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植物种类构成的特征分析——以厦门市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娟娟 宋晨晨 刘时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共8页
以厦门市为例,利用大量调查数据,探讨城市植物种类结构的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的潜在问题.结果显示,厦门市植物种类丰富,种类构成的特征明显.在调查记录到的467种植物中,国家级珍稀濒危物种只有6种.植物种的频度分布符合Logistic函数(R^2>... 以厦门市为例,利用大量调查数据,探讨城市植物种类结构的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的潜在问题.结果显示,厦门市植物种类丰富,种类构成的特征明显.在调查记录到的467种植物中,国家级珍稀濒危物种只有6种.植物种的频度分布符合Logistic函数(R^2>0.99),其中1个科、1个属和25个种高于多样性管理的10/20/30准则.低频物种占总种数的81.5%,热带分布植物属占草本的72.4%及木本的72.3%.绿地野生草本植物经常遭受人为破坏,但依然占总种数的37.5%.绿地建设中应进一步重视低频及稀有物种的保护和物种构成的协调,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减少野生草本植物的人为破坏是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物多样性 区系地理分布 物种频度分布 优势植物
下载PDF
三江平原毛苔草群落30年物种多样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娄彦景 赵魁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186,共5页
对三江平原1973、1983、2003年3个时期的毛苔草群落的种类组成、频度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毛苔草群落的种类组成差异明显,1973-1983年,毛苔草群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物种地位的变化,1983-2003年... 对三江平原1973、1983、2003年3个时期的毛苔草群落的种类组成、频度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毛苔草群落的种类组成差异明显,1973-1983年,毛苔草群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物种地位的变化,1983-2003年主要表现为物种组成种类的变化;物种多样性特征的变化表现为1973-2003年,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物种多样性、均匀性呈先增加而后下降的趋势,优势度与之相反,总体表现均为1973-1983年变化缓慢,而1983-2003年变化较大;物种频度图的分析表明,不同时期毛苔草群落的结构均处于稳定状态,但随着演替进行,群落中有分化和演替的趋势,并且以1983-2003年变化最为明显;通过分析初步认为,毛苔草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主要由水位的下降所引起,景观破碎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物种频度 毛苔草群落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两种放牧模式下高寒草甸群落植被构成及稳定性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施颖 胡廷花 +2 位作者 高红娟 罗巧玉 于应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共10页
适宜放牧管理模式,利于草地健康、生产力维持及草地稳定性提高。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冷季放牧(CSG)和四季放牧(WCSG)模式下,草地植物种重要值、群落特征、功能群生物量构成、群落物种Raunkiaer频度系数、草地演替度及土... 适宜放牧管理模式,利于草地健康、生产力维持及草地稳定性提高。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冷季放牧(CSG)和四季放牧(WCSG)模式下,草地植物种重要值、群落特征、功能群生物量构成、群落物种Raunkiaer频度系数、草地演替度及土壤养分进行定量分析,明晰两种放牧模式下草地植被构成变化和稳定性特征,确定适宜草地管理模式。结果表明:1)CSG和WCSG草地植被优势种分别为冷地早熟禾与矮嵩草和垂穗披碱草,地上生物量构成分别以禾草(86.5%)和莎草(59.1%)为主;2)草层高度、盖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均为CSG草地极显著高于WCSG草地(P<0.001或P<0.01),且前者分别为后者的6.5、1.1和3.0倍;群落植物物种数为CSG草地显著低于WCSG草地(P<0.05),后者是前者的1.3倍;3)CSG草地中地面芽植物的比例极显著高于WCSG草地(P<0.001),前者为后者的1.4倍;但前者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后者(P<0.01或P<0.05),且前者分别为后者的18.2%和6.8%;4)CSG管理模式利于草地土壤有机碳(C)和全氮(N)维持;5)CSG草地植物物种Raunkiaer频度呈典型反“J”型,群落趋于相对成熟且稳定阶段。研究认为,CSG管理模式促进高寒草甸由莎草/杂类草群落向禾草/杂类草群落演替,提高草地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放牧 四季放牧 物种组成 生物量构成 物种Raunkiaer频度系数 演替度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稀有种和常见种对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的相对贡献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世雄 赵亮 +3 位作者 李娜 郭华 王孝安 段仁燕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8-664,共7页
物种丰富度格局的形成不仅依赖于群落的构建过程,同样也依赖于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如稀有种和常见种)。本文以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的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为研究对象,根据频度大小对物种进行排序,形成稀有–常见种和常见–稀有... 物种丰富度格局的形成不仅依赖于群落的构建过程,同样也依赖于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如稀有种和常见种)。本文以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的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为研究对象,根据频度大小对物种进行排序,形成稀有–常见种和常见–稀有种两条物种序列,通过逐一添加(去除)物种,分析引起的总体物种丰富度及其成分(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的变化,确定稀有种和常见种对物种丰富度格局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1)常见–稀有种序列与群落总体物种丰富度的相关性呈先剧增后平稳的对数增长曲线,而稀有–常见种序列与群落总体的相关性与前者刚好相反,呈先平稳后剧增的指数增长曲线;(2)α多样性在常见–稀有种序列中呈明显的对数变化曲线,而在稀有–常见种序列中呈指数增长曲线;(3)与α多样性变化相反,β多样性在常见–稀有种序列中随物种的进入先迅速降低后逐渐平稳,而在稀有–常见种序列中先平稳后急剧降低。可以看出,常见种不仅主导群落的总体物种丰富度格局,同时也是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格局的重要贡献者。因此,常见种是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的指示者,也应该是优先保护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物种频度分布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