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骆驼祥子》看汉语话语中的物象描写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庆君
《湖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物象的描写是作品组成中的重要部分 ,而对多个物象的描写 ,由于多以话语的形式展开 ,因此就存在一个排布、组合的问题。如何布局这些物象 ,语序位置上体现什么样的特征 ,以及选择哪些物象进行组合 ,一定程度上都会体现出作者的某些倾向...
物象的描写是作品组成中的重要部分 ,而对多个物象的描写 ,由于多以话语的形式展开 ,因此就存在一个排布、组合的问题。如何布局这些物象 ,语序位置上体现什么样的特征 ,以及选择哪些物象进行组合 ,一定程度上都会体现出作者的某些倾向性原则和认知喜好。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 ,系统研究了汉语话语中的物象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祥子》
物象描写
汉语
话语
选视点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雅俗龃龉中的林黛玉——从物象描写角度论人物场域的建构
2
作者
刘紫云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1-299,共19页
《红楼梦》后四十回总体艺术水平不及前八十回,尤其是在人物场域1的建构上。从物象描写的角度来看,八十回前后的林黛玉及围绕其展开的小说叙述呈现出雅与俗的龃龉不合。前八十回中的林黛玉极少关注切身的日常物质细节,以黛玉的话语或视...
《红楼梦》后四十回总体艺术水平不及前八十回,尤其是在人物场域1的建构上。从物象描写的角度来看,八十回前后的林黛玉及围绕其展开的小说叙述呈现出雅与俗的龃龉不合。前八十回中的林黛玉极少关注切身的日常物质细节,以黛玉的话语或视线呈现的物象描写多围绕宝玉展开,用以表现宝黛的感情,同时塑造出一个心系宝玉、襟怀清雅的黛玉形象。后四十回则围绕黛玉展开了更为写实具体的物象描写,让黛玉投注于切身相关的物质细节,沉湎于世俗之虑中;同时,由于续作者对雅文化的程式化再现而悖论性地陷黛玉于刻露斧凿的庸俗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物象描写
人物场域
雅俗
原文传递
《诗经》昆虫描写初探
被引量:
2
3
作者
卢杨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5-77,共3页
"诗三百"感物起兴,多举鸟兽虫鱼草木之名,《诗经》涉及昆虫描写的共17篇,集中于"风"、"雅"两部分,其中"风"诗8篇,"雅"诗9篇。纯粹从昆虫的自然属性去描写,在《诗经》中有8篇。描写昆...
"诗三百"感物起兴,多举鸟兽虫鱼草木之名,《诗经》涉及昆虫描写的共17篇,集中于"风"、"雅"两部分,其中"风"诗8篇,"雅"诗9篇。纯粹从昆虫的自然属性去描写,在《诗经》中有8篇。描写昆虫,运用饶有意味的形式,即"比"的手法,来表达当时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在《诗经》中《螽斯》、《硕人》和《东山》篇得到印证。昆虫在《诗经》中被赋予了某种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赞或讽,成为作者情感的载体,虫与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蜉蝣》、《无羊》、《小宛》、《小弁》、《青蝇》、《荡》、《瞻卬》诸篇中有很好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昆虫
描写
物象描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创作理论探究
4
作者
李航
《成人教育》
2013年第1期122-123,共2页
文章对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创作理论进行深入探究,对其早期的实验小说创作理论包括物象描写、"摄影机眼"的运用进行分析,对罗伯-格里耶在电影小说领域的创作进行阐述,从而对其小说创作理论进行一个整体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
新小说
物象描写
摄影机眼
电影小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世界中的时间和空间
被引量:
2
5
作者
樊锦鑫
《国外文学》
1983年第3期40-60,共21页
时间和空间是存在的基本形式。作为第二自然的艺术世界不可能与现实世界毫无二致。艺术家总要对现实世界的时空加以分离切割、重新组合,从而创造一个具有新的时空的世界——艺术世界。实际上。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艺术世界
长篇小说
现实世界
直接引语
艺术家
小说时间
艺术处理
罪与罚
物象描写
原文传递
追踪平凡——评张鑫华的《故乡寻梦》
6
作者
刘家思
《创作评谭》
2001年第5期36-37,共2页
文学创作应该是作家的一种个性显示。美国美学家布·洛克说:"艺术品不等于从一扇透明窗子看到的外部世界的景象,而是一种独特的人类观看世界的独特方式。"张鑫华近期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散文集《故乡寻梦》,从赣西正...
文学创作应该是作家的一种个性显示。美国美学家布·洛克说:"艺术品不等于从一扇透明窗子看到的外部世界的景象,而是一种独特的人类观看世界的独特方式。"张鑫华近期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散文集《故乡寻梦》,从赣西正在变化着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寻常琐事与文化的钩沉相涉,主体感悟与物象描写融合,充分表现了对乡情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执著,显示出一种平凡的美,展现了较为鲜明的艺术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梦
故乡
历史与现实
外部世界
文学创作
赣西
艺术个性
物象描写
追踪
人类观
原文传递
题名
从《骆驼祥子》看汉语话语中的物象描写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庆君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134-137,共4页
文摘
物象的描写是作品组成中的重要部分 ,而对多个物象的描写 ,由于多以话语的形式展开 ,因此就存在一个排布、组合的问题。如何布局这些物象 ,语序位置上体现什么样的特征 ,以及选择哪些物象进行组合 ,一定程度上都会体现出作者的某些倾向性原则和认知喜好。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 ,系统研究了汉语话语中的物象描写。
关键词
《骆驼祥子》
物象描写
汉语
话语
选视点
艺术风格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I045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雅俗龃龉中的林黛玉——从物象描写角度论人物场域的建构
2
作者
刘紫云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1-299,共19页
文摘
《红楼梦》后四十回总体艺术水平不及前八十回,尤其是在人物场域1的建构上。从物象描写的角度来看,八十回前后的林黛玉及围绕其展开的小说叙述呈现出雅与俗的龃龉不合。前八十回中的林黛玉极少关注切身的日常物质细节,以黛玉的话语或视线呈现的物象描写多围绕宝玉展开,用以表现宝黛的感情,同时塑造出一个心系宝玉、襟怀清雅的黛玉形象。后四十回则围绕黛玉展开了更为写实具体的物象描写,让黛玉投注于切身相关的物质细节,沉湎于世俗之虑中;同时,由于续作者对雅文化的程式化再现而悖论性地陷黛玉于刻露斧凿的庸俗之境。
关键词
林黛玉
物象描写
人物场域
雅俗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诗经》昆虫描写初探
被引量:
2
3
作者
卢杨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5-77,共3页
文摘
"诗三百"感物起兴,多举鸟兽虫鱼草木之名,《诗经》涉及昆虫描写的共17篇,集中于"风"、"雅"两部分,其中"风"诗8篇,"雅"诗9篇。纯粹从昆虫的自然属性去描写,在《诗经》中有8篇。描写昆虫,运用饶有意味的形式,即"比"的手法,来表达当时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在《诗经》中《螽斯》、《硕人》和《东山》篇得到印证。昆虫在《诗经》中被赋予了某种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赞或讽,成为作者情感的载体,虫与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蜉蝣》、《无羊》、《小宛》、《小弁》、《青蝇》、《荡》、《瞻卬》诸篇中有很好的体现。
关键词
《诗经》
昆虫
描写
物象描写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创作理论探究
4
作者
李航
机构
黑龙江大学
出处
《成人教育》
2013年第1期122-123,共2页
基金
2012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金资助
项目编号为YJSCX2012-285HLJ
文摘
文章对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创作理论进行深入探究,对其早期的实验小说创作理论包括物象描写、"摄影机眼"的运用进行分析,对罗伯-格里耶在电影小说领域的创作进行阐述,从而对其小说创作理论进行一个整体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
新小说
物象描写
摄影机眼
电影小说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世界中的时间和空间
被引量:
2
5
作者
樊锦鑫
出处
《国外文学》
1983年第3期40-60,共21页
文摘
时间和空间是存在的基本形式。作为第二自然的艺术世界不可能与现实世界毫无二致。艺术家总要对现实世界的时空加以分离切割、重新组合,从而创造一个具有新的时空的世界——艺术世界。实际上。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艺术世界
长篇小说
现实世界
直接引语
艺术家
小说时间
艺术处理
罪与罚
物象描写
分类号
I1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追踪平凡——评张鑫华的《故乡寻梦》
6
作者
刘家思
出处
《创作评谭》
2001年第5期36-37,共2页
文摘
文学创作应该是作家的一种个性显示。美国美学家布·洛克说:"艺术品不等于从一扇透明窗子看到的外部世界的景象,而是一种独特的人类观看世界的独特方式。"张鑫华近期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散文集《故乡寻梦》,从赣西正在变化着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寻常琐事与文化的钩沉相涉,主体感悟与物象描写融合,充分表现了对乡情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执著,显示出一种平凡的美,展现了较为鲜明的艺术个性。
关键词
寻梦
故乡
历史与现实
外部世界
文学创作
赣西
艺术个性
物象描写
追踪
人类观
分类号
I [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骆驼祥子》看汉语话语中的物象描写
郑庆君
《湖南社会科学》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雅俗龃龉中的林黛玉——从物象描写角度论人物场域的建构
刘紫云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3
《诗经》昆虫描写初探
卢杨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创作理论探究
李航
《成人教育》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世界中的时间和空间
樊锦鑫
《国外文学》
1983
2
原文传递
6
追踪平凡——评张鑫华的《故乡寻梦》
刘家思
《创作评谭》
200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