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质位移”还是“主体位移”?——对侨易学理论的一点看法
1
作者 顾明栋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9-17,共9页
不久前,叶隽教授从中国给我惠寄了他的新著《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这是他在2014年《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出版之后又发表的一部力作,也是在首倡“侨易学”之说以后经过数年的思考,积淀的续作。笔者曾经认真拜读过2014... 不久前,叶隽教授从中国给我惠寄了他的新著《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这是他在2014年《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出版之后又发表的一部力作,也是在首倡“侨易学”之说以后经过数年的思考,积淀的续作。笔者曾经认真拜读过2014年那本立意高远、构思宏大、学贯中西、富有创新精神的著作,并有机会参加2015年在同济大学文学院召开的侨易学研讨会,还在《清华大学学报》上发表过一篇学习、评点和反思那本书的心得体会。因此,在收到新著以后,笔者放下手头正在忙碌的活儿饶有兴致地拜读了新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得体会 清华大学学报 侨易学 创新精神 物质位移 主体位移 立意高远 同济大学
下载PDF
我对二元三维意义的探索过程
2
作者 吴家莹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6期11-17,共7页
研究者走在学术探索之路上,若有宏愿成一家之言,则对自己所关注的领域,经数十年耕耘之后,必会孕育出几个核心概念以表征其对该领域独特之研究心得。叶隽所创立的侨易学,已写成两本巨著,可谓创新有成,值得贺喜。我曾借用其提出的“物质... 研究者走在学术探索之路上,若有宏愿成一家之言,则对自己所关注的领域,经数十年耕耘之后,必会孕育出几个核心概念以表征其对该领域独特之研究心得。叶隽所创立的侨易学,已写成两本巨著,可谓创新有成,值得贺喜。我曾借用其提出的“物质位移及精神质变”两个概念来重组我走过的教育研究之旅,发觉它们让我能将所经所历书写得更具深度及可理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理解性 探索过程 研究心得 成一家之言 侨易学 探索之路 物质位移 核心概念
下载PDF
侨易学理论与华侨华人研究:维系、演变与创新
3
作者 张慧梅 刘宏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40-45,共6页
侨易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叶隽教授于2014年出版的著作《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中所提出的。他指出侨易学的基本理念就是因“侨”致“易”,其中包括物质位移、精神漫游所造成的个体思想观念形成与创生。其思路则在于如何通过一种... 侨易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叶隽教授于2014年出版的著作《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中所提出的。他指出侨易学的基本理念就是因“侨”致“易”,其中包括物质位移、精神漫游所造成的个体思想观念形成与创生。其思路则在于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观念、理论、方法的整体形成,通过实证性的可操作性,来考察具有关键性的文化、思想、精神的具体形成问题(尤其是创生)[45]。受侨易学这一概念的启发,笔者曾于2017年发表文章《侨易学之思考对海外华人研究的启示》,探讨侨易学对华侨华人研究领域所提供的启示[46]。当时,笔者倾向于将之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对于这一领域中的一些现象如迁移、交互、变迁等,能够提供思考和解释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华人研究 海外华人研究 侨易学 思想观念 物质位移 精神漫游 思考方式 实证性
下载PDF
竞型二元模式:梁启超的欧洲之旅与回归传统
4
作者 张娜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32-39,共8页
梁启超后期思想回归传统、趋向保守,这样的回归在当时“西风强劲”的背景下就显得很不合时宜。而他回归传统的一系列言行,又与1918年底开始的欧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梁启超回归传统当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欧游的经... 梁启超后期思想回归传统、趋向保守,这样的回归在当时“西风强劲”的背景下就显得很不合时宜。而他回归传统的一系列言行,又与1918年底开始的欧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梁启超回归传统当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欧游的经历在他思想转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不是说物质位移就必然导致精神质变,但不可否认其中有密切的关联”[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传统 梁启超 后期思想 二元模式 物质位移 思想转变 不合时宜
下载PDF
侨易学理论体系建构——以《变创与渐常》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邹振环 刘宏 +1 位作者 张慧梅 韩子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53,共13页
侨易学是叶隽教授在其近期完成的《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其基本理念是因“侨”而致“易”,即由个体物质位移、精神漫游所造成的个体思想观念的创生、变化,也蕴含不同的文化子系统如何相互作用与精神变形。本期... 侨易学是叶隽教授在其近期完成的《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其基本理念是因“侨”而致“易”,即由个体物质位移、精神漫游所造成的个体思想观念的创生、变化,也蕴含不同的文化子系统如何相互作用与精神变形。本期邀请四位学者对侨易学及其理论体系进行对话,以期在此问题上进一步廓清认识。邹振环教授从文化生命体层面、物质技术层面、社会规范层面、心理认知层面、话语象征代码层面梳理了侨易学的研究范围,并深入探讨了话语象征代码在侨易群体的转换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刘宏与张慧梅教授主要讨论侨易学理论对海外华人研究的启示:一是可以把海外华人研究从以民族国家指向为依据转向关注海外华人的迁移性与变异性;二是海外华人研究学者本身的侨易现象能够引发他们原有学术观点的变化,并影响整个海外华人研究学术史的走向。韩子奇教授则重点论述了侨易学在互联网时代的意义,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侨易学可以扩大研究范围,包含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并且不止研究人的乔迁,还研究各式各样的位移渠道,另外,也可以打通物质与精神、在地与非在地、直接与间接等形式,这样才能有效处理互联网时代“非在地性位移”所造成的自我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易学 海外华人研究 话语象征代码 物质位移 精神漫游
下载PDF
试谈美国犹太移民与犹太文学中的“侨易” 被引量:4
6
作者 乔国强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0-29,共10页
对美国犹太移民而言,"侨易"现象十分普遍,甚或说就是一种规律。犹太移民到达美国后所经历的"第一次冲击"、他们在与美国"互动"中所发生的"易变"以及美国犹太作家的移民经历及其作品,都十分生... 对美国犹太移民而言,"侨易"现象十分普遍,甚或说就是一种规律。犹太移民到达美国后所经历的"第一次冲击"、他们在与美国"互动"中所发生的"易变"以及美国犹太作家的移民经历及其作品,都十分生动、翔实地阐释了"物质位移、精神质变"这一基本原理。犹太移民所经历的不同形式的移居生活有一种浓郁的客民色彩,不仅给自己的生活和创作带来了变化,而且还规约着他们的文化定位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位移 “精神质变” 犹太移民 犹太文学
下载PDF
“侨而不易”何以实现?——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精简职工为例
7
作者 林盼 《社会科学论坛》 2021年第5期206-215,共10页
"大跃进"后期,为了应对城市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中央制定了精简职工的政策,"运动式"地将千百万企业职工精简到农村。这些办理退职手续前往农村的原职工,表现出对迁入地长时期的不适应,仍然以"单位职工"自... "大跃进"后期,为了应对城市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中央制定了精简职工的政策,"运动式"地将千百万企业职工精简到农村。这些办理退职手续前往农村的原职工,表现出对迁入地长时期的不适应,仍然以"单位职工"自居,并采用各种方式提出诉求,要求原单位给予精神关怀与经济补助。该文借用侨易学的相关理论为概念工具,探讨退职职工迁入农村之后,未能实现"因侨致易",而是出现"侨而不易"现象的原因。研究认为,"因侨致易"并非绝对出现,而是建筑在一系列制度基础上。被动的"侨"和地位落差,使制度基础发生变化,对行为主体造成影响,最终导致"侨而不易",因此需要对具体的制度基础进行辨析,加深对物质位移和精神漫游之间相关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简职工 侨易学 “侨而不易” 物质位移 精神漫游
下载PDF
侨易与求道——对范劲、杜心源二先生论侨易学的一点评论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龙 《社会科学论坛》 2021年第4期236-244,共9页
叶隽先生在建构侨易学理论时,体现了鲜明的求道意识。范劲、杜心源两位先生对此颇不以为然,二位先生认为,过分强调普遍性之道,有可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压抑机制。但是笔者认为对形上之道的追求,不仅不会导致压抑性机制,并且本身内含着对... 叶隽先生在建构侨易学理论时,体现了鲜明的求道意识。范劲、杜心源两位先生对此颇不以为然,二位先生认为,过分强调普遍性之道,有可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压抑机制。但是笔者认为对形上之道的追求,不仅不会导致压抑性机制,并且本身内含着对压抑性机制的消除。另外,对统一之道的寻求是应对现代社会诸多困境的一种必要出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杜心源先生认为侨易学将中华民族预设为"文化民族",是一种"本质主义思维"。笔者不认可杜先生此论。在笔者看来,作为文化民族的中华民族是一种实际,而不是预设。坚守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仅不会产生如杜先生所说的对其他文化族群的压迫,反而有利于促进不同文明系统之间的平等交流。叶先生提到了一种类型的物质位移,即人的"感觉移易",笔者认为有一种人类生活经验,即因人的意识操练活动导致的精神跃迁现象便属于此种类型,很值得运用侨易学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易学 求道 物质位移
下载PDF
交域的启迪功效:侨易学与新教育学的邂逅
9
作者 吴家莹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6期169-177,共9页
该文旨在探索侨易学与新教育学相互对话后,能发挥怎样的互相启迪作用。两者的交域,确实可带给彼此更好的发展。就侨易学对新教育学之启迪来说,可在铺陈新教育学思想形成之纵轴线能呈现得更具方向性,同时也凸显横轴线的部分尚待加强书写... 该文旨在探索侨易学与新教育学相互对话后,能发挥怎样的互相启迪作用。两者的交域,确实可带给彼此更好的发展。就侨易学对新教育学之启迪来说,可在铺陈新教育学思想形成之纵轴线能呈现得更具方向性,同时也凸显横轴线的部分尚待加强书写。而就新教育学对侨易学之启迪来说,如就可提醒叶隽再藉着“重新建构并精准刻画的实质问题”来补强书中部分不够深入的论述或重新架构章节书写之,以让其著作更具普及性与适用性。而这也彰显出学术创新之道是在多元交易中孕育出更大可能性,而愿意更新自己思维中某个成分并调配出一个更契合处境的道,是其关键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易学 新教育学 物质位移 精神质变 交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