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30年来盐城潮间带湿地盐沼植被物候遥感监测 被引量:9
1
作者 吴亚茜 肖向明 +2 位作者 陈帮乾 王新新 李香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6期264-270,共7页
借助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提取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与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和水分指数[陆地表面水分指数(land surface wa... 借助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提取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与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和水分指数[陆地表面水分指数(land surface water index,LSWI)与修正后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 NDWI))]的时间序列数据,观察江苏盐城潮间带湿地盐沼植被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碱蓬(Suaeda salsa)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多年遥感物候特征。结果表明,受暖春和暖冬的影响,盐城地区盐沼植被的返青期在近30年(1984—2016年)间持续提前,枯黄期持续推迟,生长季延长。MODIS与Landsat数据对物候趋势的分析获得一致性结果。3种植物相比,互花米草的生长季长度长于其他2种植物60~80 d,并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中旬)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其他2种植物则在11月份末已处于枯萎或死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湿地 盐沼植被 时间序列 遥感物候
下载PDF
基于遥感植被指数的青藏高原生长季开始时间分析和模拟
2
作者 王蕾 赵昕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3-1176,共14页
青藏高原是重要的牧草产地、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其植被生态过程可以直接牵动中国乃至东亚的变化。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植被物候期不断改变,通过碳循环、水热循环等影响着气候和生态系统,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成为关键问题,构... 青藏高原是重要的牧草产地、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其植被生态过程可以直接牵动中国乃至东亚的变化。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植被物候期不断改变,通过碳循环、水热循环等影响着气候和生态系统,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成为关键问题,构建可以实现未来物候预测的模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基于2000-2020年卫星获取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MODIS NDVI),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SOS),并结合植被类型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构建SOS与气温、土壤水分的多种物候模型,探究不同区域、种类植被开始生长所需水热条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青藏高原SOS整体呈提前趋势,东部最为显著,提前速率超过10d·(10a)^(-1),针叶林、灌丛、草甸和高山植被覆盖区SOS提前比例较高,草原有约50%的轻微延后区域;(2)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区域有明显的暖湿化趋势,年均温上升速率约为0.36℃·(10a)^(-1),年均土壤水分增加速率约为每年3.8×10^(-4) m^(3)·m^(-3)(p<0.01);(3)四个物候模型参数率定结果均显示,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植被开始生长对水热条件要求更高,南部植被SOS的主控因子为气温,而北部则为土壤水分,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开始的气温、土壤水分阈值和主控因子也与其空间分布位置密切相关;(4)文中构建的积温-累积土壤水分阈值模型对于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类型(草原、草甸和高山植被)模拟效果最好,均方根误差仅在8天左右,对于青藏高原未来SOS预测、物候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等相关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物候 生长季开始时间 气温 土壤水分 物候模型
下载PDF
基于NDVI的秦岭山地植被遥感物候及其与气温的响应关系——以陕西境内为例 被引量:57
3
作者 马新萍 白红英 +1 位作者 贺映娜 秦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16-1621,共6页
基于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秦岭山地2000-2010年的物候参数,并结合实测物候资料进行验证,在宏观尺度上量化了气温升高对植物物候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出:基于NDVI的物候变化趋势与实测物候资料结果一致;2000-2010年... 基于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秦岭山地2000-2010年的物候参数,并结合实测物候资料进行验证,在宏观尺度上量化了气温升高对植物物候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出:基于NDVI的物候变化趋势与实测物候资料结果一致;2000-2010年间物候始期提前的速率为0.165 6 d/a,末期推后速率为0.109 1 d/a;空间上,秦岭山地北部区域的植被物候始期主要发生在第120-130 d,相对于南坡较晚,物候末期主要发生在第300-325 d,北部区域物候末期的到来较迟,南部区域相对较早;物候始期NDVI与有效气温、春季、生长期气温相关性较好,末期NDVI与夏、秋季节气温相关性较好;气温对生长季开始阶段的NDVI在时间上存在2-3旬的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物候 秦岭山地 动态阈值法 GIS MODIS-NDVI
下载PDF
植被物候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4
作者 夏传福 李静 柳钦火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共16页
植被物候是研究植被与气候、环境变化间关系的重要参量。本文针对目前常用的阈值法、拟合法和延迟滑动平均法等植被物候遥感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介绍了传感器网络法、物候模型法等物候遥感监测验证方法;从遥感监测方法和数据源两方面... 植被物候是研究植被与气候、环境变化间关系的重要参量。本文针对目前常用的阈值法、拟合法和延迟滑动平均法等植被物候遥感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介绍了传感器网络法、物候模型法等物候遥感监测验证方法;从遥感监测方法和数据源两方面分析物候遥感监测的误差来源;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遥感物候的主要研究方向:从机理层面,应创新植被物候遥感监测方法;建立标准化地面验证数据源;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组成高时间分辨率的原始遥感数据源,提高植被物候遥感监测的时间分辨率和测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遥感物候 遥感监测 生长季 物候模型
原文传递
遥感物候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7
5
作者 陈效逑 王林海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40,共8页
植物物候现象是环境条件季节和年际变化最直观、最敏感的生物指示器,其发生时间可以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近年来,遥感物候观测因其具有多时相、覆盖范围广、空间连续、时间序列较长等特点,已成为揭示植被动态对全球... 植物物候现象是环境条件季节和年际变化最直观、最敏感的生物指示器,其发生时间可以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近年来,遥感物候观测因其具有多时相、覆盖范围广、空间连续、时间序列较长等特点,已成为揭示植被动态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反馈的重要手段。文章在介绍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的数据集及其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从植物物候生长季节的划分、植物物候与气候变化、植物物候与净初级生产量、植物物候与土地覆盖、植物物候与农作物估产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遥感物候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近期遥感物候研究的主要方向:(1)发展一种更具普适性的物候生长季节划分方法;(2)通过开展植物群落的物候观测和选择合适的尺度转换方法,统一地面与遥感的空间信息;(3)定量分析植物物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4)选择适宜的数学方法和模型,实现各种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融合;(5)通过动态模拟,预测植物物候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物候 生长季节 净初级生产量 土地覆盖 农作物估产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植被物候监测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金英 范文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9期2780-2782,共3页
总结了当前国内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的数据和方法,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植被物候遥感监测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遥感物候 数据集 模型
下载PDF
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及植被遥感案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皮青山 席茜 周玉科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1年第2期38-41,共4页
植被物候是全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对陆表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显著影响。植被物候遥感分析存在数据收集困难、提取方法实现复杂等问题,谷歌地球云计算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为基于遥感大数据的物候分析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分析了... 植被物候是全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对陆表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显著影响。植被物候遥感分析存在数据收集困难、提取方法实现复杂等问题,谷歌地球云计算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为基于遥感大数据的物候分析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分析了GEE平台的数据源、开发接口和应用场景,然后基于GEE中的长时序植被指数数据集NDVI3g,在像素级别采用导数法提取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植被物候变化情况,发现该区域春季返青期推迟,秋季衰落期提前。实验说明了基于GEE进行复杂地学计算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但是在算法验证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遥感 Google Earth Engine GIMMS NDVI3g 趋势分析
下载PDF
2000—2017年秦岭山地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南北差异 被引量:19
8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2 位作者 马新萍 黄晓月 赵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68-1080,共13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山地过渡带植被物候变化规律及区域差异研究对于揭示过渡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7年MODIS EVI2数据,反演了秦岭山地植被物候参数并建立了遥感物候数据集,分析了近18年来秦岭山地植被物候... 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山地过渡带植被物候变化规律及区域差异研究对于揭示过渡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7年MODIS EVI2数据,反演了秦岭山地植被物候参数并建立了遥感物候数据集,分析了近18年来秦岭山地植被物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南北差异。结果表明:(1)秦岭山地植被物候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地形和气候地域分异规律,尤以高海拔区的变化最为显著,全区GSS(物候始期)主要发生于70-130DOY(Day of Year),83.29%的区域呈提前趋势,提前主要集中在0-5d/10a(44.46%)与5-10d/10a(28.60%);GSE(物候末期)主要发生于270-310DOY,50.17%的区域呈推迟趋势,变化趋势不明显;GSL(生长期)集中在150-210d,65.34%的区域呈延长趋势,延长在0-5d/10a(19.28%)、5-10d/10a(20.71%)及10-15d/10a(14.12%)均有分布。(2)秦岭山地GSS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显著大于GSE,南北坡植被物候变化不仅存在区域差异且存在季节差异,GSS北坡较南坡平均约早6.2d且南坡提前趋势较北坡显著,GSE南坡较北坡平均约晚5.8d且北坡推迟趋势较南坡显著,GSL北坡较南坡约长18.7-23.2d。(3)GSS、GSS及GSS变化表现出显著的海拔敏感性,随着海拔上升,GSS逐渐推迟,GSE逐渐提前,GSL逐渐缩短,三者在海拔≤600m及≥2700m地区随海拔变化的波动幅度较大,南北坡三者随海拔的变化亦存在明显的差异,海拔每上升100m,北坡GSS推迟1.76d,GSE提前0.25d,GSL缩短2.01d;南坡GSS推迟1.50d,GSE提前0.44d,GSL缩短1.94d。(4)不同植被垂直带上GSS、GSE及GSL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尤以≤600m植被带上及高山灌丛草甸带上的差异最为明显,且三者在高山灌丛草甸带的发生时间及时长北坡与南坡发生转换,表现为GSS、GSE、GSL北坡较南坡分别平均早3.5d、晚2.9d、长6.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物候 海拔敏感性 南北差异 植被垂直带 秦岭山地
下载PDF
果树物候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震 刘璐 李艳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81-1389,共9页
果树物候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受到人们普遍关注。从气候变暖对果树物候期的影响、驱动果树物候期变化的因子和果树物候期监测方法3个方面回顾了果树物候期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果树物候期的研究重点。果树物候期变化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 果树物候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受到人们普遍关注。从气候变暖对果树物候期的影响、驱动果树物候期变化的因子和果树物候期监测方法3个方面回顾了果树物候期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果树物候期的研究重点。果树物候期变化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大部地区果树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相比传统地面观测,利用遥感方法的果树物候期研究实现了果树物候期观测由点到面的空间转换,是物候期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未来应将地面观测、模型模拟和遥感监测手段有效结合进行果树物候期交互验证,同时加强多因子的果树物候期分子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物候 气候变暖 遥感物候 物候模型
下载PDF
中国东部温带植被生长季节的空间外推估计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效逑 胡冰 喻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74,共10页
利用地面植物物候和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一种物候-遥感外推方法,实现植被生长季节从少数站点到较多站点的空间外推。结果表明:(1)在1982~1993年期间,中国东部温带地区植被生长季节多年平均起讫日期的空间格... 利用地面植物物候和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一种物候-遥感外推方法,实现植被生长季节从少数站点到较多站点的空间外推。结果表明:(1)在1982~1993年期间,中国东部温带地区植被生长季节多年平均起讫日期的空间格局与春季和秋季平均气温的空间格局相关显著;(2)在不同纬度带和整个研究区域,植被生长季节结束日期呈显著推迟的趋势,而开始日期则呈不显著提前的趋势,这与欧洲和北美地区植被生长季节开始日期显著提前而结束日期不显著推迟的变化趋势完全不同;(3)北部纬度带的植被生长季节平均每年延长1.4~3.6d,全区的植被生长季节平均每年延长1.4d,与同期北半球和欧亚大陆植被生长季节延长的趋势数值相近;(4)植被生长季节结束日期的显著推迟与晚春至夏季的区域性降温有关,而植被生长季节开始日期的不显著提前则与晚冬至春季气温趋势的不稳定变化有关;(5)在年际变化方面,植被生长季节开始和结束日期分别与2~4月份平均气温和5~6月份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长季节 物候-遥感 空间外推 时空变化 气温
下载PDF
中国东北三省森林生物量及其空间格局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明 柴旭荣 张连芝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135,共5页
以2012—2014年SPOT-VGT旬合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数据源,借助Dong模型和遥感物候学的方法,对东北三省森林生物量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多数森林生物量在50~150Mg/hm^2之间,平均生物量密度为93.47 Mg/hm^2... 以2012—2014年SPOT-VGT旬合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数据源,借助Dong模型和遥感物候学的方法,对东北三省森林生物量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多数森林生物量在50~150Mg/hm^2之间,平均生物量密度为93.47 Mg/hm^2,总量为3.24×109 Mg.从空间分布上看,平均生物量密度最高的区域出现在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的长白山地区,大于100Mg/hm^2;北部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大兴安岭地区的生物量密度较低,约为40~100Mg/hm^2;以防护林网为主的吉林省西部地区森林生物量密度最低,小于40Mg/hm^2.东北三省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水热条件的下降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遥感物候 SPOT/NDVI 空间格局 东北森林
下载PDF
Study on Crops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ulti-spectral Image and Decision Tree Method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磊 江东 +1 位作者 徐敏 尹芳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1期1703-1706,1710,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ingle spectrum image to classify crops based on multi-spectral image and Decision Tree Method. [Method] Taking the typical agriculture plantation area in Hu...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ingle spectrum image to classify crops based on multi-spectral image and Decision Tree Method. [Method] Taking the typical agriculture plantation area in Hulunbeier area, according to field measured spectrum data, the optimum time of main crops, barley, wheat, rapeseed, based on crops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by dint of decision-making tree method, and considering spectral matching method, classification of crops was studied such as SAM. [Result] By dint of Landsat TM image gained in the first half of August, based on geographic and atmospheric proof-reading, decision-making tree was constructed. Plantation information about wheat, barley, and rapeseed and plantation grassland was extracted successfully. The general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reached 86.90%. Kappa coefficient was 0.831 1. [Conclusion] Taking typical spectrum image as data source, and applying Decision Tree Method to get crops type's information had fine applicatio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PHENOLOGY Decision Tree Crop type
下载PDF
黑河流域遥感物候产品验证与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聪 李静 +4 位作者 柳钦火 柏军华 徐保东 赵静 曾也鲁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2-457,共16页
植被物候遥感产品对全球变化响应、农业生产管理、生态学的应用等多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植被物候遥感产品还有较多问题,主要包括一方面使用不同参数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不同提取算法导致的产品结果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在地面验证... 植被物候遥感产品对全球变化响应、农业生产管理、生态学的应用等多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植被物候遥感产品还有较多问题,主要包括一方面使用不同参数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不同提取算法导致的产品结果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在地面验证中地面观测数据与遥感反演数据的物理含义不一致导致的验证方法的系统性误差。本文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对比验证基于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时间序列数据提取的MLCD(MODIS global land cover dynamics product)植被遥感物候产品和基于LAI(Leaf Area Index)时间序列数据提取的UMPM(product by universal multi-life-cycle phenology monitoring method)植被遥感物候产品的有效性及精度等。同时,通过验证分析进一步评估基于EVI和LAI时间序列提取的物候特征的差异及特点,探讨由于地面观测植被物候与遥感提取植被物候的物理意义的不一致问题导致的直接验证结果偏差。结果表明:UMPM产品有效性整体高于MLCD产品,但在以草地和灌木为主的稀疏植被区,由于LAI取值精度的原因,UMPM产品存在较多缺失数据,且时空稳定性较低;基于玉米地面观测数据表明,EVI对植被开始生长的信号比LAI更加敏感,更适合提取生长起点,但植被指数易饱和,峰值起点普遍提前,基于LAI提取的峰值起点更加合理。由于地面观测的物候期在后期更加关注果实生长,遥感观测仅关注叶片的生长,遥感定义的峰值终点和生长终点与玉米的乳熟期和成熟期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物候产品 生长起点 生长终点 验证 黑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东西伯利亚苔原—泰加林过渡带植被遥感物候时空特征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程 庄大方 +1 位作者 何剑锋 文可戈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34-1648,共15页
物候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通过对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依据。基于2000—2017年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利用不对称高斯函数和动态阈值法,提取、分析了东西伯利亚苔原—泰加林过渡带植被生长... 物候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通过对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依据。基于2000—2017年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利用不对称高斯函数和动态阈值法,提取、分析了东西伯利亚苔原—泰加林过渡带植被生长季起始期(SOS)、结束期(EOS)、中期(MOS)和长度(LOS)4种植被遥感物候参数的时空变化格局。同时结合同期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气温观测数据,分析了4种物候参数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遥感物候参数可以直接、有效地反映气温的变化:研究区64°N以南区域4—5月气温升高,对应区域SOS提前5~15 d;64°N~72°N之间5—6月气温升高,对应区域SOS提前10~25 d;最北端北冰洋沿岸6月气温升高幅度较小且7月气温降低,对应区域SOS推后15~25 d;西北部8月、西南部9月气温降低,对应地区EOS提前15~30 d;67°N以南区域9—10月气温升高,对应区域EOS推后5~30 d;EOS的变化对气温变化较SOS更为敏感,较小的气温波动即引起EOS较大的变动;研究区内植被生长季整体呈前移趋势,且西北部LOS缩短,中部、南部LOS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物候 气候变化 西伯利亚 不对称高斯函数 MODIS-NDVI
原文传递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Tobacco Field Based on Ph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ime Series Image―A Case Study of Chengjia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9
15
作者 PENG Guangxiong DENG Lei +2 位作者 CUI Weihong MING Tao SHEN W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2期186-193,共8页
Using three-phas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China-Brazil Earth Resources Satellite 02B (CBERS02B) and Landsat-5 TM, tobacco field was extracted by the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image based on the different phenological c... Using three-phas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China-Brazil Earth Resources Satellite 02B (CBERS02B) and Landsat-5 TM, tobacco field was extracted by the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image based on the different ph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obacco and other crops.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obacco and corn in luxuriant growth stage are very similar, which makes them difficult to be distinguished using a single-phase remote sensing image. Field film after tobacco seedlings transplanting can be used as significant sign to identify tobacco. Remote sensing interpre- tation map based on the fusion image of TM and CBERS02B's High-Resolution (HR) camera image was used as stan- dard reference material to evaluate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Spectral Angle Mapper (SAM) and Maximum Like- lihood Classifier (MLC) for time series image based on full samples test method. SAM has higher classification accu- racy and stability than MLC in dealing with time series image. The accuracy and Kappa of tobacco coverage extracted by SAM are 83.4% and 0.692 respectively, which can achieve the accuracy required by tobacco coverage measurement in a larg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BACCO ph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ime series image remote sensing
下载PDF
Precipitation as a control of vegetation phenology for temperate steppes in China 被引量:4
16
作者 ZHOU Yao-Zhi JIA Gen-Suo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6年第3期162-168,共7页
Using the NDVI ratio method, the authors extracted phenological parameters from NOAA-AVHRR NDVI time-series data (1982-2008). 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 (SOS) and the date of maximum NDVI (Peak-t) correlate... Using the NDVI ratio method, the authors extracted phenological parameters from NOAA-AVHRR NDVI time-series data (1982-2008). 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 (SOS) and the date of maximum NDVI (Peak-t)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along regional gradients of the steppes. Along the south transect (located at a lower latitude with a higher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EOS) and th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along precipitation gradients (R2 = 0.709, p 〈 0.0001). However, along the north transect (located at higher latitude with lower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the EOS was slightly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th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R2 = 0.179, p 〈 0.1). 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ngth of the growing season and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along two transects (R2 = 0.876, p 〈 0.0001 for the south transect; R2 = 0.290, p 〈 0.01 for the north transect). Thus, for the Inner Mongolian steppe, it is precipitation rather than temperature that determines the date of the S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LOGY PRECIPITATION STEPPE remote sensing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多年平均物候不确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佳鑫 季盈盈 +2 位作者 郭丰生 于涵 肖园园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14-1823,共10页
多年平均物候能够反映植被生长发育节律的均衡状态,是植被物候模拟与预测的关键参数之一。遥感已广泛用于地表物候监测,是空间多年平均物候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基于遥感的多年平均物候存在不同计算方法,如先确定每年时序曲线的物候点... 多年平均物候能够反映植被生长发育节律的均衡状态,是植被物候模拟与预测的关键参数之一。遥感已广泛用于地表物候监测,是空间多年平均物候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基于遥感的多年平均物候存在不同计算方法,如先确定每年时序曲线的物候点再求平均值(平均法),以及先求多年平均时序曲线再确定物候点(参考曲线法)。上述方法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但目前尚缺乏对这一不确定性及其影响的认识。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利用2001年—2016年遥感植被指数数据,分别在平均法和参考曲线法下提取中国森林生长季起始时间的多年平均值(■),比较■的差异(■)及其空间异质性;进一步选取物候研究中常用指标,即以■为基础的温度“季前时长PD (Preseason Duration)”,分析■不同计算方法对物候—气候关系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方法下的■差异显著,总体上平均法小于参考曲线法(-2.6±2.2 d,占88%),其中存在8.0%和6.0%的有效像元其动态平均法和固定平均法小于参考曲线法超过7 d,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地区。(2)■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主要表现为随年均温的升高而减小(Slope=0.07 d/℃,P<0.01),随年均降水的增加而增大(Slope=-0.0005 d/mm,P<0.01)。(3)不同方法下的PD存在差异,约40%有效像元的差异(△PD)超过5 d (其中近50%的像元△PD超过15 d),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和西南山区。研究结果将为遥感地表物候的模型空间参数化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平均物候 物候季前时长 遥感地表物候 时序数据 森林
原文传递
物候和波谱--位置分析在城镇绿化植物群分类中的应用
18
作者 秦俊 冷寒冰 +2 位作者 赵广琦 景军 周坚华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8-957,共10页
遥感图像植物群分类已被证明是植物群分布自动制图快速有效的方法。然而,场景噪声和植物群之间光谱可分性差等形成的负面影响,使传统的分类方法无法满足必要的精度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称为SLPA的遥感图像植物群分类方法... 遥感图像植物群分类已被证明是植物群分布自动制图快速有效的方法。然而,场景噪声和植物群之间光谱可分性差等形成的负面影响,使传统的分类方法无法满足必要的精度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称为SLPA的遥感图像植物群分类方法。它由波谱—位置联合分析(S-L分析)和植物物候遥感分析(PA)两部分组成。通过向特征空间添加密度描述符以及在特征空间叠加冬、夏季图像特征数据,可以将这两类分析嵌入分类过程。这种改进增加了可用描述符的数量,使分类特征空间足够丰富,以适应复杂分类;同时又降低了分类不确定性,使分类精度获得显著改善。精度测试显示,增加S-L分析和物候分析,将使植物群分类的全局精度分别平均提高15.0%和29.3%。另外,由于采用二值邻域均值替代灰度邻域密度,使得加入S-L分析几乎不引起运算复杂性增大。Matlab测试结果显示,SLPA在城镇植物群遥感自动分类方面具有鲁棒和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植物群 图像分类 物候遥感 波谱—位置分析
原文传递
Greenness Index from Phenocams Performs Well in Linking Climatic Factors and Monitoring Grass Phenology in a Temperate Prairie Ecosystem 被引量:4
19
作者 ZHOU Yuke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9年第5期481-493,共13页
Near-surface remote sensing(e.g.,digital cameras)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apturing plant phenological metrics at either a focal or landscape scale.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igital image-based greennes... Near-surface remote sensing(e.g.,digital cameras)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apturing plant phenological metrics at either a focal or landscape scale.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igital image-based greenness index(e.g.,Gcc,green chromatic coordinate)with that derived from satellites is critical for land surface process research.Moreover,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well Gcc time series associate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t field stations in North American prairies remains limited.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response of grass Gcc to daily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2018,such as soil moisture(temperature),air temperature,and solar radiation.Thereafter,using a derivative-based phenology extraction method,we evaluated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key phenological events(mainly including start,end and length of growing season,and date with maximum greenness value)derived from Gcc,MODIS and VIIRS NDVI(EVI)for the period 2015–2018.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aily Gcc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ground-level environmental variables.Additionally,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identified that the grass growth in the study area was mainly affected by soil temperature and solar radiation,but not by air temperature.High frequency Gcc time series can respond immediately to precipitation events.In the same year,the phenological metrics retrieved from digital cameras and multiple satellites are similar,with spring phenology having a larger relative difference.There are distinct divergences between changing rates in the greenup and senescence stages.Gcc also show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growing degree days(GDD)derived from air temperature.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a digital camera for monitoring vegetation phenological metrics and related climatic factors.This research will enable multiscale modeling of plant phenology and grass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of temperate prairie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etation phenology green chromatic coordinate vegetation indices PhenoCam near-surface remote sens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