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物化女性的角度分析《爱情是谬误》中男性角色特点
1
作者 施晨熠 陈丽娜 《求知导刊》 2018年第31期157-157,共1页
文章在物化女性的理论基础上,从文中人物描述女性的用词,以及人物外部表现所透露出来的内在价值观对《爱情是谬误》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文中叙述者表白失败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物化女性 词汇特征 价值观 《爱情是谬误》
下载PDF
威廉·福克纳笔下尤拉·瓦纳物化女性身份解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韩启群 孙钦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8-144,共7页
在后期创作的斯诺普斯三部曲中,威廉·福克纳隐晦而又多维地展示了女主人公尤拉·瓦纳的物化女性身份。从尤拉物化身份的早年塑形和成年后物化身份的施魅,再到尤拉商品化女性身份的悲剧结局,尤拉物化身份的渐进呈现不但从更高... 在后期创作的斯诺普斯三部曲中,威廉·福克纳隐晦而又多维地展示了女主人公尤拉·瓦纳的物化女性身份。从尤拉物化身份的早年塑形和成年后物化身份的施魅,再到尤拉商品化女性身份的悲剧结局,尤拉物化身份的渐进呈现不但从更高层面呼应了美国南方特定历史时期的男权秩序和性别政治,也体现了作家在历史变革的宏大语境中对于根深蒂固的男权话语体系和现代工商业文明交织影响下的女性悲剧宿命的独特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斯诺普斯三部曲 物质文化批评 尤拉·瓦纳 物化女性身份
原文传递
女性物化视角下的美杜莎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丽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3-65,79,共4页
美杜莎女妖是希腊神话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运用物化女性的相关理论,发现奥维德等希腊作家通过对美杜莎进行物化描写,弱化、贬低女性形象,塑造丑陋的美杜莎以衬托大英雄的光辉形象。其根源在于古希腊社会男女性别地位不平等的现实。
关键词 美杜莎 物化女性 物化根源
下载PDF
评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物化现象 被引量:2
4
作者 孙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4-116,共3页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传世之作《他们眼望上苍》已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赫斯顿研究热一直持续不断,学者们对其研究大多集中在种族、女性意识、自我身份的寻求等主题展示和叙事策略等方面。...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传世之作《他们眼望上苍》已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赫斯顿研究热一直持续不断,学者们对其研究大多集中在种族、女性意识、自我身份的寻求等主题展示和叙事策略等方面。引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解读该小说中的种种物化现象特别是女性物化现象,揭示了珍妮扬弃物化,实现自我的艰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拉·尼尔·赫斯顿 《他们眼望上苍》 物化 女性物化 自我实现
下载PDF
被物化的孤独者——从《家庭困境》看女性家庭生存 被引量:1
5
作者 薛乔珲 汪维维(指导) 《戏剧之家》 2019年第23期239-240,共2页
在短篇小说《家庭困境》中,卡森·麦卡勒斯从家庭内部看似琐碎的生活场景出发,展现了被物化的女性在家庭中的生存现状,揭示了女性内心的孤独,点点情节,丝丝入扣。本文将从男性物化女性、女性内心的孤独感入手,从外因到内因,并联系... 在短篇小说《家庭困境》中,卡森·麦卡勒斯从家庭内部看似琐碎的生活场景出发,展现了被物化的女性在家庭中的生存现状,揭示了女性内心的孤独,点点情节,丝丝入扣。本文将从男性物化女性、女性内心的孤独感入手,从外因到内因,并联系社会环境对女性成为“被物化的孤独者”这一现状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女性 孤独 卡森麦卡勒斯 家庭困境
下载PDF
艰难的自我实现之旅——评《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物化现象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梅 付海艳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31-133,共3页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大多集中在种族、女性意识、自我身份的寻求等主题展示和叙事策略方面。引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解读该小说中的种种物化现象特别...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大多集中在种族、女性意识、自我身份的寻求等主题展示和叙事策略方面。引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解读该小说中的种种物化现象特别是女性物化现象,揭示珍妮扬弃物化、实现自我的艰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们眼望上苍》 物化 女性物化 自我实现
下载PDF
宫体诗女性物化特征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焦凤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在宫体诗人笔下,女性只是被赏玩和吟咏的对象,宫体诗对女性的描写有些露骨甚至到了亵渎的地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被看成是“艳情诗”。本文结合具体的宫体诗作,对宫体诗女性物化进行阐释,首先对宫体诗女性物化进行概念...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在宫体诗人笔下,女性只是被赏玩和吟咏的对象,宫体诗对女性的描写有些露骨甚至到了亵渎的地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被看成是“艳情诗”。本文结合具体的宫体诗作,对宫体诗女性物化进行阐释,首先对宫体诗女性物化进行概念界定,其次,着重分析宫体诗女性物化的形象特征和审美特征,并深入探寻宫体诗女性物化的社会渊源,试图从宫体诗女性物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宫体诗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体诗 女性物化 特征 渊源
下载PDF
宗教与女性物化:《今古奇观》中小人物的悲剧
8
作者 隋丽阳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3-97,共5页
《今古奇观》反映了明末涌动的社会思潮,虽然其中表现出了尊情尚性、挣脱束缚的新市民阶层的反抗意识,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但整体上没有摆脱因果宿命论与礼教思想的束缚。根深蒂固的果报、宿命思想,对许多小人物形成了无意识迫害,造成其... 《今古奇观》反映了明末涌动的社会思潮,虽然其中表现出了尊情尚性、挣脱束缚的新市民阶层的反抗意识,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但整体上没有摆脱因果宿命论与礼教思想的束缚。根深蒂固的果报、宿命思想,对许多小人物形成了无意识迫害,造成其命运悲剧;礼教下的女性物化和自我物化则是造成女性小人物悲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古奇观》 小人物 因果宿命 女性物化
下载PDF
浅论中英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主义
9
作者 仇迪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年第5期109-110,共2页
中国和英国的历史文化都比较悠久,两个国家在文化发展方面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相互借鉴之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问题,近代以来一直为人们所热议。中英两个国家的文学似乎都不谋而合地经历了由物化女性到为女性灵魂歌唱的过程。本文将... 中国和英国的历史文化都比较悠久,两个国家在文化发展方面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相互借鉴之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问题,近代以来一直为人们所热议。中英两个国家的文学似乎都不谋而合地经历了由物化女性到为女性灵魂歌唱的过程。本文将选取中国文学中的一些名作,例如李商隐的《无题》、曹植的《洛神赋》等,以及英国文学中的一些名作,例如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等,对其间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和传达的一些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认识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古典文学 物化女性 女性形象
下载PDF
物化的爱情——解读《洛丽塔》
10
作者 丁云凤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45-146,共2页
通过分析小说《洛丽塔》中亨伯特所标榜的对少女洛丽塔至死不渝的爱情,得出这种爱情的实质是极其自私的,是男权意识中把女性当做私有物品、对女性的物化,从而倡导平等、自由、和谐、共存的两性关系。
关键词 物化女性 两性关系 《收藏家》 男权意识
下载PDF
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爱的习惯》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雪琪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9-71,共3页
以女性主义批评为切入视角,对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爱的习惯》予以观照,"爱的习惯"实为男性权力和意志的体现,透现着女性的他者化、物化以及男性的自我中心主义。遭遇爱之习惯的女性以各自的方式进行抗争,对父权话语体... 以女性主义批评为切入视角,对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爱的习惯》予以观照,"爱的习惯"实为男性权力和意志的体现,透现着女性的他者化、物化以及男性的自我中心主义。遭遇爱之习惯的女性以各自的方式进行抗争,对父权话语体系做出程度不同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的习惯》 女性他者化 女性物化 男性自我中心主义 抗争
下载PDF
从女性主义视阈下,分析《老妇还乡》中克莱尔的形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榕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0期29-30,共2页
本论文以琵雅·道韦斯主演的德国版歌剧《贵妇还乡》和迪伦马特原版话剧《老妇还乡》为主要分析文本,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视阈下,以男权社会中的“他者”,男女特质的转化这两大角度为切入点,分析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中的克莱尔,在... 本论文以琵雅·道韦斯主演的德国版歌剧《贵妇还乡》和迪伦马特原版话剧《老妇还乡》为主要分析文本,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视阈下,以男权社会中的“他者”,男女特质的转化这两大角度为切入点,分析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中的克莱尔,在男权社会中是如何实现为自己讨回公道的理想诉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女性物化 男性特质 性的双重标准
下载PDF
从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13
作者 赵策策 《神州》 2017年第14期5-5,共1页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其思想内容展示出的巨大生命力是将它推到这个位置的主要动力,这一点在它之前只有先秦文学做到了,唐传奇更侧重于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刻画而使文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变得真实,后代文学如《墙头马上》则...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其思想内容展示出的巨大生命力是将它推到这个位置的主要动力,这一点在它之前只有先秦文学做到了,唐传奇更侧重于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刻画而使文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变得真实,后代文学如《墙头马上》则更侧重通过对人物世俗化的描写完成这一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物化女性 写作格局
下载PDF
国内代孕乱象及其规制路径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龙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S02期58-62,共5页
在人口老龄率以及不孕不育家庭数量不断上升等大背景下,寻求代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选择,代孕有其客观的现实需求。然而,实践中代孕长期处于"法律不禁、政府不许"的状态,一系列关于代孕协议有效性以及代孕子女人身财产关系的问... 在人口老龄率以及不孕不育家庭数量不断上升等大背景下,寻求代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选择,代孕有其客观的现实需求。然而,实践中代孕长期处于"法律不禁、政府不许"的状态,一系列关于代孕协议有效性以及代孕子女人身财产关系的问题引发人们广泛关注。文章将对代孕现状进行概述,并分析有关的立法以及监管困境,旨在证明非商业化代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试图构建出相应的立法规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商业化代孕 物化女性 立法规制路径
下载PDF
汉初吕后的“女人交易”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捷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72-75,共4页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面临外有强藩、内有强臣、而惠帝为政仁慈难以控制政局的严峻形势。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她使用了"女人交易"这种权略固本、制藩。这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制约、打击"两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面临外有强藩、内有强臣、而惠帝为政仁慈难以控制政局的严峻形势。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她使用了"女人交易"这种权略固本、制藩。这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制约、打击"两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继续保持政局稳定以进一步医治秦末战乱造成的社会创伤,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反过来说,这种权略也产生了她始料不及的严重后果,即西汉王朝高层统治集团内部为争权夺利不断明争暗斗,矛盾日趋尖锐,终于在她死后不久,酿成了一场政变,使吕氏宗族随同她苦心经营的吕氏政权毁于一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初期 吕后 女人交易 政治危机 女性物化 专制统治
下载PDF
叶芝诗作中爱尔兰父权主义的呈现策略
16
作者 于欣依 沈梅英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22期7-9,共3页
叶芝作为爱尔兰男性诗人的杰出代表,是“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领袖,其诗剧作品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凯尔特乡土情结,同时也展现出了爱尔兰文学的父权特性。本文从“二元对立”“骑士爱”和“女性物化”三个方面分析解读叶芝诗作... 叶芝作为爱尔兰男性诗人的杰出代表,是“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领袖,其诗剧作品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凯尔特乡土情结,同时也展现出了爱尔兰文学的父权特性。本文从“二元对立”“骑士爱”和“女性物化”三个方面分析解读叶芝诗作中爱尔兰父权传统的呈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诗作 父权主义 二元对立 骑士爱 女性物化
下载PDF
倾斜的世界——浅析《三国演义》女性的物化现象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香凝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第7期123-124,共2页
《三国演义》中虽然对女性着墨不多,但作品中把两性关系具体成了"人与物"的关系,这层关系的严重倾斜是相当明显的,从而使作品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 倾斜 三国演义 女性物化
原文传递
媒体:你该有什么样的“性别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映 《传媒观察》 2004年第1期36-37,共2页
消费时代的到来,使经济利益成为很多人的主导价值。男女平权方面,在单纯的工农社会中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别观,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瓦解。作为消费时代的话语权力拥有者之一,媒体做了什么?对特定人群、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对此,... 消费时代的到来,使经济利益成为很多人的主导价值。男女平权方面,在单纯的工农社会中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别观,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瓦解。作为消费时代的话语权力拥有者之一,媒体做了什么?对特定人群、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对此,媒体人应该有理性的自我认识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新闻报道 广告形象 性别观 社会责任感 女性物化
下载PDF
抗议淑女班
19
《中国西部》 2013年第12期11-11,共1页
日前,真光中学将开设全市首个女生班的新闻见报后,就掀起一片热议声。南都广州发起“淑女班”能否培养女强人的投票结果显示,六成网友反对“淑女班”.认为这是把女性物化的历史退步。
关键词 淑女 女性物化 女强人
下载PDF
揭开底层病苦——解读沈从文小说《丈夫》
20
作者 张晓琴 《今古文创》 2022年第43期7-9,共3页
小说《丈夫》作者以冷静写实的笔墨描写丈夫曲折的心理历程,向大家展示了湘西农村社会底层民众在经济困境下衍生出的陈规陋俗“送妻为妓”的普遍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危机。在道德危机下丈夫的身份由模糊缺失到身份意识的觉醒,同时... 小说《丈夫》作者以冷静写实的笔墨描写丈夫曲折的心理历程,向大家展示了湘西农村社会底层民众在经济困境下衍生出的陈规陋俗“送妻为妓”的普遍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危机。在道德危机下丈夫的身份由模糊缺失到身份意识的觉醒,同时揭示了湘西底层社会里集体无意识下女性被物化与失语的严肃话题,传达了作者对乡村原始道德和人性回归的愿望诉求,这些共同构成小说的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缺失 女性物化 人性的回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