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传统物哀文学与现代派技巧结合的典范——谈川端康成《雪国》
被引量:
5
1
作者
余惠琼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93-97,共5页
《雪国》是川端康成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代表作 ,自问世以来 ,毁誉不一。为此 ,从日本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派技巧结合的角度切入 ,力求揭示《雪国》整体上呈现出的忧郁、哀伤。
关键词
川端康成
《雪国》
物哀文学
现代派
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
日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物哀文学思潮在日本的发展历程探析
2
作者
郭欣宇
《时代人物》
2021年第15期44-44,共1页
日本传统文学里面的“物哀”美学理念,对现代日本的文学发展影响非常的深远,在日本文化的很多方面都能够得到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对日本人的处事方式以及性格养成产生了影响,本文对物哀思潮主要的发展三阶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
物哀文学
发展历程
万叶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时间意识与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诗人的“悲情”与日本歌人的“物哀”
被引量:
2
3
作者
何光顺
《中外文论》
2015年第1期196-213,共18页
当前学界探讨中国文学或魏晋文学自觉的问题,都未曾注意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时间意识'的觉醒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和日本中世文学自觉的根源所在。正是这种关于'时间'有限性的认识促成了魏晋感物文学向着'悲情...
当前学界探讨中国文学或魏晋文学自觉的问题,都未曾注意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时间意识'的觉醒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和日本中世文学自觉的根源所在。正是这种关于'时间'有限性的认识促成了魏晋感物文学向着'悲情'方向发展,也促成了日本中世感物文学'物哀'意识的兴起。从中日文学在中古时期共同发展起来的悲情意识和物哀意识所具有的多重相似性和差异性特征入手,可以深化对中日文学/艺术自觉有关问题的认识。在中古期的中日文学自觉和时间意识的强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共同的'悲感'体感,表征着对于生命'有限性'的自觉;二是共有的'死亡'意识,表征着对于生命'终结性'的思考;三是共似的'美感'体验,表征着对于'形式美'的发现;四是相近的'神道'信仰,表征着对于'超越性'的期待。然而在二者的相似性的背后还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异性,那就是魏晋诗人的悲情较为注重生命和情感的自然、历史、社会的多重维度,即使在反传统伦理中也有明确的伦理指向;日本歌人的物哀却凸显了生命的唯情化和唯美化维度,并呈现出一种集中表现恋情和死亡的悲美意识,呈现出一种非伦理化的极致美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意识
悲情
文学
物哀文学
悲感体验
死亡意识
美感体验
神道信仰
原文传递
题名
传统物哀文学与现代派技巧结合的典范——谈川端康成《雪国》
被引量:
5
1
作者
余惠琼
机构
重庆邮电学院
出处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93-97,共5页
文摘
《雪国》是川端康成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代表作 ,自问世以来 ,毁誉不一。为此 ,从日本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派技巧结合的角度切入 ,力求揭示《雪国》整体上呈现出的忧郁、哀伤。
关键词
川端康成
《雪国》
物哀文学
现代派
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
日本
分类号
I313.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物哀文学思潮在日本的发展历程探析
2
作者
郭欣宇
机构
宁波大学
出处
《时代人物》
2021年第15期44-44,共1页
文摘
日本传统文学里面的“物哀”美学理念,对现代日本的文学发展影响非常的深远,在日本文化的很多方面都能够得到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对日本人的处事方式以及性格养成产生了影响,本文对物哀思潮主要的发展三阶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
物哀文学
发展历程
万叶集
分类号
C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时间意识与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诗人的“悲情”与日本歌人的“物哀”
被引量:
2
3
作者
何光顺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中文学院
出处
《中外文论》
2015年第1期196-213,共18页
基金
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日哀感文学比较研究”(批准号:11ZGW75001)成果
文摘
当前学界探讨中国文学或魏晋文学自觉的问题,都未曾注意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时间意识'的觉醒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和日本中世文学自觉的根源所在。正是这种关于'时间'有限性的认识促成了魏晋感物文学向着'悲情'方向发展,也促成了日本中世感物文学'物哀'意识的兴起。从中日文学在中古时期共同发展起来的悲情意识和物哀意识所具有的多重相似性和差异性特征入手,可以深化对中日文学/艺术自觉有关问题的认识。在中古期的中日文学自觉和时间意识的强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共同的'悲感'体感,表征着对于生命'有限性'的自觉;二是共有的'死亡'意识,表征着对于生命'终结性'的思考;三是共似的'美感'体验,表征着对于'形式美'的发现;四是相近的'神道'信仰,表征着对于'超越性'的期待。然而在二者的相似性的背后还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异性,那就是魏晋诗人的悲情较为注重生命和情感的自然、历史、社会的多重维度,即使在反传统伦理中也有明确的伦理指向;日本歌人的物哀却凸显了生命的唯情化和唯美化维度,并呈现出一种集中表现恋情和死亡的悲美意识,呈现出一种非伦理化的极致美感体验。
关键词
时间意识
悲情
文学
物哀文学
悲感体验
死亡意识
美感体验
神道信仰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传统物哀文学与现代派技巧结合的典范——谈川端康成《雪国》
余惠琼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物哀文学思潮在日本的发展历程探析
郭欣宇
《时代人物》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时间意识与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诗人的“悲情”与日本歌人的“物哀”
何光顺
《中外文论》
2015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