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门源县1980—2015年青稞物候期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1
1
作者 严应存 赵全宁 +1 位作者 王喆 豆青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64-1271,共8页
利用1980—2015年青海省门源县农业气象站的青稞物候期及平行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海省门源县青稞物候期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播种、出苗和拔节期呈推迟趋势,其余物候期均呈提前趋势。其中播种期以2.65d/10... 利用1980—2015年青海省门源县农业气象站的青稞物候期及平行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海省门源县青稞物候期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播种、出苗和拔节期呈推迟趋势,其余物候期均呈提前趋势。其中播种期以2.65d/10a的趋势显著推迟,分蘖期、抽穗期分别以4.78d/10a和2.30d/10a的趋势显著提前。显著影响青稞物候期的气候因子为气温、降水和积温。播种前0℃活动积温升高1℃·d,期间降水量增加1mm,播种期推迟0.252d;稳定通过0℃积温增加1℃·d,分蘖期提前0.026d;4月最低气温升高1℃,抽穗期提前1.890d。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播种推迟、分蘖期和抽穗期提前、驱动因子升高突变现象。物候期与驱动因素开始突变基本同步,表明青海高原气候变暖是青稞物候期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门源县 春青稞 物候期变化 驱动因素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小叶杨物候期变化规律 被引量:5
2
作者 高亚敏 韩永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34,共6页
为了真实准确地反映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变化,预测未来环境发展趋势,指导农林业生产实践,对1981—2014年科尔沁沙地小叶杨(Populus simonii)花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叶全变色期、落叶末期等7个物候的出现... 为了真实准确地反映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变化,预测未来环境发展趋势,指导农林业生产实践,对1981—2014年科尔沁沙地小叶杨(Populus simonii)花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叶全变色期、落叶末期等7个物候的出现日期和日照时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3个气候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其年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34 a来,科尔沁沙地的日照时间平均以8.817 9 h·a^(-1)速度显著减少,平均气温以0.035 7℃·a^(-1)速度极显著上升,降水量平均以2.337 6 mm·a^(-1)的速度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小叶杨花芽开放期以0.407 d·a^(-1)速度极显著提前,展叶期和开花期较常年变化不显著,叶全变色期和落叶末期分别以0.730、0.626 d·a^(-1)速度极显著推迟,生长季以1.033 d·a^(-1)速度呈极显著延长趋势。平均气温是影响小叶杨各个物候期变化的主要因子,分别与花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叶全变色期、落叶末期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日照时间与叶全变色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降水量对小叶杨物候期变化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小叶杨 物候期变化
下载PDF
1985—2005年锦州地区大豆物候期变化及气候响应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景利 杨扬 +3 位作者 史奎桥 张丽华 周丽坤 梁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4期29-32,共4页
利用1985—2005年锦州大豆物候期及同期气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大豆物候期的气候响应。结果表明:大豆生长期的长短主要受积温和降水的影响,出苗期主要受积温和日照的影响。积温、降水和日照在大豆不同物候期内的作用不同,三叶... 利用1985—2005年锦州大豆物候期及同期气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大豆物候期的气候响应。结果表明:大豆生长期的长短主要受积温和降水的影响,出苗期主要受积温和日照的影响。积温、降水和日照在大豆不同物候期内的作用不同,三叶期和成熟期是积温、日照和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枝期主要是受积温和日照的影响,开花和结荚期主要是受累计积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物候期变化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东麓旱柳和家燕物候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彦平 有思 王志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26-130,共5页
利用内蒙古扎兰屯气象观测站1995—2020年木本植物旱柳和动物家燕的物候观测资料和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多元回归等研究方法,对大兴安岭东麓26 a来旱柳和家燕物候期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6 a来大兴... 利用内蒙古扎兰屯气象观测站1995—2020年木本植物旱柳和动物家燕的物候观测资料和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多元回归等研究方法,对大兴安岭东麓26 a来旱柳和家燕物候期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6 a来大兴安岭东麓旱柳和家燕的春季物候期明显提前,且与气温上升均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旱柳春季展叶始期的年际波动与4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家燕始见期与1月1日至平均始见期期间≥10℃有效积温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柳 家燕 物候期变化 气候变暖 响应
下载PDF
近40年中国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98
5
作者 郑景云 葛全胜 赵会霞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3年第1期28-32,共5页
根据中国科学院物候观测网络中 2 6个观测站点的物候资料 ,分析了近 40年我国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并建立了不同年代物候期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模式 ,分析了当前气候增暖背景下物候期地理分布规律变化对气候变... 根据中国科学院物候观测网络中 2 6个观测站点的物候资料 ,分析了近 40年我国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并建立了不同年代物候期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模式 ,分析了当前气候增暖背景下物候期地理分布规律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 :温度上升 ,我国的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东北、华北及长江下游等地区的物候期提前 ,西南东部、长江中游等地区的物候期推迟 ,同时物候期随纬度变化的幅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期变化 气候变化 响应 中国 植物
下载PDF
气候增暖对广东省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黄珍珠 李春梅 《气象科技》 2007年第3期400-403,共4页
根据广东省气象观测资料和1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1982-2004年温度变化对广东省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并建立了物候期差异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式,分析了当前气候增暖背景下物候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 根据广东省气象观测资料和1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1982-2004年温度变化对广东省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并建立了物候期差异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式,分析了当前气候增暖背景下物候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平均温度上升,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平均温度下降,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推迟。物候期的提前与推迟对温度的上升与下降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在同等升降温幅度情况下,降温导致的物候期推迟幅度较升温导致的物候期提前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增暖 物候期变化 影响
下载PDF
果树物候期的技术研究
7
作者 侯建伟 《新农村(黑龙江)》 2017年第23期171-171,共1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生态环境,是如今追求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人们达成的共识。研究果树物候期变化,为确定更好的果树树种选择、合理配置,以及具体的各项栽培管理措施等实践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物候期变化 科学技术 果树 生态环境 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 幸福指数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广东省自然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珍珠 李春梅 +1 位作者 翟志宏 叶维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1-996,共6页
利用广东省气象观测网14个观测站点1982年以来自然物候观测资料和气温资料,对广东省近30年木本植物木棉、苦楝和动物蚱蝉物候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广东省木本植物、动物春季物候期明显提前,植物、动物春季... 利用广东省气象观测网14个观测站点1982年以来自然物候观测资料和气温资料,对广东省近30年木本植物木棉、苦楝和动物蚱蝉物候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广东省木本植物、动物春季物候期明显提前,植物、动物春季物候期的提前与推迟对温度的上升与下降的响应是非线性的。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动物春季物候期分别与2—3月平均温度、3—4月平均温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动物春季物候期与物候期间>10℃有效积温也有明显的负相关。预估到2020年我省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动物春季物候期将分别提前2.9、2.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期变化 气候变暖 响应
下载PDF
气候增暖对我国近40年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12
9
作者 郑景云 葛全胜 郝志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582-1587,共6页
根据现代气象观测资料及中国科学院物候观测网络26个观测站点的物候资料,分析了近40年温度变化对我国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年代物候期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模式,分析了当前气候增暖背景下物候期地理分布模式对温度变化... 根据现代气象观测资料及中国科学院物候观测网络26个观测站点的物候资料,分析了近40年温度变化对我国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年代物候期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模式,分析了当前气候增暖背景下物候期地理分布模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物候期的提前与推迟对温度的上升与下降的响应是非线性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同等升降温幅度情况下,因降温而导致的物候期推迟幅度较因升温而导致的物候期提前幅度大;因升温而导致的物候期提前日数的变化率随着升温幅度的增大而减小,因降温而导致物候期推迟日数的变化率随着降温幅度的增大而加大.(2)物候期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模式因气候变化而呈现不稳定特点.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春季增温及秦岭以南广大地区的降温,东北、华北及长江下游等地区的物候期提前,西南东部、长江中游等地区的物候期推迟;同时物候期随纬度变化的幅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物候 气候增暖 物候期变化 影响 中国 地理分布模式 响应机制
原文传递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Impact of Weather Changes on Crop Yield
10
作者 CUI DEJIE and YAO YUANXI (Lai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Shandong 2652O0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79-382,共4页
EffectofFertilizationontheImpactofWeatherChangesonCropYieldCUIDEJIEandYAOYUANXI(LaiyangAgriculturalCollege,S... EffectofFertilizationontheImpactofWeatherChangesonCropYieldCUIDEJIEandYAOYUANXI(LaiyangAgriculturalCollege,Shandong2652O0Ch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ic factors crop yield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下载PDF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针叶光响应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颖 张泽文 +2 位作者 温烁 孙赫 刘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90-1698,共9页
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潜在最大光能利用效率(LUEmax)、潜在最有效光照强度(PARe)、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在树冠不同垂直位置和不同物候期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UEmax在树... 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潜在最大光能利用效率(LUEmax)、潜在最有效光照强度(PARe)、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在树冠不同垂直位置和不同物候期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UEmax在树冠垂直方向随着冠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PARe、LCP和LSP则随冠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明上层针叶对强光具有更高的利用效率而下层针叶能更高效地适应弱光环境。LUEmax在生长季内随着叶片发育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在7月有所下降;其余指标均呈现出"单峰"的变化趋势。环境因子与光响应指标显著相关,主要原因是叶片气孔对周边环境的应激反应。了解光响应指标的垂直及物候期变化规律对制定科学的经营措施、优化林分结构、改善局部微环境、最大限度提高森林生产力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能利用率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物候期变化
原文传递
Phenological records in Guanzhong Area in central China between 600 and 902 AD as proxy for winter half-year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1
12
作者 LIU YaChen DAI JunHu +2 位作者 WANG HuanJiong YE Yu LIU HaoL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847-1853,共7页
Phenological data obtained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constitute highly important ec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pre-instrumental period, and can be used in analyzing climatic change in history. In this study, 87 phenolog... Phenological data obtained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constitute highly important ec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pre-instrumental period, and can be used in analyzing climatic change in history. In this study, 87 phenological records about seasonality of non-biological events (e.g., first frost date), agriculture and ornamental plants (e.g., first flowering date) over 77 years were extracted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from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 China to reconstruct the winter half-year (from October to next April) temperatures in the Guanzhong Area (located in central China) from 600 to 902 AD. Transfer functions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phenophases with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modem observation data. Temperatures from the study period were reconstructed by applying the transfer functions to historical phenological data. The reconstruction indicates that the winter half-year temperatures during 600-902 AD were 0.23~C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period (1961-1990). The temperature changed with two distinct stages. During the 600s-800s, temperatures were approxi- mately 0.38~C higher than at present but then temperatures decreased in the subsequent period (800-902 AD). These results are similar to ones from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mean temperature and the divisions between warm and cold period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ough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degree of warmness/coldness. This reconstruction provides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limatic variability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logical records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 China Guanzhong Area in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