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彪西《牧神午后》音色处理技术探微 被引量:8
1
作者 梁宝忠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5-151,7,共7页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根据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篇而作。德彪西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挖掘出了管弦乐队丰富细腻的色彩和音响,表现了介于现实和梦幻之间的朦胧、飘忽和神秘的境界。文章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将论述的...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根据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篇而作。德彪西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挖掘出了管弦乐队丰富细腻的色彩和音响,表现了介于现实和梦幻之间的朦胧、飘忽和神秘的境界。文章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将论述的焦点集中在配器技术的"音色处理"方面,从乐队编制、音色布局、音色节奏、音色结合、音色横向发展和同色求异这六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该部作品的配器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 牧神午后 印象主义 音色布局 音色节奏 同色求异
下载PDF
论塔特·休斯的《雨中鹰》与《牧神集》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成坚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4-98,共5页
塔特·休斯 ( 1 930 - 1 998) ,英国桂冠诗人。他在其最初的两部诗集《雨中鹰》与《牧神集》中以暴力为主题 ,通过动物寓言式的方式对人的本能以充分展现 ,继而展开对人性深层次的剖析。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暴力主题的发生机制 。
关键词 塔特·休斯 <<雨中鹰>> <<牧神集>> 英国 诗歌
下载PDF
“酒神精神”的狂欢和“日神精神”的规约——马拉美《牧神午后》的阐释一种 被引量:1
3
作者 肖艳丹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2期114-116,共3页
马拉美的《牧神午后》中,牧神的醉境象征了人类的原始欲望,牧神的梦境暗示了人类的文化理性。"牧神精神"也就等同于"酒神精神"加"日神精神"。诗歌一方面展示和肯定了人类原始欲望的狂欢,另一方面,牧神的... 马拉美的《牧神午后》中,牧神的醉境象征了人类的原始欲望,牧神的梦境暗示了人类的文化理性。"牧神精神"也就等同于"酒神精神"加"日神精神"。诗歌一方面展示和肯定了人类原始欲望的狂欢,另一方面,牧神的梦境、自责和罪孽感象征了人类的理性对原欲的制约。诗歌暗示了人性、西方文化中的两极即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这一生命二元的永恒对立和冲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神午后》 牧神精神 醉境 梦境 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
下载PDF
罗马的隐喻:原罪与狂欢——谈《牧神雕像》与霍桑的国家意识形态批评 被引量:3
4
作者 尚晓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0年第1期225-240,共16页
《牧神雕像》在西方历史的宏阔语境中反思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主导价值观念,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和暗中消解。霍桑以牧神的堕落为主线,隐喻19世纪上半叶的精神病症;又以黄金时代的神话为参照,返观进步论主导下的美国状况。在确认原罪... 《牧神雕像》在西方历史的宏阔语境中反思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主导价值观念,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和暗中消解。霍桑以牧神的堕落为主线,隐喻19世纪上半叶的精神病症;又以黄金时代的神话为参照,返观进步论主导下的美国状况。在确认原罪说的同时,作家以罗马为隐喻,通过游记描写将历史空间化,借此消解进步论所依赖的线性历史框架,质疑进步论指引下美国资本主义以及国家历史走向。在对意识形态进行消解的同时,表达了融合异教文化遗产以修正时代病症的文化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神 黄金时代 罗马 进步论 狂欢
下载PDF
德彪西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的配器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丁铃 《艺术探索》 2004年第5期23-30,共8页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地位。该作品在配器上的细腻以及对纯音色的偏好,与印象派绘画所追求的用不断转换的线条和模糊多变的色调反映对光和色彩的瞬间视觉感受的审美取向不谋而合,同时,...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地位。该作品在配器上的细腻以及对纯音色的偏好,与印象派绘画所追求的用不断转换的线条和模糊多变的色调反映对光和色彩的瞬间视觉感受的审美取向不谋而合,同时,象征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味”,在这部音乐作品中得到了更好的阐释,体现出抽象的音乐对人的内心所具有的特殊感召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 <牧神午后> 配器 印象派 象征 意味 朦胧美
下载PDF
浅谈德彪西长笛作品的音乐创作理念——以《牧神午后》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崔飞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103-104,共2页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在其乐曲创作理念上不受传统约束,随性而不失章法,充分表现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并将长笛的运用发挥到极致,用逼真的感觉世界,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
关键词 德彪西 长笛 创作理念 牧神午后
下载PDF
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的绘画性因素构成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永莉 《中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40-42,共3页
音乐与绘画在整体结构和外部形态上有一定的对应性,由于受心理学通感及联觉的作用,音乐与绘画常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本文从绘画的角度对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 管弦乐 牧神午后》 前奏曲 绘画性因素 法国 印象派作曲家 德彪西
下载PDF
“从朦胧中来,到朦胧中去”——从《牧神午后》看德彪西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玲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45-147,共3页
德彪西是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打破传统音乐的惯用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技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从而揭开了近现代音乐运动的序幕。本文从他第一部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牧神午后》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总结... 德彪西是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打破传统音乐的惯用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技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从而揭开了近现代音乐运动的序幕。本文从他第一部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牧神午后》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总结了德彪西的音乐艺术特征,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神午后》 德彪西 法国 印象主义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论德彪西《牧神午后》配器艺术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小溪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7年第4期100-101,共2页
《牧神午后》在印象派音乐中具有奠基性的地位,《牧神午后》创作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世界印象派音乐风格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其也是西方音乐艺术发展历程中首次使用全新作曲观念所创作的伟大音乐艺术作品。对《牧神午后》的配器艺术... 《牧神午后》在印象派音乐中具有奠基性的地位,《牧神午后》创作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世界印象派音乐风格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其也是西方音乐艺术发展历程中首次使用全新作曲观念所创作的伟大音乐艺术作品。对《牧神午后》的配器艺术进行分析,能够全面深入的对德彪西音乐审美观念加以理解,因此本文从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入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德彪西音乐艺术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 牧神午后》 配器艺术
下载PDF
论《牧神午后》的配器艺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兴斌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1,共2页
法国作曲家布列兹说:"正像现代诗歌无疑是根植于波德莱尔的一些诗歌,现代音乐则是被德彪西的《牧神午后》所唤起的。"《牧神午后》是印象派音乐的奠基之作,也是标志着印象派音乐风格成熟的第一部作品,同时,也是西方音乐史上... 法国作曲家布列兹说:"正像现代诗歌无疑是根植于波德莱尔的一些诗歌,现代音乐则是被德彪西的《牧神午后》所唤起的。"《牧神午后》是印象派音乐的奠基之作,也是标志着印象派音乐风格成熟的第一部作品,同时,也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次运用了全新的作曲观念所作的第一部具有历程碑式的从真正意义上革命了的伟大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除了调性的微弱和模糊以及和声的完全背离传统功能和声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他的配器艺术,本文从它的配器艺术角度来分析,全面而深入地揭示德彪西的音乐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 牧神午后》 配器艺术:审美观.
下载PDF
德彪西前奏曲《牧神午后》配器细节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宝忠 《歌海》 2015年第2期61-64,80,共5页
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青年时期的作品,乐曲通过色彩斑斓的和声、细腻精巧的配器,描绘出了"光影浮动"的梦幻内容和"瞬感即逝"的直觉印象,确立起了独具一格... 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青年时期的作品,乐曲通过色彩斑斓的和声、细腻精巧的配器,描绘出了"光影浮动"的梦幻内容和"瞬感即逝"的直觉印象,确立起了独具一格的印象派音乐。通过研究管弦乐总谱,对部分配器细节进行逐小节、逐层次的分析,以增进人们对这部作品以及印象派音乐配器风格的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 牧神午后 印象主义 主题 音色 层次
下载PDF
《牧神午后》“同色求异”实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宝忠 《北方音乐》 2014年第1期23-25,共3页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作品。这部作品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造性地使用了丰富的管弦乐手法,“同色求异”便是其中一项精彩的配器技术。文章是笔者尝试性...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作品。这部作品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造性地使用了丰富的管弦乐手法,“同色求异”便是其中一项精彩的配器技术。文章是笔者尝试性的研究,试图把《牧神午后》中的“同色求异”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想通过对变换力度、变换奏法、变换表情、变换演奏者或演奏者人数以及变换不同定调的同种乐器这五个方面所选取的配器实例进行逐一的分析与研究,来加深对该配器技术的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色求异 德彪西 牧神午后 印象主义 音色变化 奏法
下载PDF
由德彪西《牧神午后》初探管弦配器风格 被引量:1
13
作者 乐艺 《北方音乐》 2014年第5期52-53,共2页
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阿西尔-克洛德(Debussy·Achil e-Claude)是印象派音乐的鼻祖,他的管弦乐作品运用了独特的配器手法,表现出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意境。《牧神午后》是德彪西的早期作品,笔者以该作品为切入点对德彪... 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阿西尔-克洛德(Debussy·Achil e-Claude)是印象派音乐的鼻祖,他的管弦乐作品运用了独特的配器手法,表现出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意境。《牧神午后》是德彪西的早期作品,笔者以该作品为切入点对德彪西的印象派管弦乐配器风格进行了一次简要的介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 管弦乐 牧神午后》 配器
下载PDF
德彪西《牧神午后》总谱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宝忠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1期75-78,共4页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作,也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成熟的标志。它通过幻想性的音乐语言、富于创造性的配器技术,确立起了风格迥异、新颖独特的印象派音乐,建造起了一座通向现代音乐的桥梁,对于20世纪的音...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作,也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成熟的标志。它通过幻想性的音乐语言、富于创造性的配器技术,确立起了风格迥异、新颖独特的印象派音乐,建造起了一座通向现代音乐的桥梁,对于20世纪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作品就像一本内涵丰富的管弦乐法教科书,总会给人们以启发和教益。对这部管弦乐总谱进行仔细研读,逐小节逐层次地进行分析,能增进人们对这部作品和印象派音乐配器风格的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 牧神午后》 印象主义音乐 总谱分析
下载PDF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音乐术语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宝忠 《音乐时空》 2014年第6期154-157,共4页
《牧神午后》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一部管弦乐前奏曲。这部作品所使用的丰富的音乐术语对于牧神音乐形象和音乐内容的表现以及印象派音乐风格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是笔者尝试性的研... 《牧神午后》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一部管弦乐前奏曲。这部作品所使用的丰富的音乐术语对于牧神音乐形象和音乐内容的表现以及印象派音乐风格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是笔者尝试性的研究,试图通过对该作的速度、节拍、力度、奏法和表情等音乐术语的分析与研究来加深对这部作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 牧神午后 印象主义 音色 音乐术语 内容表现
下载PDF
德彪西作品《牧神午后》赏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晓婷 《北方音乐》 2014年第11期32-32,共1页
《牧神午后》是德彪西根据法国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所作,在创作《牧神午后》时德彪西充分利用了管弦乐队的色彩与音响,展现一种朦胧、飘忽、神秘的境界。《牧神午后》不单奠定了德彪西在音乐界的地位,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也对二十世... 《牧神午后》是德彪西根据法国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所作,在创作《牧神午后》时德彪西充分利用了管弦乐队的色彩与音响,展现一种朦胧、飘忽、神秘的境界。《牧神午后》不单奠定了德彪西在音乐界的地位,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也对二十世纪的音乐发展有深远影响。文章就赏析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 牧神午后 管弦乐
下载PDF
“牧神精神”的狂欢和“日神精神”的规约——评析马拉美的《牧神的午后》
17
作者 朱志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6-39,共4页
在马拉美《牧神的午后》表层的结构中,牧神象征了人类的原始欲望,“牧神精神”也同“酒神精神”具有同等的象征含义。诗歌一方面展示和肯定了人类原始欲望的狂欢,另一方面,牧神的梦境、自责和罪孽感象征了人类的理性对原欲的制约,诗歌... 在马拉美《牧神的午后》表层的结构中,牧神象征了人类的原始欲望,“牧神精神”也同“酒神精神”具有同等的象征含义。诗歌一方面展示和肯定了人类原始欲望的狂欢,另一方面,牧神的梦境、自责和罪孽感象征了人类的理性对原欲的制约,诗歌暗示了人性和西方文化的两极即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永恒对立和冲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神的午后》 牧神精神 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
下载PDF
《牧神午后》“力度对位”实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宝忠 《艺海》 2015年第6期48-50,共3页
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作品。这部作品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造性地使用了丰富的管弦乐手法,"力度对位"便是其中一项精彩的配器技术。"力度对位"... 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作品。这部作品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造性地使用了丰富的管弦乐手法,"力度对位"便是其中一项精彩的配器技术。"力度对位"是指不同力度级别、不同渐强或者渐弱起止的音乐层次在纵向上共时性的结合所形成的参差性的力度结构形态。文章是笔者尝试性的研究,试图把《牧神午后》中的"力度对位"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想通过对几个段落的"力度对位"实例进行分析与研究,来加深对这一配器技术的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度对位 德彪西 牧神午后 印象主义 音色 振幅
下载PDF
从管弦乐《牧神午后》看德彪西的音乐创作风格和手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雯 《黄河之声》 2011年第15期110-111,共2页
通过对德彪西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的欣赏,分别从作品表现的不同于传统的意境及给人的朦胧、模糊感受;旋律、和声、曲式结构以及配器等各方面创作手法的突破等方面来分析和概括德彪西的创作风格和典型特点,以及个人对20世纪现代音乐... 通过对德彪西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的欣赏,分别从作品表现的不同于传统的意境及给人的朦胧、模糊感受;旋律、和声、曲式结构以及配器等各方面创作手法的突破等方面来分析和概括德彪西的创作风格和典型特点,以及个人对20世纪现代音乐的看法和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神午后》 德彪西 印象主义音乐 朦胧 模糊 奇异
下载PDF
音乐道路上又一里程碑——德彪西的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前奏曲》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奇玉 《邢台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5-56,59,共3页
《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印象主义音乐创始人德彪西的成名之作,也是印象派音乐的第一部代表作,在管弦乐的创作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对这一经典之作的分析,来探讨它在音乐史上的贡献和突破。
关键词 印象主义音乐 德彪西 管弦乐曲 牧神午后前奏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