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7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研机构科普短视频传播策略研究——以“中科院物理所”抖音号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柴玥 栾格格 《科技传播》 2023年第5期33-37,共5页
以抖音账号“中科院物理所”为例,从选题、内容、形式和互动四方面分析其传播策略和成功实践,结合目前短视频平台科研机构科普短视频发展存在的整体共性问题,基于国家科普、科研机构建设和短视频发展的大环境,提出科研机构科普短视频传... 以抖音账号“中科院物理所”为例,从选题、内容、形式和互动四方面分析其传播策略和成功实践,结合目前短视频平台科研机构科普短视频发展存在的整体共性问题,基于国家科普、科研机构建设和短视频发展的大环境,提出科研机构科普短视频传播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机构 科普短视频 抖音 中科院物理所
下载PDF
中研院物理所研制十一孔新笛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姜枫 厚宇德 《乐器》 2023年第4期15-19,共5页
十一孔新笛是遵从我国传统律学理论--十二平均律改造竹笛而发明的新乐器,最早是由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简称“中研院物理所”)所长丁西林1带领团队研制成功,并进入国乐队使用。对十一孔新笛的研制过程、制作方法、演奏方法及其特点,一... 十一孔新笛是遵从我国传统律学理论--十二平均律改造竹笛而发明的新乐器,最早是由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简称“中研院物理所”)所长丁西林1带领团队研制成功,并进入国乐队使用。对十一孔新笛的研制过程、制作方法、演奏方法及其特点,一直缺少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丁西林及其研制团队核心人员发表的文献、民国音乐界十一孔笛著名演奏者的实践经验等,对十一孔笛做更为全面的考察,从而加强对民族笛类乐器及其近代音乐史的学术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研院物理所 改良 十一孔新笛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的准单原子Zn助力CO_(2)加氢制甲醇研究获进展
3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36,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双喷嘴的火焰喷射裂解法(DFSP)对Cu-Zn-Zr三元催化材料中Zn物种的结构进行设计和调控,并通过多种原位表征手段揭示ZnO在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体系下的结构敏感...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双喷嘴的火焰喷射裂解法(DFSP)对Cu-Zn-Zr三元催化材料中Zn物种的结构进行设计和调控,并通过多种原位表征手段揭示ZnO在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体系下的结构敏感性,阐明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准单原子Zn物种是提高Cu基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关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 结构敏感性 火焰喷射 应用化学 卡尔斯鲁厄 原位表征 大连化学物理所 双喷嘴
下载PDF
短视频引爆“冷科学”传播——中科院物理所的抖音科普“网红”之路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洋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7-59,共3页
短视频以平等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为“冷科学”传播提供了新动能。本文通过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抖音科普“网红”之路的分析研究,探讨短视频生态下“冷科学”传播的突破创新,提出“冷科学”传播的新理念、新范式、新模式,为社交媒体... 短视频以平等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为“冷科学”传播提供了新动能。本文通过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抖音科普“网红”之路的分析研究,探讨短视频生态下“冷科学”传播的突破创新,提出“冷科学”传播的新理念、新范式、新模式,为社交媒体时代促进科学传播献计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科院物理所 冷科学 短视频 科学传播
下载PDF
解析物理所氧化亚铜新能源材料的普及性研究
5
作者 叶常琼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9年第8期55-56,共2页
对物理所氧化亚铜新能源材料及其普及性做深入探究,并对这种新能源材料发展的时代性及其未来方向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能够为氧化亚铜新能源材料的大力普及与广泛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物理所 化石能源 氧化亚铜 新能源材料 普及性
下载PDF
科普类自媒体科学传播的创新策略——以“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罗湘莹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12-113,共2页
科学传播的目的是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增强创新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对"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的科普推文进行分析,探讨媒介变革语境下科普类自媒体科学传播的突破创新,并通过归纳科普类自媒体科学传播的通用化策略... 科学传播的目的是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增强创新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对"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的科普推文进行分析,探讨媒介变革语境下科普类自媒体科学传播的突破创新,并通过归纳科普类自媒体科学传播的通用化策略,为社交媒体时代促进科学传播不断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类自媒体 中科院物理所 科学传播 微信公众号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与“十二年规划” 被引量:1
7
作者 戴凌青 《科学文化评论》 2017年第3期64-75,共12页
制订和落实"1956—1967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对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利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相关档案,探讨制定"十二年规划"与应用物理所发展的互动过程,揭示应用物理所在制订规划过程中确... 制订和落实"1956—1967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对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利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相关档案,探讨制定"十二年规划"与应用物理所发展的互动过程,揭示应用物理所在制订规划过程中确认自身定位的发展脉络,初步阐述"十二年规划"的制订对应用物理所乃至中国物理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年规划 应用物理所 物理
下载PDF
团结协作 攻坚克难——专访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泓
8
作者 姜晓宏 李泓 《科学中国人》 2012年第22期47-49,共3页
七月,骄阳似火,笔者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一间办公室里如约见到了李泓研究员。李泓研究员一直致力于锂电池材料及其相关的固体离子学的研究。采访中,他不断表示.非常庆幸能够跟随陈立泉、黄学杰两位老师领衔的物理所团队一起在这一... 七月,骄阳似火,笔者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一间办公室里如约见到了李泓研究员。李泓研究员一直致力于锂电池材料及其相关的固体离子学的研究。采访中,他不断表示.非常庆幸能够跟随陈立泉、黄学杰两位老师领衔的物理所团队一起在这一基础与应用并重的领域长期工作.攻坚克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研究员 协作 固体离子学 电池材料 办公室 基础
下载PDF
日本电气通信大学电子工学科教授早川正士博士应邀访问地球物理所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冬梅 李琪 张素琴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第11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 教授 学科 电子 大学 通信 电气 日本 专题报告
下载PDF
二千万元 大气物理所升级平台
10
作者 筱月报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2年第43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大气物理所 信息化建设 计算平台 处理器
下载PDF
中科院物理所发现一种新型钠离子电池有机负极材料
11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1期57-57,共1页
有机材料具有丰富的化学组成,氧化还原电位可调,可以实现多电子转移,而且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材料可循环降解,对环境无害,作为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 有机材料具有丰富的化学组成,氧化还原电位可调,可以实现多电子转移,而且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材料可循环降解,对环境无害,作为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清洁能源实验室E01课题组博士生吴晓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子转移 负极材料 电池电极 凝聚态物理 氧化还原电位 有机材料 胡勇 中科院物理所 可逆容量 能源实验室
下载PDF
微尺度里显智慧 唯精唯一解奥妙——记中科院物理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岚副研究员
12
作者 黄雪霜 周珈慧 《科学中国人》 2012年第14期60-62,共3页
"物质世界丰富多彩,新现象、新机理、新应用不断在新材料、纳米尺度的新结构中涌现,这是当代科学中的最具勃勃生机的一个分支。‘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在原子尺度上控制物质的结构,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表面物理 微尺度 研究员 中科院 唯一解 智慧 物质世界
下载PDF
国内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同步辐射室纳米研究取得新进展
13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2年第10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中科院 高能物理所 同步辐射室 纳米
下载PDF
物理所氧化亚铜新能源材料分析
14
作者 邓紫芸 《科技资讯》 2018年第25期230-230,232,共2页
化石燃料能源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绝对地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得不让人们转而寻求新的清洁能源。因此,对新能源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物理研究所对氧化亚... 化石燃料能源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绝对地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得不让人们转而寻求新的清洁能源。因此,对新能源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物理研究所对氧化亚铜新能源材料的分析和认识也逐渐加深。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一线工作经验和理论研究,试图对物理所氧化亚铜新能源材料进行普及性的分析,以期与各位同行及相关爱好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所 氧化亚铜 新能源材料
下载PDF
在粒子物理学世界中执着的追求——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郑志鹏研究员
15
作者 苏丹 《科学中国人》 2006年第6期101-101,共1页
20世纪是物理学辉煌的一百年.作为前沿学科的粒子物理又称高能物理.从问世以来的半个世纪发展迅猛。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才有自已的高能物理实验基地.中国科学家开始登上高能物理的世界舞台,郑志鹏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
关键词 粒子物理 中国科学院 高能物理 世界 研究员 20世纪 中国科学家 实验基地
下载PDF
上海应用物理所研制出一种新型PCR方法
16
《生命科学仪器》 2005年第3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上海应用物理所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 纳米粒子 DNA片段
下载PDF
“大音·希声——王建民先生报告/演奏会”在中科院物理所举行
17
作者 杨长效 《杂技与魔术》 2014年第1期32-32,共1页
2014年1月8日,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建民受邀来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举行了“大音·希声——王建民先生报告/演奏会”。会上,王建民为全场2(10多位物理界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讲解了他的多项设计和其中的物理原理,还... 2014年1月8日,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建民受邀来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举行了“大音·希声——王建民先生报告/演奏会”。会上,王建民为全场2(10多位物理界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讲解了他的多项设计和其中的物理原理,还现场演奏了他原创设计的乐器。两个多小时的精彩讲座博得r全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演讲结束后,本次报告会的主持人兼邀请人、在德国取得博士学位、曾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担任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的科学家、《物理》杂志专栏撰稿人的曹则贤研究员对他的报告用“震撼”二字给予佳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科院物理所 王建民 演奏会 中国科学院 重大研究计划 物理研究所 总工程师 物理原理
下载PDF
物理所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材料研究获系列进展
18
《纳米科技》 2005年第6期66-66,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高鸿钧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在纳米信息存储材料与稳定重复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首次在Rotaxane分子同态薄膜中实现了分子导电性的转变和超高密度信息存储,为超高密...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高鸿钧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在纳米信息存储材料与稳定重复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首次在Rotaxane分子同态薄膜中实现了分子导电性的转变和超高密度信息存储,为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提供了一类新型的材料,结果发表在J.Am.Chem.Soc.。设计合成了一类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强电子给体和受体的有机分子TDMEE,为分子电子器件的材料设计和结构控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结果发表在Advanced.不断完善纳米信息存储材料的功能是当今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这类材料需具备更高的存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密度信息存储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材料研究 信息存储材料 分子电子器件 物理化学性质 有机分子 CHEM 设计合成 电子给体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磁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原理型器件
19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7年第3期110-111,共2页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韩秀峰课题组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原理型器件,这种新型磁随机存取存储器摈弃了传统的采用椭圆形磁性隧道结作为存储单元和双线制脉冲电流产生和合成脉冲磁场驱动比特层磁矩翻转的做法,...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韩秀峰课题组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原理型器件,这种新型磁随机存取存储器摈弃了传统的采用椭圆形磁性隧道结作为存储单元和双线制脉冲电流产生和合成脉冲磁场驱动比特层磁矩翻转的做法,而是采用100纳米尺度下的磁矩闭合型纳米环状磁性隧道结作为存储单元,并采取正负脉冲极化电流直接驱动比特层磁矩翻转的工作原理,可以克服常规MRAM所面临的相对功耗高、存储密度低等瓶颈问题。目前利用500微安至650微安脉冲极化电流就可以直接驱动存储单元比特层的磁矩翻转,进行写操作,并有望进一步优化和降低写操作电流;利用10到20微安的脉冲电流可进行读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随机存取存储器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工作原理 器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磁性隧道结 脉冲磁场 存储单元
下载PDF
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两位专家应邀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作学术报告
20
作者 陈学良 郭金萍 李小军 《国际地震动态》 2014年第12期1-2,共2页
2014年11月18日,应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小军研究员的邀请,来自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预报理论和数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两位专家亚历山大·果尔什科夫博士(AlexanderGorshkov)、阿娜斯佳·奈克拉索娃博士(AnastasiaK.Nekr... 2014年11月18日,应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小军研究员的邀请,来自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预报理论和数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两位专家亚历山大·果尔什科夫博士(AlexanderGorshkov)、阿娜斯佳·奈克拉索娃博士(AnastasiaK.Nekrasova)在地球所分别作了题目为“地震危险区的识别方法、应用和验证”和“基于联合定标率的地震危险性和风险评估”的学术报告。地球所的有关专家、学者及相关研究生听取了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俄罗斯科学院 学术报告 专家 地震危险区 地震危险性 亚历山大 预报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