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与艺术的合谋:基于“物恋”谱系下的虚拟物
1
作者 马梦娇 符绍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虚拟物在数字技术景观中以计算编码的形式构建了一种新的虚拟存在与泛美学的审美体验。通过“物恋”谱系的研究切面,对实存之物到虚拟物的演化路径进行透析,沿着技术与艺术耦合关系下的虚拟物在奇观幻化、符号枷锁与意义断裂的视景传播... 虚拟物在数字技术景观中以计算编码的形式构建了一种新的虚拟存在与泛美学的审美体验。通过“物恋”谱系的研究切面,对实存之物到虚拟物的演化路径进行透析,沿着技术与艺术耦合关系下的虚拟物在奇观幻化、符号枷锁与意义断裂的视景传播向度中审思文化深层的视觉性命题,并对站在智能数字时代门槛上的人类发出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 物恋 收藏癖
下载PDF
《前任》系列:从“物恋”到自恋的症候性解读
2
作者 吴欣格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5-139,共5页
《前任》系列以高票房的市场成绩确证了其商品属性,又因低口碑显露出背后的症候意义。在物恋逻辑下,都市空间呈现为由消费符号命名的真空场域,在这一场域内的爱欲关系则转化为由商品交换逻辑主导的物性关系,而影片自身作为流行文化市场... 《前任》系列以高票房的市场成绩确证了其商品属性,又因低口碑显露出背后的症候意义。在物恋逻辑下,都市空间呈现为由消费符号命名的真空场域,在这一场域内的爱欲关系则转化为由商品交换逻辑主导的物性关系,而影片自身作为流行文化市场中的“物神”以构筑快感茧房的方式映射了观众于大众审美下自我塑造的虚幻想象。这一借物恋逻辑隐藏的自恋本质作为自我认同、自我赋名的路径隐现了一种现代自恋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恋 症候 快感茧房 《前任》系列
下载PDF
生物恋物设计原则在艺术室内设计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傅淼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3期183-185,共3页
本文探讨了生物恋物设计原则在艺术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生物恋物设计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接着阐述了生物恋物设计原则的具体内容。然后,分析了生物恋物设计原则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色彩搭配、形态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 本文探讨了生物恋物设计原则在艺术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生物恋物设计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接着阐述了生物恋物设计原则的具体内容。然后,分析了生物恋物设计原则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色彩搭配、形态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最后,总结了生物恋物设计原则在艺术室内设计中的意义和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旨在为艺术室内设计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艺术室内设计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恋设计原则 艺术设计 室内设计
下载PDF
论抗战文学中风景的物恋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厉梅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抗战时期,日军的入侵给中国造成的灾难切断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在这种创伤性的情境中,只有通过符号性的行动才能弥合现实的裂缝。物恋是对实证化的匮乏之物充满快感的认同。借助于物恋,抗战文学中的风景描写实证化了在战场的溃退面前... 抗战时期,日军的入侵给中国造成的灾难切断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在这种创伤性的情境中,只有通过符号性的行动才能弥合现实的裂缝。物恋是对实证化的匮乏之物充满快感的认同。借助于物恋,抗战文学中的风景描写实证化了在战场的溃退面前遭受质疑的民族价值和信念。因此物恋性的风景,例如旷野、土地、国家等,成为人们的喉舌,传递着人们关于国危家难、寻找出路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风景 物恋 创伤性 匮乏 认同
下载PDF
身体的物恋,泛东亚化及巨乳症——巩俐最近几种银幕形象的表征模式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斌宁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1期3-6,共4页
通过巩俐在好莱坞的三部影片及《2046》中角色形象中隐含的对身体的物恋、泛东亚化和巨乳症这三种不同的表征模式,可以看到这几种模式和表征诗学及政治学的关联。在这三种表征模式中,物恋是潜抑和否认的,而巨乳症却是直观的呈现,泛东亚... 通过巩俐在好莱坞的三部影片及《2046》中角色形象中隐含的对身体的物恋、泛东亚化和巨乳症这三种不同的表征模式,可以看到这几种模式和表征诗学及政治学的关联。在这三种表征模式中,物恋是潜抑和否认的,而巨乳症却是直观的呈现,泛东亚化是最不露痕迹的,巩俐的这个个案揭示了好莱坞试图把相近或接近的民族间的差异抹消,并且把它们表征为一个抽象的泛化的他者的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 身体 物恋 泛东亚化 乳房 禁忌
下载PDF
《头号玩家》:网游时代下的物恋想象与文化重构
6
作者 范金梅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2-75,共4页
2018斯皮尔伯格导演作品《头号玩家》讲述了一个未来网游虚拟空间的故事。而影片中浩如烟海的流行文化互文指涉,在网络上掀起一股“寻找彩蛋”风潮。文章对电影文本中虚拟形象的符号意义进行解读。文化符码的互文性指涉构成了影片的基... 2018斯皮尔伯格导演作品《头号玩家》讲述了一个未来网游虚拟空间的故事。而影片中浩如烟海的流行文化互文指涉,在网络上掀起一股“寻找彩蛋”风潮。文章对电影文本中虚拟形象的符号意义进行解读。文化符码的互文性指涉构成了影片的基本叙事策略:通过勾起不同年龄观众的怀旧式物恋想象,达到了一种文化重构的目的。而在好莱坞意识形态化的宏大叙事下,一个(美国)白人男性的英雄救世神话在数码空间得到了变奏式重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号玩家》 网游叙事 互文性 物恋想象 文化重构
下载PDF
《好莱坞往事》:怀旧景观后的迷影激情与物恋想象
7
作者 林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2-56,共5页
昆汀·塔伦蒂诺的新作《好莱坞往事》延续了其一贯的流行文化互文和拼贴风格,将黄金时代好莱坞的影像记忆穿插于曾经的都市景观想象中,打造出一幅充满怀旧气息的人文景观。透过人物视点,曾经的都市风景被呈现为一幅流动的“电影绘图... 昆汀·塔伦蒂诺的新作《好莱坞往事》延续了其一贯的流行文化互文和拼贴风格,将黄金时代好莱坞的影像记忆穿插于曾经的都市景观想象中,打造出一幅充满怀旧气息的人文景观。透过人物视点,曾经的都市风景被呈现为一幅流动的“电影绘图”,浸润着浓厚的物恋想象。通过展现昔日的电影辉煌,影片呼唤着迷影精神的延续。而影片对女性形象的两极化书写则体现了劳拉·穆尔维的“幻想地形学”,在怀旧景观的衬托下,勾起了一种独特的物恋幻想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往事》 迷影精神 “电影绘图” 物恋想象
下载PDF
形式主题的症候性意义——论王家卫电影中的物恋与风景
8
作者 张霖源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77,共6页
物恋与风景,作为王家卫电影中重复出现的形式主题,具有症候性的意义。它们在文本的交叉中被某种"力比多"所投注——关于原初的想象。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导演的东方情结以及大陆第五代导演的民族志表征,王家卫... 物恋与风景,作为王家卫电影中重复出现的形式主题,具有症候性的意义。它们在文本的交叉中被某种"力比多"所投注——关于原初的想象。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导演的东方情结以及大陆第五代导演的民族志表征,王家卫的电影通过物恋与风景建构出了异质性的香港形象——流动不居的时空、萦绕着怀旧情绪的后现代都市主体。通过王家卫特有的镜头语言,可反思电影中那些处在时空变换和情感流转中的主体对自我身份的探寻。这不仅涉及物恋与风景作为自我镜像的差异性结构,以及自我在整一与破碎的辩证关系中所唤起的怀旧感,还包括这种怀旧感如何成为了后现代都市主体对存在的形而上学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形式主题 症候 物恋 风景
原文传递
物恋的视觉性呈现——从《素园石谱》到晚明绘画
9
作者 王少浩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121,共6页
晚明的物恋趣味所带来的微观观察方式,为绘画的视觉性呈现提供了新的观照。《素园石谱》是晚明的版画类图谱,描绘了各类名胜奇石、园林立峰、文房雅石,满足了晚明士人对石头的癖好和尚奇的风气。与此同时,陈洪绶、蓝瑛等画家的绘画中都... 晚明的物恋趣味所带来的微观观察方式,为绘画的视觉性呈现提供了新的观照。《素园石谱》是晚明的版画类图谱,描绘了各类名胜奇石、园林立峰、文房雅石,满足了晚明士人对石头的癖好和尚奇的风气。与此同时,陈洪绶、蓝瑛等画家的绘画中都体现出对石头形态特征的细节描绘。这种精致描绘的方式回应着董其昌既定的审美品位,也使得绘画物象的造型趋向于怪异,从而形成一套独特的晚明视觉形式。本文以石头为母题,通过对晚明士人在物恋上的视觉性(visuality)呈现进行分析,试图阐释图像观赏与图像制作之间的某种联系,指出版画、中国画无一不是晚明社会生活"观看"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恋 《素园石谱》 晚明绘画 视觉性
原文传递
92例恋物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万贵 鲁龙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64-265,263,共3页
综合分析92例恋物癖临床资料发现:患者首次发病年龄为11~28岁,家庭结构不健全者占52%,早年缺乏性教育者占100%,早年对异性物品有神秘感者84.3%。文中根据恋物癖的临床表现对其分型、发病机理及防治作了进一步的... 综合分析92例恋物癖临床资料发现:患者首次发病年龄为11~28岁,家庭结构不健全者占52%,早年缺乏性教育者占100%,早年对异性物品有神秘感者84.3%。文中根据恋物癖的临床表现对其分型、发病机理及防治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心理障碍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心境障碍合并口吃及恋物癖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玫玉 霍颖超 +2 位作者 翁深宏 徐顺生 王高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41-742,共2页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也是一种复杂的言语障碍,可分为习得性口吃和获得性(神经源性)口吃两类。习得性口吃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而获得性口吃常伴有脑器质性功能障碍。本文分析1例心境障碍合并习得性口吃及恋物癖患者的临床诊...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也是一种复杂的言语障碍,可分为习得性口吃和获得性(神经源性)口吃两类。习得性口吃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而获得性口吃常伴有脑器质性功能障碍。本文分析1例心境障碍合并习得性口吃及恋物癖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境障碍 口吃 音乐治疗 心理治疗
下载PDF
恋物以及救赎——以造园为例析明清之际士人对“物”的态度转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付阳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60,共7页
"物"的繁盛与晚明的社会奢侈之风、消费之尚桴鼓相应,成为彼此的因果。在晚明造"物"的劲潮中,园林营造是其中重要一类。晚明时期造园风气炽盛,然而当这种热潮进行到崇祯年间,士人面临着家国倾覆的政治境遇,其造园... "物"的繁盛与晚明的社会奢侈之风、消费之尚桴鼓相应,成为彼此的因果。在晚明造"物"的劲潮中,园林营造是其中重要一类。晚明时期造园风气炽盛,然而当这种热潮进行到崇祯年间,士人面临着家国倾覆的政治境遇,其造园态度产生出异于他时的兴废之感。李肇亨于1646年夏天避兵火于天台山麓,仍不忘"庭无佳卉,坐鲜新声",显示出画家对闲雅之物的"怀恋"已至于痴迷。祁彪佳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造寓山园林,面临甲申亡国之际,园兴与园废,投射出了士人"恋物"和"救赎"的末世挣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园 明清之际 李肇亨 祁彪佳
下载PDF
10例大学生恋物行为的心理行为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建青 《中国性科学》 1995年第2期53-55,共3页
近年来,笔者先后咨询了有迷恋、偷窃女性贴身用品(如内裤、乳罩等)行为(以下简称为"恋物行为")的男大学生10名(以下简称为"恋物者"),其中8名因偷窃时当场抓获而前来鉴别、咨询、治疗;有2人已是第二次被抓(但系第一... 近年来,笔者先后咨询了有迷恋、偷窃女性贴身用品(如内裤、乳罩等)行为(以下简称为"恋物行为")的男大学生10名(以下简称为"恋物者"),其中8名因偷窃时当场抓获而前来鉴别、咨询、治疗;有2人已是第二次被抓(但系第一次咨询);10人中一年级学生3名,二年级4名,三年级2名,四年级1名。以往学术界和临床上对恋物癖的心理行为特点分析比较少或过于简单、笼统,尤其是未作性变态性质的"恋物癖"与正常心理范围内的"恋物倾向"的区别。为了更为准确地把握恋物行为的特点及恋物者的心理过程,提高心理咨询的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对10例恋物行为作了较详细的调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倾向 心理行为特点
下载PDF
市场孵化·轻写作·伪忧伤·恋物——关于“80后”文学精神性缺失与困境的讨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军 马兵 +4 位作者 马知遥 赵月斌 佟小杰 赵静 盖永爽 《艺术广角》 2010年第5期14-20,共7页
一、80后作家的独特出场 张丽军:80后文学,我是从06年左右开始关注的。当时《文艺争鸣》的张未民主编想做一期关于80后文学评论,我就把80后当时很红的作家的作品看了一遍,写作了《韩寒论》。80后作家作为新世纪文学很重要的新生力... 一、80后作家的独特出场 张丽军:80后文学,我是从06年左右开始关注的。当时《文艺争鸣》的张未民主编想做一期关于80后文学评论,我就把80后当时很红的作家的作品看了一遍,写作了《韩寒论》。80后作家作为新世纪文学很重要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状态非常引人关注。去年陈思和先生发表一篇文章提出来,我们80年代以来培养了很多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为什么不去关注他们同龄人的作品、现在正在成长中的作家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文学 精神性 当代文艺 写作 批评家 作家作品 困境
下载PDF
这个时代的“青春恋物癖”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志强 《艺术广角》 2015年第2期4-8,共5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到了繁盛时期。十几年间,电影的产品总量无疑已经比此前百年中国电影总和还要多得多;而近30万部电视剧的数量,可以说令所有研究电视文化的人望而生畏;十年间,长篇小说年产量都保持在1400部左右,而近年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到了繁盛时期。十几年间,电影的产品总量无疑已经比此前百年中国电影总和还要多得多;而近30万部电视剧的数量,可以说令所有研究电视文化的人望而生畏;十年间,长篇小说年产量都保持在1400部左右,而近年来则逐渐达到4000余部,备受欢迎的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字量,每天就达数亿;至于近8亿活跃用户的微信、微博的文字产量更是难以数计。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期、一个国家,其文化的总量达到过这个规模,也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大众文化占据着主流文化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 大众文化 中国电影 产品总量 电视文化 长篇小说 文学作品
下载PDF
文艺生活的贩卖之道——《Little Things恋物志》的杂志传播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琳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3,共5页
分析知名女性消费杂志《Little Things恋物志》的杂志传播策略,以说明基于互联网时代受众细分的社群生态,小型杂志文本叙事及服务方式的转变:《恋物志》编辑团队首先以商品化的审美之"物"为推介重心,为读者提供与文艺生活相... 分析知名女性消费杂志《Little Things恋物志》的杂志传播策略,以说明基于互联网时代受众细分的社群生态,小型杂志文本叙事及服务方式的转变:《恋物志》编辑团队首先以商品化的审美之"物"为推介重心,为读者提供与文艺生活相关的知识谱系及消费导引;继而尝试通过从在线到线下的连接迁移,提升专属社群凝聚力和黏性,推动杂志从平面媒体向文艺生活共享社群转变。编辑团队紧紧围绕文艺生活之"物"的文本书写方式,塑造了杂志在亚文化圈内权威意见领袖的印象,其社群化的转变对探索以人为中心的互联网生态普遍连接逻辑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生活方式 杂志传播策略
下载PDF
拜物、恋物与格物——以董启章《天工开物·栩栩如真》为中心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维贤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3年第2期33-42,共10页
跨国资本主义雷厉风行的商品拜物教、都市人的恋物癖与格物精神在董启章的小说里混杂成一体,洋洋成大观。中国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被他的写作转化成一种恋物癖的叙事。作者背向进化呈线性的"唯物史",放弃了唯物史观那种把一... 跨国资本主义雷厉风行的商品拜物教、都市人的恋物癖与格物精神在董启章的小说里混杂成一体,洋洋成大观。中国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被他的写作转化成一种恋物癖的叙事。作者背向进化呈线性的"唯物史",放弃了唯物史观那种把一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关系归结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总规律的宏观做法,取而代之是作者自我命名为"自然史"的格物演化叙述,一种以跨学科的思维逻辑替换古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叙事意识,那是作者"梦想中的包罗天地万物的书"。这是前现代中国人"格物致知"认识论的再现。董启章穷索"人—物"本源的百科全书式写作,正是他把各学科知识和文学进行跨学科整合的格物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启章 《天工开·栩栩如真》
下载PDF
齐泽克笔下的资本主义恋物癖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70,共11页
马克思曾运用"商品恋物癖"对资本主义展开批判,并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齐泽克结合拉康精神分析学,重新挖掘和发挥马克思笔下恋物癖、无产阶级等概念的批判意义。他认为,资本主义恋物癖并... 马克思曾运用"商品恋物癖"对资本主义展开批判,并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齐泽克结合拉康精神分析学,重新挖掘和发挥马克思笔下恋物癖、无产阶级等概念的批判意义。他认为,资本主义恋物癖并不只是恋物拜神或膜拜商品,更是符号结构、经济机制的误认效果,它存在于社会的无意识、自动化形式中。传统的揭真相、去幻觉、肃认知已经对它无效,我们必须借助马克思发现的叫做无产阶级的症状或"圣症"来颠覆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拉康 无意识 “圣症”
下载PDF
《最蓝的眼睛》中的“恋物”悲情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健衡 吴燕 钱婧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作品主人公黑人女性波莉及其女儿佩克拉在白人强势文化的压力下丧失自我,用"恋物"的方式填补心理缺失,双双沦为白人文化意识形态的牺牲品。她们的"恋物"悲情...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作品主人公黑人女性波莉及其女儿佩克拉在白人强势文化的压力下丧失自我,用"恋物"的方式填补心理缺失,双双沦为白人文化意识形态的牺牲品。她们的"恋物"悲情是殖民主义对民族进行叙述建构的结果。作品以此强调保持民族文化尊严对第三世界国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文学 托妮·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下载PDF
如何“恋物”,怎样叙事?——《巫言》“拜物教”之形式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秀霞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1年第3期65-68,共4页
《巫言》是台湾女作家朱天文锤炼七年写就的长篇小说,作者立志于采取田野调查的方法,“为下一轮太平盛世作一个女性的、实物的备忘录”。作品完全摒弃了小说的虚构技巧,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收集了当下生活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标本,
关键词 叙事 长篇小说 田野调查 当下生活 朱天文 女作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