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蛎幼虫光照实验提示复杂遗传背景下基因互作的多样性
1
作者 徐彩丽 许飞 +3 位作者 王娇 武长路 于文超 王晓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1-576,共6页
为研究光照对牡蛎幼虫生长成活率的影响,使用6组牡蛎幼虫家系,前三组为长牡蛎家系(GG1、GG2、GG3),后三组为长牡蛎与葡萄牙牡蛎杂交家系(GA1、GA2、GA3),其中GG1与GA1母本相同,GG2与GA2母本相同,GG3与GA3母本相同;每个家系分别在6个光... 为研究光照对牡蛎幼虫生长成活率的影响,使用6组牡蛎幼虫家系,前三组为长牡蛎家系(GG1、GG2、GG3),后三组为长牡蛎与葡萄牙牡蛎杂交家系(GA1、GA2、GA3),其中GG1与GA1母本相同,GG2与GA2母本相同,GG3与GA3母本相同;每个家系分别在6个光照梯度下从1日龄饲养到10日龄,然后测量记录10日龄幼虫在各个光照梯度下的壳高和成活率。结果表明,在各个光照梯度下,牡蛎幼虫的壳高都没有显著差异,长牡蛎幼虫与杂交牡蛎幼虫之间的壳高也都没有显著差异,但长牡蛎幼虫和杂交牡蛎幼虫均在58 lx的光照强度下,表现出最高的成活率,这提示牡蛎育苗生产的前10天应当保持这样的光照强度,而杂交牡蛎幼虫在269 lx和58 lx两个光照梯度下的成活率均极显著的高于长牡蛎幼虫,提示了长牡蛎与葡萄牙牡蛎之间具有亲和性并且其杂交后代存在杂种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长牡蛎与葡萄牙牡蛎同属一个物种的假设。而以壳高和成活率作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长牡蛎3个家系幼虫的表型比较接近,而杂交牡蛎幼虫的表型虽然具有靠近各自同母本长牡蛎幼虫的趋势,但杂交家系之间差异非常大,提示了高杂合度高异质性遗传背景下基因互作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幼虫 光照 壳高 成活率 遗传背景 基因互作
下载PDF
盐度对辽河口长牡蛎幼虫生长、存活的影响
2
作者 徐彩丽 万世华 王晓通 《齐鲁渔业》 2015年第1期4-6,共3页
阐述了盐度对辽河口长牡蛎幼虫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4盐度下的存活率高于32.7下的存活率,且存在极显著差异;在15、24下的生长率低于32.7下的生长率,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自然海区条件不利于辽河口长牡蛎幼虫的存活... 阐述了盐度对辽河口长牡蛎幼虫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4盐度下的存活率高于32.7下的存活率,且存在极显著差异;在15、24下的生长率低于32.7下的生长率,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自然海区条件不利于辽河口长牡蛎幼虫的存活,但却利于存活下来的个体生长。在低盐10下的存活率、生长率均低于24下的存活率、生长率,且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盐度10太低,已不适合辽河口长牡蛎幼虫的生活。在低盐15下的存活率、生长率与24下的存活率、生长率接近,且无显著差异,说明辽河VI长牡蛎幼虫也可在15条件下正常生长存活。在高盐40、45下的存活率、生长率均低于24下的存活率、生长率,且存在极显著差异。辽河口长牡蛎幼虫最适生活盐度范围为15~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牡蛎幼虫 盐度 生长 存活
原文传递
氟苯尼考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早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莺脐 张羡宇 +5 位作者 郭庆芳 许文豪 马峥 石硕 张倩 刘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氟苯尼考作为氯霉素的替代物,理化性质稳定,在水产养殖业中被广泛使用,致使其在多种水体环境中大量残留。本研究分析了氟苯尼考(0.1、1.0和10 mg/L)对牡蛎幼虫的生长发育、运动能力、免疫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暴露24 h后,随着... 氟苯尼考作为氯霉素的替代物,理化性质稳定,在水产养殖业中被广泛使用,致使其在多种水体环境中大量残留。本研究分析了氟苯尼考(0.1、1.0和10 mg/L)对牡蛎幼虫的生长发育、运动能力、免疫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暴露24 h后,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牡蛎幼虫的存活量呈升高趋势,而幼虫壳高和壳宽显著降低;氟苯尼考暴露不会引起牡蛎幼虫移动速度的变化,1 mg/L氟苯尼考暴露后,牡蛎幼虫移动距离呈显著性增加(P<0.05)。氟苯尼考暴露浓度、牡蛎幼虫存活量及水体细菌总数之间呈显著性相关,但水体细菌总数的变化并不是造成牡蛎幼虫发育、生长状态不同的主要原因。牡蛎幼虫在不同浓度氟苯尼考的暴露下,ILPR、Cg-Tyr和Ferritin等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运动能力。另一方面,高浓度氟苯尼考的暴露,引起牡蛎幼虫HSP70和Cg-Tal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积极地参与抵抗氟苯尼考暴露引起的应激反应。养殖水环境中抗生素残留可能会影响水生动物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发育及免疫抗性,需提高对养殖水体中抗生素残留危害的认识及监测,进一步加强养殖水体水质的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牡蛎幼虫 生长发育 运动行为 免疫抗性
下载PDF
The potential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suppressing larval development in the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and blood cockle Area inflata Reeve
4
作者 李加琦 蒋增杰 +3 位作者 张继红 毛玉泽 卞大鹏 方建光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307-1313,共7页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pH on larval development in larval Pacific oyster(Crassostrea gigas) and blood cockle(Arca inflata Reeve).The larvae were reared at pH 8.2(control),7.9,7.6,or 7.3beginning 30 min or 24 h pos...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pH on larval development in larval Pacific oyster(Crassostrea gigas) and blood cockle(Arca inflata Reeve).The larvae were reared at pH 8.2(control),7.9,7.6,or 7.3beginning 30 min or 24 h post fertilization.Exposure to lower pH during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hibited larval shell formation in both specie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larvae took longer to reach the D-veliger stage when reared under pH 7.6 and 7.3.Exposure to lower pH immediately after fertilization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delayed shell formation in the Pacific oyster larvae at pH 7.3 and blood cockle larvae at pH 7.6 and 7.3.However,when exposure was delayed until 24 h post fertilization,shell formation was only inhibited in blood cockle larvae reared at pH 7.3.Thus,the early embryonic stage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acidified conditions.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ocean acidification will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 bivalves.Although the effects appear subtle,they may accumulate and lead to subsequent issues during later larval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ean acidification larval development BIVALVE calcifi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