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8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果糖体系研究荧光性AGEs生成的动力学 被引量:1
1
作者 胡静 李巨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为分析荧光性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生成的动力学,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果糖模拟反应体系,荧光光谱法测定荧光强度来衡量荧光性AGEs生成量,分别考察了不同BSA质量浓度、果... 为分析荧光性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生成的动力学,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果糖模拟反应体系,荧光光谱法测定荧光强度来衡量荧光性AGEs生成量,分别考察了不同BSA质量浓度、果糖浓度、温度及p H值对荧光性AGEs生成量的影响,探究荧光性AGEs生成和底物消耗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BSA质量浓度、果糖浓度、温度及p H值的增加,荧光性AGEs生成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体系反应24 min后,果糖和氨基酸浓度分别减少了1.25×10-2、1.92×10-4 mol/L,果糖消耗量要高于氨基酸消耗量。在此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在各反应条件下,荧光性AGEs的生成符合0级反应动力学,最大速率常数为31.57 AU/min,反应活化能为70.58 k J/mol;底物消耗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GEs) 牛血清白蛋白/果糖体系 动力学 反应级数
下载PDF
负载EPZ6438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抑制骨肉瘤的效应
2
作者 刘畅 张文 +3 位作者 朱灿 孙杰 丁亦程 施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2-1518,共7页
背景:骨肉瘤肿瘤干细胞激活最显著的转录因子是EZH2,据报道沉默EZH2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研究证实,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是一种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药物传递载体,且白蛋白载体可提供靶向肿瘤的药物递送功能。目的... 背景:骨肉瘤肿瘤干细胞激活最显著的转录因子是EZH2,据报道沉默EZH2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研究证实,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是一种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药物传递载体,且白蛋白载体可提供靶向肿瘤的药物递送功能。目的:探讨负载EPZ6438(EZH2抑制剂)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抑制骨肉瘤的效应及机制。方法:①制备未负载与负载EPZ6438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检测载EPZ6438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的药物包载率及药物释放率。②将MG-63细胞分4组培养,分别加入PBS(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浸提液(空白纳米粒组)、EPZ6438溶液(游离药物组)及负载EPZ6438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浸提液(载药纳米粒组),培养3 d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细胞caspase3 mRNA的表达。③取12只裸鼠,通过腋下注射MG-63细胞悬液建立皮下荷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4组干预,分别向肿瘤组织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溶液(空白纳米粒组)、EPZ6438溶液(游离药物组)及负载EPZ6438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溶液(载药纳米粒组),每组3只。注射7 d后,观察肿瘤体积及肿瘤组织冰冻切片TUNEL染色。结果与结论:①载药纳米粒的药物包载率约为8.8%,该纳米粒在纯水中具有良好的药物释放效果,24 h药物释放量为(34.72±1.93)μg,72 h为(48.58±1.10)μg,120 h为(49.18±1.24)μg,168 h(50.25±1.13)μg,药物释放在120 h到达平台期,释放率约为97.9%;②与MG-63细胞培养3 d后,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细胞凋亡率低于游离药物组、载药纳米粒组(P<0.001),caspase3 mRNA的表达低于游离药物组、载药纳米粒组(P<0.0001);③注射7 d后,载药纳米粒组裸鼠肿瘤体积小其他3组(P<0.05),肿瘤组织TUNEL染色阳性细胞比率高于其他3组(P<0.0001);④结果显示,负载EPZ6438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来抑制骨肉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白蛋白 壳聚糖 纳米粒 载药 骨肉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剑 康泽奕 +3 位作者 王沙沙 赵津嘉 张博 刘春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固定BSA浓度,梯度变化药物浓度,混合溶液分别在25℃及37℃水浴中温浴2h后进行荧光强度测定,运用Stern-Volmer方程及改进的双对数方程求出...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固定BSA浓度,梯度变化药物浓度,混合溶液分别在25℃及37℃水浴中温浴2h后进行荧光强度测定,运用Stern-Volmer方程及改进的双对数方程求出不同温度下药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四种肾上腺素药物均与BSA形成结合物,对BSA荧光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不同温度下与BSA的K值顺序为硫酸沙丁胺醇>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酒石酸美托洛尔>盐酸肾上腺素,37℃时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均大于25℃时的结果;热力学参数表明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BSA之间的结合均为自发过程,与BSA分子间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分子对接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清白蛋白 肾上腺素药物
下载PDF
Pb^(2+)-牛血清白蛋白复合体系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丽 秦德志 +2 位作者 杨维春 刘巧茹 王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21-725,共5页
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Pb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蛋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紫外光谱表明,Pb2+与BSA肽链上的CO存在相互作用,并使蛋白质疏水结构的微环境发生变化;红外光谱研究表明,Pb2+与BSA结合位点... 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Pb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蛋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紫外光谱表明,Pb2+与BSA肽链上的CO存在相互作用,并使蛋白质疏水结构的微环境发生变化;红外光谱研究表明,Pb2+与BSA结合位点可能为—OH和—NH基团,利用二阶导、退卷积和谱线拟合技术对蛋白质红外谱图的酰胺Ⅰ带进行处理推测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蛋白质α螺旋和β折叠二级结构含量降低,β转角二级结构含量增加;圆二色谱(CD)也表明Pb2+与BSA的结合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 清白蛋白(BSA)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圆二色谱 蛋白 二级结构
下载PDF
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丹参素-牛血清白蛋白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曦 寇自农 +1 位作者 石羽佳 朱靖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447,共4页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丹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特性。体系的紫外光谱显示,丹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并生成新的复合物,同步荧光光谱则表明,丹参素对BSA存在荧光增强效应。随着丹参素浓度的增加,...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丹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特性。体系的紫外光谱显示,丹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并生成新的复合物,同步荧光光谱则表明,丹参素对BSA存在荧光增强效应。随着丹参素浓度的增加,Δλ=15 nm时体系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最大发射波长为285 nm,且不随浓度增加而发生变化。Δλ=60 nm时发射光谱出现蓝移,体系荧光强度无明显增强,说明丹参素的加入改变了BSA酪氨酸残基附近的微环境,BSA腔内疏水环境的极性增大,肽链的伸展程度可能有所增加。该文首次以体系的同步荧光光谱为源数据对小分子药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参数进行计算。求得25、35、45℃时丹参素与BSA体系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43×106、1.25×106、5.00×105 L/mol;热力学参数ΔH=-10.28 kJ/mol,ΔS>0,表明丹参素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光谱法 丹参素 清白蛋白 荧光增强
下载PDF
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牛血清白蛋白 被引量:61
6
作者 邓凡政 郭东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51-1453,共3页
建立了由亲水性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甲基-3-丁基咪唑(/BF4 )和KH2PO4 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新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及盐的浓度、离子液体浓度以及蛋白质用量、溶液酸度、其它共存物质对双水相成相及BSA萃取率... 建立了由亲水性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甲基-3-丁基咪唑(/BF4 )和KH2PO4 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新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及盐的浓度、离子液体浓度以及蛋白质用量、溶液酸度、其它共存物质对双水相成相及BSA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磷酸二氢钾盐浓度为80 g/L,离子液体浓度在160~ 240 mL/L,BSA的浓度为30~ 50 mg/L,溶液酸度在pH 4~ 8范围,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对BSA有较高的萃取率.用加入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探讨了离子液体与蛋白质之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双水相 清白蛋白 萃取分离
下载PDF
不同缓冲体系的牛血清白蛋白插层蒙脱石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吕英海 周仕学 +2 位作者 李桂江 王斌 吕东琴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1-664,共4页
利用离子交换的原理,研究等电点两侧的不同pH值、不同缓冲体系对牛血清白蛋白插层蒙脱石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pH值对蒙脱石插层影响显著.在采用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pH值且利用乙酸-乙酸钠作为缓冲体系时,蛋白质的插层容易造成蒙脱石层间... 利用离子交换的原理,研究等电点两侧的不同pH值、不同缓冲体系对牛血清白蛋白插层蒙脱石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pH值对蒙脱石插层影响显著.在采用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pH值且利用乙酸-乙酸钠作为缓冲体系时,蛋白质的插层容易造成蒙脱石层间的剥离.等电点两侧的pH值不同,会造成蛋白质插入量的显著差异.热重分析表明,蛋白质/蒙脱石复合物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清白蛋白 插层 PH值 缓冲液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对连香树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黄绍辉 方炎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260-14261,共2页
[目的]为了取得更好的PCR扩增效果,建立高效的PCR反应体系。[方法]首先通过6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对连香树RAPD-PCR反应体系优化组合,然后不再改变该结果中的其他条件,而仅改变Taq酶的浓度及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SA)... [目的]为了取得更好的PCR扩增效果,建立高效的PCR反应体系。[方法]首先通过6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对连香树RAPD-PCR反应体系优化组合,然后不再改变该结果中的其他条件,而仅改变Taq酶的浓度及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SA)。[结果]在25组Taq酶和BSA浓度组合中,BSA改善连香树RAPD-PCR反应的最佳浓度为0.6μg/μl,Taq酶浓度可由1.0μg/μl减少至0.4μg/μl。最后优化得到的20.0μl连香树RAPD反应体系为:25mmol/LMg2+2.0μl,dNTPs0.4μl,1U的TaqDNA酶1.0μl,10×Buffer缓冲液2.5μl,0.5OD引物0.8μl,约25ng模板0.6μl。[结论]BSA的适当加入减少了Taq酶的用量,在保证更好的试验效果前提下,节约了试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白蛋白 连香树 RAPD-PCR 反应体系优化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与不同糖美拉德反应体系的荧光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建垒 黎庆 +1 位作者 邢效娟 景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819-1827,共9页
目的本文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与不同单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和双糖(乳糖、麦芽糖)美拉德反应体系的荧光特性。方法首先将BSA与不同糖按摩尔浓度比1:667混合于磷酸盐缓冲溶液(p H 7.4)中,在50℃加热7 d后得... 目的本文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与不同单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和双糖(乳糖、麦芽糖)美拉德反应体系的荧光特性。方法首先将BSA与不同糖按摩尔浓度比1:667混合于磷酸盐缓冲溶液(p H 7.4)中,在50℃加热7 d后得到BSA与不同糖的美拉德反应体系;进一步用三维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BSA与不同糖美拉德反应体系的荧光变化。结果 BSA与不同糖美拉德反应体系在三维荧光光谱中产生了一个新的特征荧光峰(λex 330~340 nm,λem 400~425 nm),其荧光强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同步荧光光谱(Δλ=15 nm和Δλ=60 nm)的最大发射波长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蓝移。三维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的变化幅度均与体系美拉德反应进程一致,即美拉德反应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BSA-Xyl】BSA-Gal】BSA-Glu,BSA-Mal,BSA-Lac。结论 BSA与不同糖美拉德反应体系中出现特征性新的荧光峰及蓝移,可作为监测美拉德反应进程及BSA构象改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白蛋白 美拉德反应 三维荧光 同步荧光 蛋白构象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在聚乙二醇/葡聚糖双水相体系中分配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楠 朱建航 刘杰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6年第3期56-59,共4页
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得室温下BSA在PEG/dextran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以BSA在PEG/dextran体系的下相富集为目标,研究了PEG的分子量、浓度、dextran浓度以及所加入中性盐的种类与浓度、体系pH诸因素对其分配特性的影响。实验... 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得室温下BSA在PEG/dextran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以BSA在PEG/dextran体系的下相富集为目标,研究了PEG的分子量、浓度、dextran浓度以及所加入中性盐的种类与浓度、体系pH诸因素对其分配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EG4000/dextran体系中,采用PEG质量分数9%-dextran质量分数9%的浓度组成,同时在pH=7.0,NaC l浓度为0.2 mol.L-1或pH6.0,NaC l浓度为0.34 mol.L-1的工艺条件下萃取BSA均可达最小分配系数,其值为0.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系统 分配系数 清白蛋白
下载PDF
甘草酸单铵盐牛血清白蛋白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俞英 周震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56-1459,共4页
对甘草酸单铵盐(MAG)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甘草酸单铵盐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认为甘草酸单铵盐(MAG)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荧光猝灭是由于生成了超分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求得MAGBS... 对甘草酸单铵盐(MAG)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甘草酸单铵盐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认为甘草酸单铵盐(MAG)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荧光猝灭是由于生成了超分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求得MAGBSA的形成常数KA及热力学函数ΔG,ΔH和ΔS,根据热力学函数确定了超分子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单铵盐 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超分子复合物
下载PDF
虾青素立体异构体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2
作者 郑钦生 周乐松 +3 位作者 张俊林 邹晓君 曹庸 刘晓娟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4,共11页
该论文采用多光谱、表面等离子共振和分子对接,研究虾青素(Astaxanthin,AST)立体异构体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AST异构体均结合于BSA亚结构域ⅡA和ⅢA的交界处,并且对蛋白质的构象没有明显... 该论文采用多光谱、表面等离子共振和分子对接,研究虾青素(Astaxanthin,AST)立体异构体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AST异构体均结合于BSA亚结构域ⅡA和ⅢA的交界处,并且对蛋白质的构象没有明显影响。AST异构体对BSA具有相似的结合亲和力(左旋AST 4.17×10^(-7)mol/L,右旋AST 3.91×10^(-7)mol/L)和结合动力学(慢结合、慢解离),然而在较高浓度下(0.35~1.78μmol/L)左旋AST的最高结合响应值均高于右旋AST。此外,左旋和右旋AST与BSA相互作用的焓变△H分别为-175.09和-149.42 kJ/mol,熵变△S分别为-502.72和-417.65 J/(mol·K),负值的△H和△S表明AST-BSA发生结合的主要相互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分子对接显示左旋AST与Lys504、Thr190残基形成键长为2.0Å、2.7Å的氢键,而右旋AST与Arg435残基形成键长为2.9Å的氢键。这项研究有助于阐明AST立体异构体与BSA的结合机制,并为AST异构体在血液循环中潜在的药代动力学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立体异构体 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培氟沙星-铽(Ⅲ)-牛血清白蛋白体系的荧光光谱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兴军 敖登高娃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3,共4页
在pH 8.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Tb3+与培氟沙星(PEFX)形成的配合物受290 nm紫外光激发发出Tb3+的特征荧光峰,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能大大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由此建立了PEFX-Tb3+配合物探针测定BSA的方法。与PEFX-Tb3+二元配合物相比,P... 在pH 8.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Tb3+与培氟沙星(PEFX)形成的配合物受290 nm紫外光激发发出Tb3+的特征荧光峰,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能大大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由此建立了PEFX-Tb3+配合物探针测定BSA的方法。与PEFX-Tb3+二元配合物相比,PEFX-Tb3+-BSA三元体系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对PEFX-Tb3+-BSA荧光增强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氟沙星 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谷氨酸对亮蓝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机制影响的光谱学研究
14
作者 李纯 王俊茜 赵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0-27,共8页
为了了解谷氨酸(Glu)对食品添加剂亮蓝(BB)与载体蛋白之间结合机制的影响,本文从结合作用力、结合距离、结合位点,以及蛋白质构象变化等方面研究了Glu存在时B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BB通过静态猝灭的方... 为了了解谷氨酸(Glu)对食品添加剂亮蓝(BB)与载体蛋白之间结合机制的影响,本文从结合作用力、结合距离、结合位点,以及蛋白质构象变化等方面研究了Glu存在时B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BB通过静态猝灭的方式猝灭BSA的内源荧光,但在Glu存在下,BB对BSA的荧光猝灭常数由(8.31±0.52)×10^(4)L·mol^(-1)减小至(5.43±0.04)×10^(4)L·mol^(-1),结合常数由(1.35±0.04)×10^(5)L·mol^(-1)减小至(3.81±0.20)×10^(4)L·mol^(-1)(313 K),即Glu削弱了BB与BSA的结合。此外,Glu还会缩短BB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由3.49±0.02 nm变为3.45±0.04 nm),减小BB对BSA二级结构的改变(α-螺旋含量由36.09%±0.01%变为42.14%±0.01%([BSA-Glu]-BB为1:20:1)),即Glu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BB对BSA构象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蓝 清白蛋白 谷氨酸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牛蒡子苷-牛血清白蛋白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明和 李沉纹 +3 位作者 于彩平 李卓恒 管海燕 卢来春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结果:在△A=15nm时,牛蒡子苷对BSA的荧光具有规律性增强作用,最大发射波长蓝移,表明牛蒡子苷的加入影响了BSA中酪氨酸残...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结果:在△A=15nm时,牛蒡子苷对BSA的荧光具有规律性增强作用,最大发射波长蓝移,表明牛蒡子苷的加入影响了BSA中酪氨酸残基的微环境。用荧光效应增强方程计算它们在298K、310K和318K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1=7.899×10^4 L/mol、K2=5.962×10^4L/mol和K3=3.903×10^4L/mol,对应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H=-26.874kJ/mol,△S分别为3.601、4.737、3.395J/(mol·K),△G分别为-27.940、-28.340、-27.951kJ/mol。结论:牛血清白蛋白与牛蒡子苷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结合力以静电相互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光谱法 蒡子苷 清白蛋白
下载PDF
多光谱法研究啶虫脒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6
作者 李嘉兴 李坤 +2 位作者 刘世杰 曾浩宇 杨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22,共16页
啶虫脒(acetamiprid,AC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积累,对哺乳动物产生神经毒性作用,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为清晰认识啶虫咪在生物体中的作用过程,本研究利用荧光、紫外可见光(UV-vis)、圆二色... 啶虫脒(acetamiprid,AC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积累,对哺乳动物产生神经毒性作用,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为清晰认识啶虫咪在生物体中的作用过程,本研究利用荧光、紫外可见光(UV-vis)、圆二色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了ACE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BSA和ACE的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能够形成基态复合物,且存在至少1个结合位点;热力学研究表明,二者结合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ΔG)为负值,说明ACE与BSA的结合是一个自发过程;焓(ΔH)和熵(ΔS)为负值,表明ACE与BSA相互作用的驱动力是氢键或范德华力;通过荧光光谱法和UV-vis光谱法算出结合距离小于7 nm,表明ACE与BSA之间能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步荧光光谱显示ACE对BSA的构象产生影响,主要是对其中酪氨酸残基的影响更为显著;圆二色光谱结果显示ACE使BSA的构象发生一定变化,增加了α-螺旋结构的稳定性和蛋白整体的有序性,使蛋白质的微环境比其天然状态更具疏水性。综上所述,ACE与BSA在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能够自发结合,形成稳定的基态复合物,且结合后会影响BSA的结构。本研究为探究ACE在生物体中的致毒过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清白蛋白 神经毒性 荧光光谱法 UV-vis光谱法 圆二色光谱法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微乳体系中稀土钕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红梅 张朝平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4-67,共4页
用紫外光谱研究了不同pH值下微乳体系中稀土Nd3+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作用。初步探讨了微乳体系中Nd3+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机理。同时 ,制备了它们的固态聚合物 ,测定了红外光谱特性 。
关键词 稀土金属离子 清白蛋白 微乳液 紫外/可见光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两亲荧光芘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8
作者 赵新宇 陈林 +3 位作者 杨瑞 赵振龙 张宇 贾丽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3-58,共6页
为了获得水溶性芘衍生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特性,研究了两亲芘衍生物(C_(12)PD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中性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首先,通过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C_(12)PDA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_(12)PDA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 为了获得水溶性芘衍生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特性,研究了两亲芘衍生物(C_(12)PD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中性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首先,通过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C_(12)PDA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_(12)PDA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疏水作用是两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进一步利用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圆二色光谱及分子对接模拟计算方法,研究了C_(12)PDA对BSA构象的影响以及结合方式。结果表明,C_(12)PDA与BSA的多个氨酸残基存在分子间氢键等相互作用,C_(12)PDA使BSA的α-螺旋结构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光谱 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复合体系对红细胞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奇峰 韩颖超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5期4-7,11,共5页
目的评价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复合物(Bovine Serum Albumin/Nano-Hydroxyapatite,BSA/Nano-HAP)在体外实验中对红细胞的影响。方法溶血实验及渗透脆性实验评价BSA/Nano-HAP对兔红细胞的影响,并对材料与红细胞共培养后做细... 目的评价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复合物(Bovine Serum Albumin/Nano-Hydroxyapatite,BSA/Nano-HAP)在体外实验中对红细胞的影响。方法溶血实验及渗透脆性实验评价BSA/Nano-HAP对兔红细胞的影响,并对材料与红细胞共培养后做细胞形态学观察,Bradford法检测不同粒径的HAP与BSA的吸附量,绘制吸附等温线,Nano-HAP与BSA共吸附后作红外光谱分析。结果BSA/Nano-HAP与兔红细胞共培养后未引起溶血和细胞聚集现象,Nano-HAP对BSA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作用位点主要在BSA的酰胺I带、酰胺II带、[COO-]基团与羟基磷灰石的[Ca2+]、[OH-]、[PO43-]基团上。结论BSA/Nano-HAP与红细胞共培养后,细胞形态正常,并且保持了红细胞正常的悬浮性,有望成为一种血液相容性较为理想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清白蛋白 红细胞 液相容性
下载PDF
谷胱甘肽对丁基化羟基甲苯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机制影响的光谱研究
20
作者 吴雨彤 王俊茜 赵刚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8期19-24,共6页
丁基化羟基甲苯(BHT)是一种合成酚类抗氧化剂,也是一种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等表征方法,研究了BH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机制,以及谷胱甘肽(GSH)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BHT主要通过... 丁基化羟基甲苯(BHT)是一种合成酚类抗氧化剂,也是一种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等表征方法,研究了BH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机制,以及谷胱甘肽(GSH)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BHT主要通过疏水作用与BSA形成较为稳定的复合物(K b=1.11×10^(4) L/mol),并改变了BSA的二级结构。但GSH会改变BHT与BSA的作用力类型,降低BHT与BSA的结合常数(K b=2.11×10^(3) L/mol),抑制BHT与BSA的结合,增大二者的结合距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BHT对BSA二级结构的改变。不过,BHT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不受GSH共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化羟基甲苯 清白蛋白 谷胱甘肽 结合机制 光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