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甫对牛女神话传说接受的理性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殷满堂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1-12,32,共3页
牛女神话是我国流传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杜甫对这一神话的接受表现出理性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对牛郎织女荒诞的神话传说的否定与质疑,即杜甫以理性之眼光看到了牛女神话传说虚妄(即诬)的一面;另一方面,借牛... 牛女神话是我国流传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杜甫对这一神话的接受表现出理性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对牛郎织女荒诞的神话传说的否定与质疑,即杜甫以理性之眼光看到了牛女神话传说虚妄(即诬)的一面;另一方面,借牛女无私会之事以比君臣无苟合之义,以夫妇之道讽喻世人,表现出杜甫尚德和尚功的诗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牛女神话 理性化
下载PDF
论《郭翰》对“牛郎织女”神话的解构
2
作者 郑顺婷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1-32,共2页
“牛郎织女”的神话源远流长,织女在历代文学作品中都是作为正面形象出现的。但是,《郭翰》却对其进行无情的解构,反传统的改写,这与唐代特定的社会背景,文化精神,以及唐代“小说”这一特殊的体裁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牛女神话 解构 社会背景 文化精神 小说体裁
下载PDF
七夕文化源流考论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学智 李路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62,共6页
织女、牵牛两星的称谓,最早见于《诗经》。西汉初的长安,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开始生成,长安斗门今存西汉牛女二石像,这是牛女星宿最早的人形化。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神话的人物和情节已经定型,唐宋以后在民间口传中又进一步演进。七夕... 织女、牵牛两星的称谓,最早见于《诗经》。西汉初的长安,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开始生成,长安斗门今存西汉牛女二石像,这是牛女星宿最早的人形化。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神话的人物和情节已经定型,唐宋以后在民间口传中又进一步演进。七夕节俗也起源于长安。西汉初长安已有七月七日守夜乞愿、穿针乞巧的节俗,六朝时传播到江南,至唐代已风靡全国,尤以长安为盛。长安斗门的石婆庙庙会正是七夕节俗生动的载体,附近的牛女二石像石婆庙,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而且是弘扬七夕文化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文化 七夕节俗 牛女神话 女石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