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态翻译三维转换角度分析《牡丹亭惊梦》英译
1
作者 邓芷妍 盘创玲 +1 位作者 罗梦琳 陈瑾 《海外英语》 2023年第21期16-19,共4页
近年,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时明确将粤剧纳入到非遗的传承和外宣当中。粤剧的外宣离不开剧本翻译。面对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运用生态翻译理论研究粤剧剧本是激发粤剧外宣新活力的尝试。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 近年,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时明确将粤剧纳入到非遗的传承和外宣当中。粤剧的外宣离不开剧本翻译。面对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运用生态翻译理论研究粤剧剧本是激发粤剧外宣新活力的尝试。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来探讨粤剧《牡丹亭惊梦》英译本的翻译,探索广府文化在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文化纽带作用,以提高粤剧英译的运用与外宣,增强地区文化凝聚力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三维原则 粤剧英译外宣 牡丹亭惊梦
下载PDF
中学古典戏曲教学策略探析——以《牡丹亭·惊梦》为例
2
作者 汪龙麟 李悦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5,共4页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代学生对于戏曲较为陌生。通过对特定戏曲作品主题内涵、人物心理及语言风格的研读赏析,对戏曲系统的宏观把握以及对与作品相关联知识的链接整合,来把握特定戏曲篇目的知识结构;再通过曲词...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代学生对于戏曲较为陌生。通过对特定戏曲作品主题内涵、人物心理及语言风格的研读赏析,对戏曲系统的宏观把握以及对与作品相关联知识的链接整合,来把握特定戏曲篇目的知识结构;再通过曲词的诵读及戏曲的排演,深化学生的感悟实践,从而传承戏曲这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牡丹亭· 教学策略
下载PDF
论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的审美活动
3
作者 徐紫云 王霞辉 《新乡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24-27,共4页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以花园和自身容貌为审美对象,经历游园、喟叹、入梦、回味等一系列审美活动,展现了审美期待、审美展开、审美弥漫等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审美活动的描写为深入理解“因梦而死”的情节提供了帮助,表...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以花园和自身容貌为审美对象,经历游园、喟叹、入梦、回味等一系列审美活动,展现了审美期待、审美展开、审美弥漫等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审美活动的描写为深入理解“因梦而死”的情节提供了帮助,表现了杜丽娘追求自由的天性,以及具有审美能力和自我觉知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审美活动 审美心理
下载PDF
粤剧英译与文化传承——以《牡丹亭·惊梦》译本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浩然 张映先 《海外英语》 2021年第7期172-173,175,共3页
粤剧是广东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又称“广府大戏”,发源于佛山,是以粤方言演唱的广东地方传统戏曲剧种。粤剧是受到弋阳腔、昆腔、汉剧、等多个剧种的影响而发展起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 粤剧是广东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又称“广府大戏”,发源于佛山,是以粤方言演唱的广东地方传统戏曲剧种。粤剧是受到弋阳腔、昆腔、汉剧、等多个剧种的影响而发展起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粤剧《牡丹亭·惊梦》融合了多种戏曲文化的精髓,是综合戏曲文化在岭南的共同盛放。拟以金佐宁《牡丹亭·惊梦》英译本(以下简称“英《惊梦》”)为例,探究粤剧剧本的对外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文化传承 牡丹亭· 翻译
下载PDF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净伊 《北方音乐》 2020年第2期219-222,共4页
以西洋室内乐编制重新创作编改的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曾用名《汤·莎音乐传奇》),是创作者以中国乐派风格创作手段编配成的西洋室内乐,主要配合传统唱腔演绎的写作方式,探索了以西洋乐编制与中国传统曲艺新的对话与可能... 以西洋室内乐编制重新创作编改的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曾用名《汤·莎音乐传奇》),是创作者以中国乐派风格创作手段编配成的西洋室内乐,主要配合传统唱腔演绎的写作方式,探索了以西洋乐编制与中国传统曲艺新的对话与可能。这次创编的新版《牡丹亭》选段,在编配中完全取代了昆曲种以往用鼓、板控制的演唱节奏和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原有定式,只保留了唱念语音,依照原汁原味的戏剧行文,将色彩和声以及西洋室内乐惯有的重奏形式搬上舞台,保留了原剧的章节、律动和节奏,并将各个流派、唱腔、唱本的多种版本融合成一种新的编排模式。与此同时,作曲家也考虑到作品为戏剧服务的演绎功能,对原素材故事进行挖掘,尊重剧情演变,以不同的创作风格配以不同的篇章,在营造戏剧效果的同时,兼又实现了室内乐各个乐器的展现。这种"室内乐戏剧"的创新方式,非常方便在剧院中、小型音乐厅中呈现在观众眼前,成为一种新曲艺的"室内乐戏剧",同时这种与以往不同的装载形式,为中国传统曲艺、戏剧演出与传播提供了提供了极大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乐戏剧 中国乐派 象征主义 昆曲 牡丹亭·游园
下载PDF
牡丹亭·惊梦
6
作者 李克勤 《作文通讯(实用阅读版)》 2011年第3期63-63,共1页
浮在年岁沧海 风雨飘摇她便来 匆匆惊梦又似是千载 百世恩情缓缓流过时空障碍 这牡丹亭回来寻遍前生所爱
关键词 歌词 歌曲 音乐艺术 牡丹亭·
下载PDF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析《牡丹亭·惊梦》之[步步娇][醉扶归]
7
作者 寄溟 《中国京剧》 2020年第5期82-85,共4页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明·汤显祖《牡丹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丽娘 醉扶归 牡丹亭· 步步娇
原文传递
景、情、戏、思、四位一体——《牡丹亭·惊梦·皂罗袍》赏读
8
作者 张琼 《语文月刊》 2006年第4期14-15,共2页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展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关键词 牡丹亭··皂罗袍》 高中 语文 阅读鉴赏 汤显祖 戏剧
原文传递
十年一梦
9
作者 毛文霞 《戏文》 2005年第5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地方戏曲艺术 中国 表演艺术
下载PDF
《牡丹亭》中的“性意识”再探究
10
作者 王珏 孙海蛟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34,共6页
"牡丹"与"亭"均有性的暗示,《牡丹亭》的命名象征了男女欢爱的场景。昆曲《游园惊梦》与《寻梦》两出传统折子戏的舞台表演中,艺人们通过一系列的程式表演、对柳枝的运用以及杜丽娘额前刘海的去留,体现了他们对《... "牡丹"与"亭"均有性的暗示,《牡丹亭》的命名象征了男女欢爱的场景。昆曲《游园惊梦》与《寻梦》两出传统折子戏的舞台表演中,艺人们通过一系列的程式表演、对柳枝的运用以及杜丽娘额前刘海的去留,体现了他们对《牡丹亭》里敦伦之意的理解。《牡丹亭》中柳梦梅才是真正的主角,这部作品之所以要从柳杜情爱故事入手,是为了让柳梦梅通过其与杜丽娘相遇及之后的经历,真正成熟起来,成为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封建文人。汤显祖维护和赞扬的正是正统的儒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
原文传递
“袅晴丝”,非柳丝
11
作者 蒋星煜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4-35,共2页
夏写时最近先后撰文对《牡丹亭·惊梦》之《步步娇》曲“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一句中的“袅晴丝”一词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证。结论为“袅晴丝”乃柳丝。
关键词 夏写时 词作 牡丹亭· 艺术作品
下载PDF
椿树之思
12
作者 朱小平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 2016年第11期1-1,共1页
屋后小天井的三株椿树越来越粗壮,蔽掩东窗,遮住天日。“树大招风”,确非虚语。有时夜半风动,枝叶婆娑。遇雨时节,浙淅沥沥,落叶飘拂一地。常使我想起汤显祖《牡丹亭.惊梦》里的一句唱词:“朝飞暮卷,雨丝风片。”还乘兴写过一... 屋后小天井的三株椿树越来越粗壮,蔽掩东窗,遮住天日。“树大招风”,确非虚语。有时夜半风动,枝叶婆娑。遇雨时节,浙淅沥沥,落叶飘拂一地。常使我想起汤显祖《牡丹亭.惊梦》里的一句唱词:“朝飞暮卷,雨丝风片。”还乘兴写过一首小诗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原文传递
“奈何天”及其他
13
作者 言明 《语文月刊》 2004年第6期40-40,共1页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语出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为众口传诵的名句。有关这两句唱词的解释.人教社版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注。
关键词 “奈何天” 人教版 高中 《语文读本》 第四册 牡丹亭· 释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