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水量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牦牛粪分解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新卫 李国勇 孙书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013-7021,共9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降水年际变化很大,而且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可能进一步增大。为了研究降水量变化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牦牛粪分解的潜在影响,通过塑料膜覆盖(去除降水)、模拟额外增水(增水量为实际降水量的50%)和对照(野外无干扰...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降水年际变化很大,而且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可能进一步增大。为了研究降水量变化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牦牛粪分解的潜在影响,通过塑料膜覆盖(去除降水)、模拟额外增水(增水量为实际降水量的50%)和对照(野外无干扰情形)形成3种不同的水分处理。测定了牛粪的含水量、干重及氮磷含量,并统计了主要分解者(手捡法获取粪食性甲虫及其幼虫)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发现:覆盖处理显著地降低了牛粪含水量、牛粪中的粪食性甲虫数量与牛粪分解量,但增水处理并没有显著影响牛粪的分解进程,可能与实验期间降水量较高有关。在牛粪分解前期,粪食性甲虫数量与牛粪含水量之间正相关,而牛粪分解量与粪食性甲虫数量之间正相关,说明牛粪含水量的高低影响了粪食性甲虫数量,进而决定了牛粪分解量。但是,降水量的人为增加或减少均没有显著地改变牛粪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总体上看,在高寒草甸的放牧生态系统中,降水量的减少将会降低牛粪的分解速率、延长牛粪分解过程,从而可能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牛粪分解 养分释放 高寒草甸 粪食性甲虫
下载PDF
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牛粪分解过程中的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靖春 陈珊 +3 位作者 王笃恭 薛萍 蔡一枚 李才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83-88,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牛粪分解过程中的季节动态变化是较明显的,高峰出现在7~8月间。在季节变化中,土壤温度和湿度等生态因子也随之而变化。夏季高温多湿适于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细菌也梗活跃。就其土壤微生物生... 本文研究了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牛粪分解过程中的季节动态变化是较明显的,高峰出现在7~8月间。在季节变化中,土壤温度和湿度等生态因子也随之而变化。夏季高温多湿适于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细菌也梗活跃。就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而言,放线菌的生物量占微生物总生物量的百分比是相当大的,真菌次之,细菌较少些。显然,絲状放线菌和真菌在土壤的机质分解过程中发挥强大作用。生态环境中的土壤温度、水份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很大,经回归分析表明,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分别为0.9935和0.9831,同时还进行了土壤温度和水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综合作用的研究,并绘制三维空间趋势分析图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土壤 微生物 生物量 牛粪分解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草甸粪堆大小对牦牛粪分解速率的影响
3
作者 何凯 阳小成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6年第2期25-30,共6页
放牧牦牛是若尔盖高寒草甸最重要的草地利用方式,放牧牦牛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大小(重量)差异明显的牛粪堆,牛粪的及时分解与否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有重要影响。为了探明粪堆大小对牛粪分解速率的影响,调查了牛粪堆大小的野外分... 放牧牦牛是若尔盖高寒草甸最重要的草地利用方式,放牧牦牛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大小(重量)差异明显的牛粪堆,牛粪的及时分解与否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有重要影响。为了探明粪堆大小对牛粪分解速率的影响,调查了牛粪堆大小的野外分布格局,同时,采用人为模拟粪堆大小的实验方法,设置8种不同鲜重(50、100、250、500、700、1 000、1 400和2 000 g)的牛粪堆处理,检测了牛粪的主要分解者功能群(粪甲虫)数量并测定了牛粪分解速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粪堆大小对牛粪分解速率和甲虫密度均有显著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牛粪分解速率与粪堆大小之间呈现曲线(二次方程)关系,即中等大小(1 000-1 400 g)粪堆的分解速率最大;粪堆大小与粪甲虫密度(单位重量牛粪中的甲虫数量)之间存在相似的二次方程关系;粪甲虫密度与牛粪分解速率之间呈现线性关系。野外调查结果显示,鲜重在600-1 500 g的粪堆数量占总数的近50%。以上结果表明,粪堆大小与牛粪分解速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可能是牛粪分解者(粪甲虫)对粪堆大小长期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堆大小 牛粪分解速率 粪甲虫 中等尺寸效应 高寒草甸
下载PDF
川西北高寒草甸两种蚯蚓的互作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阳小成 冯坚 +1 位作者 吴新卫 李国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6-193,共8页
以川西北高寒草甸中普遍存在的两种蚯蚓(微小双胸蚓Bimastus parvus和威廉腔蚓Metaphire guillemi)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微宇宙实验方法比较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时两种蚯蚓的数量、分布和繁殖状况,以及牛粪分解率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以川西北高寒草甸中普遍存在的两种蚯蚓(微小双胸蚓Bimastus parvus和威廉腔蚓Metaphire guillemi)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微宇宙实验方法比较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时两种蚯蚓的数量、分布和繁殖状况,以及牛粪分解率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探讨不同蚯蚓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发现:1)两种蚯蚓混合接种加快了牛粪分解,增加了下层(10~20 cm)土壤可溶性氮含量,但对牛粪分解速率和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均不存在交互作用;2)在混合接种处理中,微小双胸蚓的死亡比率显著高于威廉腔蚓的死亡比率;3)两种蚯蚓混合接种处理时,威廉腔蚓的繁殖明显受到抑制,而微小双胸蚓的幼蚓数量有所增加.研究表明,威廉腔蚓和微小双胸蚓共存能够发生竞争性相互作用,加快地面上的牛粪分解,增加土壤可溶性氮含量,从而可能提高高寒草甸的初级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蚯蚓 牛粪分解 土壤养分 高寒草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