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雕龙·物色篇》心物交融说浅释 被引量:2
1
作者 拜宝轩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5期53-57,共5页
理论是实践的自觉,经验的升华。晋宋以降,山水诗日盛,缘情体物之志日多。刘勰《明诗篇》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山水方滋。”优美的自然景色,成了诗人们注意和描写的对象。创作实践要求理论给以总结和指导,所以自然美和艺术... 理论是实践的自觉,经验的升华。晋宋以降,山水诗日盛,缘情体物之志日多。刘勰《明诗篇》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山水方滋。”优美的自然景色,成了诗人们注意和描写的对象。创作实践要求理论给以总结和指导,所以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便成了当时文艺理论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陆机《文赋》云:“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同时代的萧子显《自序》云:“若乃登高极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色篇 心物交融 文心雕龙 “神与物游” 浅释 作家 艺术想象 艺术描写 感物 写作过程
下载PDF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探析《文心雕龙·物色篇》
2
作者 张智慧 《读与写(上旬)》 2020年第11期295-295,共1页
《文心雕龙》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是南朝大文学家、理论学家刘勰所著,全书十卷,共五十篇,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重大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论证了文学创作的起源、形式、演变和继承,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具有严密的论证体系,被... 《文心雕龙》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是南朝大文学家、理论学家刘勰所著,全书十卷,共五十篇,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重大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论证了文学创作的起源、形式、演变和继承,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具有严密的论证体系,被章学诚誉为“体大而虑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物色篇 主观与客观 理论辩证
下载PDF
《文心雕龙·物色篇》的创作理论与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之美
3
作者 崔凤珍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9年第2期57-58,共2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当中提出了情与景的关系,认为景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应当强调情与景的有机结合,即心物交融。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之美其实就是追求情与景相互结合的结果。这种美既是《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的观...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当中提出了情与景的关系,认为景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应当强调情与景的有机结合,即心物交融。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之美其实就是追求情与景相互结合的结果。这种美既是《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的观点发展的结果,也是对此观点的有力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物色篇 情景交融 盛唐诗歌 兴象玲珑
下载PDF
对《文心雕龙·物色篇》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新赞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62-65,共4页
学界对《物色篇》在《文心雕龙》整书中的位置的看法并不一样。一种是认为《物色篇》在本书中的次序是有问题的,应该重新安排;另一种则认为《物色篇》今本的次序没有问题。此文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物色篇 位置
原文传递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对《文心雕龙·物色篇》的三点思考
5
作者 张新赞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物色篇》在整部《文心雕龙》中的篇次位置存在分歧,如何编排《物色篇》其实和研究者对本篇意旨乃至整书主旨的理解有关系。《物色篇》所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蕴含了本篇的主旨即在阐明物、情、辞三者回环圆融之创造的秘... 《物色篇》在整部《文心雕龙》中的篇次位置存在分歧,如何编排《物色篇》其实和研究者对本篇意旨乃至整书主旨的理解有关系。《物色篇》所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蕴含了本篇的主旨即在阐明物、情、辞三者回环圆融之创造的秘密。《物色篇》同时启迪我们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理解它,彰显了《文心雕龙》留给后人的巨大的理论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色篇 意旨 美学价值
原文传递
《物色篇》与语文教学
6
作者 王逸群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08年第4期77-77,共1页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物色篇》谈论的是自然景物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文字优美,形象生动。读完之后,我觉得这篇文章里的一些重要观点,对小学语文教学颇具借鉴意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刘勰说,人的情感因景物而变化,文辞...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物色篇》谈论的是自然景物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文字优美,形象生动。读完之后,我觉得这篇文章里的一些重要观点,对小学语文教学颇具借鉴意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刘勰说,人的情感因景物而变化,文辞因情感而抒发。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正是受物色篇的启发,创立了著名的"情景教学法",让儿童在情景中学到了活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物色篇 借鉴意义 刘勰 形象生动 语文教师 情景教学法 文学创作 文心雕龙 自然景物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物色篇》与中国古典诗歌景物描写从象喻到写实之范式转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宇根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9,共24页
本文旨在以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为例,讨论中国古典诗歌对自然景物的观念构想和描写方式从中世到前现代早期所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即其描写与批评框架中越来越强的写实性和物质性;体现在对自然和自然物象的处理上,这表现为诗人... 本文旨在以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为例,讨论中国古典诗歌对自然景物的观念构想和描写方式从中世到前现代早期所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即其描写与批评框架中越来越强的写实性和物质性;体现在对自然和自然物象的处理上,这表现为诗人和诗评家用以观察和描写外在世界及其景物的时空平台与中世相比越来越趋近于现实的物质世界。这一范式转型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以物感为基础的古典比兴传统自宋元之后的衰落。后古典诗歌和诗学中这一渐趋理性和写实的时空框架与传统的将景物从斑斓五彩的现象世界抽取出来赋予其高度象征意义的诗歌生成模式相反,它把诗歌意象还原为景物,并将其放入到其所置身的理性世界和时空环境之中,使其成为这一理性世界和时空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以技法为中心、以诗人和诗评家为写作主体、以描述和表达的准确性为目标的写实和理性框架,与古典的以比兴为基础的抽象和隐喻的时空框架相比,是一种具有很强现代性的框架。《文心雕龙·物色篇》不仅是对其所继承并深植于其中的古典象喻传统的总结性表达,而且内在地昭示着后来的新的框架的发展轨迹,具有承前启后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物色篇 象喻 写实 范式转型 时空框架 主体性 物质性
原文传递
一叶且或迎意 虫声有足引心——《文心雕龙·物色》之“情以物迁”散论 被引量:1
8
作者 葛丽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53-155,共3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提出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观点。这一观点较为凝炼地概括了作家因受外物感召内心情感发生种种微妙变化进而对创作产生深刻影响的过程。本文仅从自然景物对作家情感影响的层面探讨“情以物迁”的多重内涵。
关键词 《文心雕龙·物色篇
下载PDF
《文心雕龙·物色》意旨及次第新解
9
作者 刘晟 《临沂师专学报》 1996年第1期32-38,共7页
辨析“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是正确认识《物色》意旨的关键。此二句所指有别,并不同义。前者指的是观察,描写外物的气态形貌;后者指的是表达,运辞布采形成文章。“随物以宛转”是就写气图貌来说的,“... 辨析“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是正确认识《物色》意旨的关键。此二句所指有别,并不同义。前者指的是观察,描写外物的气态形貌;后者指的是表达,运辞布采形成文章。“随物以宛转”是就写气图貌来说的,“与心而徘徊”是就属采附声而言的。二句概括了刘勰对写景文的构思与传达的认识。《物色》是运用《神思》至《附会》诸篇中有关写作、修辞等方面的主张附论写景文的问题,它既有创作论的内容,又有修辞论的内容,因此,今本《物色》置位允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物色篇 意旨 次第
下载PDF
我国古代美学的“移情”说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雪冈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5-71,共7页
“移情”这一美学概念一般认为是从西方美学界输入,但由于移情是一种在创作和欣赏审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它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早已得到广泛的实践,从而在我国美学史较早就出现“移情”的概念,并渗透... “移情”这一美学概念一般认为是从西方美学界输入,但由于移情是一种在创作和欣赏审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它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早已得到广泛的实践,从而在我国美学史较早就出现“移情”的概念,并渗透在人们的审美意识之中.对于我国“移情”概念与西方“移情”概念在内涵上的差别,有的论者认为:“在中国文学理论史和中国美学史上,专门用作审美的‘移情’是没有的.”因为中国古籍“移情”的概念,是“指改变人的性情气质,并非文学审美的‘移情’.”也有的论者认为:“在我国古代,‘移情’只是‘移人性情’的意思,指人在某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熏陶下情志的迁化,与近代美学的移情说风马牛不相及.”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以资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美学 移情作用 审美观照 西方美学 心物交融 立普斯 梁启超 诗歌创作 移情说 物色篇
下载PDF
论感觉意象小说——对一种小说艺术思潮的剖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剑晖 《文艺评论》 1987年第4期12-18,共7页
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或率尔追极,或精思愈疏,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 追踪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掠过时而平缓时而喧哗骚动的潮汐,我们看到,新时期的小说不仅外观显得斑斓多姿,它的内在形式也是丰富多样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着。近... 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或率尔追极,或精思愈疏,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 追踪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掠过时而平缓时而喧哗骚动的潮汐,我们看到,新时期的小说不仅外观显得斑斓多姿,它的内在形式也是丰富多样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着。近年来,随着不少作家越来越注重艺术的感受和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意象 文心雕龙 艺术思潮 创作思潮 物色篇 内在形式 作家 潮汐 定检
下载PDF
《文心雕龙》创作论的若干心理学考察
12
作者 轩辕轲 《心理学探新》 1986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文心雕龙》这部探讨“为文之用心”的古代文论名著,在有关创作理论的许多篇章里,对反映在作品里的作家的艺术想象、情感表现、语言功能问题,都有所论述。这些问题也都是心理学研究领域里涉及的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若干心理... 《文心雕龙》这部探讨“为文之用心”的古代文论名著,在有关创作理论的许多篇章里,对反映在作品里的作家的艺术想象、情感表现、语言功能问题,都有所论述。这些问题也都是心理学研究领域里涉及的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若干心理学的考察,目的是希望从科学的角度探索《文心雕龙》的创作理论究竟应该肯定哪些,扬弃哪些,以期有助于研究、建立具有我国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的社会主义科学文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当代心理学 古代文论 创作理论 艺术想象 语言功能 情感表现 表象 考察 物色篇
下载PDF
谈叠字的修辞美
13
作者 袁旭东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51-53,共3页
中国的汉文化叠字,源远流长.多见于古今诗词、楹联,常用复叠辞格来表现.本文以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关于叠字(重言)的精道论述为纲,援引《诗经》、《楚辞》以来,到唐、宋(含清代)诗词运用叠字修辞之范例,从诗文内客、艺术技巧上,论证复叠... 中国的汉文化叠字,源远流长.多见于古今诗词、楹联,常用复叠辞格来表现.本文以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关于叠字(重言)的精道论述为纲,援引《诗经》、《楚辞》以来,到唐、宋(含清代)诗词运用叠字修辞之范例,从诗文内客、艺术技巧上,论证复叠摹状、拟声的特异功能,兼及它对现代诗文的优良传统影响.意图说明:诸辞格中,保存、继承、发扬叠字(重言)的必要性、可行性、审美需要的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字 叠音词 摹状 拟声 物色篇
下载PDF
刘勰的想象论——关于心和物统一的过程
14
作者 杨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Z1期84-89,共6页
人类从能区别精神和物质的时候起,就注意到了心物感应的问题。在先秦两汉的部分典籍中,已有人谈及。到陆机的《文赋》,又把心物感应的问题纳入文学创作论。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篇》也开宗明义:“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 人类从能区别精神和物质的时候起,就注意到了心物感应的问题。在先秦两汉的部分典籍中,已有人谈及。到陆机的《文赋》,又把心物感应的问题纳入文学创作论。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篇》也开宗明义:“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刘勰认为,自然之气作用于万物,物之气象又摇荡作家的心灵,由此产生喜怒哀乐之情而成为作家创作冲动的始因。在刘勰看来,人心之感于物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活动 文心雕龙 作家创作 艺术想象 象论 文学创作论 心物感应 物色篇 内在联系 刘勰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中蕴涵着典型化理论的胚胎
15
《文艺理论研究》 1981年第1期188-189,共2页
近年来,不少研究古代文论的文章认为:《文心雕龙》中已经蕴涵着典型、典型化理论的胚胎。王元化在《文心雕龙创作论》中说,围绕着艺术形象问题这个中心,刘勰提出了一系列对立统一的范畴来阐明艺术的创作活动。《比兴篇》:“称名也小,取... 近年来,不少研究古代文论的文章认为:《文心雕龙》中已经蕴涵着典型、典型化理论的胚胎。王元化在《文心雕龙创作论》中说,围绕着艺术形象问题这个中心,刘勰提出了一系列对立统一的范畴来阐明艺术的创作活动。《比兴篇》:“称名也小,取类也大。”《物色篇》:“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古代文论 王元化 物色篇 创作活动 称名 典型化 作家 大作品 创作论
下载PDF
《诗经》修辞格举隅——纪念闻一多先生逝世三十三周年
16
作者 江辛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151-156,共6页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民歌总集,距今虽已两千余年,而其中警动的语言,依然闪耀着古代歌手们智慧的光芒。历来在《诗经》的研究中,主要是把它放在经学、史学、和文学的角度上来加以探讨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已注意到《诗经》的修辞问题...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民歌总集,距今虽已两千余年,而其中警动的语言,依然闪耀着古代歌手们智慧的光芒。历来在《诗经》的研究中,主要是把它放在经学、史学、和文学的角度上来加以探讨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已注意到《诗经》的修辞问题,他在《物色篇》中说: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呆呆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ㄈ諊ば?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连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夸饰》篇又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修辞手法 文心雕龙 物色篇 修辞格 古代散文 语言 史学 文学 总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