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创新与不足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张民安
-
机构
中山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法治研究》
2016年第5期10-18,共9页
-
文摘
全国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有个最大的创新之处:对权利主体享有的各种各样的主观权利作出了详细的列举,同时对行为人承担的民事责任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这两点同《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形成强烈的对比。但是(草案)不应当规定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这两个内容,因为,它们在性质上均不属于民法的一般理论和一般制度,除了能够在民法的某些具体领域适用之外,无法在民法的所有领域得到适用。此外,物和财产,民事义务,以及法律规范的一般理论这三个应当规定的内容没有写入,导致该草案所规定的民法理论和民法制度不足。因为这些内容在性质上均属于民法的一般理论和一般制度,能够在民法的所有领域均得到适用。
-
关键词
《民法总则(草案)》
法律关系
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
物和财产
-
分类号
D9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大规模损害的民法归责
- 2
-
-
作者
申有哲
潘淑君
-
机构
韩国忠南大学法学院
南京大学法学院中德法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德法学论坛》
CSSCI
2017年第2期239-254,共16页
-
文摘
大规模损害(可能是由某种单一的原因或一系列同质的原因引起)的实质性特征在于受害者之众多。然而,在民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个体损害的个别归责。因此,在传统民法关于损害赔偿的理论中,大规模损害的归责问题将在使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和满足责任的因果关系及相应的举证责任分配框架下得以解决。在大规模轻微损害的案件群中,考虑到败诉风险和诉讼成本问题,受害人缺乏理性的诉讼利益促使其提起诉讼,而侵害人却因为受害人的众多而享受着可观的收益。为了有效制止企业的不正当行为,应当引入利润追缴之诉。而在真正的大规模损害中,即个人的损失相对较大时,则需要从诉讼经济的角度加以解决。要使私人权利实现便捷化、减轻审判压力,可以在程序上对个人诉讼请求“打包”统一处理,如集体诉讼或代表人诉讼。此外当然也存在法庭外的纠纷解决途径,如斡旋、调解或者仲裁。在民事责任法的框架之外还存在无法被归于任何权利主体的所谓的经济损害。就环境损害而言,存在两种规制模式:将受损害的个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扩张至恢复原状的费用,或者把纯粹的经济损害作为集体性的,即社会整体所遭受的损害。
-
关键词
大规模损害
人身损害、物的损害和财产损害
责任财产储备
损害保险和责任保险集团诉讼
环境损害
-
Keywords
Massenschaden
Personen-
Sach-und Vermogensschaden
Deckungsvorsorge
Schadens-und Haftpflichtversicherung
Verbands-und Gruppenklagen
Umweltschaden
-
分类号
D9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