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物理及材料科学类课程调查 |
谢泉
陈茜
肖清泉
高冉
张晋敏
崔冬萌
李旭珍
|
《教育文化论坛》
|
2009 |
1
|
|
2
|
开设物理及材料科学类课程情况调查 |
谢泉
陈茜
肖清泉
高冉
张晋敏
崔冬萌
李旭珍
|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
2009 |
0 |
|
3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固体物理课程教学研究 |
唐陈煜
|
《石材》
|
2024 |
0 |
|
4
|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化学、材料类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 |
陈煜
吕瑞花
李晓萌
吕娜
冯长根
|
《今日科苑》
|
2023 |
0 |
|
5
|
材料类专业“固体物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类专业为例 |
苏兴华
王振军
艾涛
阎鑫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2
|
|
6
|
基于材料类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
满玉红
程南璞
覃礼钊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7
|
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系列课程内容的教学研究 |
杨学稳
廖晓兰
雅菁
张宝莲
许建华
|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
2005 |
3
|
|
8
|
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
陈传祥
|
《教学研究》
|
2014 |
6
|
|
9
|
材料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最新进展的融合 |
王清
康慧君
李佳艳
赵杰
|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2022 |
1
|
|
10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硕连读班”凝聚态物理课程探讨 |
陈文
徐庆
|
《设计艺术研究》
|
1999 |
0 |
|
11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
马登学
夏其英
徐守芳
李法强
李因文
李兴建
陈奎永
马建峰
宋慧
|
《西部素质教育》
|
2024 |
0 |
|
12
|
材料类工科专业课程教育承载德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材料的表面化学与物理》课程为例 |
徐玲琳
金明
陆伟
张树青
杨晓杰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
2022 |
0 |
|
13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硕连读班”物理化学课程改革 |
董莲叶
|
《设计艺术研究》
|
1999 |
0 |
|
14
|
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探索与实践 |
胡荣
刘玉荣
郭朝中
雷宇
韩涛
廖文利
|
《高教学刊》
|
2023 |
2
|
|
15
|
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
李静莎
郭春显
沈杨彬
杨鸿斌
杨晓刚
李佐习
|
《广州化工》
CAS
|
2022 |
0 |
|
16
|
面向新工科的食品专业物理类课程群建设支撑工程人才培养 |
郭志明
邹小波
姜松
陈全胜
赵杰文
|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4
|
|
17
|
试论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的发展 |
徐德龙
许启明
兰新哲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4
|
|
18
|
加强基础 注重应用 建设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材料物理专业课程体系 |
朱建国
肖定全
冯良桓
|
《高等理科教育》
|
1996 |
1
|
|
19
|
基于实验与理论单独设课的教学改革探讨——以“材料物理学”课程为例 |
傅宇东
董国君
李茹民
朱小硕
|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7 |
3
|
|
20
|
综合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
李吉星
赵江南
|
《高等理科教育》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