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患病和痊愈牦牛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耐药性比较分析
1
作者 李阳 叶忠明 +1 位作者 杨丹娇 陈朝喜 《中国牛业科学》 2023年第3期30-35,共6页
[目的]为了探讨患病和痊愈牦牛源大肠杆菌的抗菌药物及其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91株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氨基糖苷类药物(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磺胺甲噁唑和磺胺二甲基嘧啶)敏感性试验,同时采用PCR方... [目的]为了探讨患病和痊愈牦牛源大肠杆菌的抗菌药物及其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91株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氨基糖苷类药物(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磺胺甲噁唑和磺胺二甲基嘧啶)敏感性试验,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氨基糖苷类相关耐药基因aac(6')-Ib、aac(3')-IV及磺胺类相关耐药基因sul2、sul3的携带情况。[结果]结果表明:39株患病牦牛源菌株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30.77%、5.13%、61.54%和87.18%,aac(6')-Ib、aac(3')-IV、sul2和sul3的检出率分别为43.59%、25.64%、38.46%和41.03%;52株痊愈牦牛源菌株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42.30%、21.15%、94.23%和71.15%,aac(6')-Ib、aac(3')-IV、sul2和sul3的检出率分别为71.15%、19.23%、69.23%和51.92%。[结论]试验结果表明,痊愈牦牛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药物耐药率及相关耐药基因检出率均高于患病动物源大肠杆菌,应科学合理选用和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以提升牦牛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源大肠杆菌 氨基糖苷类 磺胺类 药物敏感性试验 耐药基因
下载PDF
西藏牦牛源EHEC的MLST聚类和致病性分析
2
作者 娄永志 卢姊豪 +5 位作者 陈姝宇 常攀 辛娇娇 索南顿珠 索朗斯珠 贡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3-569,共7页
目的掌握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核酸多位点序列分型、聚类情况和致病性。方法对实验室已分离鉴定的14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实验的方法,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鉴定及聚类分析,动物实验后挑选致病性最强菌株进行生长... 目的掌握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核酸多位点序列分型、聚类情况和致病性。方法对实验室已分离鉴定的14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实验的方法,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鉴定及聚类分析,动物实验后挑选致病性最强菌株进行生长曲线测定和半数致死量(LD 50)计算,HE染色制作组织病理切片。结果14株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中共出现了3种ST型,分别为ST 33、ST 226、ST 446,各ST型中西藏阿里菌株占比最多为57%(8/14);各ST型中ST 33占比最多为57%(8/14),其次是ST 226占比14%(2/14)该型菌株的致病性最强,ST 446占比最少为7%(1/14)。此外,还有3株占比22%(3/14)未定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MLST聚类分析表明管家基因在不同ST型中携带等位基因的数量不同,ST 33型中Mdh 22个最多,ST 446型中icd 26个最多,ST 226型中Fumc 27个最多。14株菌株攻毒80只小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其中ST 226型致病性最强。将致死小鼠解剖后发现肠上皮出血水肿,脾脏、肝脏有淤血等病理变化。14株菌株中的阿里株(TBY 7)是ST 226型其致病性最强,其生长曲线显示14 h达最大生长数,浓度为1×10^(11)cfu/mL;60只小鼠差浓度梯度攻毒试验计算出该菌的LD_(50)为2.4×10^(7)cfu/mL。阿里株(TBY 7)ST 226型感染小鼠后经HE染色制作组织病理切片后,结果显示小鼠的十二指肠、盲肠、结肠和直肠黏膜上皮坏死脱落,盲肠肠壁内可见寄生虫,空肠、回肠绒毛结构坏死萎缩、固有层充血;肝细胞轻微空泡变性,脾脏红髓轻微淤血。结论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存在不同ST型,且各地区均有分布;不同ST型的致病性与携带等位基因数量相关,且主要引起肠组织病变,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该致病菌的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ST分型 MLST聚类分析 致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