P<0.05);D1组牙鲆血清CHO、LDL-C和肝脏CHO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较高比例的豆粕替代鱼粉会降低牙鲆生长性能,并干扰其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牙鲆生长指标、蛋白质和脂肪代谢指标、鱼体成分和饲料成本等因素,要获得较佳的养殖效益,牙鲆饲料中豆粕添加量以16%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豆粕 鱼粉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下载PDF
温度对褐牙鲆资源补充特征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21
14
作者 朱鑫华 王云峰 刘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77-485,共9页
根据1980-1995年胶州湾和渤海水域资源生态学调查资料,采用自然生态学与实验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温度对褐牙鲆补充阶段生活史特征及其资源补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褐牙鲆产卵期滞后,生殖季节缩短;在... 根据1980-1995年胶州湾和渤海水域资源生态学调查资料,采用自然生态学与实验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温度对褐牙鲆补充阶段生活史特征及其资源补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褐牙鲆产卵期滞后,生殖季节缩短;在水温从9.62℃增至1989℃的过程中,褐牙鲆的性腺发育指数(GSI)出现单一峰值,7月至翌年3月间此值均小于1.0;在实验水温范围(7-27℃)内,受精卵孵化时数(t)随水温(T)变化关系为t=292.84e-0.0968T(r=-0.8645,n=34,p<0.O0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亲鱼性成熟、排卵、仔鱼变态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胚胎发育总时数、孵化率、仔鱼各发育阶段的持续时间和仔鱼变态持续时间、仔鱼变态后的个体大小与温度呈负相关;仔幼鱼生长速度与温度呈二项式曲线;褐牙鲆卵的温度容忍度至少为8℃,其仔鱼、幼鱼生长率与存活率均为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资源补充特征 生态效应 牙鲆 牙鲆
下载PDF
牙鲆群体生化遗传学研究——Ⅱ.等位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黎中宝 邹志华 常建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9-12,共4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et S.)]养殖群体进行10种等位酶的电泳检测和谱带遗传分析,确定了21个等位酶位点和25个等位基因,单态位点有Est-2、Est-3、Aat-2、Sod-1、Sod-2、Ldh-1、Mdh-1、Me-1、Adh-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et S.)]养殖群体进行10种等位酶的电泳检测和谱带遗传分析,确定了21个等位酶位点和25个等位基因,单态位点有Est-2、Est-3、Aat-2、Sod-1、Sod-2、Ldh-1、Mdh-1、Me-1、Adh-2、Sdh-2、Sdh-3、Idh-1、Idh-2、Amy-1、Amy-2和Amy-3,而这些位点仅有1个等位基因。仅有Aat-l、Sdh-1、Adh-l、Est-1和Est-4(P_(0.99)标准)5个位点是多态的,多态位点的百分数为23.81%,而这些位点有2个等位基因。揭示了牙鲆群体等位酶位点及其等位基因带谱的变异式样,为牙鲆遗传育种及遗传结构的研究提供一批等位酶位点及其等位基因参考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群体生化遗传学 等位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等位基因
下载PDF
山东近海牙鲆同工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被引量:34
16
作者 尤锋 王可玲 +2 位作者 相建海 徐成 吴谡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7-133,共7页
1996年5月,1997年1月、12月和1998年4月在山东青岛和荣成近海采集了131尾活牙鲆共710个生化样品,采用水平淀粉胶和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牙鲆的25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检测出了LDH、MDH、MEP、IDHP、G3PDH、AK、CK、AC... 1996年5月,1997年1月、12月和1998年4月在山东青岛和荣成近海采集了131尾活牙鲆共710个生化样品,采用水平淀粉胶和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牙鲆的25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检测出了LDH、MDH、MEP、IDHP、G3PDH、AK、CK、ACP、PGM、SDH、ADH、CATSOD、GDH和GPI等15种同工酶在牙鲆眼睛、肌肉、心脏、肝脏、胸鳍和肾脏等6种组织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对牙鲆15种同工酶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获得了基本酶谱。比种同工酶共记录出29个基因座位,其中9个基因座位Ldh-A、Ldh-C、Idhp-1、Acp-1、Pgm、Sdh、Adh、Cat和Gdh为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3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同工酶 生化遗传分析 近海
下载PDF
牙鲆不同家系生长性能比较及优良亲本选择 被引量:33
17
作者 田永胜 陈松林 +2 位作者 徐田军 邓寒 丁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1-911,共11页
针对牙鲆生长慢的问题,实验室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生长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对日龄80~230d的不同家系鱼苗的体长和体重进行了测量,发现家系之间存在明显的生长差异,生长最快家系平均体重是最慢家系的3.08倍,最大体长是最小体长的1... 针对牙鲆生长慢的问题,实验室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生长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对日龄80~230d的不同家系鱼苗的体长和体重进行了测量,发现家系之间存在明显的生长差异,生长最快家系平均体重是最慢家系的3.08倍,最大体长是最小体长的1.47倍。家系的绝对增重率分布在0.138~0.478。利用多元方差分析(MANOVA)对家系因子进行分析表明,牙鲆家系生长日龄对家系体长和体重未达显著影响(P>0.05);利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和多重比较法(SNK)对63个家系的生长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后表明,所有家系可分为生长快速、生长较快、生长一般、生长较慢和生长最慢5个组,5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筛选出19、36、51、21、69、61、64和81号8个生长快速家系。利用多重比较法对RS♂×JS♀、RS♂×RS♀、RS♂×YS♀、JS♂×RS♀、JS♂×JS♀、YS♂×RS♀、YS♂×JS♀7个杂交组合产生的后代生长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JS♂×RS♀杂交产生的家系生长最快(P<0.05),不同群体间与群体内杂交产生家系在生长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利用半同胞家系进行后裔性状测定和分析,对牙鲆3个群体中14个父本和12个母本的生长遗传性状进行鉴定,发现JS29、JS12和RS413个父本及RS75、RS28、RS86、JS21和JS225个母本产生的家系生长较快(P<0.05)。利用生长最快家系和生长最慢家系的体长和体重数据,建立了体长和体重关系式,决定系数R2>0.5、a值相近、b<3,表明家系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密切相关,家系生长环境较稳定,两家系都处于异速生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家系 生长性能 后裔测定 亲本选择
下载PDF
温度、盐度对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关健 柳学周 +3 位作者 兰春燕 蔡文超 徐永江 马甡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37,共7页
探讨了温度、盐度对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子一代(杂交F1)胚胎和初孵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F1受精卵孵化适宜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分别为15~21℃和18℃,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胚胎发育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二者符合乘... 探讨了温度、盐度对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子一代(杂交F1)胚胎和初孵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F1受精卵孵化适宜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分别为15~21℃和18℃,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胚胎发育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二者符合乘幂函数关系式N=115.99T-0.7668(R2=0.9769)。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7.54℃和540.1℃.h,积算温度(A)与试验水温间呈乘幂函数相关,表达式:A=1328.1T-0.3149(R2=0.9624)。胚胎发育的最低盐度界限为10,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和最适盐度范围分别为10~45、25~35;初孵仔鱼生存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最适盐度范围分别为10~40和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犬齿牙鲆 杂交 温度 盐度 胚胎发育 初孵仔鱼
下载PDF
野生与人工养殖牙鲆亲鱼不同组织脂肪酸的比较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际英 苗淑彦 +4 位作者 张利民 王世信 柳旭东 黄炳山 孙永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8-755,共8页
为研究脂肪酸对牙鲆繁育性能的影响,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野生和养殖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及卵中脂肪酸组成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牙鲆肌肉、肝脏和卵中脂肪含量大小关系为肝脏>卵>肌肉。野生亲鱼肌肉和卵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 为研究脂肪酸对牙鲆繁育性能的影响,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野生和养殖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及卵中脂肪酸组成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牙鲆肌肉、肝脏和卵中脂肪含量大小关系为肝脏>卵>肌肉。野生亲鱼肌肉和卵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2)牙鲆亲鱼3种组织中均检测出21种脂肪酸。野生亲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肝脏和卵中SFA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MUF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3)野生亲鱼肌肉、肝脏和卵中高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尤其是肝脏和卵中C20:5n-3(EPA)、C22:6n-3(DH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但肌肉和卵中的C20:4n-6(ARA)含量明显高于养殖亲鱼(P<0.05);(4)野生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和卵中n-3/n-6 PUFA及EPA/ARA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肝脏中DHA/EPA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但野生亲鱼肌肉和卵中的DHA/EP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比较结果说明,DHA、EPA和ARA等PUFA是与牙鲆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的重要脂肪酸。在牙鲆亲鱼养殖过程中,除了提供牙鲆亲鱼足够的脂肪酸营养外,也应注意各种脂肪酸,尤其是PUFA中各种脂肪酸之间的添加比例,从而保证亲鱼的繁殖性能及卵和仔鱼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亲鱼 野生 人工养殖 脂肪酸
下载PDF
不同饵料饲养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48
20
作者 高露姣 楼宝 +2 位作者 毛国民 史会来 骆季安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299,共7页
比较分析了分别投喂小杂鱼和人工饲料的两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旨在为褐牙鲆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饲料研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摄食小杂鱼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 比较分析了分别投喂小杂鱼和人工饲料的两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旨在为褐牙鲆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饲料研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摄食小杂鱼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粗灰分含量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褐牙鲆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1.15和70.47,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摄食小杂鱼组褐牙鲆中检测到11种饱和脂肪酸(SFA)、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食人工饲料组中检测到11种SFA、7种MUFA和9种PUFA。摄食小杂鱼组的∑ω3PUFA[(30.39±2.29)%]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34.40±3.32)%](P<0.05),其中小杂鱼组的EPA+DHA的总量为(29.27±2.33)%,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的(33.47±3.36)%(P<0.05);摄食小杂鱼组的∑ω6PUFA为(6.01±0.31)%,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的(5.06±0.37)%(P<0.05)。综合来看,两组褐牙鲆均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成分,摄食小杂鱼组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营养较好,而摄食人工饲料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较好,两者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饵料 肌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