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角等6种角类药超细粉的镇静催眠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石磊 段金廒 +6 位作者 王斐 罗宇慧 叶其正 沈明勤 王志刚 丁永芳 彭蕴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观察6种角类动物药(牦牛角、水牛角、藏羚羊角、羚羊角、广角、犀角)超细粉镇静、催眠作用。方法①自发活动试验:用光电管法观察6种角类动物药超细粉灌胃给药后20、40、60、90及120min对小鼠自发性活动计数的影响;②协同睡眠试... 目的观察6种角类动物药(牦牛角、水牛角、藏羚羊角、羚羊角、广角、犀角)超细粉镇静、催眠作用。方法①自发活动试验:用光电管法观察6种角类动物药超细粉灌胃给药后20、40、60、90及120min对小鼠自发性活动计数的影响;②协同睡眠试验:用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5mg/kg催眠法,观察6种角类动物药灌胃给药后对小鼠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6种角类动物药超细粉能不同程度地使小鼠自发性活动计数明显减少(P〈0.05~0.01),使小鼠睡眠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0.01)。结论6种角类动物药超细粉对小鼠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及协同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角 水牛 藏羚羊 羚羊 广 镇静 催眠
下载PDF
牦牛角对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的解热活性评价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晶晶 武文星 +4 位作者 朱昭颖 刘睿 宿树兰 郭盛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36-944,共9页
目的基于脂多糖(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牦牛角新资源药材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鼠肛温变化值及体温反应指数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下丘脑中PGE_(2)、cAMP的含量... 目的基于脂多糖(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牦牛角新资源药材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鼠肛温变化值及体温反应指数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下丘脑中PGE_(2)、cAMP的含量及血清中TNF-α与IL-1β的含量,并结合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检测发热大鼠血浆中内源性标志物,探索牦牛角解热机制。结果牦牛角给药后1、2、3 h大鼠体温明显下降(P<0.05),低剂量组TNF-α及cAM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cAMP水平显著降低(P<0.01),牦牛角给药组均能抑制IL-1β与PGE_(2)水平。从空白组与模型组血浆样本中共鉴定出15个潜在差异代谢物,牦牛角高剂量给药后可显著回调其中11个代谢物,主要包括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腺嘌呤、琥珀酸、L-苏氨酸、4-羟脯氨酸、磷脂酰胆碱、溶血性磷脂酰乙醇胺等,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结论牦牛角解热活性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源性致热源与中枢体温正性调节介质释放、调节脂质代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角 解热 作用机制 非靶向血浆代谢组
下载PDF
西藏牦牛角替代犀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沈明勤 叶其正 +1 位作者 丁永芳 罗宇慧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3-815,共3页
目的:比较西藏牦牛角替代古方犀角汤中的犀角后对发热家兔的退热作用,以寻求珍稀濒危动物药材犀角的天然替代品。方法: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过期三联疫苗-NS稀释液,造成发热模型。造模后1 h,家兔分别按大、小剂量灌胃给予牦牛角、水牛角... 目的:比较西藏牦牛角替代古方犀角汤中的犀角后对发热家兔的退热作用,以寻求珍稀濒危动物药材犀角的天然替代品。方法: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过期三联疫苗-NS稀释液,造成发热模型。造模后1 h,家兔分别按大、小剂量灌胃给予牦牛角、水牛角、犀角复方的水煎液,并动态观测发热家兔的体温变化。结果:牦牛角大、小剂量在给药后60 min就有明显的退热作用(P<0.05或0.01),药效维持4 h以上并趋于恢复正常水平;水牛角大剂量在给药120 min后、小剂量在给药180 min后也有明显的退热作用(P<0.05或0.01);犀角大剂量在给药后60min家兔体温的上升幅度也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在120 min后有明显的退热作用(P<0.05)。结论:牦牛角替代犀角汤中的犀角,其退热作用与原古方作用相当,可以作为珍稀药材犀角的代用品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角 替代 退热
下载PDF
藏药牦牛角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被引量:13
4
作者 索有瑞 李天才 《中医药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35-37,共3页
采用 1 80 /80AAS仪、WYD - 2型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仪以及Wates -AAA型氨基酸分析仪等分别测定了传统藏药牦牛角中的K、Na、Ca、Mg、Al、P、Cu、Zn、Fe、Mn、Co、Se、As、Hg、Pb、Cd等 1 6种矿物质常量、微量元素和 1 7种氨基酸的含量... 采用 1 80 /80AAS仪、WYD - 2型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仪以及Wates -AAA型氨基酸分析仪等分别测定了传统藏药牦牛角中的K、Na、Ca、Mg、Al、P、Cu、Zn、Fe、Mn、Co、Se、As、Hg、Pb、Cd等 1 6种矿物质常量、微量元素和 1 7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 ,在青藏高原这一独特生态环境条件下生活的牦牛其藏医入药的牦牛角 ,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常量、微量元素以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等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牦牛角 化学成分 矿物质 微量元素 氨基酸
下载PDF
藏药牦牛角有效成分的分离与解热镇痛物质基础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鸣刚 李晓茹 +1 位作者 张新国 相炎红 《中医药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寻找藏药材牦牛角中解热镇痛物质。方法:实验以牦牛角为原料,经回流提取得到粗提液,再经过透析和非变性电泳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多肽;采用皮下酵母注射法建立小鼠发热模型,热板法评价镇痛活性。结果:牦牛角回流粗提取液经透... 目的:寻找藏药材牦牛角中解热镇痛物质。方法:实验以牦牛角为原料,经回流提取得到粗提液,再经过透析和非变性电泳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多肽;采用皮下酵母注射法建立小鼠发热模型,热板法评价镇痛活性。结果:牦牛角回流粗提取液经透析、非变性电泳分离后,得到的小分子多肽在给药30min后能显著降低肛温,达到最大痛阈,并提高值到67%。结论:研究证实牦牛角粗提取液有明显的解热和镇痛作用,为进一步获得新的多肽类解热镇痛候选药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角 分离 凝胶电泳 小分子多肽 解热镇痛
下载PDF
牦牛角等6种角类药超细粉对发热家兔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春萍 蒋加进 +2 位作者 石磊 黄厚才 王志刚 《医学动物防制》 2006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iv)过期三联疫苗-NS.稀释液,造成发热模型。造模后1h,灌胃给予6种角类动物药(牦牛角、水牛角、藏羚羊角、羚羊角、广角、犀角)超细粉后,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直肠温度,结果表明,牦牛角、水牛角、藏羚羊角、... 目的: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iv)过期三联疫苗-NS.稀释液,造成发热模型。造模后1h,灌胃给予6种角类动物药(牦牛角、水牛角、藏羚羊角、羚羊角、广角、犀角)超细粉后,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直肠温度,结果表明,牦牛角、水牛角、藏羚羊角、羚羊角、广角、犀角具有一定的解热退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角 水牛 藏羚羊 羚羊 广 退热作用
下载PDF
藏药牦牛角中微量元素及其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索有瑞 李天才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0年第1期54-56,共3页
采用日立180/80原子吸收光谱仪、WYD-2型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了传统藏药牦牛角中的Cu、Zn、Fe、Mn、Co、Se、As、Hg、Pb、Cd等10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由于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这一独特生境... 采用日立180/80原子吸收光谱仪、WYD-2型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了传统藏药牦牛角中的Cu、Zn、Fe、Mn、Co、Se、As、Hg、Pb、Cd等10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由于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这一独特生境条件下,其角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牦牛角 微量元素 测试 特征
下载PDF
牦牛角成分的薄层色谱法分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雷根虎 曹永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牦牛角成分的薄层色谱法分离研究雷根虎,曹永民(西北大学化学系西安710069)关键词薄层色谱法,氨基酸,牦牛角1引言牦牛产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迄今人们已对其乳汁、胆汁、骨、甲状腺、血液等做了系统的分析[1],然而对于其... 牦牛角成分的薄层色谱法分离研究雷根虎,曹永民(西北大学化学系西安710069)关键词薄层色谱法,氨基酸,牦牛角1引言牦牛产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迄今人们已对其乳汁、胆汁、骨、甲状腺、血液等做了系统的分析[1],然而对于其角的分析至今未见报道。为了合理地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牦牛角 薄层色谱
下载PDF
牦牛角药用源流分析与资源利用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晶晶 朱悦 +6 位作者 武文星 朱昭颖 刘睿 宿树兰 晋玲 昂青才旦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9期1669-1677,共9页
牦牛角药用记载于公元8世纪《四部医典》与明代《本草纲目》。随着其资源的丰富及现代研究的深入,牦牛角的资源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从资源现状、传统本草记载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牦牛角这一独特的民族药用动物药材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和... 牦牛角药用记载于公元8世纪《四部医典》与明代《本草纲目》。随着其资源的丰富及现代研究的深入,牦牛角的资源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从资源现状、传统本草记载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牦牛角这一独特的民族药用动物药材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以期深入挖掘其药用资源价值,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牦牛角资源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牦牛角 本草考证 药用价值 资源利用
下载PDF
牦牛角药用功效及物质基础研究进展与资源化利用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晶晶 刘睿 +5 位作者 武文星 朱昭颖 宿树兰 晋玲 昂青才旦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9期1678-1683,共6页
本草记载牦牛角具清热解毒、凉血熄风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牦牛角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及巯基多肽类、氨基酸类、核苷类、宏微量元素类等成分,具有解热、镇静、镇痛等生物活性。对牦牛角化学成分组成、生物活性评价、药用价值体现、资源化利... 本草记载牦牛角具清热解毒、凉血熄风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牦牛角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及巯基多肽类、氨基酸类、核苷类、宏微量元素类等成分,具有解热、镇静、镇痛等生物活性。对牦牛角化学成分组成、生物活性评价、药用价值体现、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和整理,提出在牦牛资源产业链中应重视和珍惜牦牛角药用价值的深度挖掘、重视和加强牦牛角在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研究、重视和开展牦牛角药材标准的研究,以期为牦牛角这一宝贵的民族动物药资源的多元化、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牦牛角 物质组成 药理作用 药用价值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青海高原牦牛骨和牦牛角中微量元素的化学计量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利兵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63,共5页
通过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青海高原牦牛骨、牦牛角中微量元素进行评价,为开发利用牦牛骨和牦牛角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第1主成分主要包含牦牛骨中矿物质元素91.026%的信息,前3主成分主要包含牦牛角中微量元素99.228%的信息... 通过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青海高原牦牛骨、牦牛角中微量元素进行评价,为开发利用牦牛骨和牦牛角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第1主成分主要包含牦牛骨中矿物质元素91.026%的信息,前3主成分主要包含牦牛角中微量元素99.228%的信息。结果表明,通过化学计量学研究,能对青海牦牛骨、牦牛角品质做出科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牦牛角 微量元素 化学计量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青海高原牦牛角中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利兵 刘先国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5期7-8,共2页
对青海高原牦牛角中微量元素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牦牛角中Cu、Zn、Fe、Mn、Co和Se等微量元素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科学地开发利用青海高原牦牛角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牦牛角 微量元素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藏药牦牛角中微量元素的因子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6438-6439,共2页
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藏药牦牛角中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个3因子的模型能够合理地解释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综合因子得分可用于牦牛角产地的质量综合评价。该研究为以后牦牛角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因子分析 藏药 牦牛角 微量元素
下载PDF
β-catenin在牦牛角缘毛囊形态发生中的时空表达
14
作者 苏小舟 郁枫 任强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5-237,共3页
以牦牛为实验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性检测角缘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β-catenin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β-catenin在牦牛角缘毛囊的形态发生早期E65左右,在表皮中呈弱阳性表达,在基板和基底层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牦牛角缘毛囊的... 以牦牛为实验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性检测角缘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β-catenin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β-catenin在牦牛角缘毛囊的形态发生早期E65左右,在表皮中呈弱阳性表达,在基板和基底层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牦牛角缘毛囊的形态发生中期E65~E140,β-catenin在表皮层、基底层、毛囊漏斗部呈中强阳性表达;在角缘毛囊发生后期E140~E240,β-catenin在表皮层、基底层、毛乳头呈中强阳性表达,在毛囊内根鞘和外根鞘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规律提示β-catenin在牦牛角缘毛囊的形态发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ATENIN 牦牛角 毛囊 形态发生 表达规律
下载PDF
牦牛角角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
15
作者 答梁材 陈晓勇 李雪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5,共5页
角蛋白是一种拥有多种活性基团的天然活性物质,不仅能够促进细胞粘附、增殖和组织再生,还可以为缺损组织的再生提供生物相容性基质,基于角蛋白的生物材料已被广泛生产并用于各种生物医学应用。例如由羽毛、羊毛、人发提取的角蛋白已经... 角蛋白是一种拥有多种活性基团的天然活性物质,不仅能够促进细胞粘附、增殖和组织再生,还可以为缺损组织的再生提供生物相容性基质,基于角蛋白的生物材料已被广泛生产并用于各种生物医学应用。例如由羽毛、羊毛、人发提取的角蛋白已经被广泛用于药物递送、角蛋白支架、止血剂和促进创伤愈合的水凝胶等领域。但以牛角尤其是牦牛角蛋白为材料的生物制药产品尚未得到开发。通过绿色的深度共晶溶剂来进行角蛋白的提取,以期提高牦牛角蛋白的提取效率,促进西部地区牦牛资源的开发。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牦牛角粉末:过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尿素为1:0.5:1:8,水浴加热12h,反应温度 80℃,此时牦牛角角蛋白溶解率为51% ~53%,工艺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角 牦牛角蛋白 深共晶体系、蛋白 提取工艺
下载PDF
牦牛角解热镇静安神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风霜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5-55,共1页
牦牛角代替犀角,退热作用强于水牛角,用量轻,对病毒感染所致高热退烧作用明显。
关键词 牦牛角 中医功效 解热镇静
下载PDF
牦牛角、结膜炎的治疗体会
17
作者 李鸿康 骆正杰 赵寿保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9年第5期72-72,共1页
牦牛角膜炎,在冷季尘土飞扬的季节里,幼年牦牛易发,营养不良的牛更易发。该病发病后传播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双目失明,严重影像牦牛采食,病牛逐渐消瘦,常规疗法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时间长。近几年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治疗此... 牦牛角膜炎,在冷季尘土飞扬的季节里,幼年牦牛易发,营养不良的牛更易发。该病发病后传播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双目失明,严重影像牦牛采食,病牛逐渐消瘦,常规疗法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时间长。近几年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治疗此类病例的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仅供同行参考。该病在幼年牦牛上易发,尤其是断乳后犊牛容易发病,气候干燥的季节发病率较高。治疗前先要隔离病牛,进行场地消毒,保定患牛,暴露患部,用生理盐水清洗患部后再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牛 常规疗法 临床实践 牦牛角 膜炎 双目失明
下载PDF
无角牦牛体尺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裴杰 王宏博 +9 位作者 褚敏 扎西卓玛 包鹏甲 梁春年 骆正杰 武甫德 丁学智 吴晓云 阎萍 郭宪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108,共7页
旨在通过无角牦牛体尺性状对其体重作较为准确的估计,剖分牦牛各体尺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实验随机选取247头8-10月龄的无角牦牛为研究对象,其中公牛155头,母牛92头;测量各牦牛的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4个体尺数据,并称量其体重;采用逐... 旨在通过无角牦牛体尺性状对其体重作较为准确的估计,剖分牦牛各体尺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实验随机选取247头8-10月龄的无角牦牛为研究对象,其中公牛155头,母牛92头;测量各牦牛的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4个体尺数据,并称量其体重;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无角牦牛体重与体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利用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各体尺性状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结果表明,公牛的胸围和管围之间的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他各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公牛和母牛体重与体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86.969+0.338X_1+1.082X_3+0.905X_4和Y=-85.693+0.440X_2+0.860X_3+1.972X_4,其中Y为体重(kg)、X_1为体高(cm)、X_2为体长(cm)、X_3为胸围(cm)、X_4为管围(cm),回归方程算得的体重估计值与体重实际观察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胸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大于其他体尺性状的直接作用,并大于其他形态性状通过胸围而影响体重的间接作用。结果提示,本研究建立的多元线性方程可应用于无角牦牛的良种选育实践,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无角牦牛体重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其胸围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体尺 体重 多元线性回归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无角牦牛的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春年 王宏博 +9 位作者 吴晓云 张国模 褚敏 殷满财 郭宪 包鹏甲 丁学智 马金寿 武甫德 阎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8期74-75,共2页
[目的]通过对无角牦牛屠宰性状和肉品质的测定,为无角牦牛新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8月龄和30月龄的无角牦牛,进行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18月龄无角公牦牛和母牦牛的屠宰率分别为51.95%和48.53%,30月龄无角... [目的]通过对无角牦牛屠宰性状和肉品质的测定,为无角牦牛新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8月龄和30月龄的无角牦牛,进行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18月龄无角公牦牛和母牦牛的屠宰率分别为51.95%和48.53%,30月龄无角公牦牛和母牦牛的屠宰率分别为50.28%和49.68%。与其他地方牦牛品种相比,无角牦牛具有较高的屠宰率和产肉性能。[结论]利用当地牦牛品种为母本培育的无角牦牛在产肉性能方面具有较高的遗传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产肉性能 胴体重 肉品质
下载PDF
基于MOOnitor监测系统对青海大通地区无角牦牛冷季放牧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学智 杨超 +7 位作者 李晨 包鹏甲 贾聪俊 吴晓云 王宏博 梁春年 郭宪 阎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44-48,共5页
选取青海省大通县地区无角牦牛10头,在冷季自由放牧条件下使用MOOnitor监测系统对其放牧行为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无角牦牛在试验期内24 h各类活动时间、游走距离来分析其在冷季放牧的行为特点。结果表明:(1)无角牦牛在1、2、3月份24 h内... 选取青海省大通县地区无角牦牛10头,在冷季自由放牧条件下使用MOOnitor监测系统对其放牧行为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无角牦牛在试验期内24 h各类活动时间、游走距离来分析其在冷季放牧的行为特点。结果表明:(1)无角牦牛在1、2、3月份24 h内平均休息时间极显著高于4月份(P<0.01)和5月份(P<0.01),而4月份平均休息时间又极显著高于5月份(P<0.01);5月份无角牦牛平均行走时间极显著高于1、2、3、4月份(P<0.01),而平均采食时间却极显著低于1、2、3、4月份(P<0.01);5月份无角牦牛每次采食持续时间极显著低于1、2、3、4月份(P<0.01),而日均游走距离显著高于1、2、3、4月份(P<0.05),同时4月份日均游走距离又显著高于1、2、3月份(P<0.05)。(2)在1、2、3、4月份,无角牦牛的第1个活动高峰出现在9:00—10:00;第2个活动高峰出现在18:00—19:00;5月份的活动高峰出现在18:00左右。(3)无角牦牛活动的空间分布格局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分散。说明冷季放牧压力较大时应采取适当补饲来保证无角牦牛的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nitor监测系统 冷季 牦牛 放牧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