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自制的物体浮与沉实验装置
1
作者 胡家宁 胡达刚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3年第3期70-71,共2页
借助物体在水中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并利用小试管、烧杯、铅粒、品红溶液、球形干燥管、50 mL注射器等材料,可制作两个物体浮与沉实验装置。两个实验装置分别用于物体浮与沉实验、重力与浮力关系模拟演示实验,可直观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浮与... 借助物体在水中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并利用小试管、烧杯、铅粒、品红溶液、球形干燥管、50 mL注射器等材料,可制作两个物体浮与沉实验装置。两个实验装置分别用于物体浮与沉实验、重力与浮力关系模拟演示实验,可直观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体浮与沉 实验装置 实验仪器制作
下载PDF
初中物理渗透协同教学的策略——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怡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2016年第7期69-75,共7页
协同教学是一种多名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下采用的是协同教学中的分站式教学以及分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设计了苏科版8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五节《物理的浮与沉》中的实验探究和分析的部分。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 协同教学是一种多名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下采用的是协同教学中的分站式教学以及分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设计了苏科版8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五节《物理的浮与沉》中的实验探究和分析的部分。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感。进一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然而,协同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境与疑惑,主要在于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教师孤立封闭的文化、团队运作效能的落后以及现有教学环境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教学 物体浮与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基于概念转变理论的物理“前概念”教学——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
3
作者 卢淑芳 陈宗荣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第1期105-107,共3页
在进行物理概念学习时,学生已有的错误前概念的现象十分普遍,且前概念隐蔽又易反复。文章针对前概念的这些特点,提出具体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并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说明其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前概念 概念转变 教学策略 物体浮与
下载PDF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课堂实验教学策略初探——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余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第17期125-126,133,共3页
以初二物理“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设计课堂实验,通过巧设情境引新知、定性体验探新知、定量实验建新知、模拟结构验新知、模拟应用融新知五个环节,从知识建构、实验探究、思维引导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围绕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 以初二物理“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设计课堂实验,通过巧设情境引新知、定性体验探新知、定量实验建新知、模拟结构验新知、模拟应用融新知五个环节,从知识建构、实验探究、思维引导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围绕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课堂实验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核心素养 物体浮与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物体的浮与沉》实验反思教学案例——“五部曲反思策略”研究案例
5
作者 夏星伟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2015年第6期64-66,72,共4页
文中真实地记录了《物体的浮与沉》一节课堂教学的片段,执教老师借助课题研究的成果,先后通过个人独立反思、备课组老师参与反思、执教人再反思、总结交流反思等步骤进行“五部曲反思”,展示了如何以实验教学反思为突破口,从而促进教师... 文中真实地记录了《物体的浮与沉》一节课堂教学的片段,执教老师借助课题研究的成果,先后通过个人独立反思、备课组老师参与反思、执教人再反思、总结交流反思等步骤进行“五部曲反思”,展示了如何以实验教学反思为突破口,从而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反思 策略 物体浮与
下载PDF
让学生主动地学——“物体的浮与沉”课例分析与思考
6
作者 周春燕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04年第4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物体浮与 初中 物理教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演示实验 教学设计
下载PDF
跳出“学科”学“科学”——以“物体的浮与沉”一课为例
7
作者 叶笛 《中国教师》 2024年第6期58-61,共4页
“物体的浮与沉”是科学教材(上海远东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4章“物质的粒子模型”中的一节课。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对应本节课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体的浮与沉”是科学教材(上海远东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4章“物质的粒子模型”中的一节课。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对应本节课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对应本节课的学业要求规定为“能比较和分析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方案并操作,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津大学出版社 科学教材 科学课程标准 物体浮与 上海远东 粒子模型 控制变量 义务教育
原文传递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苏科版“物体的浮与沉”为例
8
作者 郝磊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4年第28期18-23,共6页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科学思维的培育越来越成为中学物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但在实际教学中,科学思维教学的实施尚有许多不足之处。结合科学思维各要素,以苏科版“物体的浮与沉”一课为例,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开展教学设计,提出培养...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科学思维的培育越来越成为中学物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但在实际教学中,科学思维教学的实施尚有许多不足之处。结合科学思维各要素,以苏科版“物体的浮与沉”一课为例,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开展教学设计,提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科学思维 物体浮与
原文传递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案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朋林 《物理教学》 2014年第2期36-37,共2页
通过探究与分析、交流与合作,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关键词 物体浮与 初中物理教学 条件
原文传递
应用5E教学模式 实现概念转变——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静 郑渊方 《物理之友》 2019年第2期30-33,共4页
5E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够探查学生前概念,有效转变错误前概念。本文通过"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设计,探讨5E教学模式在概念转变上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物体浮与 5E教学模式 前概念 概念转变 教学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学生经验的初中物理深度学习初探——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智清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0年第10期24-25,共2页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经验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对于学生经验的持续发展、内化是教学的目标。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学生的经验可分为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知识经验,教师应当分析学生现有的经验,认真设计学习任务,在...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经验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对于学生经验的持续发展、内化是教学的目标。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学生的经验可分为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知识经验,教师应当分析学生现有的经验,认真设计学习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深度学习 教学价值 教学活动 学习初探 学生的经验 物体浮与 学生的学习
下载PDF
精心设计教学 凸显核心素养——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源 《物理之友》 2019年第5期19-21,共3页
物理教学不仅仅是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更要渗透科学情感、方法、态度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精心设计教学,践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物体浮与
原文传递
让学生主动地学——“物体的浮与沉”教案分析与思考
13
作者 周春燕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3年第8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物体浮与 物理教学 教学重点 初中 实验设计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评析
原文传递
思维先导 资源重构 生本课堂--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
14
作者 苏宏健 卢大鹏 《物理之友》 2022年第3期35-36,共2页
基于科学思维的培养目标,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重构教材资源,将实践体验贯穿于教学,践行生本课堂。
关键词 科学思维 教学资源重构 实践体验 生本课堂 物体浮与
原文传递
借助学生经验 提高教学效果——以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
15
作者 郭建南 《湖南中学物理》 2022年第9期42-44,共3页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前已经具备了许多相关的经验,有效利用这些经验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经验分为有用经验和干扰经验,两者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价值的资源。“物体的浮与沉”一节中物体沉浮的状态与条件和学生的经验具有较...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前已经具备了许多相关的经验,有效利用这些经验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经验分为有用经验和干扰经验,两者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价值的资源。“物体的浮与沉”一节中物体沉浮的状态与条件和学生的经验具有较高相关度,因此可以积极地应用学生的经验来实施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学生经验 物体浮与 教学效果
原文传递
注重过程体验学习 回归科学探究本真——以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为例
16
作者 程怡田 董倩 彭长德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9年第22期26-27,共2页
自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到推动核心素养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中,更是要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5节"物体的浮与沉"为例,基于对科学探究教学的解... 自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到推动核心素养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中,更是要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5节"物体的浮与沉"为例,基于对科学探究教学的解读,结合所用教材的内容特点,将从"注重过程体验的知识学习"视角来具体分析、阐述本节课上其中几个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实施,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探究教学 初中物理 物体浮与
下载PDF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 创设物理实验情境——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
17
作者 薛丹青 《物理之友》 2022年第4期36-37,41,共3页
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物理实验情境,以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重视物理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构建知识体系,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物理实验情境,以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重视物理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构建知识体系,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并在知识应用中实现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体浮与 生活经验 物理实验
原文传递
低成本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案例研究——以苏科版“物体的浮与沉”实验创新设计为例
18
作者 胡世龙 方友浩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1年第7期30-33,共4页
通过对不同版本物理教材中关于"物体的浮与沉"实验方案及文献中多个典型的实验创新案例的分析比较,发现这些实验方案的设计大多探究方向单一,致使学生对物体浮沉影响因素的认知是片面的、割裂的,不利于科学知识的整体建构。... 通过对不同版本物理教材中关于"物体的浮与沉"实验方案及文献中多个典型的实验创新案例的分析比较,发现这些实验方案的设计大多探究方向单一,致使学生对物体浮沉影响因素的认知是片面的、割裂的,不利于科学知识的整体建构。从认知序、知识序和教学序等角度出发,充分挖掘低成本实验资源,利用自制教具、学具,发挥实验教学的特殊功能,以期提高物理教学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本实验 创新设计 物体浮与
下载PDF
灵活运用生活素材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19
作者 甘曙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33期253-253,共1页
一、运用生活物品,导入新课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第一个环节,其导入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教学的展开.为此,教师必须具体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就投入到物理知识学习中,调动学习兴趣.... 一、运用生活物品,导入新课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第一个环节,其导入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教学的展开.为此,教师必须具体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就投入到物理知识学习中,调动学习兴趣.这时,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可借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物品来导入新课.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5节“升华与凝华”知识的时候,笔者将一旧白炽灯泡带入教室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思考“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变成黑色?”而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升华与凝华的概念,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如讲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回想凸透镜出现的两种现象:一放大物体;二在太阳下可以聚集光燃烧纸片,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凸透镜于不同情况下,其成像是不同的,到底是为什么?其中有什么规律吗?”问题抛出来后,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大大的激发,探究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上课态度也异常认真了。二、自制生活道具,活跃氛围就初中生而言,学习物理的时间并不长,对物理现象多半会比较好奇.这时,教师若能调动其兴趣,学生势必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整个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活跃.生活中,一个纸杯、一张纸、一块磁铁,均能变成物理实验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开展物理实验,演示物理现象,学生会感到更亲切,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从而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遥不可及的,并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主动参与物理课堂.如学习“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的时候,笔者就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乒乓球向学生演示物理的沉浮条件.学生普遍都知道若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它就会浮起来的.但是,在此次实验中,笔者带了三个兵乓球:一个原装的,用于演示物体上浮到漂浮;一个注入了适量水之后,再将其封闭,用于演示悬浮情况;而第三个则注入足量的水,用于演示下沉实验.这一过程中,学生亲眼见到了乒乓球的沉与浮,既眼见为实,又非常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笔者让学生自己掂量兵乓球的重量,进而引出“物体沉浮,是由物体所承受的浮力与物体所受重力所决定的”的知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生活素材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浮与 引导学生 知识学习 物理实验 生活物品
下载PDF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以“制作潜水艇模型”为例
20
作者 张诗藤 邱凯迪 须萍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2年第35期30-32,共3页
以“制作潜水艇模型”为例,进行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主要环节有:项目引入、问题驱动、分析设计、实施操作、展示交流、反思改进。为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探索新路径,探寻项目式学习与物理课堂融合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潜水艇模型 物体浮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