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氰戊菊酯对牙鲆鳃细胞系体外的细胞毒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兰欣 《菏泽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4-77,共4页
采用牙鲆鳃细胞系FG-9307,测定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氰戊菊酯的体外细胞毒性.细胞生长速度在测试质量浓度5,10和15μg/mL显著降低.此外,三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测试终点方法——中性红吸收实验法、四唑盐比色实验法、细胞蛋白分析法被用于检测... 采用牙鲆鳃细胞系FG-9307,测定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氰戊菊酯的体外细胞毒性.细胞生长速度在测试质量浓度5,10和15μg/mL显著降低.此外,三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测试终点方法——中性红吸收实验法、四唑盐比色实验法、细胞蛋白分析法被用于检测氰戊菊酯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证明三种测试方法的细胞毒性的相关性很高,并不因测试终点不同而不同.这说明FG细胞系有可能成为检测氰戊菊酯体外细胞毒性的合适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戊菊酯 牙鲆鳃细胞系 体外细胞
下载PDF
鱼类淋巴囊肿病毒感染牙鲆鳃细胞系的研究
2
作者 程顺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457-460,共4页
以患病牙鲆的囊肿组织为试验材料,冰浴匀浆后采用低速离心的方法提取淋巴囊肿病毒,用粗提的病毒液感染牙鲆鳃细胞系FG-9307,同时应用以抗淋巴囊肿病毒单克隆抗体为第一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淋巴囊肿病毒是否感染了牙鲆鳃细胞... 以患病牙鲆的囊肿组织为试验材料,冰浴匀浆后采用低速离心的方法提取淋巴囊肿病毒,用粗提的病毒液感染牙鲆鳃细胞系FG-9307,同时应用以抗淋巴囊肿病毒单克隆抗体为第一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淋巴囊肿病毒是否感染了牙鲆鳃细胞并在其中增殖。结果发现生长旺盛的单层牙鲆鳃细胞接种淋巴囊肿病毒2天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形成空斑,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方法检测结果为抗淋巴囊肿病毒单抗与未接种淋巴囊肿病毒的牙鲆鳃细胞呈阴性反应,而接种病毒的牙鲆鳃细胞,细胞质中有明显的特异性荧光,该结果说明牙鲆鳃细胞系是淋巴囊肿病毒的敏感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囊肿病毒 牙鲆鳃细胞系 细胞病变效应
下载PDF
利用牙鲆和牙鲆鳃细胞(FG)检测除草剂丁草胺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殷立成 郭华荣 +2 位作者 张士璀 梁世德 王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67-171,共5页
为科学评价丁草胺对牙鲆的毒性效应,本文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丁草胺对牙鲆和体外培养的牙鲆鳃细胞(FG)的急性毒性以及对牙鲆血细胞的微核化和FG细胞的DNA的片断化诱导作用。结果表明:中性红(NR)吸收、MTT(四唑盐)检测和细胞蛋白含量... 为科学评价丁草胺对牙鲆的毒性效应,本文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丁草胺对牙鲆和体外培养的牙鲆鳃细胞(FG)的急性毒性以及对牙鲆血细胞的微核化和FG细胞的DNA的片断化诱导作用。结果表明:中性红(NR)吸收、MTT(四唑盐)检测和细胞蛋白含量分析测得丁草胺对FG细胞的24 h-IC_(50)分别是43.32、43.86和44.91μmol/L;低于10μmol/L的丁草胺对FG细胞没有毒性,20~80μmol/L的丁草胺对FG细胞的毒性表现为浓度依赖性;丁草胺对牙鲆的96 h-LC_(50)为6.55 nmol/L,约为体外培养FG细胞24 h-IC_(50)的1/7000;30μmol/L丁草胺处理FG细胞8 h后,FG细胞基因组DNA出现明显的片断化,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DNA片断化越来越严重;1.28~3.84 nmol/L丁草胺处理牙鲆96 h后,牙鲆血细胞的微核率均明显升高。以上结果表明丁草胺对牙鲆高毒并且具有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牙鲆鳃细胞系 丁草胺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下载PDF
牙鲆NOD2基因的表达分析及在抗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过程中的功能 被引量:4
4
作者 曹丹丹 刘金相 +4 位作者 王志刚 张全启 齐洁 王旭波 于海洋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64,共12页
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已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转录组数据库预测得到牙鲆NOD2基因(PoNOD2),并利用PCR技术进行序列验证。同时,设计迟缓爱德华氏菌注射感染牙鲆成鱼和体外免疫刺激牙鲆鳃细胞系实验,探究PoNOD2基因在抗菌免疫反应中... 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已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转录组数据库预测得到牙鲆NOD2基因(PoNOD2),并利用PCR技术进行序列验证。同时,设计迟缓爱德华氏菌注射感染牙鲆成鱼和体外免疫刺激牙鲆鳃细胞系实验,探究PoNOD2基因在抗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PoNOD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964 bp,编码988个氨基酸。PoNOD2蛋白有3种保守结构域,包括C-末端LRR,中心NACHT和N-末端CARD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牙鲆组织中,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侵染能显著上调PoNOD2的表达。体外免疫刺激牙鲆鳃细胞系实验显示,在PGN、PolyⅠ:C和迟缓爱德华氏菌刺激下,PoNOD2表达上调。亚细胞定位显示,PoNOD2蛋白定位于牙鲆鳃细胞的细胞质中。在迟缓爱德华氏菌侵染牙鲆鳃细胞过程中,PoNOD2基因的过表达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并引起IL-1β、IL-6和IL-8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结果表明,PoNOD2在抑制迟缓爱德华氏菌生长以及调节牙鲆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模式识别受体 NOD2 迟缓爱德华氏菌 牙鲆鳃细胞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