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产生物乳化剂菌株SL-1的性能评价及物模驱油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彩风 吴晓玲 +2 位作者 刘涛 巴燕 曹嫣镔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5,共6页
从胜利油田油井产出液中获得一株高温产乳化剂菌SL-1,经形态观察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判定为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othermophilus).耐温性和耐盐性实验显示,菌株SL-1最适生长温度为65~70℃,最高耐受盐度为8%.... 从胜利油田油井产出液中获得一株高温产乳化剂菌SL-1,经形态观察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判定为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othermophilus).耐温性和耐盐性实验显示,菌株SL-1最适生长温度为65~70℃,最高耐受盐度为8%.高温下,该菌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且能有效合成、分泌生物乳化剂,原油乳化现象显著.发酵实验显示该菌发酵液的乳化指数高达99%,乳化效果稳定,发酵62 h后生物乳化剂产量达到最大.高温物模驱油实验结果发现,注入SL-1发酵液后可提高原油采收率8.3%,菌株SL-1有望应用于高温油藏进行微生物驱油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微生 地芽孢杆菌 乳化剂 烃类乳化 物模驱油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体系室内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冬会 田玉芹 +1 位作者 胡秋平 陈雷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16-19,共4页
选取3种纳米级聚合物微球A-1、D-2和M-1,考察其在70℃下现场采出水中的溶胀性能及在岩心中的封堵能力。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D-2具有较好的溶胀和封堵性能。通过物模驱油试验,确定了微球D-2的最佳驱油条件:高渗管渗透率小于1.7μm^2,双... 选取3种纳米级聚合物微球A-1、D-2和M-1,考察其在70℃下现场采出水中的溶胀性能及在岩心中的封堵能力。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D-2具有较好的溶胀和封堵性能。通过物模驱油试验,确定了微球D-2的最佳驱油条件:高渗管渗透率小于1.7μm^2,双管渗透率级差小于2.6;采用"平注慢采"的驱替方式,即一次水驱和注入聚合物微球的驱替排量采用1.5 mL/min,后续水驱驱替排量采用0.5 mL/min;聚合物微球段塞组合模式为5 000 mg/L溶液0.05 PV+2 000 mg/L溶液0.1 PV。在此条件下,聚合物微球体系驱油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微球 封堵 物模驱油试验 溶胀性能
下载PDF
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爱青 《河南化工》 CAS 2011年第23期40-42,共3页
针对稠油多轮次吞吐中后期油藏渗流能力差、剩余原油黏度高、含水高的特点,研制出新型高效稠油分散降黏体系FSJN。考察了体系的溶解沥青能力、耐温性、降黏率。稠油分散降黏体系能够溶解分散沥青,可耐温160℃。50℃稠油分散降黏体系用量... 针对稠油多轮次吞吐中后期油藏渗流能力差、剩余原油黏度高、含水高的特点,研制出新型高效稠油分散降黏体系FSJN。考察了体系的溶解沥青能力、耐温性、降黏率。稠油分散降黏体系能够溶解分散沥青,可耐温160℃。50℃稠油分散降黏体系用量0.6%可将原油黏度降低至300 mPa.s以下。60℃、0.6%稠油分散降黏体系可提高纯热水驱替效率10%。稠油分散降黏体系应用于孤岛采油厂十几口井,平均单井注入1 t左右,取得显著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分散降黏 物模驱油实验 现场试验
下载PDF
高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种的筛选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彩风 高光军 +2 位作者 张绍东 吴晓玲 汪卫东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3-77,共5页
从胜利油田油井产出液及含油污水等样品中分离出16株能利用原油的菌株.通过原油平板涂布和液体发酵培养,筛选出1株能在高温(60℃)、高压(10 MPa)下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且能有效产出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CH2.原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其对... 从胜利油田油井产出液及含油污水等样品中分离出16株能利用原油的菌株.通过原油平板涂布和液体发酵培养,筛选出1株能在高温(60℃)、高压(10 MPa)下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且能有效产出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CH2.原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其对胜利油田东辛原油降粘率可达48.5%,原油含蜡量降低12.6%,原油凝固点降低3.0℃;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该菌株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经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菌株CH2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物理模拟驱油实验显示聚合物驱油后,注入CH2菌液60℃培养21 d时可提高原油采收率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微生 表面活性剂 筛选 平板法 物模驱油
下载PDF
等黏度条件下水质对聚驱效果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路春楠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11期97-99,共3页
聚合物驱油技术使用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解决了油田采出污水外排的问题,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水质矿化度越高,初始黏度越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作用发挥越弱,驱油效果越差。从污水稀释聚合物体系的现场实际做法... 聚合物驱油技术使用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解决了油田采出污水外排的问题,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水质矿化度越高,初始黏度越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作用发挥越弱,驱油效果越差。从污水稀释聚合物体系的现场实际做法入手,为保证与清水稀释的聚合物体系具有相似的驱油效果,采用与清水稀释体系相同的初始黏度,即相同的井口黏度,开展了等黏度条件下清水与污水稀释的聚合物溶液的微观形态、理化性能、渗流特性和物模驱油对比试验,系统评价了相同油层条件、相同初始黏度条件下不同水质对聚驱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黏度 水质 效果 微观形态 理化性能 渗流特性 物模驱油
下载PDF
不同配气条件下微生物驱油生长代谢规律 被引量:5
6
作者 宋永亭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4-978,共5页
氧气是影响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及驱油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对氧气的需要量,设计不同配气比实验,利用测定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分析配气量对微生物生长代谢变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分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方... 氧气是影响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及驱油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对氧气的需要量,设计不同配气比实验,利用测定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分析配气量对微生物生长代谢变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分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方法解析不同配气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液气比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存在差异,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30 d),氧气逐渐消耗,微生物群落趋向一致,微生物群落中主要存在6种驱油功能菌,其比例占到了所有种群的70%以上.物模驱油实验得出液气比为1:5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能形成彼此相互稳定的微生物群落构成,驱替效率最高11.08%.本研究明确了微生物驱油过程中适合的氧气配比,可为微生物驱油现场实施配气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气 氧化还原电位 高通量测序 功能菌 物模驱油实验
原文传递
一株高温解烃菌的筛选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新 何翠香 +3 位作者 徐登霆 陈连喜 陈新浩 吴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5,共3页
从油田产出水中筛选出一株能在高温条件下以原油为碳源的烃类降解菌D-1,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测定了pH、温度和盐度对降解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生长条件,并用该菌株进行了物模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 从油田产出水中筛选出一株能在高温条件下以原油为碳源的烃类降解菌D-1,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测定了pH、温度和盐度对降解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生长条件,并用该菌株进行了物模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最佳pH和温度分别为6.0和60℃;其中盐度为0.2%时,降解率达到64.3%,对盐离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物理模拟驱油实验中培养10 d后可提高原油采收率5.6%.菌株D-1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解烃菌 降解性能 降解条件 物模驱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