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网基础设施物理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门永生 朱朝阳 +2 位作者 于振 刘超 郭健 《供用电》 2014年第9期60-62,共3页
电网的快速发展及大面积停电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社会对于电网的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当前我国电网安全性评估主要是针对电网本身建模和故障分析,而对电网基础设施的脆弱性评估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本文在研究不同领域脆弱性概念的基... 电网的快速发展及大面积停电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社会对于电网的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当前我国电网安全性评估主要是针对电网本身建模和故障分析,而对电网基础设施的脆弱性评估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本文在研究不同领域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电网基础设施物理脆弱性的定义,提出了基于PSR(状态—压力—响应)模型的电网基础设施物理脆弱性评估思路及方法。该方法的提出可为电网基础设施物理脆弱性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可为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基础设施 物理脆弱性 评估 PSR模型
下载PDF
基于PTVA模型的房屋多灾种耦合物理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卢颖 王洁鑫 +1 位作者 姜学鹏 赵云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共6页
为解决因诸灾害间相互作用导致房屋多灾种脆弱性评估较难实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正的Papathoma海啸脆弱性评估(PTVA)模型的多灾种耦合物理脆弱性评估方法。首先根据不同灾种影响下承灾体脆弱性指标的差异性,构建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修... 为解决因诸灾害间相互作用导致房屋多灾种脆弱性评估较难实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正的Papathoma海啸脆弱性评估(PTVA)模型的多灾种耦合物理脆弱性评估方法。首先根据不同灾种影响下承灾体脆弱性指标的差异性,构建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修正的PTVA模型,计算单灾种初始脆弱性指数和耦合后的脆弱性指数,经综合计算后,得到2个综合脆弱性指数;最后以福建某市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在多灾种耦合物理脆弱性评估中具有可行性,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灾种 Papathoma海啸脆弱性评估(PTVA)模型 物理脆弱性 耦合效应 房屋脆弱性
下载PDF
基于三角图法的输电线路物理脆弱性评估及分类 被引量:1
3
作者 门永生 金龙哲 +1 位作者 于振 赵宏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9,共5页
输电线路在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等外力干扰下,易受损坏或发生故障,致使电力系统全部或部分功能丧失。将输电线路物理脆弱性定位于"功能失效",从人与环境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压力、输电线路自身状态及功能失效后的响应等方面进行分... 输电线路在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等外力干扰下,易受损坏或发生故障,致使电力系统全部或部分功能丧失。将输电线路物理脆弱性定位于"功能失效",从人与环境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压力、输电线路自身状态及功能失效后的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输电线路物理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借鉴已有评估方法,提出基于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的评估模型;应用三角图法对输电线路进行物理脆弱性评估和分类,分析影响输电线路物理脆弱性的主要因素。以某500 k V输电线路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输电线路脆弱性关键因素为压力和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输电线路 物理脆弱性 评估 三角图法
下载PDF
基于指标法的建筑物理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成蕾 李碧雄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0-273,共14页
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是科学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预测的基础,房屋建筑作为面大量广的承灾体,众多学者对建筑物理脆弱性指标模型进行了研究。基于单灾种和多灾种2个维度,针对指标模型构建的各环节,全面梳理了几种典型单灾种物理脆弱性指标体... 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是科学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预测的基础,房屋建筑作为面大量广的承灾体,众多学者对建筑物理脆弱性指标模型进行了研究。基于单灾种和多灾种2个维度,针对指标模型构建的各环节,全面梳理了几种典型单灾种物理脆弱性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构建情况,发现指标选取理论依据不明确,模型构建主观性较强,不能准确表征建筑特点与抗灾能力间的内在联系。系统总结了多灾种指标体系和耦合物理脆弱性指标模型研究现状,发现多灾种之间及其对承灾体影响的复杂耦合效应在现有指标模型中未得到充分体现。研究结果表明,明晰指标依据、优化模型构建是提升单灾种物理脆弱性评估准确性的关键;改进脆弱性耦合模型、拓展综合脆弱性评估方法是健全多灾种脆弱性评估研究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脆弱性 指标模型 单灾种 多灾种 耦合效应 综合脆弱性
下载PDF
台风-风暴潮下海南地区砌体房屋物理脆弱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开鹏 李碧雄 +1 位作者 吴德民 胡相鑫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0-339,共10页
海南省是我国台风登陆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台风不仅直接对房屋建筑造成严重破坏,还可能会造成海面上涨引发风暴潮灾害,房屋在两种耦合灾害下易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为探究台风-风暴潮作用下房屋的物理脆弱性,对海南省遭受台风灾害最严... 海南省是我国台风登陆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台风不仅直接对房屋建筑造成严重破坏,还可能会造成海面上涨引发风暴潮灾害,房屋在两种耦合灾害下易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为探究台风-风暴潮作用下房屋的物理脆弱性,对海南省遭受台风灾害最严重的东海岸村镇砌体房屋进行了调研。首先基于受灾房屋资料的分析,确定了砌体房屋的建造特征和主要的破坏模式,并以风速和潮水淹没深度表征灾害强度,随后基于力学性能分析了砌体房屋的台风物理脆弱性,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建立了台风与台风风暴潮灾害之间的内在关系,基于定额清单法建立了台风-台风风暴潮灾害作用下房屋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砌体房屋在台风-风暴潮灾害下屋盖和墙体破坏严重,其中台风经济损失占主要部分,台风-风暴潮经济脆弱性曲线呈两段屈服平台分布。通过该地区砌体民房物理脆弱性分析,旨在为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风暴潮 物理脆弱性 经济脆弱性 蒙特卡洛模拟 砌体房屋
下载PDF
近20年来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39
6
作者 谭丽荣 陈珂 +1 位作者 王军 俞立中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11-1117,共7页
采用1990~2009年风暴潮灾害损失数据,选择中国东部沿海地区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借鉴沿海脆弱性指数(Coastal Vulnerability Index,CVI)方法的评估思路,构建风暴潮灾害脆弱性指数SSVI(Storm Surge Vulnerabil-ity Index,SSVI),采用加法... 采用1990~2009年风暴潮灾害损失数据,选择中国东部沿海地区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借鉴沿海脆弱性指数(Coastal Vulnerability Index,CVI)方法的评估思路,构建风暴潮灾害脆弱性指数SSVI(Storm Surge Vulnerabil-ity Index,SSVI),采用加法模型评价中国沿海省区风暴潮灾害的物理脆弱性。结果表明:沿海地区风暴潮脆弱性存在较大年际变化;高和很高脆弱性等级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各省区,低和很低脆弱性等级主要分别于北部沿海各省区,而中等脆弱性等级空间分布则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灾害 物理脆弱性 SSVI CVI 加法模型 沿海地区
下载PDF
船舶电力网络与信息网络一体化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童正军 吕昊 叶志浩 《船电技术》 2018年第12期28-32,共5页
脆弱性评估是保证船舶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根据系统的脆弱性分析结果,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隐性故障,实现对其脆弱环节的辨识,达到提高船舶电力系统运行性能的目的。文中提出了船舶电力信息一体化网络的模型,在对一体化网络... 脆弱性评估是保证船舶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根据系统的脆弱性分析结果,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隐性故障,实现对其脆弱环节的辨识,达到提高船舶电力系统运行性能的目的。文中提出了船舶电力信息一体化网络的模型,在对一体化网络进行结构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考虑电气和信息设备节点的可靠性,引入物理脆弱性的概念对节点结构脆弱性进行修正,得到综合脆弱性的评估指标,最后,对船舶电力信息一体化网络进行综合脆弱性评估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电力信息网络 结构脆弱性 物理脆弱性 综合脆弱性
下载PDF
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8
作者 石先武 国志兴 +3 位作者 张尧 方佳毅 胡可嘉 刘钦政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9-897,共9页
脆弱性是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热点,风暴潮灾害脆弱性与风暴潮自然过程强度以及沿海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等因素相关。本文从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定义出发,对国内外风暴潮灾害社会脆弱性和物理脆弱性进行了回顾,重点对人口、海堤、房屋... 脆弱性是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热点,风暴潮灾害脆弱性与风暴潮自然过程强度以及沿海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等因素相关。本文从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定义出发,对国内外风暴潮灾害社会脆弱性和物理脆弱性进行了回顾,重点对人口、海堤、房屋等风暴潮灾害典型承灾体物理脆弱性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探讨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在灾害损失评估、保险及再保险、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等领域的应用,对未来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研究提出了以下展望:(1)开发符合中国沿海区域风暴潮灾害特征和承灾体分布的定量化、精细化脆弱性曲线,拓展风暴潮脆弱性评价结果在保险理赔、灾害损失评估等领域应用;(2)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沿海面临风暴潮巨灾风险,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基于灾害实地踏勘以及物模实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风暴潮灾害典型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方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社会脆弱性 物理脆弱性 不确定性 综述
原文传递
An indicator-based approach to assess village-level social and biophysical vulnerability of agriculture communities in Uttarakhand,India 被引量:2
9
作者 Roopam SHUKLA Kamna SACHDEVA Pawan Kumar JOSH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2期2260-2271,共12页
With the growing recognition to myriad forms of current and future threats in the mountain agriculture systems,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to holistically underst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mountain agriculture communities.... With the growing recognition to myriad forms of current and future threats in the mountain agriculture systems,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to holistically underst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mountain agriculture communities.The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biophysical and social vulnerability of agriculture communities using an indicator-based approach for the state of Uttarakhand,India.A total of 14 indicators were used to capture biophysical vulnerability and 22 for social vulnerability profiles of15285 villages.Vulnerability analysis was done at village level with weights assigned to each indicator using Analytical Hierarchical Process(AHP).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highlight the presence of very high biophysical vulnerability(0.82 ± 0.10) and high social vulnerability(0.65 ± 0.15) within the state.Based on the results,it was found that incidences of high biophysical vulnerability coincide with presence of intensified agriculture land and absence of dense forest.Higher social vulnerability scores were found in villages with an absence of local institutions(like Self Helping Groups(SHGs)),negligible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and higher occupational dependence on agriculture.A contrast was observed in the vulnerability scores of villages present in the three different altitudinal zones in the study area,indicating respective vulnerability generating conditions existing in these three zones.Biophysical vulnerability was recorded to be highest in the villages falling in the lower zone and lowest in the upper zone villages;whereas,social vulnerability was found to be highest in the middle zone villages and lowest in lower zone villages.Our study aids policy makers in identifying areas for intervention to expedite agriculture adaptation planning in the state.Additionally,the adaptation programmes in the region need to be more context-specific to accommodate the differential altitudinal vulnerability prof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vulnerability Biophysical vulnerability Mountain agriculture communities AHP Uttarakhan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