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读“物与我皆无尽也”
1
作者 武增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2年第1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物与我皆无尽也 中学 语文教学 苏轼 《前赤壁赋》 教材研究 儒家思想
下载PDF
“物与我皆无尽也”——《赤壁赋》值得细究之处
2
作者 付志伟 《科技视界》 2012年第5期76-77,共2页
苏轼《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对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历来多有评述,但是对文章中苏轼转悲为喜的思想基础的剖析却大多语焉不详。本文运用中国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观点,重点讨论苏轼之"旷... 苏轼《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对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历来多有评述,但是对文章中苏轼转悲为喜的思想基础的剖析却大多语焉不详。本文运用中国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观点,重点讨论苏轼之"旷达"的思想渊源,详细分析"物与我皆无尽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赋》 物与我皆无尽也 旷达
下载PDF
论苏轼“物与我皆无尽”的自然审美意识
3
作者 祁海文 刘汉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4,共8页
苏轼《赤壁赋》“物与我皆无尽”之说体现了一种重要的自然审美意识。《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段论述,与《苏氏易传》论“道”与“易”之关系紧密相关。“物与我皆无尽”既概括了苏轼对自然审美的认识,又揭示了他对自然审美之... 苏轼《赤壁赋》“物与我皆无尽”之说体现了一种重要的自然审美意识。《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段论述,与《苏氏易传》论“道”与“易”之关系紧密相关。“物与我皆无尽”既概括了苏轼对自然审美的认识,又揭示了他对自然审美之境界的思考。对于自然审美,苏轼主张要尽力欣赏自然万物多样性的变易形态,把握自然整体,从而获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感受。这种人与自然互通共融的境界,就是苏轼的自然审美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人不是渺小、短暂、与天地分离的存在,而是与天地共存、与天地同一的存在。这是“物与我皆无尽”的自然审美意识所给予我们的最精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物与我无尽 变易 “万殊归一理” 互通共融
下载PDF
自是先生游物外,非关此地独超然——论苏轼超然精神的哲理内涵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胜宽 《乐山师专学报》 1998年第3期14-20,共7页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一月,苏轼赴密州知州任。次年十一月,治园圃庭宇,修葺园北旧台以供游观,其弟苏辙名其台为“超然台”,苏轼本人有记,苏辙、张耒、文同等有赋,而朝廷重臣文彦博、司马光等均寄诗贺之,成为一时盛事。此后千余年间...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一月,苏轼赴密州知州任。次年十一月,治园圃庭宇,修葺园北旧台以供游观,其弟苏辙名其台为“超然台”,苏轼本人有记,苏辙、张耒、文同等有赋,而朝廷重臣文彦博、司马光等均寄诗贺之,成为一时盛事。此后千余年间,超然台因《超然台记》而美名流芳,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登临志胜、题诗抒怀的名胜古迹。其实,超然台本身并无什么特异之处。苏找到密州一年来,旱灾肆虐,蝗害横行,盗贼滋生,州民面临着饥馑和盗贼的威胁,可谓多事之秋。作为一州生民的父母官,苏拭忙于对付天灾人祸,日夜辛劳,工作压力很大;甚至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遇到困难,不得不与僚属一道四处采摘杞菊充饥,那情景应是相当艰难的。然而,生性乐观且性喜山水的苏拭,并未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改变其兴趣和好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关系 哲理内涵 《超然台记》 苏拭 苏轼 人生哲理 精神境界 庄子 关系问题 物与我皆无尽也
全文增补中
“待”字的训释与《逍遥游》的主旨——兼考《庄子》一书“待”字的用法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海波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111-113,49,共4页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通“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文中“待”字究竟作何解释妥当?众多注家释为...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通“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文中“待”字究竟作何解释妥当?众多注家释为“凭借”、“依靠”之义。关于这一解释,不仅牵涉句中词义问题,而且牵涉全篇主旨问题。 “待”宇有“凭借”、“依靠”之义吗?查考《庄子》一书,“待”字用作此义的有几处: (1)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 训释 《齐论》 成玄英 列子 听之以心 顺应自然 物与我皆无尽也
下载PDF
从《前赤壁赋》谈苏轼的宗教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龙晦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1期72-79,共8页
关键词 《前赤壁赋》 东坡 《冷斋夜话》 苏轼 物与我皆无尽也 《庄子》 宗教 道家思想 道家养生法 不系之舟
下载PDF
海与太阳──郭沫若前传《寻找女神》之一章
7
作者 刘纳 《郭沫若学刊》 1997年第2期61-68,共8页
关键词 郭沫若 王阳明 太阳 日本 泰戈尔 女神 回忆起 物与我皆无尽也 五言绝句 海水浸泡
下载PDF
试析苏轼散文中的哲理特色
8
作者 高孟平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1996年第2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苏轼散文 儒家思想 《超然台记》 积极入世 人生态度 《石钟山记》 试析 苏武 物与我皆无尽也 王安石
下载PDF
苏东坡:传统批判与环状思维──关于中国的“近代”问题
9
作者 马树德 《中国文化》 1996年第1期109-113,共5页
苏东坡:传统批判与环状思维──关于中国的“近代”问题[德]顾彬著马树德译一段时间以来,有一种很流行的看法,认为宋代(960—1279)是中国近代的开端②。我个人却宁愿把它看作是一个新的时期,因为如果近代真的始于宋代,... 苏东坡:传统批判与环状思维──关于中国的“近代”问题[德]顾彬著马树德译一段时间以来,有一种很流行的看法,认为宋代(960—1279)是中国近代的开端②。我个人却宁愿把它看作是一个新的时期,因为如果近代真的始于宋代,那么新事物就不仅出现在政治、经济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 辩证法 思维 语义场 前赤壁赋 衰亡过程 生存期限 物与我皆无尽也 德国波恩 明月
下载PDF
水与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婕 《河北水利》 1998年第1期55-55,共1页
水与中国传统文化齐婕正像黄河水滋养了中华民族一样,水也滋润和濡养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在水一方,你可以揉两千年的蒹葭成弦;在水这方,你可以把六朝骈文宋词元曲轻拢慢捻;孔夫子在水边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苏东... 水与中国传统文化齐婕正像黄河水滋养了中华民族一样,水也滋润和濡养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在水一方,你可以揉两千年的蒹葭成弦;在水这方,你可以把六朝骈文宋词元曲轻拢慢捻;孔夫子在水边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苏东坡却可以从水与月的变与不变中悟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 物与我皆无尽也 洞庭湖 《山海经》 滋润和濡养 中国文学 为民精神 形象
下载PDF
我是如何指导学生赏析《前赤壁赋》的
11
作者 修丽丽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前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如何指导阅读能力有限的学生,比较深入地赏析这篇名作,而不是流于肤浅地串讲课文,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它写得文情并茂,仪态万方。行文如“万斛泉源,不... 《前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如何指导阅读能力有限的学生,比较深入地赏析这篇名作,而不是流于肤浅地串讲课文,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它写得文情并茂,仪态万方。行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诗情、画意和理趣自然交融,相得益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景、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安排这三者的关系?我是这样考虑的:文章写景的部分富有形象性,具体可感,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议论的部分,可以说是文章的重点和灵魂,但如果立足于“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不变” 画意 物与我皆无尽也 易理 各有主 月夜 苏子 理趣 文情
下载PDF
《前赤壁赋》魅力探
12
作者 张大计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3-45,共3页
“不是当前两篇赋,为何赤壁在黄州。”清人王煦的这两句诗形象地道出了苏轼《赤壁赋》的巨大魅力。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历来以景成文者居多,以文成景者少。然而苏轼的两篇赋竟使黄州赤壁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凭吊、向往的地方,并给许多画家、... “不是当前两篇赋,为何赤壁在黄州。”清人王煦的这两句诗形象地道出了苏轼《赤壁赋》的巨大魅力。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历来以景成文者居多,以文成景者少。然而苏轼的两篇赋竟使黄州赤壁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凭吊、向往的地方,并给许多画家、戏剧家、雕塑家带来创作灵感,使黄州赤壁的名气反在真正的三国赤壁之上。生物界有全息胚学说,即生物体内任何一个相劝独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包含着生物整体的全部信息。沿着这一思路,本人拟从苏轼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前赤壁赋》着手,来探寻苏轼散文魅力的奥秘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苏轼散文 魅力 艺术境界 全息胚学说 人生哲理 三国赤壁 变与不变 主客问答 物与我皆无尽也
下载PDF
整体意识与当下介入
13
作者 张越舟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10,共3页
整体意识与当下介入张越舟各位前辈、恩师、学友:在展开这篇文章之前,请允许我首先对母校戏文系在母校五十周年校庆之际特地邀请我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表示诚挚的谢意;这份发自远方的邀请对于"形在江海之上"的学子真确有如满怀深情... 整体意识与当下介入张越舟各位前辈、恩师、学友:在展开这篇文章之前,请允许我首先对母校戏文系在母校五十周年校庆之际特地邀请我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表示诚挚的谢意;这份发自远方的邀请对于"形在江海之上"的学子真确有如满怀深情的慈母向驿旅它乡的游子捎去的家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意识 当下感 易卜生 莎士比亚 培尔·金特 整体感 创作过程 相互作用 时代人 物与我皆无尽也
下载PDF
中国的月亮文化
14
作者 王静 《中州今古》 2001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古希腊神话 中国月亮文化 阿波罗 宇宙意识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物与我皆无尽也 宗白华 朱元璋
下载PDF
论苏轼诗文中的理趣——兼论苏轼推重陶王韦柳的原因 被引量:19
15
作者 葛晓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2-89,共8页
苏轼诗文中的理趣富有深刻内涵。其历史渊源和文学依据可追溯到东晋永和年间的玄言诗。支遁提出:“适足”的新理,修正了庄子以“至乐”为“无乐”的观念,启发兰亭诗人在观赏山水中体会自然之道,以领悟人生取乐一时与追求永恒的关系。苏... 苏轼诗文中的理趣富有深刻内涵。其历史渊源和文学依据可追溯到东晋永和年间的玄言诗。支遁提出:“适足”的新理,修正了庄子以“至乐”为“无乐”的观念,启发兰亭诗人在观赏山水中体会自然之道,以领悟人生取乐一时与追求永恒的关系。苏轼继承了自晋宋以来贯穿在山水文学中的这一基本旨趣。他又发挥了孟子的“养气”说,确立“气”与“神”可以永存于天地间的信念,超越了陶渊明的乘化委运说,彻底解除了人生不能永恒的烦恼,更偏重于人生的至乐,以富有理趣的诗文发展了山水诗派的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 理趣 兰亭诗 东晋玄言诗 《庄子》 陶渊明 王羲之 物与我皆无尽也 《逍遥游》 山水田园诗
原文传递
变形的艺术
16
作者 金予 《艺术界》 1994年第Z2期37-38,共2页
毕加索的《叉手坐着的女人》是一幅著名的变形画。很多人看了都不理解,连老美术家伍蠡甫参观了原作后也感到这位大师画得太怪。 这幅画,变形得出奇。面部位置古怪。一只眼向左看,一只眼向着正面看,两眼的位置一高一低。面部还涂上绿色,... 毕加索的《叉手坐着的女人》是一幅著名的变形画。很多人看了都不理解,连老美术家伍蠡甫参观了原作后也感到这位大师画得太怪。 这幅画,变形得出奇。面部位置古怪。一只眼向左看,一只眼向着正面看,两眼的位置一高一低。面部还涂上绿色,已经到了“得意忘形”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意义 “变”与“不变” 物与我皆无尽也 变形处理 肖像 毕加索 篆隶草楷 艺术家 艺术魅力 具象与抽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