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的退热及免疫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思超 周东民 +2 位作者 王晓君 孙敬昌 高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66-67,70,共3页
目的:探讨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仙台病毒气管注射建立兔病毒性发热模型,应用牛黄承气汤灌胃治疗,并以安宫牛黄丸对比,观察其解热效应和对胸腺中CD4+、CD8+及外周血中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仙台病毒气管注射建立兔病毒性发热模型,应用牛黄承气汤灌胃治疗,并以安宫牛黄丸对比,观察其解热效应和对胸腺中CD4+、CD8+及外周血中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的影响。结果:牛黄承气汤和安宫牛黄丸治疗组具有显著的解热效果和增加胸腺中CD4+/CD8+比值的作用(P<0.05),且牛黄承气汤较安宫牛黄丸对照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牛黄承气汤具有解热和增强免疫的作用,二者之间在降温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承气汤 病毒性发热 退热 免疫调节 家兔
下载PDF
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P物质、神经降压素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思超 周东民 +2 位作者 王晓君 孙敬昌 高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脑肠组织P物质和神经降压素(N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仙台病毒气管注射建立兔病毒性发热模型,随机分为5组,治疗组分别应用牛黄承气汤、安宫牛黄丸灌胃,观察对脑、肠组织及血浆中P物质、NT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脑肠组织P物质和神经降压素(N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仙台病毒气管注射建立兔病毒性发热模型,随机分为5组,治疗组分别应用牛黄承气汤、安宫牛黄丸灌胃,观察对脑、肠组织及血浆中P物质、NT含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P物质、NT在脑肠组织及血浆中的含量较造模组显著提高(P<0.05),且牛黄承气汤较安宫牛黄丸作用显著(P<0.05)。结论:牛黄承气汤能增加P物质、NT含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承气汤 病毒性发热 P物质 神经降压素
下载PDF
牛黄承气汤合加减黄龙汤治疗急性尿毒症
3
作者 刘普希 陈学常 陈学英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尿毒症 中医药疗法 牛黄承气汤 黄龙汤
下载PDF
牛黄承气汤治疗脓毒症脑病临床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戴春钦 林巧燕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7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牛黄承气汤治疗脓毒症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脓毒症脑病病例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予标准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标准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牛黄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前,治疗7 d后格拉斯哥昏... 目的:观察牛黄承气汤治疗脓毒症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脓毒症脑病病例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予标准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标准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牛黄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前,治疗7 d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变化及血清学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观察组(12.7±1.6)分高于对照组(11.8±1.4)分(P <0.05)。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22/25),对照组总有效率64.0%(16/25)(P <0.05)。两组血清NSE、TNF-α、IL-6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结论:牛黄承气汤治疗脓毒症脑病是有效的,能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承气汤 脓毒症脑病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牛黄承气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MTL、DAO、NSE水平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何金波 毛峥嵘 艾莘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31-137,共7页
目的:评价牛黄承气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血清胃动素(MTL)、二胺氧化酶(DAO)、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8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胃肠损伤住院患... 目的:评价牛黄承气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血清胃动素(MTL)、二胺氧化酶(DAO)、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8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胃肠损伤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疾病、尽早给予肠内营养、胃肠动力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牛黄承气汤鼻饲给药,疗程均为7 d。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对比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 d及治疗7 d,记录患者胃肠功能衰竭(GIF)评分、腹腔压力(IAP),检测血清MTL、DAO及NSE水平;记录患者28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86例患者在治疗观察过程中有4例脱落,最终入组8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0.49%(33/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6.10%(23/4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7,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3 d、治疗7 d GIF、IAP均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7 d GIF、IAP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3 d、治疗7 d血清MTL、DAO及NSE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3 d MTL、NSE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7 d MTL、DAO及NSE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8 d 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无牛黄承气汤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牛黄承气汤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胃肠功能,调节血清MTL、DAO、NSE水平,缩短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胃肠损伤 牛黄承气汤 胃动素 二胺氧化酶
原文传递
从“五承气汤”析吴鞠通攻下理论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建瑞 白振军 李安祥 《河南中医》 2011年第7期729-730,共2页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立有新加黄龙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五方,用以治疗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吴氏临床运用攻下法时,但见腑实之证,就可根据脏腑之不同、正气之虚实、津液之亏损、缓急之轻重灵活施治。
关键词 新加黄龙汤 宣白承气汤 导赤承气汤 牛黄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 攻下 《温病条辨》 吴鞠通
下载PDF
《温病条辨》阳明温病下之不通五方之论 被引量:4
7
作者 宋乃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679-680,共2页
新加黄龙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是《温病条辨》活用仲景承气法的典范,它们的创立,提升了下法在急性热病治疗中的地位,也为现代临床治疗腑实证和与之有关的疾病,提供了可供直接利用和辨证思路上的宝贵借鉴... 新加黄龙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是《温病条辨》活用仲景承气法的典范,它们的创立,提升了下法在急性热病治疗中的地位,也为现代临床治疗腑实证和与之有关的疾病,提供了可供直接利用和辨证思路上的宝贵借鉴。并对阳明温病下之不通五证和五方进行了理论和应用上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新加黄龙汤 宣白承气汤 导赤承气汤 牛黄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
下载PDF
重症肝炎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友章 王昌俊 《中医药通报》 2005年第4期17-21,共5页
重症肝炎多属于中医“急黄”、“瘟黄”,其病机为湿热壅盛,疫毒炽盛者,迅即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充斥三焦,多脏受累,变症丛生,且可因热毒内陷,阴气耗竭,导致邪闭正脱。治疗原则,早期重在祛邪,采取清热祛湿、通腑泄热、凉血化瘀迅速控制病... 重症肝炎多属于中医“急黄”、“瘟黄”,其病机为湿热壅盛,疫毒炽盛者,迅即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充斥三焦,多脏受累,变症丛生,且可因热毒内陷,阴气耗竭,导致邪闭正脱。治疗原则,早期重在祛邪,采取清热祛湿、通腑泄热、凉血化瘀迅速控制病情发展,截断病势。后期重在扶正,顾护脾胃,滋养肝肾。积极防治腹胀(鼓肠)、出血、顽固性呃逆和呕吐、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辨证施治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用醒脑静、大黄、赤芍、附子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中医药治疗 茵陈蒿汤 牛黄承气汤 醒脑静
下载PDF
《温病条辨》下法探析
9
作者 王艳阳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4期479-479,共1页
《温病条辨》中焦温病证治(17)条论述:“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下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下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 《温病条辨》中焦温病证治(17)条论述:“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下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下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下之。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下之。”《温病条辨》为清代吴鞠通钻研众家医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宣白承气汤 下法 新加黄龙汤 牛黄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 阳明温病 中焦温病
下载PDF
下法在内科急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3期383-383,共1页
下法即运用泻下通便的方法,祛除病邪于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下法的论述甚为详备,有关经文达50多条。其后如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以及清代温病学派对下法运用于急症亦多有发挥和创... 下法即运用泻下通便的方法,祛除病邪于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下法的论述甚为详备,有关经文达50多条。其后如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以及清代温病学派对下法运用于急症亦多有发挥和创新。温病学派吴鞠通受“急下存阴”的启示,把下法运用于温病.制定了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及导赤承气汤等5个承气汤。从而更加丰富了下法治疗急症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法治疗 内科急症 牛黄承气汤 《伤寒杂病论》 温病学派 治疗方法 增液承气汤 宣白承气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