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天赐传》:作为自传的老舍小说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玉宝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38-41,67,共5页
《牛天赐传》是一部成长小说,在某种意义上,这是老舍处理个人生命经验的文本,是老舍戴着牛天赐的面具,对自己的精神世界的速写。老舍在这篇小说中,可能比在散文、自传性作品中更为真实地讲述了自己童年的经验。在老舍为数不多的回忆童... 《牛天赐传》是一部成长小说,在某种意义上,这是老舍处理个人生命经验的文本,是老舍戴着牛天赐的面具,对自己的精神世界的速写。老舍在这篇小说中,可能比在散文、自传性作品中更为真实地讲述了自己童年的经验。在老舍为数不多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字里,仍能找到两种基本的心理意向:被弃和得救。《牛天赐传》是老舍生命初始经验的隐形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牛天赐传 精神自 童年经验 隐形书写
下载PDF
论老舍小说的创作风格——以《牛天赐传》为成熟标志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沐子 赵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20,共7页
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在老舍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创作风格日趋成熟的标志。小说以敏锐的洞察力对旧中国市民阶层苟且、软弱、敷衍、调和的市民性格和独特的市民文化作了形象表现和纵深分析,传达出作者深沉的情感和时代责任感... 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在老舍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创作风格日趋成熟的标志。小说以敏锐的洞察力对旧中国市民阶层苟且、软弱、敷衍、调和的市民性格和独特的市民文化作了形象表现和纵深分析,传达出作者深沉的情感和时代责任感。整部作品最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含泪的幽默”。作者以简净、铺张、俗白、凝炼的文字,塑造出耐人寻味的典型人物。老舍浓郁的个性化创作风格为我国现代小说创作的民族化探索开拓了新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创作风格 牛天赐传
下载PDF
《牛天赐传》与《远大前程》综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成梅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0期25-32,共8页
本文运用文本对照的方法,对《牛天赐传》和《远大前程》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探讨。文章指出《远大前程》在形式结构(如人物设置、人物关系、主要情节)和艺术风格(如幽默、比喻、夸张、对照等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对《牛天赐传》... 本文运用文本对照的方法,对《牛天赐传》和《远大前程》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探讨。文章指出《远大前程》在形式结构(如人物设置、人物关系、主要情节)和艺术风格(如幽默、比喻、夸张、对照等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对《牛天赐传》有一定影响,同时老舍还有意识地以《远大前程》为隐性参照物,在《牛天赐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天赐传 《远大前程》 形式结构 艺术风格 跨文本比较 比较文学 文学影响 影响研究 老舍 小说
下载PDF
老舍《牛天赐传》隐喻认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海莲 《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1Z期252-253,共2页
根据Lakoff隐喻理论的观点,即隐喻是人类思维的认知工具,是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从认知的角度,对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中运用的隐喻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隐喻来叙述故事的发展以及如何进行人物描写... 根据Lakoff隐喻理论的观点,即隐喻是人类思维的认知工具,是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从认知的角度,对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中运用的隐喻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隐喻来叙述故事的发展以及如何进行人物描写,并找出其中暗含的主题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天赐传 隐喻认知
下载PDF
旧中国市民社会的图画——评老舍的《牛天赐传》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秉山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84-88,共5页
《牛天赐传》是老舍先生一九三四年开始动笔创作的长篇小说,一九三六年人间书屋初版印行。小说问世以后,也许是因为老舍先生自己谈过“匆匆赶出,无一是处”(《我怎样写【牛天赐传】》)的缘故,研究与评论者寥寥。但它毕竟是老舍先生整个... 《牛天赐传》是老舍先生一九三四年开始动笔创作的长篇小说,一九三六年人间书屋初版印行。小说问世以后,也许是因为老舍先生自己谈过“匆匆赶出,无一是处”(《我怎样写【牛天赐传】》)的缘故,研究与评论者寥寥。但它毕竟是老舍先生整个小说创作中的一部作品,并有其美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因此对这部作品作微观分析,分析作品的意蕴,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得失成败,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天赐传 老舍小说 老舍先生 宏观研究 中国市民社会 美学价值 市民阶层 下层人民 微观分析 一九
下载PDF
浅论《牛天赐传》中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聂亭潇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牛天赐传》是一部揭示老舍教育思想的小说,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教育价值。这部小说鲜明生动地反映了老舍的教育思想,即后天教养比先天遗传更为重要。他提出教和养的重要性,反复阐述自由发展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老舍着重刻画了... 《牛天赐传》是一部揭示老舍教育思想的小说,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教育价值。这部小说鲜明生动地反映了老舍的教育思想,即后天教养比先天遗传更为重要。他提出教和养的重要性,反复阐述自由发展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老舍着重刻画了牛天赐这一形象,通过他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所受的影响以及他与四虎子、老黑家孩子、纪妈家孩子的鲜明对照,揭示了老舍的教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天赐传 教育思想 儿童观
下载PDF
论老舍长篇小说《牛天赐传》与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之关联
7
作者 邢岳 李升锐 陈殊颖 《河池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14,共8页
老舍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在语言形制、创作手法及文化精神三个层面都明显受到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影响,这些影响既促使小说整体呈现出通俗生动的艺术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小说思想主题的深度。《牛天赐传》与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之间... 老舍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在语言形制、创作手法及文化精神三个层面都明显受到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影响,这些影响既促使小说整体呈现出通俗生动的艺术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小说思想主题的深度。《牛天赐传》与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之间的深切关联,既与老舍自身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有关,也显示出中国古代小说传统资源对于现代小说生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牛天赐传 古代小说 古今演变
下载PDF
镜像中的批判与构建:《牛天赐传》中弃婴形象解读
8
作者 吴绪霖 《郑州师范教育》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牛天赐传》叙写了弃婴牛天赐的成长过程。在割断所有亲缘连接后,牛天赐的成长如镜子般映照隐喻着社会文化与现代中国的发展。弃婴牛天赐成长中自我认知的模糊隐喻着中国20世纪上半叶由传统步入现代时对未来的不明晰,也表达了老舍对社... 《牛天赐传》叙写了弃婴牛天赐的成长过程。在割断所有亲缘连接后,牛天赐的成长如镜子般映照隐喻着社会文化与现代中国的发展。弃婴牛天赐成长中自我认知的模糊隐喻着中国20世纪上半叶由传统步入现代时对未来的不明晰,也表达了老舍对社会现状与文化的批判。牛天赐在变动的大时代下从自我认知不清晰到通过他者进行自我建构与认同的过程,展现了老舍对现代中国进行自我认同道路的思考和对社会文化构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阶段 老舍 牛天赐传 弃婴形象
原文传递
浅谈《牛天赐传》的话剧改编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婧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49,共3页
2019年年底,老舍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被改编为话剧《牛天赐》上演。名著改编并非简单地站在巨人肩膀的起飞。"改编的前提是,你必得首先面对原作。"^(1)原作《牛天赐传》是老舍20世纪30年代的长篇小说。牛天赐出场时是一个... 2019年年底,老舍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被改编为话剧《牛天赐》上演。名著改编并非简单地站在巨人肩膀的起飞。"改编的前提是,你必得首先面对原作。"^(1)原作《牛天赐传》是老舍20世纪30年代的长篇小说。牛天赐出场时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老舍称他为"英雄"。为何一位不知父母是谁、无名无姓的弃婴被称为英雄,小说中没有交代。全篇起笔于此,不禁令人期待,这是否是一部英雄的成长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天赐传 牛天赐 名著改编 话剧改编 成长史 老舍
原文传递
老舍《牛天赐传》中的现代理性价值和超理性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玲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50,共7页
《牛天赐传》强调人要自律自为、勤勉谋生,呼唤公平和谐的社会秩序,倡导人与人之间合理的交往理性。其从现代市民立场出发所建构的这些价值理性,正是中国现代革命文化、启蒙文化所忽略的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牛天赐传》赞赏"无... 《牛天赐传》强调人要自律自为、勤勉谋生,呼唤公平和谐的社会秩序,倡导人与人之间合理的交往理性。其从现代市民立场出发所建构的这些价值理性,正是中国现代革命文化、启蒙文化所忽略的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牛天赐传》赞赏"无为无不为"的生活态度,理解人在不直面人生之惨痛的幻想中守护自我心灵的需求,肯定游戏的正面价值。其所建构的这些现代超理性价值,开拓出了生命存在的独特境界。《牛天赐传》的现代价值建构,一直未曾受到学界的关注。这折射出的恰是中国现当代文化建构方面的价值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牛天赐传》现代理性 现代超理性 现代长篇小说
原文传递
狄更斯《艰难时世》与老舍《牛天赐传》中的儿童形象之比较
11
作者 付春明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2020年第2期224-234,共11页
本文以《艰难时世》与《牛天赐传》为例,探析狄更斯与老舍在儿童形象塑造上的异同。在反抗精神特质与方式上,《艰难时世》中的儿童采用了温情、感性来反抗冷漠、理性,《牛天赐传》中的儿童采取了中庸、随遇而安的消极反抗。在善良的实质... 本文以《艰难时世》与《牛天赐传》为例,探析狄更斯与老舍在儿童形象塑造上的异同。在反抗精神特质与方式上,《艰难时世》中的儿童采用了温情、感性来反抗冷漠、理性,《牛天赐传》中的儿童采取了中庸、随遇而安的消极反抗。在善良的实质上,狄更斯笔下的儿童是用“善”感化他人,老舍则希望通过儿童之“善”重塑国民精神。另外,狄更斯与老舍在塑造儿童形象时所使用的带有悲剧性的幽默手法也有所不同,前者采用夸张手法,后者善用铺张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更斯 《艰难时世》 老舍 牛天赐传 儿童形象
原文传递
论老舍小说对传统人格的表现
12
作者 张鸿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92-96,共5页
老舍小说对北平人的传统人格,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意向。传统人格是由血缘伦理、礼教秩序孕育出来的。老舍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具有主性和奴性两重根性。老舍寄希望于西方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菁华相结合,因此,他笔下的理想人物大多有传统... 老舍小说对北平人的传统人格,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意向。传统人格是由血缘伦理、礼教秩序孕育出来的。老舍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具有主性和奴性两重根性。老舍寄希望于西方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菁华相结合,因此,他笔下的理想人物大多有传统的“侠义”与西方的“务实”的双重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小说 统人格 现代人格 奴性人格 统文化 牛天赐传 《四世同堂》 《正红旗下》 理想人物 小羊圈
下载PDF
现代性与传统性的交战——论老舍对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批判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小美 魏韶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7年第3期130-147,共18页
一、现代中国文化人的觉醒与困惑“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如果仅仅把这句鲁迅的名言,理解为是这位伟大的前驱者在进化论的指导下提倡自我献身的幼者本位主义,那就... 一、现代中国文化人的觉醒与困惑“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如果仅仅把这句鲁迅的名言,理解为是这位伟大的前驱者在进化论的指导下提倡自我献身的幼者本位主义,那就太皮相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 现代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代中国文化 《四世同堂》 现代人格 《老张的哲学》 牛天赐传 《二马》 猫城记
下载PDF
“英雄”与“凡人”:小说改编话剧的价值迁移 从话剧《牛天赐》的结尾谈起
14
作者 王兰兰 《上海戏剧》 2022年第2期15-17,共3页
在话剧《牛天赐》的最后,自小被遗弃的牛天赐在经历了长达小二十年的一系列国民性格养成教育后,走向了一个去向不明的开放式结尾。但在小说《牛天赐传》中,牛天赐的结局是相对明确的:曾受牛父资助本钱的王宝斋连本带利地带着大洋回来找... 在话剧《牛天赐》的最后,自小被遗弃的牛天赐在经历了长达小二十年的一系列国民性格养成教育后,走向了一个去向不明的开放式结尾。但在小说《牛天赐传》中,牛天赐的结局是相对明确的:曾受牛父资助本钱的王宝斋连本带利地带着大洋回来找到牛天赐,替他打点好一切,送他到北平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成教育 牛天赐 国民性格 开放式结尾 价值迁移 牛天赐传 话剧 被遗弃
下载PDF
牛天赐与大卫.科波菲尔
15
作者 张晓歌 《鹭江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43-47,共5页
本文对英国作家狄更斯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和中国作家老舍作品《牛天赐传》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进行比较.并赏析大卫和牛天赐这两个世界文学长廊中熠熠闪光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牛天赐传 老舍 人物形象 比较文学
下载PDF
老舍与学校风潮——以《赵子曰》为中心 被引量:6
16
作者 杉野元子 董炳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87-207,共21页
一引言老舍旅英时期(1924—1929)第二部作品《赵子曰》第一章,描写了小说主人公、北京名正大学学生赵子曰和同公寓的学生一起为了反对科举式的考试制度。
关键词 赵子曰 猫城记 小说主人公 早期作品 小说题材 谭玉娥 名正 牛天赐传 考试制度 关于小说
下载PDF
卢梭与老舍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炳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4-121,共18页
1762年,卢梭出版了他的平生三大杰作之一《爱弥尔》。174年后的1936年,老舍创作了短篇小说《新爱弥尔》。这一事实,引起了我们对卢梭对老舍影响的关注与兴趣。根据现有材料,卢梭的名字第一次在老舍笔下出现是30年代初期。1930年7月至193... 1762年,卢梭出版了他的平生三大杰作之一《爱弥尔》。174年后的1936年,老舍创作了短篇小说《新爱弥尔》。这一事实,引起了我们对卢梭对老舍影响的关注与兴趣。根据现有材料,卢梭的名字第一次在老舍笔下出现是30年代初期。1930年7月至1934年6月老舍执教于齐鲁大学。为授课编写了《文学概论讲义》。在这部讲义的第十讲他谈及卢梭,盛赞卢梭对浪漫主义文学和法国大革命的贡献,同时对卢梭的“极端自由”和“完全返于自然”提出批评。由此可见:编写《文学概论讲义》时期的老舍对卢梭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把握。所以,本文拟以老舍三、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为对象,来探讨卢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天赐传 《爱弥尔》 卢梭 《离婚》 《四世同堂》 “自然” 儿童教育思想 儿童教育问题 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
下载PDF
话说“京味”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园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0-40,共21页
“京味”是由人与城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的文化意味。“京味”尤其是人对于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方式。本文研究作为文学风格的“京昧”,着重在既是城的形象创造者,自身又是那个城的创造物。
关键词 京味小说 文化意味 文学风格 文化性格 精神联系 邓友梅 现代作家 青年作家 创造物 牛天赐传
下载PDF
国外翻译研究老舍文学作品概况 被引量:7
19
作者 舒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2年第3期47-66,共20页
最近两三年来,不断有同志询问老舍先生的作品在国外翻译与研究情况。因搜集工作做得不够,许多国家的资料还没有见到,加上翻译力量缺乏,一些论文还没有翻译过来,现在仅就所能见到的资料整理出一份很初步、很粗略的材料,供大家参考。下面... 最近两三年来,不断有同志询问老舍先生的作品在国外翻译与研究情况。因搜集工作做得不够,许多国家的资料还没有见到,加上翻译力量缺乏,一些论文还没有翻译过来,现在仅就所能见到的资料整理出一份很初步、很粗略的材料,供大家参考。下面仅介绍两个问题:一,四十年来国外翻译研究概况;二,国外对几部作品的评论摘要。最后附一份按国家分类整理的国外翻译与研究目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先生 《骆驼祥子》 文学作品 猫城记 牛天赐传 《四世同堂》 黑白李 骆驼祥子 鼓书艺人 《老张的哲学》
下载PDF
《选民》(《文博士》)应是未完成之作——兼论此作究竟有没有“初版”? 被引量:3
20
作者 史承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83-291,共9页
老舍的《选民》,最初连载于《论语》半月刊第98期(1936年10月16日出版)至第115期(1937年7月1日出版),共十六章,约6万5千字。后来,有个“香港作者书社”将它集为单行本,取名《文博士》出版(现在能见到的版本底页署:“民29年11月初版。
关键词 文博士 兼论 《骆驼祥子》 老舍创作 牛天赐传 《老张的哲学》 老舍先生 《四世同堂》 老舍文集 赵子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