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三种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 Ⅰ.团聚体物理保护作用 被引量:64
1
作者 周萍 宋国菡 +3 位作者 潘根兴 李恋卿 张旭辉 Laosheng Wu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3-1071,共9页
选取我国南方三种典型水稻土的长期试验田,采集长期不同处理下的未破坏土壤样品,采用低能量超声波分散法分离得到不同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组,研究不同处理下这些团聚体颗粒组中的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及其分配变化,... 选取我国南方三种典型水稻土的长期试验田,采集长期不同处理下的未破坏土壤样品,采用低能量超声波分散法分离得到不同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组,研究不同处理下这些团聚体颗粒组中的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及其分配变化,探讨土壤有机碳积累与团聚体物理保护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三种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组成以200—20μm和20~2μm粒径为主,分别占22%~43%和27%一44%,微团聚化作用较强。SOC含量以2000—200μm和〈2μm粒组中最高;而易氧化态碳(Labile organic carbon,LOC)主要富集于2000~200μm粗团聚体颗粒组中,其占SOC的比例(LOC/SOC)也是以该粒径中明显最高。直径为2000—200μm的粗团聚体颗粒组作为新增有机碳的主要载体,随不同耕作和施肥等长期处理的变化最为强烈,其中又以红壤性水稻土的SOC和LOC随不同施肥的变化最为强烈,说明其良好管理下的有机碳累积效应最为显著。统计分析表明,全土的有机碳积累量与2000~200μm粗团聚体的有机碳积累量之间的关系可用抛物线拟合(R2=0.95,n=8)。由此看来,长期试验下新固定的有机碳积累及其粗团聚体保护可能存在某种饱和机理。计算表明,供试水稻土的粗团聚体保护在长期试验期内还未达到其饱和限,本研究结果支持了我国学者对于近20年来南方水稻土特别是红壤丘陵区水稻土有机碳固定速率较高的认识。同时,红壤性水稻土的粗团聚体保护作用最强,仍然具有明显的固碳潜力,这也提示土壤中氧化铁对水稻土中有机碳的固定和化学稳定可能有重要贡献,水稻土固碳的团聚体保护作用与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化学结合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固碳 长期试验 团聚体 水稻土 物理保护 有机碳
下载PDF
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物理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延 梁爱珍 +1 位作者 张晓平 陈学文 《土壤与作物》 2015年第2期85-90,共6页
提升土壤中有机碳固定量在修复退化土壤,降低土壤CO2释放,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有机碳固定方面,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是土壤固碳的重要机制之一。文章从1土壤团聚体形成概念模型;2土壤团聚体对有机... 提升土壤中有机碳固定量在修复退化土壤,降低土壤CO2释放,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有机碳固定方面,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是土壤固碳的重要机制之一。文章从1土壤团聚体形成概念模型;2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3土壤团聚体物理性质与有机碳固定三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物理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物理保护机制
下载PDF
子午岭森林灰褐土受物理保护的有机碳数量上限(英文)
3
作者 王文颖 鲍敏 +3 位作者 闫国苍 马林林 戴玥 王发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71,共8页
通过密度分组和超声波技术将每个土样分为3个组份:自由组份、闭合组份和重组,分别分析每个组份的有机碳质量分数.闭合组份和重组中的有机碳为受物理保护的有机碳.结果表明: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各组份有机碳的数量表现为重组有机碳>自由... 通过密度分组和超声波技术将每个土样分为3个组份:自由组份、闭合组份和重组,分别分析每个组份的有机碳质量分数.闭合组份和重组中的有机碳为受物理保护的有机碳.结果表明: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各组份有机碳的数量表现为重组有机碳>自由轻组>闭合轻组,这就表明土壤中大部分有机碳是受物理保护的.各组份有机碳均表现为在0~40 cm深度迅速递减,40~80 cm深度相对稳定.随深度的增加,轻组中有机碳递减速率比重组和闭合组份中有机碳的递减显著.如0~10 cm深度轻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6.672×10^(-6),但在60~80 cm深度轻组有机碳质量分数仅为0.260×10^(-6);0~10 cm深度重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7.228×10^(-6),在60~80 cm深度重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6.563×10^(-6).子午岭森林灰褐土保护有机碳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曲线拟合得出在该地区每1000 g土壤中受物理保护的有机碳不会超过23.64 g.表层以下大部分土壤颗粒远未达到饱和,如果有更多的有机碳可利用,这部分土壤具有较大的碳汇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森林灰褐土 土壤有机碳 物理保护 密度组份
下载PDF
强化核材料物理保护的国际标准
4
作者 扬凯旋 《核武器与高技术》 1999年第2期42-46,共5页
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免于核恐怖主义的威胁,纽约世贸中心和俄克拉荷马城联邦大厦的主义爆炸表明,一些恐怖主义分子企图杀害尽可能多的人,并且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日本的奥姆真理教曾试图购买核武器,并进行过炭疽试验,... 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免于核恐怖主义的威胁,纽约世贸中心和俄克拉荷马城联邦大厦的主义爆炸表明,一些恐怖主义分子企图杀害尽可能多的人,并且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日本的奥姆真理教曾试图购买核武器,并进行过炭疽试验,不在东京地铁对乘客使用化学武器神经毒气。核不扩散条约组织和核材料保护公约少达于处理恐怖主义分子可能购买或盗窃这类材料来制造炸弹进行威胁这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材料 物理保护 军控 国际标准 核恐怖主义
全文增补中
农田土壤有机碳积累和团聚体稳定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5
作者 白懿杭 侯赛赛 +4 位作者 赵玉璞 张瑞芳 张爱军 李旭光 王鑫鑫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220,共13页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团聚体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两者相互作用。土壤有机碳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土壤团聚体保护和固存土壤有机碳。回顾了近年来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团聚体的相关研究,分别梳理了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团聚体对土壤质量的意...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团聚体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两者相互作用。土壤有机碳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土壤团聚体保护和固存土壤有机碳。回顾了近年来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团聚体的相关研究,分别梳理了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团聚体对土壤质量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团聚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合理的施肥、耕作等农田管理措施能调控土壤微生物,改变土壤有机质物质的分解和有机碳固存及分解速率;同时影响土壤团聚体的结构和稳定性。土壤有机碳通过土壤有机和无机胶结作用、植物根系与菌丝作用以及有机物填充作用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反之,土壤团聚体通过将土壤有机碳进行包裹,减少土壤有机碳矿化,以实现对土壤有机碳的物理保护。综上,对未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土壤质量 物理保护
下载PDF
子午岭油松林灰褐土生化特征及保护有机碳能力分析研究
6
作者 刘灵霞 王金成 +1 位作者 刘建新 王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8,104,共6页
以子午林岭天然油松林与人工油松林下的灰褐土为对象,进行各组分生化特征和保护性有机碳的综合研究。通过密度分组和超声波技术将每个土样分为2个组分:自由轻组和重组,并分别分析每个组分的有机碳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和顽固性碳含量。... 以子午林岭天然油松林与人工油松林下的灰褐土为对象,进行各组分生化特征和保护性有机碳的综合研究。通过密度分组和超声波技术将每个土样分为2个组分:自由轻组和重组,并分别分析每个组分的有机碳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和顽固性碳含量。结果表明:(1)整个土壤剖面上,天然油松林与人工油松林均为重组有机碳占明显优势,自由轻组次之,说明土壤中大部分有机碳是受物理保护的。随土壤深度增加,天然油松林自由轻组有机碳由41.36%下降为25.03%,而重组有机碳由58.64%上升为74.97%。人工油松林自由轻组有机碳由37.69%下降为21.49%,重组有机碳由62.31%上升为78.51%。(2)从顽固性指数看,两种林型轻组碳和重组碳的顽固性是相似的,在各层土壤中,轻组碳的顽固性比重组碳的顽固性高,受物理保护的有机质,其有机质质量也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 油松林 灰褐土 有机碳 物理保护 密度分组
下载PDF
异氰酸酯基团的保护研究状况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杨豹 王逸峰 +2 位作者 张彦华 谭海彦 顾继友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9-53,共5页
综述了—NCO(异氰酸酯基)两种保护方法(物理和化学保护)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特别是化学保护中封闭剂的类型及相关应用,同时简要介绍了影响解封温度的因素及分析技术。最后对—NCO基保护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异氰酸酯基 化学保护 物理保护
下载PDF
重视钢筋保护层施工质量的监测
8
作者 颜承越 《工程质量》 1994年第3期23-24,共2页
钢筋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是当前工程质量、管理与监测中的薄弱环节,亟待重视与加强。 保护层,顾名思义,是保护钢筋免受外力和有害物质侵蚀,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牢固粘结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的有效措施。保护层对钢筋的保护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钢筋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是当前工程质量、管理与监测中的薄弱环节,亟待重视与加强。 保护层,顾名思义,是保护钢筋免受外力和有害物质侵蚀,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牢固粘结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的有效措施。保护层对钢筋的保护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理保护。混凝土紧紧地包裹在钢筋外面,保护钢筋免受外力和有害物质的直接侵害;二是化学保护。配制混凝土的水泥,水化时析出大量 Ca(OH)<sub>2</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保护 施工质量 钢筋绑扎 保护 工程质量 物理保护 钢筋混凝土结构 共同受力 钢筋锈蚀 钢筋钝化膜
下载PDF
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看电子文件保护
9
作者 徐超 《云南档案》 2008年第3期4-6,共3页
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思考电子文件保护,就要把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相结合,物理保护与逻辑保护相结合,系统保护与即时保护相结合,做好电子文件保护工作。
关键词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电子文件保护 静态保护 动态保护 物理保护 逻辑保护 系统保护 即时保护
下载PDF
移动与安全并进——漫谈笔记本电脑数据保护
10
作者 不想飞翔 《网上俱乐部(电脑安全专家)》 2004年第10期97-98,100,共3页
本刊上期推出了一篇介绍如何使用电脑锁保护笔记本电脑的文章,读者大呼过瘾!但是也有读者提出了新的疑问:使用笔记本电脑锁固然是个好方法,但毕竟只是物理保护,如果我们想保护笔记本电脑里的重要数据怎么办?别急,本篇就为你娓娓道来。
关键词 笔记本电脑 数据保护 物理保护 数据安全
下载PDF
一款安全RISC-V处理器特权模式和内存保护测试 被引量:3
11
作者 焦芃源 李涵 +1 位作者 李翔宇 殷树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2-87,共6页
针对安全处理器中特权模式和物理内存保护这两大特性,以一款32位RISC-V安全处理器为研究对象,利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程序构造了各种模式切换和越权访问的场景,提出了一套RISC-V特权模式和物理内存保护功能的测试方案,通过异常处理程序对... 针对安全处理器中特权模式和物理内存保护这两大特性,以一款32位RISC-V安全处理器为研究对象,利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程序构造了各种模式切换和越权访问的场景,提出了一套RISC-V特权模式和物理内存保护功能的测试方案,通过异常处理程序对处理器状态、异常信息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了该方案检验处理器安全特性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器安全 RISC-V 特权模式 物理内存保护
下载PDF
什么是保护浇注?保护浇注是怎样实现的?
12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6-56,共1页
保护浇注技术是连铸技术发展日趋完善的标志之一.采用保护浇注技术,是改善铸坯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保护浇注 连铸 铸坯质量 炼钢 气体保护 液体保护 固体保护 物理保护
下载PDF
中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实践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海明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8期22-22,共1页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农业野生植物的库、圃异地保存是一种较为先进的保存方法,不过异地保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遗传进化,阻碍多样性的发展,严重时甚至会迫使基因重组,使...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农业野生植物的库、圃异地保存是一种较为先进的保存方法,不过异地保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遗传进化,阻碍多样性的发展,严重时甚至会迫使基因重组,使农业野生植物失去了利用价值。因此,只有利用原生境对农业野生植物进行完整式的保护,才能够持续发掘其潜在的价值。目前国际上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分为2类,即物理隔离法和主流化法。这2种方法在我国都得到了采用,并且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本文对2种方法的实践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野生植物 原生境保护 物理隔离保护 主流保护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浙江稻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8
14
作者 毛霞丽 陆扣萍 +5 位作者 何丽芝 宋照亮 徐祖祥 杨文叶 徐进 王海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8-838,共11页
以浙江省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站为依托,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栏肥与化肥配施(NPKOM)、单施栏肥(OM)、秸秆与化肥配施(NPKRS)和单施秸秆(RS)处理均显著... 以浙江省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站为依托,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栏肥与化肥配施(NPKOM)、单施栏肥(OM)、秸秆与化肥配施(NPKRS)和单施秸秆(R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2mm和2~0.25mm水稳定性大团聚体的含量和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p〈0.05),强化了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物理保护作用。此外,长期有机无机配施(NPKOM和NPKRS)处理显著提高了各个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并且显著增加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而长期单施化肥和单施秸秆处理并未有效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不同施肥处理下,2~0.25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34.2%~48.6%,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载体。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2~0.25mm和〈0.053mm团聚体进行结构表征,发现长期单施有机肥或者有机无机配施下芳香族C较CK提高29.9%~45.2%,较NPK处理提高22.3%~36.6%,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芳构化。在有机碳积累方面,施用有机肥,尤其是栏肥与化肥配施,同时强化了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以及促进了化学抗性有机碳组分的积累,是加强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积累的合理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措施 水稻土 团聚体 物理保护 结构表征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碳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剑 汪思龙 +1 位作者 隋艳晖 王清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9-543,共5页
森林土壤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取决于有机碳的稳定性。为科学评价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碳汇功能及固碳潜力,对湖南省会同县不同发育阶段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生化特征和物理保护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杉木人工林发... 森林土壤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取决于有机碳的稳定性。为科学评价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碳汇功能及固碳潜力,对湖南省会同县不同发育阶段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生化特征和物理保护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杉木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活性碳库Ⅰ(LPⅠ)、活性碳库Ⅱ(LPⅡ)和重组有机碳(HOC)含量以及微生物熵(MQ)均在中龄林阶段出现最低值,而轻组有机碳(LOC)和顽固性组分(RF)随林龄增加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土壤RF占SOC的比例(顽固性碳指数,Ir,C)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即在中龄林阶段比例最高,在成熟林阶段为41.9%-57.6%,高于幼龄林阶段的38.7%-43.0%;HOC占SOC的比例从幼龄林阶段的86.4%-87.5%下降到成熟林阶段的82.5%-83.9%。总体而言,杉木人工林的发育过程是土壤有机碳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土壤有机碳自身的顽固性增强,但受到的物理保护程度减弱。此外,各组分中以LP I对土壤微生物的有效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稳定性 发育阶段 物理保护
下载PDF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152
16
作者 刘中良 宇万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7-455,共9页
增加土壤有机碳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缓解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等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土壤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是不可分割的,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场所,后者是前者存在... 增加土壤有机碳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缓解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等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土壤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是不可分割的,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场所,后者是前者存在的胶结物质。本文在综合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依存关系,影响团聚体固碳的几大因素,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机制以及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团聚体内有机碳的研究方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碳固定 物理保护机制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与施肥管理下黑土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分配变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海波 韩晓增 尤孟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4-189,共6页
土地利用和土壤管理方式的变化强烈影响土壤结构及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基于长期定位试验,通过分析土壤团聚体粒级及碳分布,以揭示和探讨不同土地利用和施肥管理下东北黑土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分配特征及其稳定性机制。通过分析>0.25m... 土地利用和土壤管理方式的变化强烈影响土壤结构及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基于长期定位试验,通过分析土壤团聚体粒级及碳分布,以揭示和探讨不同土地利用和施肥管理下东北黑土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分配特征及其稳定性机制。通过分析>0.25mm团聚体的变化,草地植被恢复和农田有机培肥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提高。所有处理团聚体碳的分布趋势均表现为:>0.25mm团聚体>微团聚体>粉粘粒。草地粗颗粒有机碳总量和细颗粒有机碳总量均显著高于裸地和无肥处理(p<0.05),表明自然植被恢复可有效提高物理保护颗粒有机碳含量。农田有机培肥明显增加粗颗粒有机质(p<0.05),但并没有提高细颗粒有机质的量。物理保护颗粒有机碳占土壤总碳的比例为10.1%~18.6%,平均约15%。平均重量直径与粗、细颗粒有机碳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01),特别是与>2mm团聚体内各颗粒有机质组分碳的相关性更强(r≥0.9,p<0.001)。长期植被恢复和增施有机肥不仅可提高土壤碳库储量,并增强了土壤结构稳定性及土壤组分有机碳的物理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物理保护 土地利用与施肥管理 黑土
下载PDF
土壤团聚结构上水溶性有机物的性质及其对有机肥的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满强 陈小云 +4 位作者 秦江涛 黄欠如 余喜初 李辉信 胡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1-969,共9页
【目的】研究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后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性质及与团聚体保护的关系,揭示有机碳稳定性机制。【方法】以不同有机肥施用制度(有机肥种类、数量和施用时间)的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湿筛分组获得不同团聚结构... 【目的】研究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后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性质及与团聚体保护的关系,揭示有机碳稳定性机制。【方法】以不同有机肥施用制度(有机肥种类、数量和施用时间)的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湿筛分组获得不同团聚结构位置的水溶性有机物,测定DOM中的碳水化合物(CHC)和酚类物质(PEC)浓度。【结果】与游离组分及原土微团聚体相比,大团聚体包裹的微团聚体之间的CHC和PEC浓度更高,平均值分别为163.8和38.6 mg C.kg-1,并具有高CHC/PEC比(4.27)。与单纯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CHC和PEC在各团聚结构位置上的浓度,增幅分别达10.3%和6.3%,且大团聚体内微团聚体之间的位置对有机肥的响应更灵敏。基于团聚体对有机碳的保护程度,有机肥作用下大团聚体保护的CHC和PEC含量和比例均最高,而降低了原土微团聚体保护的CHC和PEC的含量和比例。【结论】不同团聚结构位置上DOM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既说明大团聚体是土壤活性有机碳增加和物理保护的最重要结构,又暗示DOM可能对大团聚体及其内部微团聚体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CHC和PEC的浓度及二者比例均在有机肥作用下显著提高。结合团聚体分组进行DOM的评价有助于了解有机碳稳定机制及农业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 物理保护 水溶性有机物 有机肥 碳水化合物 酚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不同功能有机质库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邓文悦 柳开楼 +5 位作者 田静 黄庆海 叶会财 娄翼来 李忠芳 曹明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8-479,共12页
土壤有机质(SOM)对于维持农业生产力、提高土壤质量和增加土壤固碳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红壤水稻土3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借助近期发展的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探讨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不同功能SOM库含量、SOM库碳氮含量变化... 土壤有机质(SOM)对于维持农业生产力、提高土壤质量和增加土壤固碳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红壤水稻土3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借助近期发展的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探讨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不同功能SOM库含量、SOM库碳氮含量变化和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显著增加了未保护游离SOM库(c POM和f POM)和纯物理保护SOM库(i POM)在土壤中的含量以及它们的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未保护游离SOM库的SOC和TN含量占总有机碳和全氮比例在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下最高,分别达35.9%和33%。与CK相比,有机无机配施使生物化学保护库非水解游离粉粒组(NH-d Slit)和非水解游离黏粒组(NH-d Clay)含量分别降低了15%和9.5%(p<0.05)。物理―化学保护SOM库、物理―生物化学保护SOM库以及化学保护SOM库含量受长期施肥影响不显著。综上,研究表明土壤不同功能SOM库对长期施肥的响应不同。有机无机配施是提升红壤水稻土SOM数量和质量的最佳培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长期肥料试验 物理保护有机质库 化学保护有机质库 生物化学保护有机质库 土壤固碳
下载PDF
报业新闻客户端:将沦为长尾末端的一个小点
20
作者 陈国权 《中国传媒科技》 2015年第6期21-22,共2页
如股市一样,历史时不时地就会重演,报业运作新媒体的思路也是如此。这两年,各报又掀起了运作新闻客户端的浪潮。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观察、澎湃、浙江新闻、山东24小时、川报观察……还有众多地市报、县市报,也包括一些县的新闻中心,... 如股市一样,历史时不时地就会重演,报业运作新媒体的思路也是如此。这两年,各报又掀起了运作新闻客户端的浪潮。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观察、澎湃、浙江新闻、山东24小时、川报观察……还有众多地市报、县市报,也包括一些县的新闻中心,都纷纷开办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创建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已是非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纸发行 《四川日报》 物理保护 物理限制 地市报 县市报 《大众日报》 腾讯 长尾 一地鸡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