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对典型草原牧草营养及绵羊增重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塔娜 白宝全 +5 位作者 王建龙 王海 白海花 张千 穆怀彬 张晓庆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90,共9页
选取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典型草原区封育后轻度利用的天然草地,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定4种放牧方式(连续放牧、四区轮牧、五区轮牧和六区轮牧)及2种放牧强度(1.0SU/hm^(2)、0.7SU/hm^(2),以下简称GI 1.0、GI 0.7),以不放牧为对照区,探究... 选取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典型草原区封育后轻度利用的天然草地,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定4种放牧方式(连续放牧、四区轮牧、五区轮牧和六区轮牧)及2种放牧强度(1.0SU/hm^(2)、0.7SU/hm^(2),以下简称GI 1.0、GI 0.7),以不放牧为对照区,探究暖季放牧对植被地上生物量、草群养分供给量、绵羊增重及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1)8~9月,未放牧处理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放牧处理,各放牧处理间未见明显差异。10月,地上生物量受到放牧强度的显著影响,同时表现出受放牧方式影响的趋势,但未见明显的二因素交互效应。具体表现为放牧强度GI 0.7组平均生物量显著高于GI 1.0组,放牧方式中划区轮牧平均生物量有高于连续放牧的趋势。GI 0.7时连续放牧的生物量明显下降,轮牧与未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可维持较高的生物量;GI 1.0时轮牧与连续放牧的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五区轮牧明显优于连续放牧。(2)草群养分供给量(FNY)的粗蛋白供给量(CPY)、中性洗涤纤维供给量(NDFY)和高消化性养分供给量(HDNY)指标对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的响应,与地上生物量的响应表现出相似趋势。(3)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对母羊和羔羊的增重、母羊瘤胃发酵参数影响不显著,但GI 0.7更有利于羔羊的增重,且母羊瘤胃生理状态较好。(4)综合评定,五区适度放牧为此类草原最适宜的放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方式 放牧强度 牧草养分供给 体增重 瘤胃发酵参数
下载PDF
季节性舍饲养羊的必要性及措施
2
作者 庄文发 《辽宁畜牧兽医》 2002年第2期5-6,共2页
由于季节性的牧草供给数量和营养成分的变化,有效物质摄取呈季节性失衡状态,羊在全年放牧饲养条件下出现青草期肥壮、枯草期瘦弱现象,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同时,由于枯草期可采食牧草不足,必然过度啃食,也是造成草地超载过牧、生态环境恶... 由于季节性的牧草供给数量和营养成分的变化,有效物质摄取呈季节性失衡状态,羊在全年放牧饲养条件下出现青草期肥壮、枯草期瘦弱现象,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同时,由于枯草期可采食牧草不足,必然过度啃食,也是造成草地超载过牧、生态环境恶化、林牧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发展季节性舍饲养羊,实行枯草期及早春禁牧,是提高养羊生产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供给 羊舍 枯草期 饲养管理 季节性
下载PDF
非破坏性产量测定方法在放牧草地产量动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赵钢 MARTINA HOFMANN J.ISSELSTEIN 《中国草地》 CSCD 2004年第5期54-58,共5页
草地牧草的产量是植被高度和(或)密度函数。一种特殊的圆盘测量工具所测定的草地植被压缩高度,可以同时反映植被高度和植被密度,即草地植被压缩高度成为草地植被自然高度和密度的函数,这样草地牧草的现存量就可能成为植被压缩高度的函... 草地牧草的产量是植被高度和(或)密度函数。一种特殊的圆盘测量工具所测定的草地植被压缩高度,可以同时反映植被高度和植被密度,即草地植被压缩高度成为草地植被自然高度和密度的函数,这样草地牧草的现存量就可能成为植被压缩高度的函数。试验采用这种圆盘测定工具在轻度放牧和强度放牧两种放牧强度下对草地牧草的现存量及植被特征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压缩高度与牧草产量具有良好的回归关系,决定系数r2的波动范围为0.82~0.95;每1cm的牧草压缩高度相当于100~250kg/hm2/cm的牧草现存量,强度放牧草地中,该数值一般高于轻度放牧草地;不同测定日期对压缩高度与牧草产量的回归关系影响很大。在大约两星期的测定间隔时,相邻测定日期所得到的回归系数大多具有明显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破坏性产量测定 牧草压缩高度 牧草供给 测草盘
原文传递
中国草畜平衡状态时空演变指示的草地生态保护格局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麟 翟俊 +1 位作者 祝萍 郑瑜晗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96-2407,共12页
中国草原牧区作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其草畜平衡状态直接影响草地退化与恢复,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强弱。本文分析了2000—2015年主要草原牧区草地植被覆盖、牧草供给、草畜平衡状态的时空变化特征,深入... 中国草原牧区作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其草畜平衡状态直接影响草地退化与恢复,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强弱。本文分析了2000—2015年主要草原牧区草地植被覆盖、牧草供给、草畜平衡状态的时空变化特征,深入探讨草地退化与恢复及载畜压力下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过去16年主要草原牧区草地面积净减少约163万hm^2,6.7%的草地出现植被覆盖退化,而5.4%的草地呈现植被覆盖明显恢复。天然草地牧草供给量以增加为主,年增率约0.3 kg/hm^2,然而其载畜压力亦持续增加,不考虑补饲的载畜压力指数高达3.8,除内蒙古东北部、青藏高原中部仍有载畜潜力,其余多处于超载状态;考虑实际冷季补饲的载畜压力指数约3.1,内蒙古中东部有所缓解;假设冷季全额补饲则载畜压力指数减至1.9,内蒙古、青藏高原等区域明显缓解。叠加上述数据,本文针对自然保护地、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等不同区域的草地生态保护格局,提出了平衡草地生态保护与畜牧生产利用的不同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与恢复 牧草供给 载畜压力 草地生态保护 中国草原牧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