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兔子富了》中“自我意识”与“物意识”的碰撞
1
作者 蔡斌 许昌余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103,共4页
约翰.厄普代克《兔子富了》中"兔子"哈利置身万花筒般的浮世,在物欲膨胀和精神坍塌的挤压下,于日常的琐碎生活中找寻羸弱的自我意识。在每一次的寻觅与体味中,他的"自我意识"与"物意识"必将发生纠缠、碰... 约翰.厄普代克《兔子富了》中"兔子"哈利置身万花筒般的浮世,在物欲膨胀和精神坍塌的挤压下,于日常的琐碎生活中找寻羸弱的自我意识。在每一次的寻觅与体味中,他的"自我意识"与"物意识"必将发生纠缠、碰撞直至被后者替代。那个孜孜以求灵魂救赎和自我存在的"兔子",在找不到梦想中安身立命的桃源后,自我意识在物欲的泥淖中化作虚幻,成为苦苦寻觅心灵港湾的现代畸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厄普代克 《兔子富了》 自我意识 物意识 替代
下载PDF
倾斜的天平——试论老舍笔下女性形象自我意识与他物意识的失衡 被引量:2
2
作者 佘国秀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3-65,共3页
对老舍小说中三类自我意识与他物意识失衡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厘清其社会、人文根源。
关键词 女性形象 自我意识 物意识 失衡
下载PDF
厦门风景与鲁迅的识物意识
3
作者 杨姿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9-25,F0003,共8页
以鲁迅为出发点,回到鲁迅看见的厦门,讨论在那135天内的厦门发现中,鲁迅看的对象,看的逻辑,看的记录,如何形成了鲁迅所在的厦门和厦门的鲁迅的共生。通过从鲁迅所见的具有厦门地理特质、民物环境、自然资源等标志性的风景入手,探索鲁迅... 以鲁迅为出发点,回到鲁迅看见的厦门,讨论在那135天内的厦门发现中,鲁迅看的对象,看的逻辑,看的记录,如何形成了鲁迅所在的厦门和厦门的鲁迅的共生。通过从鲁迅所见的具有厦门地理特质、民物环境、自然资源等标志性的风景入手,探索鲁迅识物意识的规律性,包括溢出规律的反常性及内含的悖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风景书写 鲁迅 物意识
下载PDF
传统中西绘画的空间观物意识比较
4
作者 陈天虹 《美术教育研究》 2019年第11期39-40,共2页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不同的美学基础与审美意识,造就了绘画中各自独特的空间观物意识与画面营造方式。但在中西传统绘画的空间观物意识中,仍存在些许差异性与共通性。
关键词 空间观物意识 透视法则 差异性 共通性 异时同图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中国作家的器物收藏、物性书写与物观意识
5
作者 陈雅琪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220,共9页
当代作家的收藏行为和物性书写反映了作家的审美趣味和文学观的形成源流,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物性和人性的重新思考。本文试图从文学创作、文化建构、美学发现、哲学问道四个方面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作家... 当代作家的收藏行为和物性书写反映了作家的审美趣味和文学观的形成源流,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物性和人性的重新思考。本文试图从文学创作、文化建构、美学发现、哲学问道四个方面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作家的器物收藏所产生的影响。从物的维度去解读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行为,有利于突破人本主义的思维限度,在更广大的宇宙万物间去理解人类的生存发展,亦对当下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藏 性书写 意识 20世纪90年代
下载PDF
现代中国作家识物意识的转变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姿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6-174,203,共20页
现代中国作家对器物的收藏是一种自觉的文化行为,其中包含着个体对万物齐一观念的沿袭与转化,以及作家群体对域外文明输入的辩证思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科学精神和唯物思潮影响下,现代作家通过翻新历史旧物重建识物谱系,借镜舶来异物... 现代中国作家对器物的收藏是一种自觉的文化行为,其中包含着个体对万物齐一观念的沿袭与转化,以及作家群体对域外文明输入的辩证思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科学精神和唯物思潮影响下,现代作家通过翻新历史旧物重建识物谱系,借镜舶来异物重构文化格局,赋值现实之物确立新的收藏逻辑,逐步实现中国传统识物意识的现代转变。现代作家对物性与藏性的认识、表述与传播,为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现代作家以物为师的意义解读,能够打破以人为轴心的文学局限,发掘器物承载的道法规律,深化文学史和文化史中的物性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意识 主体意识 的文学
原文传递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中体现的物哀美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泊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4,共2页
"物哀美"是日本典型的文学理念,也是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世界观的体现,在中国被理解为真情流露,触景生情之意。《源氏物语》作为日本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将物哀的审美情致发挥到了极致。而作为中国文学代表的《红楼梦》中... "物哀美"是日本典型的文学理念,也是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世界观的体现,在中国被理解为真情流露,触景生情之意。《源氏物语》作为日本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将物哀的审美情致发挥到了极致。而作为中国文学代表的《红楼梦》中也多次体现出物哀之美。这是两国长期以来文化互通,相互影响的结果。中日两国人民也是最具有物哀情致的真性情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语》 《红楼梦》 哀美意识
下载PDF
视觉意识神经相关物的ERP研究进展
8
作者 吕勇 叶木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1-327,共7页
意识神经相关物是指充分地形成任意一个特定意识体验的最小神经机制。探究意识神经相关物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目前,通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神经科学工作者发现三类潜在视觉意识神经相关物,即早期意识正成分、视觉意识负成分... 意识神经相关物是指充分地形成任意一个特定意识体验的最小神经机制。探究意识神经相关物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目前,通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神经科学工作者发现三类潜在视觉意识神经相关物,即早期意识正成分、视觉意识负成分和晚期正成分。由于研究设计和实验范式存在不足,三类成分是否是视觉意识神经相关物还存在争议。本文对近些年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视觉意识神经相关物的进展进行概略介绍,并主要对三类潜在视觉意识神经相关物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意识 意识神经相关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中间物”意识与译者意识重现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鹏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1期156-158,共3页
作为翻译家的鲁迅在从事翻译活动的过程中时刻坚守一条准则,那就是"中间物"意识。这种意识的产生缘于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形态的改造和重建。在译介过程中,因"中间物"意识而直接诱发了译者意识的重现,使得译... 作为翻译家的鲁迅在从事翻译活动的过程中时刻坚守一条准则,那就是"中间物"意识。这种意识的产生缘于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形态的改造和重建。在译介过程中,因"中间物"意识而直接诱发了译者意识的重现,使得译者可以能动地掌控翻译活动中各个环节,从而实现鲁迅本人通过译作达到改良文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意识 重建 译者意识 重现
下载PDF
析鲍德里亚《物体系》中关于“物”的意识形态言说
10
作者 程波 谈昕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1-137,215,共8页
对鲍德里亚的早期文本《物体系》的理解需要从对象、意指和方法三个维度展开。从对象维度看,《物体系》从功能之物、非功能之物和意识形态之物三个层面展开对“物”的分析和批判。从意指维度看,“物”的批判的深刻意指是历史与文化批判... 对鲍德里亚的早期文本《物体系》的理解需要从对象、意指和方法三个维度展开。从对象维度看,《物体系》从功能之物、非功能之物和意识形态之物三个层面展开对“物”的分析和批判。从意指维度看,“物”的批判的深刻意指是历史与文化批判,最终是对人与社会的异化状况的反思、批判与拯救,其中心是意识形态批判。从方法论维度看,鲍德里亚通过将精神分析方法和符号学方法移用为《物体系》的意象分析方法和文本架构方法来完成其思想铺展。对象、意指和方法的三重透视是理解鲍德里亚此后其他重要文本的总钥匙,其后来的文本只是将批判对象由“物”的批判逐渐拓展为对生产、消费和符号的批判,从而构筑起宏大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体系。与《物体系》相似的批判意指和批判方法始终贯穿于鲍德里亚的其他代表性文本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体系》 功能之 非功能之 意识形态之 技术异化
下载PDF
论纳兰性德词中的物哀意识
11
作者 刘珊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他一生创作的340余首词,"哀怨骚屑,类憔悴失职者之所为。"具有着强烈的审美意蕴,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挚而哀怨的情思,流露出孤寂凄婉的物哀意识。一是流露出作者对生命易逝、人事易衰的宇宙时空恐惧感...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他一生创作的340余首词,"哀怨骚屑,类憔悴失职者之所为。"具有着强烈的审美意蕴,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挚而哀怨的情思,流露出孤寂凄婉的物哀意识。一是流露出作者对生命易逝、人事易衰的宇宙时空恐惧感;二是流露出作者对岁月更替、草木荣枯的伤逝情怀;三是流露出作者感喟沧海桑田、盛衰无常、兴亡无据的悲凉感。可以说,这种能给人以最大审美感受的物哀意识贯穿了纳兰性德的整个创作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意识
下载PDF
陈映真早期创作的精神困境与“中间物”意识
12
作者 蔡伟保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6-51,共6页
陈映真是台湾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题材和风格多变,以鲜明的左翼倾向构成了他的主要标签。然而他的创作特别是早期创作中的左翼思想却蕴含着丰富和复杂的面向。早期作品中主人公往往面临难以解决的精神困境,以至于大多... 陈映真是台湾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题材和风格多变,以鲜明的左翼倾向构成了他的主要标签。然而他的创作特别是早期创作中的左翼思想却蕴含着丰富和复杂的面向。早期作品中主人公往往面临难以解决的精神困境,以至于大多以自杀或疯狂收尾。通过早期作品的细读,表明陈映真思想结构中除了马克思主义的底色,更隐藏着色彩斑斓的多元光谱。在青年陈映真的文学作品中,对左翼思想以及左翼主体的存在状态构成辩证的制衡以及深化作用的来自于两个方面:宗教和性。而这种相互渗透的异质的思想使他形成了特殊的"中间物"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左翼 爱欲 基督教 “中间意识
下载PDF
全身麻醉引起意识消失的脑网络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思杰 魏昌伟 +1 位作者 王晶 吴安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2-876,共5页
麻醉与意识的探索一直是神经科学的重要课题,但意识的潜在神经机制尚不清楚,这限制了麻醉监测和意识评估系统的发展。意识的神经相关物(NCC)不能被单一的大脑区域或机制所确定,提示意识可能产生于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大脑功能复杂的相互作... 麻醉与意识的探索一直是神经科学的重要课题,但意识的潜在神经机制尚不清楚,这限制了麻醉监测和意识评估系统的发展。意识的神经相关物(NCC)不能被单一的大脑区域或机制所确定,提示意识可能产生于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大脑功能复杂的相互作用。为了表征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脑网络机制被引入到意识机制的研究中。本文介绍脑网络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指标,综述麻醉相关脑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脑网络指标在临床监测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NCC的探索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意识的神经相关 脑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电图
下载PDF
意识之谜的自然科学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凡及 《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6,63+4,共4页
2000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E.Kandel)曾经说过:“认识人心智的生物学基础,是对21世纪科学的核心挑战。”确实,研究意识或者心智给研究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是因为其他的自然科学研究都是处理客观的外界事物,在研究时尽... 2000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E.Kandel)曾经说过:“认识人心智的生物学基础,是对21世纪科学的核心挑战。”确实,研究意识或者心智给研究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是因为其他的自然科学研究都是处理客观的外界事物,在研究时尽量排除主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神经科学 意识的神经相关 动态核心 机器意识
下载PDF
陈映真中期创作题材的转换与意识形态多重批判(1966—1978)
15
作者 蔡伟保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5-31,共7页
1966年构成了陈映真创作上的分水岭,其中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他在创作题材上的鲜明变化。不仅前期主要题材被新的题材所代替,前期隐藏的次要题材也成为着力铺陈的重点。创作题材上的变化反映了陈映真内在的精神结构的变化,也即基于前期... 1966年构成了陈映真创作上的分水岭,其中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他在创作题材上的鲜明变化。不仅前期主要题材被新的题材所代替,前期隐藏的次要题材也成为着力铺陈的重点。创作题材上的变化反映了陈映真内在的精神结构的变化,也即基于前期的“中间物”意识的重构。出于对大陆“文革”的理想主义地想象,陈映真精神结构的张力发生变化,左翼青年主体的道德困惑得以解决,他得以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展开对于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的“亲美反共”的意识形态的多重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题材转换 中间物意识 意识形态批判
下载PDF
从万物有灵到移情入物完成超现实效果的拟人修辞研究
16
作者 冀楠 《今古文创》 2021年第22期30-31,共2页
本文从拟人修辞的特征出发,分析其构成的超现实效果,探寻拟人修辞手法背后的文化心理发生机制及拟人修辞手法和移情入物意识的语用结合。
关键词 六链条模型 拟人 移情入物意识 语用 超现实效果
下载PDF
析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构成形态 被引量:1
17
作者 倪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67-72,共6页
审美意识产生于主客体之间审美关系的建构,而建构审美关系是一种“心物交格”的运动过程。本文认为,由于“心物交格”运动的取向有归于心、归于物和归于心物两化的不同,因而心物之间的审美关系有相应不同的表现形态,这些不同形态的... 审美意识产生于主客体之间审美关系的建构,而建构审美关系是一种“心物交格”的运动过程。本文认为,由于“心物交格”运动的取向有归于心、归于物和归于心物两化的不同,因而心物之间的审美关系有相应不同的表现形态,这些不同形态的审美关系使审美意识丰富多样。中国美学在整体上是以平衡审美意识为核心,以心本审美意识为主导,以物本审美意识为基础的,是这三大形态的审美意识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平衡审美意识 本审美意识 心本审美意识
下载PDF
论《物权法》第八十九条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爱国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4,共6页
《物权法》第八十九条与城乡规划相关,是城乡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正确理解与使用第八十九条对城乡规划管理有重要意义。在《物权法》实施背景下,作为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的城乡规划制定必须着力规范编制调整行为,切实履行职责,为依法行政... 《物权法》第八十九条与城乡规划相关,是城乡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正确理解与使用第八十九条对城乡规划管理有重要意义。在《物权法》实施背景下,作为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的城乡规划制定必须着力规范编制调整行为,切实履行职责,为依法行政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作为城乡规划管理核心的建设规划许可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协调各方关系,为相邻建筑确定最终的实施蓝图;作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的违法建筑查处必须准确把握相关裁量尺度,通过国家强制,对侵权行为给予应有的法律制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法》第八十九条 城乡规划管理 意识 工程建设标准
下载PDF
意识:此处,彼处和处处?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利奥.托诺尼 克里斯托弗.科赫 +2 位作者 李恒威 钟柠穗 武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9-150,共22页
意识科学通过关注体验的行为相关物和神经相关物(Behavioural and Neuronal Correlates of Experience)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就取得的这些进步而言,尽管这些相关物(即行为相关物和神经相关物的简称)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要理解哪怕最基... 意识科学通过关注体验的行为相关物和神经相关物(Behavioural and Neuronal Correlates of Experience)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就取得的这些进步而言,尽管这些相关物(即行为相关物和神经相关物的简称)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要理解哪怕最基本的事实(例如,尽管小脑具有更多的神经元,而且几乎表现得与大脑皮层一样复杂,却为什么大脑皮层产生了意识,而小脑没有),那么它们还不够。此外,在许多情况下,如我们想要知道意识是否存在时,相关物几乎没有任何帮助。例如,对那些只残存几块功能皮层区的患者、早产儿、非哺乳类物种以及在驾驶、人脸识别和回答难题方面正迅速超越人类的机器而言。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仅需要更多的数据也需要一个意识理论——一个表明体验是什么以及哪类物理系统可能拥有体验的理论。整合信息理论(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IIT)就是这样的理论,它以体验本身为起点,包含五个现象学公理:内在存在、构成、信息、整合和排他。IIT从上述五个公理导出五个公设,这些公设与支撑意识的物理机制所需的属性相关。IIT对个人体验(感受质)的量与质都提出了原则解释,并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来评估一个特定的物理系统是否有意识以及意识到了什么。此外,IIT可以解释一系列临床发现和实验室研究,做出一些可检验的预测,并推断出一些尚有问题的情况。这个理论认为,意识是具有特定因果属性的物理系统所拥有的一种基本属性。它预测意识是有等级的,是在生物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以及能出现在一些非常简单的系统中。反过来,它也预测前馈网络——即便是复杂的前馈网络——是无意识的,并且像个体组成的群体或一堆沙子这样的聚集物也没有意识。IIT与通常的功能主义信念形成鲜明对比,因为IIT表明:即使数字计算机的行为在功能上与我们的一样,即使它们如实地模拟人脑的运行,但它们仍然缺乏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问题 因果性 存在 意识的神经相关 觉知 大脑皮层
下载PDF
论新达尔文主义意识研究的哲学基础
20
作者 安晖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35,177,共7页
意识领域的新达尔文主义路径以严格的科学厘定和定量模型为基础,研究意识现象的生物学基础以及与意识现象密切相关的心灵认知机制。首先,意识神经相关物研究在形而上方面并非含糊不清的,它体现了新达尔文主义意识研究试图实现的关于“... 意识领域的新达尔文主义路径以严格的科学厘定和定量模型为基础,研究意识现象的生物学基础以及与意识现象密切相关的心灵认知机制。首先,意识神经相关物研究在形而上方面并非含糊不清的,它体现了新达尔文主义意识研究试图实现的关于“意识是什么”的自然化解释。其次,从演化的角度看,将意识的产生作为一个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解决认知科学哲学中“通用问题求解”和“专业模块”之间的矛盾。最后,新达尔文主义意识研究正试图运用这种新的研究范式为自由意志、自我、泛心论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模型。这些趋势表明,意识的新达尔文主义自然观正在呈现一种整合趋势,它以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的新发现为内容,以新达尔文主义的演化论为框架,试图完成心灵哲学中各个论题的大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达尔文主义 意识 意识神经相关 理论模型 整合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