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北部沙四上亚段储层有利成岩相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小岑 林承焰 +2 位作者 任丽华 马鹏杰 陈雁雁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57-1667,共11页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渤南洼陷北部沙四上亚段储层有利成岩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主体处于中成岩A期—B期,在酸碱交替的成岩环境控制下,整体经历多期胶结、溶解和交代的演化过程。...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渤南洼陷北部沙四上亚段储层有利成岩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主体处于中成岩A期—B期,在酸碱交替的成岩环境控制下,整体经历多期胶结、溶解和交代的演化过程。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将沙四上亚段储层划分为6种成岩相:硅质胶结—长石溶蚀相(Ⅰ)、绿泥石胶结相(Ⅱ)、中等压实—弱胶结相(Ⅲ)、压实致密相(Ⅳ)、碳酸盐胶结相(Ⅴ)和杂基重结晶相(Ⅵ)。不同成岩相的成岩和物性演化存在差异,导致储层质量明显不同。成岩相Ⅰ以长石溶蚀和硅质胶结作用为主,长石溶蚀增孔作用显著,次生孔隙发育。成岩相Ⅱ和Ⅲ分别发育早期绿泥石胶结和早期烃类充注,对后期胶结物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原生孔隙得以保存。成岩相Ⅰ、Ⅱ和Ⅲ储层物性好,含油级别较高,试油资料显示具有较高产能,为研究区有利成岩相。成岩相Ⅳ、Ⅴ、Ⅵ分别以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和杂基重结晶作用为主,储层物性差,含油级别低,基本不具备产油能力,为研究区不利成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成岩作用 物性差异演化 沙四上亚段 渤南洼陷北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