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如何融入社会?——托班日常生活与群体秩序的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学金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81,共12页
幼儿园作为正式的次级社会化的机构,在儿童社会性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观察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过渡期之内的文化传递与人性转变是儿童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有益尝试。本研究以北京一所民办幼儿园为田野调查点,以2~3岁的托班幼儿为观察对象... 幼儿园作为正式的次级社会化的机构,在儿童社会性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观察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过渡期之内的文化传递与人性转变是儿童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有益尝试。本研究以北京一所民办幼儿园为田野调查点,以2~3岁的托班幼儿为观察对象,探究托班幼儿群体秩序建立的过程与机制。通过描述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最初一段时间内的生活图景,重点呈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实践。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对托班幼儿使用的管教模式,包括行动的程式化、物人互拟转换、多感官并用训练、食物统驭术等,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一种良好的群体秩序。经常发生的幼儿争夺玩具的过程,实际上是幼儿认识、试图挑战并接受交往原则的过程。幼儿围绕礼物表现出的展示、赠礼、回赠、交换等行为,恰恰是其中心性的失落、重新认识自我和建立社会关系的表现。延续涂尔干的整体主义观念,幼儿积极融入群体秩序有利于他们收获各种新的可能性。在此意义上,托班幼儿的成长过程是一种权力技术与自我技术综合运作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秩序 行动程式化 物人互拟转换 统驭术 儿童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