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凤丹’牡丹花瓣多酚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刚 王国霞 +4 位作者 马晓 陈雅君 罗青 陈丽培 杨玉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58-162,168,共6页
为优化牡丹花瓣多酚提取工艺,以‘凤丹’牡丹花瓣为试验材料,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体积分数四个因素对‘凤丹’牡丹花瓣多酚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案优化多酚... 为优化牡丹花瓣多酚提取工艺,以‘凤丹’牡丹花瓣为试验材料,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体积分数四个因素对‘凤丹’牡丹花瓣多酚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案优化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凤丹’牡丹花瓣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3∶1 mL/g,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72 W,乙醇体积分数63%。在此条件下,多酚含量为(52.111±1.752) mg/g,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对‘凤丹’牡丹花瓣多酚的提取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花瓣 多酚提取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牡丹花瓣脂氧合酶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铭韧 史国安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9期91-94,共4页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亚油酸钠为反应底物,研究了牡丹花瓣脂氧合酶(LOX)的酶学特性并建立了其测定体系。结果表明,牡丹花瓣脂氧合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45℃,最适底物浓度为0.594 mmol/L。该酶有着较好的热稳定性,90℃保温...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亚油酸钠为反应底物,研究了牡丹花瓣脂氧合酶(LOX)的酶学特性并建立了其测定体系。结果表明,牡丹花瓣脂氧合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45℃,最适底物浓度为0.594 mmol/L。该酶有着较好的热稳定性,90℃保温1 h后仍保持较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瓣 脂氧合酶(LOX) 测定方法
下载PDF
牡丹花瓣冻干粉极细粉细胞破壁率的测定及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雨欣 李捷 +4 位作者 谢艳华 罗欢欢 武俊生 林奋 王四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89,共6页
采用细胞计数法,以薄壁细胞为评价指标,测定牡丹花瓣冻干粉超细粉碎极细粉的细胞破壁率;营养成分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实验方法和要求进行检测。建立牡丹花瓣冻干粉极细粉细胞破壁率的检测方法;测定牡丹花瓣冻干粉营养成分含量。结... 采用细胞计数法,以薄壁细胞为评价指标,测定牡丹花瓣冻干粉超细粉碎极细粉的细胞破壁率;营养成分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实验方法和要求进行检测。建立牡丹花瓣冻干粉极细粉细胞破壁率的检测方法;测定牡丹花瓣冻干粉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牡丹花瓣冻干粉极细粉细胞破壁率检测;牡丹花瓣冻干粉极细粉细胞破壁率为100%;牡丹花瓣冻干粉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开发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瓣冻干粉 牡丹花瓣冻干粉超细粉碎极细粉 破壁率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牡丹花瓣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4
作者 华梅 原晓龙 +6 位作者 王毅 杨卫 陈剑 马惠芬 呼延丽 杨宇明 王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8,共7页
以不同引种地不同品种的9个新鲜牡丹花瓣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9个不同引种地不同品种牡丹花瓣样品中的化学成分。液相色谱条件为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乙酸梯度洗脱,流速0.8m... 以不同引种地不同品种的9个新鲜牡丹花瓣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9个不同引种地不同品种牡丹花瓣样品中的化学成分。液相色谱条件为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乙酸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为35℃。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国家药典委员会)进行相似度分析,建立9个样品牡丹花瓣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牡丹花瓣产品质量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9个引种牡丹花瓣样品指纹图谱共有6个主要共有峰,可作为鉴别引种地牡丹花瓣质量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瓣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发酵牡丹花瓣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及酚酸类物质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学震 刘光鹏 +4 位作者 马艳蕊 姚旖旎 孟园 赵岩 和法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04-311,共8页
探究“金花菌”发酵牡丹花瓣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和酚酸化合物的成分及含量。采用GC-IMS技术和HPLC-MS技术研究“金花菌”发酵过程中挥发物质和酚酸类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阐明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和酚酸类物质变化。GC-IMS共检... 探究“金花菌”发酵牡丹花瓣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和酚酸化合物的成分及含量。采用GC-IMS技术和HPLC-MS技术研究“金花菌”发酵过程中挥发物质和酚酸类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阐明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和酚酸类物质变化。GC-IMS共检测出51种挥发性物质,定性出33种,并能表明发酵前后及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将牡丹花瓣分为3类,即未发酵,发酵3 d和发酵5~11 d;HPLC-MS技术共检出并定量21种酚酸类物质,在发酵5 d时牡丹花瓣中多酚达到最大值为4.31%,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将牡丹花瓣分为3类:即未发酵,发酵3、5、7 d和发酵9、11 d。研究结果为牡丹花瓣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和多酚类物质的变化和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牡丹花瓣的加工与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菌” 牡丹花瓣 挥发性物质 酚酸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牡丹常见品种花瓣中主要营养成分与食用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萍 张少帅 +4 位作者 丁义峰 胡广宇 陈坤然 王贺贺 乔裕龙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88,共3页
以洛阳牡丹常见的5个品种"凤丹白"、"日暮"、"赵粉"、"红株女"和"粉中冠"为试材,研究其盛花期花瓣中总糖、总蛋白、维生素C和5种元素(砷、铜、钒、硒、铬)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以洛阳牡丹常见的5个品种"凤丹白"、"日暮"、"赵粉"、"红株女"和"粉中冠"为试材,研究其盛花期花瓣中总糖、总蛋白、维生素C和5种元素(砷、铜、钒、硒、铬)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表明:5个牡丹品种花瓣中均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C,并具有较高的SOD活力。"凤丹白"和"日暮"花瓣中砷元素、"赵粉"花瓣中硒元素、"红株女"和"粉中冠"花瓣中铬元素含量均略高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中对蔬菜的限量标准,而作为粮食加工食品时,5个牡丹品种花瓣中的砷、铜、钒、硒、铬元素含量均低于或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瓣 糖类 蛋白质 维生素C SOD 元素含量
下载PDF
牡丹幼嫩花瓣愈伤组织诱导及芽的分化 被引量:6
7
作者 朱向涛 王雁 +1 位作者 彭镇华 律春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87,264,共4页
以牡丹"凤丹"的花瓣为外植体,在优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础上,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实现植株再生,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培养基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 以牡丹"凤丹"的花瓣为外植体,在优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础上,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实现植株再生,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培养基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不同,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2.0mg.L-1+6-BA 1.5mg.L-1+NAA 0.3mg.L-1,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ZT 0.5mg.L-1+6-BA 2.0mg.L-1,分化率达到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瓣 愈伤组织 诱导 分化
下载PDF
“金花菌”发酵牡丹花瓣茶工艺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学震 马艳蕊 +5 位作者 孟园 姚旖旎 赵岩 初乐 和法涛 刘光鹏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6-71,共6页
以多酚得率和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金花菌”发酵牡丹花瓣的最优工艺并评价了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降血糖活性。优化后的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7 d、“金花菌”种子液3... 以多酚得率和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金花菌”发酵牡丹花瓣的最优工艺并评价了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降血糖活性。优化后的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7 d、“金花菌”种子液3 mL、花瓣含水量30%,在此条件下多酚和黄酮得率分别为(42.62±0.51)mg/g和(5.83±0.11)mg/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96.32±0.45)%,其IC_(50)=0.69 mg/mL,α-淀粉酶抑制能力达到(60.86±0.01)%,其IC_(50)=5.1 mg/mL;发酵牡丹花瓣提取物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一定的α-淀粉酶抑制能力。经过小试生产的发酵牡丹花瓣茶砖,色泽金黄,有“金花菌”清香,检测的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菌” 牡丹花瓣 多酚 黄酮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原文传递
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干燥方式对牡丹花差异蛋白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许宁 赵悦菡 侯召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6-144,共9页
在蛋白质水平上,研究干燥方法(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自然干燥)对牡丹花瓣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牡丹花瓣进行蛋白质组学的差异性比较,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GO(Gene Ontology)、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在蛋白质水平上,研究干燥方法(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自然干燥)对牡丹花瓣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牡丹花瓣进行蛋白质组学的差异性比较,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GO(Gene Ontology)、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注释富集分析,探讨加工方式对代谢通路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三组样品共定性1423个蛋白质,定量1349个,占总数94.80%;真空冷冻干燥样品FD、热风干燥样品HD、自然风干样品ZD定量蛋白质分别为1325、677、1085个,三组样品共同的定量蛋白质有656个。与HD比较,ZD显著差异蛋白质77个,上调24个,下调53个;77个显著差异蛋白质GO、KEGG分析表明,蛋白质主要集中在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代谢、TCA循环、内质网蛋白质加工通路。结论:加工方式对牡丹花蛋白质差异影响显著,该研究首次对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牡丹花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为不同加工方法在实践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瓣 真空冷冻干燥 热风干燥 自然干燥 非标记定量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牡丹花深加工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静林 张小燕 +2 位作者 宋淑亚 刘德阳 屈展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89-195,共7页
牡丹是我国传统花卉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目前关于牡丹的研究多集中于籽、根,对于牡丹花瓣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牡丹利用程度低。牡丹花瓣营养物质种类丰富,功能性成分含量高,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新食品资源。... 牡丹是我国传统花卉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目前关于牡丹的研究多集中于籽、根,对于牡丹花瓣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牡丹利用程度低。牡丹花瓣营养物质种类丰富,功能性成分含量高,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新食品资源。该文对近年来关于牡丹花开发的主要产品进行总结,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牡丹花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瓣 深加工产品 功能成分 营养价值 开发前景
下载PDF
牡丹花香型黄酒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岑 李高 王兰 《酿酒科技》 2020年第11期86-88,共3页
以牡丹花瓣和糯米为原料,研究新型花香型黄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牡丹花瓣量5%,发酵时间15 d,加水量1∶1 g/mL,所得的牡丹花香型黄酒口味细腻,花香和酒香适宜,风味独特,是一款可长期饮用的保健酒。
关键词 牡丹花瓣 黄酒 发酵
下载PDF
花冠“牡丹春曲”制备工艺分析与探究
12
作者 姚元滋 徐效勇 +6 位作者 李跃 钟敬飞 梁萌 曹体忠 苗铭 邵林 李效占 《酿酒》 CAS 2022年第2期69-72,共4页
精选菏泽牡丹花瓣、花蕊及牡丹根皮,结合小麦、大麦、豌豆为制曲原料,润料后经机械破碎后,人工加水(进行不同加水量实验)拌合均匀,人工踩制成“包包曲”,入房培曲并进行不同的培养温度实验。结果表明总质量1%的牡丹花瓣、花蕊和0.5%的... 精选菏泽牡丹花瓣、花蕊及牡丹根皮,结合小麦、大麦、豌豆为制曲原料,润料后经机械破碎后,人工加水(进行不同加水量实验)拌合均匀,人工踩制成“包包曲”,入房培曲并进行不同的培养温度实验。结果表明总质量1%的牡丹花瓣、花蕊和0.5%的牡丹根皮,小麦、大麦、豌豆质量比10∶2∶1,润料后经机械破碎加水,使其含水量达到38%~39%,培曲温度达到56~60℃制成的“牡丹春曲”,感官和理化指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瓣 花蕊 牡丹根皮 包包曲 牡丹春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