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装形态设计的借物喻情 被引量:6
1
作者 孟祥斌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商品包装形态设计的借物喻情在商品营销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方法以当今商品营销与人们的消费需求特征为基础,来分析商品包装形态设计应注重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结论只有强化对商品包装造型设计的情感和情趣化开发,并充分调动... 目的研究商品包装形态设计的借物喻情在商品营销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方法以当今商品营销与人们的消费需求特征为基础,来分析商品包装形态设计应注重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结论只有强化对商品包装造型设计的情感和情趣化开发,并充分调动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才会更加有益于提高商品包装设计水平并促进商品销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形态 情感化设计 营销 物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形体描写的“物喻”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桂奎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67-70,共4页
中国古代小说长于运用比喻来描写人物形体的某些部位 ,这种符号化的描写久历流变仍保持着相对稳定性。“物喻”意象的选择既具有包囊宇宙天象地貌的开放性 ,又有暗示某种力征或美质的定向性。其中 ,男性躯体描写的动物化倾向与女性仪容... 中国古代小说长于运用比喻来描写人物形体的某些部位 ,这种符号化的描写久历流变仍保持着相对稳定性。“物喻”意象的选择既具有包囊宇宙天象地貌的开放性 ,又有暗示某种力征或美质的定向性。其中 ,男性躯体描写的动物化倾向与女性仪容描写的植物化以及食物化倾向 ,是“英雄壮貌”与“美女柔形”等传统文化渗透的必然结果。归根结底 ,中国古代小说这种人体描写的“物喻”特征来自原始性的“隐喻”思维。这种隐喻思维化育成后世的“观物取象”意识 ,对“物喻”式写人传统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体 物喻 图腾 思维 取象
下载PDF
汉英“以物喻身”复合词认知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明霞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33-36,共4页
通过对汉英"以物喻身"复合词的映射模式、生成手段和喻体来源的对比,探索两者在映射模式和生成手段上表现出的共性特点以及在喻体来源、使用频率、词汇结构等方面因生活环境、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表现出的个性特点,加深对此... 通过对汉英"以物喻身"复合词的映射模式、生成手段和喻体来源的对比,探索两者在映射模式和生成手段上表现出的共性特点以及在喻体来源、使用频率、词汇结构等方面因生活环境、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表现出的个性特点,加深对此类复合词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词汇习得和跨文化交际并为翻译实践中的恰当选词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物喻身”复合词 映射模式 体来源
下载PDF
“以物喻书”理念在课堂书法实践结构建构设计中的融合转换
4
作者 彭育龙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0-65,共6页
书法实践中结构的建构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焦点。文字早在“象形”时期就形成了“以物喻书”的结构建构规律,即通过世间万物想象的审美理念来建构联想的结构。在古代书论中,一般将笔画与结构建构的原理融合在一起而没有单独分开进行论... 书法实践中结构的建构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焦点。文字早在“象形”时期就形成了“以物喻书”的结构建构规律,即通过世间万物想象的审美理念来建构联想的结构。在古代书论中,一般将笔画与结构建构的原理融合在一起而没有单独分开进行论述,所以,只有通过“以物喻书”的想象联想将审美理念的笔画进行结构的建构。而空白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结构转向字形内部的建构,用笔的介入,几乎终结了以物象想象联想笔画建构结构的可能。站在时代审美的制高点上,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古代“以物喻书”书论与探索当代以事与物的理论如何在实践中进行结构建构的融合转换,不断创新审美理念的联想结构,进一步推动课堂书法结构建构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喻 书法实践 结构 融合建构
下载PDF
动物喻人修辞手法浅谈 被引量:1
5
作者 戴婉莹 《当代修辞学》 1983年第2期51-52,31,共3页
动物具有"动"的生命特点,有形有体,有血有肉,异常活泼;也有不同的性格,甚至有的还有神志情态表现。人和动物接触较为频繁,两者的恰似点较多。所以,在比喻修辞格中,动物是主要的喻体之一。动物喻人,有哪些特点、功能和规律,这... 动物具有"动"的生命特点,有形有体,有血有肉,异常活泼;也有不同的性格,甚至有的还有神志情态表现。人和动物接触较为频繁,两者的恰似点较多。所以,在比喻修辞格中,动物是主要的喻体之一。动物喻人,有哪些特点、功能和规律,这是值得研究的,也是修辞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比者附也"(刘勰语),"以彼物比此物"(朱熹语),谓之比。动物喻人较他物喻人,首要一个特点即神似重于形似。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构成自然界的美的是使我们想起人来(或者暗示人格)的东西,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生活与美学》)。当然,这是从美学角度说的,同时也可以用它来说明动物喻人重神似的修辞特点。"暗示人格"就是神似之意。有些动物带有本能的神情气质,与人类内在固有或后天培养的美德近似。如义马救主、羔羊跪乳、乌鸦反哺、黄牛淌泪、鸳鸯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喻 人类 修辞学 《水浒全传》 硕鼠 施耐庵 李商隐 《无题》
下载PDF
古代设计里的“寄物喻人”
6
作者 王雪 《农家科技》 2011年第S3期74-75,共2页
设计艺术的本质是一种造物活动。当这种造物活动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后,会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精神领域,通过这种精神领域反映出来物本身所没有的而这种现象也表现出了"寄物喻人"的理念。这种理念在中国的古代设计里就已经有很... 设计艺术的本质是一种造物活动。当这种造物活动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后,会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精神领域,通过这种精神领域反映出来物本身所没有的而这种现象也表现出了"寄物喻人"的理念。这种理念在中国的古代设计里就已经有很好的体现了。它是古代设计中的一条重要的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艺术 古代设计 物喻 权利 品德 信仰
下载PDF
论《马丁·伊登》动物喻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7
作者 文军 唐林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马丁·伊登》(Martin Eden)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Jack London)的代表作。他在小说中通过对马丁·伊登怎样靠个人奋斗、由一个穷水手成为红极一时的大作家,但又不愿向上层社会妥协,终以自杀了结一生的复杂经历的描绘... 《马丁·伊登》(Martin Eden)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Jack London)的代表作。他在小说中通过对马丁·伊登怎样靠个人奋斗、由一个穷水手成为红极一时的大作家,但又不愿向上层社会妥协,终以自杀了结一生的复杂经历的描绘,对当时的美国社会作了无情的批判和鞭挞,揭露了资产阶级生活的腐败与空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伊登》 物喻 马丁·伊登 露丝 修辞手法
下载PDF
浅谈借物喻人类文本的教学策略——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为例
8
作者 胡国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7年第4期70-70,共1页
借物喻人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表达线索、认知描述的事物、走进人物内心,从而让学生体悟感知文本的思想内涵,掌握文本的表达特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物喻 教学策略 文本
下载PDF
最含蓄的夸赞:借物喻人最在行
9
作者 张玉琴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2019年第12期46-49,共4页
“张老师你的衣服真好看!”“张老师你好厉害呀!”“张老师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哇!”……咳咳,每当听到这些夸赞时,我都是虚心接受的。啊!不对,不对!每当听到这些夸赞时,我都会害羞得脸红。与此同时,我在思考,天花乱坠的溢美之词人人都... “张老师你的衣服真好看!”“张老师你好厉害呀!”“张老师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哇!”……咳咳,每当听到这些夸赞时,我都是虚心接受的。啊!不对,不对!每当听到这些夸赞时,我都会害羞得脸红。与此同时,我在思考,天花乱坠的溢美之词人人都可以讲出一箩筐,然而,最能直击人心的夸赞又是怎样的呢?是的,它往往是最质朴、最含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怎么知道 张老师 溢美之词 含蓄 物喻 夸赞
下载PDF
以物喻,以事说--多角度写人
10
作者 陈祥 《小学生作文》 2022年第11期44-44,共1页
写作引路说到以物喻人, 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古诗《竹石》《石灰吟》,这些诗采用象征手法,表面咏物,实际上托物寄怀,表现诗人的精神品质和高洁理想。很多以花草、树木以及生活器具为描写对象的喻人文章,大都也以这种模式行文。
关键词 描写对象 精神品质 物喻 象征手法 古诗 多角度
下载PDF
“借物喻人”的运用
11
作者 林新发 《小学生作文》 2021年第13期100-102,共3页
课前热身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 课前热身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品读袁鹰的《白杨》,去感受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手法在写人文章中的妙用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立意 写作手法 表情达意 品读 作文 物喻 写人 课前热身
下载PDF
借物喻人法教学方略——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
12
作者 高金勇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9年第4期85-88,共4页
正确使用借物喻人法,能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更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学生习得借物喻人法主要有三条策略:一是反复研读,明确“物”之特点;二是对比品读,领会“物”之品质;三是拓展阅读,悟得“人”之精神。
关键词 物喻 反复研读 对比品读 拓展阅读
下载PDF
写物喻人
13
作者 余映潮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2年第3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物喻 小蜜蜂 “人” 《荔枝蜜》 继续劳动 指导意义 写作水平 写作练习 爱劳动
下载PDF
作为喻象的花草树木——《骆驼祥子》中的借物喻人
14
作者 王惠 《全视界》 2020年第5期62-65,共4页
借物喻人是描写人物时常用的一种写作技法,用某一种事物来比喻某一种人,或者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从而使人物的形象、个性、品格更为鲜明也更为生动地得到呈现。
关键词 骆驼祥子 物喻 整本书阅读
下载PDF
借物喻人,彰显人物内在品质——苏教版第八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品析
15
作者 佘召丹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7年第6期36-36,共1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假借写樟树,实则写宋庆龄;作者写樟树的蓬蓬勃勃,樟树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是把宋庆龄精神的具体化。
关键词 教学品析 物喻
下载PDF
中国早期儒家以物喻德话语探析——兼论对古代文艺理论话语生成的影响
16
作者 李轶婷 《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以物喻德的言说方式,在中国早期儒家话语中表现鲜明。一是以物之性喻德之性,通过物的本质性譬喻道德本性;二是以物之辨喻德之别,通过服饰辨识譬喻道德区别;三是以物之用喻德之昭,通过各周其用之器譬喻道德昭著;四是以物之貌喻德之态,通... 以物喻德的言说方式,在中国早期儒家话语中表现鲜明。一是以物之性喻德之性,通过物的本质性譬喻道德本性;二是以物之辨喻德之别,通过服饰辨识譬喻道德区别;三是以物之用喻德之昭,通过各周其用之器譬喻道德昭著;四是以物之貌喻德之态,通过物的样貌譬喻道德形态。此外,儒家以物喻德话语对后世文艺理论话语的生成也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话语 物喻 文艺理论话语
原文传递
中国神话语义下的生成式喻物设计系统研究
17
作者 王兆绅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9,共6页
在智能制造的趋势下,如何引导技术性审美是当代设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将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能力与产品设计思维相融合的尝试或许是对上述问题的一种解答。基于对抗网络模型的运算原理,还原特定的文化空间,建立神话语义的模型,... 在智能制造的趋势下,如何引导技术性审美是当代设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将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能力与产品设计思维相融合的尝试或许是对上述问题的一种解答。基于对抗网络模型的运算原理,还原特定的文化空间,建立神话语义的模型,通过尚象的造物思想训练生成式设计,进而形成喻物设计系统,为数字造物提供技术理性、价值理性平衡的规范标准和参考性路径。中国神话和“技术神话”的本质都是一种生成,继文本—图像、图像—图像、图像—文本的转译训练之后,以语义造物思维—生成造物思维的训练模型能够减小设计的损失,同时建立循环的人、系统协同模式和共创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设计 中国神话 思维 青铜器
下载PDF
“借物喻人”来赞美
18
作者 尚昊 《快乐青春(简妙作文)(小学生)》 2023年第5期5-7,共3页
“今天你穿的衣服真好看!”“这次你好厉害呀!”“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听到别人这样的夸赞,你心里肯定像吃了蜜,甚至会害羞得小脸通红。“天花乱坠”的溢美之词人人都可以讲出一箩筐,然而最能直击人心的夸赞又是怎样的呢?没错,它... “今天你穿的衣服真好看!”“这次你好厉害呀!”“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听到别人这样的夸赞,你心里肯定像吃了蜜,甚至会害羞得小脸通红。“天花乱坠”的溢美之词人人都可以讲出一箩筐,然而最能直击人心的夸赞又是怎样的呢?没错,它往往是最质朴、最含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怎么知道 溢美之词 物喻 夸赞
原文传递
以文为引,自然过渡——例谈借物喻人习作指导
19
作者 张世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21年第7期38-39,共2页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在完成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时,如何选择与人物品格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是难点之一;确定事物特点之后,运用什么方法把事物特点写具体是难点之二;怎样由物及人自然过渡,揭示道理是难点之三。为了突破这三个难点,在习作教学...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在完成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时,如何选择与人物品格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是难点之一;确定事物特点之后,运用什么方法把事物特点写具体是难点之二;怎样由物及人自然过渡,揭示道理是难点之三。为了突破这三个难点,在习作教学中,笔者以文为引,指导学生学会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作教学 习作指导 自然过渡 四年级学生 学会写作 物喻 特点 品格
原文传递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佳作——郑板桥《竹石》赏析
20
作者 王刚 《山西老年》 2021年第4期57-57,共1页
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名燮,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他曾在山东当了12年县令,以爱民著称,因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便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以卖画... 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名燮,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他曾在山东当了12年县令,以爱民著称,因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便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以卖画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板桥 辞官 东西南北 言志 物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