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全物质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石东平 吴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22,共7页
为完善安全物质学学科体系,探讨物的不安全状态对人及社会造成的危害,从科学学角度研究安全物质学。结合安全科学学及物质学,提出安全物质学定义,分析其内涵,构建包括安全物质原理学、物质致灾学、物质功能安全学、人物环交互安全系统学... 为完善安全物质学学科体系,探讨物的不安全状态对人及社会造成的危害,从科学学角度研究安全物质学。结合安全科学学及物质学,提出安全物质学定义,分析其内涵,构建包括安全物质原理学、物质致灾学、物质功能安全学、人物环交互安全系统学4个学科分支的安全物质学学科框架,并详细介绍各分支学科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物质安全特性、物质危害分析、物质危险性评估、物质安全功能防御4个角度,分析安全物质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所作研究明确了安全物质学的基本学科体系,系统化了安全物质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物质学 安全科 物质学 方法论 科体系
下载PDF
安全物质学的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浪 吴超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4期11-16,共6页
为完善安全物质学的理论体系,指导并促进安全物质学研究与应用的开展,提出安全物质学方法论定义,论述其学科基础和理论基础。提出安全物质学研究三阶段:物质安全现象-物质安全规律-物质安全科学,并阐述其一般研究方法。归纳安全物质学... 为完善安全物质学的理论体系,指导并促进安全物质学研究与应用的开展,提出安全物质学方法论定义,论述其学科基础和理论基础。提出安全物质学研究三阶段:物质安全现象-物质安全规律-物质安全科学,并阐述其一般研究方法。归纳安全物质学方法论特征,建立安全物质学方法论六维结构体系,分别解析各维度内涵。基于此,以"事前-事中-事后"为主线厘清安全物质学研究的实践程序,并提炼具体实践方法。研究结果系统化了安全物质学研究的层次思路,可为安全物质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 安全物质学 物质学 方法论
下载PDF
复杂性科学理论在地球物质学中的作用
3
作者 沈存利 王守光 《内蒙古地质》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地球物质学是一门以复杂的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而复杂性科学专门用来研究一些非线性复杂问题。目前复杂性科学已在不同的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在地球物质学中得到应用,成为地球物质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理论。
关键词 地球物质学 复杂性科 非线性
下载PDF
地学前沿——地球物质学与矿物标型学
4
作者 江永宏 李胜荣 《安徽地质》 2003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地球物质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不仅研究地球的物质,还从物质的角度,研究地球内部的层圈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因此,地球物质学研究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集中体现了极大、极小、极复杂这一系列理学前沿.在地球物质学中,矿物的研究正试图... 地球物质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不仅研究地球的物质,还从物质的角度,研究地球内部的层圈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因此,地球物质学研究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集中体现了极大、极小、极复杂这一系列理学前沿.在地球物质学中,矿物的研究正试图为宏观与微观建立联系,也是地球物质的时间科学、空间科学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矿物标型学在矿物学中地位的揭示,认为矿物标型学在地球物质学中有理论和方法两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质学 矿物标型 层圈结构 地球动力 矿物
下载PDF
云南某矽卡岩型钼铜矿工艺矿物物质学研究
5
作者 马从瑛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98-299,共2页
时代不断地发展,金属材料钼和铜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工艺用品与科研用品之中。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云南某矽卡岩型钼铜矿的资源,现需要对该矽卡岩型铜矿进行工艺矿物物质学的研究。此项研究主要是通过谨慎的化学分析,细微的镜下观察以及电... 时代不断地发展,金属材料钼和铜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工艺用品与科研用品之中。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云南某矽卡岩型钼铜矿的资源,现需要对该矽卡岩型铜矿进行工艺矿物物质学的研究。此项研究主要是通过谨慎的化学分析,细微的镜下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测试和矿物物质解离度分析,明确地查找此矿的工艺矿物物质学参数。并根据各物质的物理化学特征,寻找适宜有效的提取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 钼铜矿 工艺矿物物质学 矿物物质解离度分析 EPMA
下载PDF
多元到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视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娜 田文溥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多元融合的集成式学科,具有价值认同的多元性、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呈现学科整合的吸纳逻辑等特色。在全新的学科站位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表现出以非遗技艺为重要对象、以传承人研究为起点、以建档-保护-传承为核...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多元融合的集成式学科,具有价值认同的多元性、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呈现学科整合的吸纳逻辑等特色。在全新的学科站位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表现出以非遗技艺为重要对象、以传承人研究为起点、以建档-保护-传承为核心的独特的学科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旨在建立田野工作的二元互动和多元合一的新型交叉学科,通过学科整合与明晰学术视角,从多元学科主体出发,突破以往封闭化的学术场域,为非遗具体事项在当代社会的活态与应用性发展提供具体思路,以契合当代社会的变化性、开放性、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视野 多元 价值认同 文化整合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研究方法刍议
7
作者 苏发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随着非遗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和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关于非遗学学科建设、教材编写、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并呈现出越来越深入的趋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研究方法和范式不仅是学科存在的... 随着非遗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和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关于非遗学学科建设、教材编写、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并呈现出越来越深入的趋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研究方法和范式不仅是学科存在的标志,也是学科不断发展的保障,非遗学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 物质文化遗产 教材编写 科建设 方法刍议 非遗保护 深入人心
下载PDF
系统性保护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特征与发展进路
8
作者 耿涵 李晓东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35-44,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了系统性保护的新阶段。系统性保护阶段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和所要实现的新目标催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诞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以系统性保护的多元理念为学科依据,具备交叉多元、活态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了系统性保护的新阶段。系统性保护阶段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和所要实现的新目标催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诞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以系统性保护的多元理念为学科依据,具备交叉多元、活态开放以及目标导向的学科特征,坚守保护为主的学科原则,以田野科学为范式,探索交叉学科创新手段,以培养高质量、复合型非遗人才为学科目标,搭建国际合作交流桥梁,构建中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话语体系,为各缔约国提供非遗保护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保护 物质文化遗产 科特征 人才培养 发展阶段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化发展脉络
9
作者 郭平 张洁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29-234,共6页
基于近20年我国对非遗保护的经验探索和社会需求,作为学科属性的非遗学概念被正式提出。现阶段非遗学学科化实践在成果与经验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一门新学科走向成熟需要在研究的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具备相对的独立性与规范性,而... 基于近20年我国对非遗保护的经验探索和社会需求,作为学科属性的非遗学概念被正式提出。现阶段非遗学学科化实践在成果与经验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一门新学科走向成熟需要在研究的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具备相对的独立性与规范性,而“非遗”与“非遗学”概念的提出较晚,且相关学术史梳理多限于21世纪以后的保护实践,对中国早期民间文化保护实践以及非遗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讨论仍显不足。基于此,文章从宏观视角梳理了非遗学在学科化过程中对于相近学科的借鉴与整合,以期推动非遗学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教育 民俗 人类 民间艺术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与人才培养定位
10
作者 潘鲁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角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数量、质量都具有十分丰厚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筹建以来,关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一直在不断讨论和深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定位,应在遗产学研究的主体结构上,面...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角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数量、质量都具有十分丰厚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筹建以来,关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一直在不断讨论和深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定位,应在遗产学研究的主体结构上,面向多学科交叉属性与发展优势,明确学理基础、学科范畴、学术方向;厘清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目标,总结学科建设内涵,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人才培养要面向当前社会需求,以产出为导向,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高度、实践成效、国际传播和社会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交叉 科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时代·新学科·新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国际学术论坛”综述
11
作者 耿涵 沈诗闻 李辛夷 《民间文化论坛》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2023年10月23日至24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联合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新学科·新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国际学术论坛”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本次会议以... 2023年10月23日至24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联合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新学科·新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国际学术论坛”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本次会议以非遗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为论域,来自国内外非遗保护领域和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各抒崇论,为中国非遗学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术论坛 科体系 术体系 会议综述
下载PDF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与网络药理学的四逆汤抗脓毒症“成分-靶点”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欣 张雅 +5 位作者 白敏 龙翠萍 张星星 谭光国 唐于平 周倩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3-462,共10页
目的 探讨四逆汤治疗脓毒症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鉴定四逆汤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Ge... 目的 探讨四逆汤治疗脓毒症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鉴定四逆汤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GeneCards、GisGeNET和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 (CTD)数据库寻找脓毒症靶点,分别用String平台、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注释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分子对接、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验证成分和靶点之间的结合能力与亲和力。结果 共鉴定出46种潜在活性成分、筛选到156个关键靶点;GO富集得到1 019个条目、151条通路,涉及癌症信号、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验证结果显示宋果灵、1-脱氢-8-姜酮、芒柄花黄素等成分与AKT1、TNF、TP53等关键靶点结合良好,宋果灵、芒柄花黄素与AKT的亲和力良好(K_(d)=4.424×10^(-4)、2.218×10^(-4)mol·L^(-1))。结论 初步探讨了四逆汤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四逆汤 脓毒症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表面等离子共振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价值归向和人才培养取径 被引量:4
13
作者 耿涵 陈天凯 《民间文化论坛》 2023年第1期122-130,共9页
“科学保护是根本,人才培养是关键”,意味着高等教育在我国非遗保护事业中承担着愈加重要的责任。专业化、学科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成为非遗学科建设的首要工作。在一种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非遗学学科要在明确其非遗本质认同的培养... “科学保护是根本,人才培养是关键”,意味着高等教育在我国非遗保护事业中承担着愈加重要的责任。专业化、学科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成为非遗学科建设的首要工作。在一种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非遗学学科要在明确其非遗本质认同的培养目标基础上,根据非遗的遗产属性和文化属性,将管理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分别设列为两个基本培养维度。要充分认识到非遗体量庞大、种类丰富的学科复杂性。要综合人才类型和非遗类别两种角度,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形成基础知识、方法论、专业知识、田野调查和实务实践等五个模块,以此构成非遗人才培养的复合型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科目的 价值归向 科架构 模块化
下载PDF
天津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制创立的深远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向云驹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89-298,共10页
天津大学获批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在天津大学获得学制创立,也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正式进入我国教育体制和学科体系。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具有里... 天津大学获批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在天津大学获得学制创立,也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正式进入我国教育体制和学科体系。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整个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也是一个标志性和标杆性创举。冯骥才和他所在的天津大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最早的探索者、实践者、倡导者。天津大学“非遗学”创设有其独到的创制实践和教育经验。建立国家“非遗”保护的科学体系,科学保护是根本,人才培养是关键。天津大学在非遗学学制设立上有三大突出贡献,其学制创立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传承的重大创新。天津大学的非遗学创设历程和发展模式可以说是“独步天下”,但也极具借鉴意义。它的突出特点是:有非遗的通识课程,有开阔的非遗学国际学术互动,有对全国非遗核心问题的突破,有在地性、本土化非遗保护的成功实践。冯骥才将天津大学非遗学范式带给西方,也印证了中国抢救和保护这些遗产的学科性价值、经验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大 物质文化遗产 一级 冯骥才 制创设 重大创新
下载PDF
作为交叉学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念、框架与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耿涵 孟兆熙 陈天凯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99-305,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新时代创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学科建设的目的不局限于知识生产,更加强调人才培养、方法创新、社会服务等多重内涵,体现着教学体系、科研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等多元学科要素的系统建构和持续优化过程。基于非物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新时代创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学科建设的目的不局限于知识生产,更加强调人才培养、方法创新、社会服务等多重内涵,体现着教学体系、科研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等多元学科要素的系统建构和持续优化过程。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独特学科属性及学科建设经验,认为“人才培养是关键”这一核心理念需要被不断确认,各项工作围绕培养专业的非遗人才这一核心任务来统筹推进,提出教学团队、教研实践基地、科研平台、保障机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的四维框架,围绕学科生态、目标导向和学科交叉三大着力点,结合天津大学的非遗学科建设经验为这一交叉学科提供关键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科建设 模块化教 科生态 目标导向 交叉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建设历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晓东 《民间文化论坛》 2023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讨论已久,期盼程度也日渐热烈。在以冯骥才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到2021年,教育部相继批准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点。至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讨论已久,期盼程度也日渐热烈。在以冯骥才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到2021年,教育部相继批准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点。至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正式“确认身份”。回顾其学科的建设历程,有助于为后期的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科建设 冯骥才文艺术研究院 话语体系
下载PDF
物质致灾化学的学科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扬 吴超 陈沅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24,共6页
为完善安全物质学学科体系,从化学角度探究物质致灾的机理,基于安全物质学及化学的定义,提出物质致灾化学的定义,并分析其内涵;高度概括并扼要论述物质致灾化学的研究目的、学科基础及学科框架;在此基础上,从致灾物的共性与特性、致灾... 为完善安全物质学学科体系,从化学角度探究物质致灾的机理,基于安全物质学及化学的定义,提出物质致灾化学的定义,并分析其内涵;高度概括并扼要论述物质致灾化学的研究目的、学科基础及学科框架;在此基础上,从致灾物的共性与特性、致灾物质危险性、物质系统风险评价与预测、物质安全原理与措施4个方面,剖析物质致灾化学的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结果表明,物质致灾化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深厚,研究内容与方法丰富,可作为安全科学及化学等学科体系的新兴交叉分支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物质学 物质致灾化 危险性分析 风险评价 安全原理
下载PDF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中药复方配伍和作用机理研究的整体方法论 被引量:78
18
作者 罗国安 梁琼麟 +8 位作者 刘清飞 张荣利 杨辉华 李雪 王义明 贾伟 张卫东 张川 李贻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1期10-15,24,共7页
本文以中医药学和系统生物学为基础,探讨建立一个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体系,用于研究外部干预系统(中药复方)与生物应答系统(人体复杂系统)之间“系统-系统”的相互作用。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提供了一个中医... 本文以中医药学和系统生物学为基础,探讨建立一个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体系,用于研究外部干预系统(中药复方)与生物应答系统(人体复杂系统)之间“系统-系统”的相互作用。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提供了一个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交流融合的平台,有助于全面、系统、深刻的揭示中医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指导复方新药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化物质的整体系统生物 物质 中药复方 “系统-系统”相互作用
下载PDF
物质安全管理学学科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胜明 吴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共6页
为构建物质安全管理学学科体系,促进安全物质学的学科发展,基于物质学及安全管理学原理,提出物质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分析其内涵及理论基础。依据物质的属性以及与安全的作用方式,将物质区分为致灾物、避灾物和承灾物。对致灾物采用四模... 为构建物质安全管理学学科体系,促进安全物质学的学科发展,基于物质学及安全管理学原理,提出物质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分析其内涵及理论基础。依据物质的属性以及与安全的作用方式,将物质区分为致灾物、避灾物和承灾物。对致灾物采用四模块管理法;对避灾物采用过程管理方法;对承灾物采用涵盖技术、日常检修维护、教育培训和环境4个方面的综合管理方法。最后结合粒子碰撞模型,证实物质安全管理方法论体系的可行性和协调性。结果表明,物质安全管理学方法论为物质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将对物质管理措施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安全物质学 四模块管理法 过程管理 粒子碰撞模型
下载PDF
化学物质组学与中药方剂研究——兼析清开灵复方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62
20
作者 罗国安 梁琼麟 +3 位作者 张荣利 王义明 刘清飞 胡坪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1期6-15,共10页
本文在总结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借鉴系统生物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学研究方法-化学物质组学。化学物质组是指一定条件下输入生物体系的所有化学物质(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杂化学体系,而化学物质组学就是研究化学物质组的组成及其... 本文在总结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借鉴系统生物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学研究方法-化学物质组学。化学物质组是指一定条件下输入生物体系的所有化学物质(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杂化学体系,而化学物质组学就是研究化学物质组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作为新学科萌芽的探讨,作者提出了层次化的化学物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和相应的技术,应用于中药方剂的研究,并以清开灵为例从三个层次阐述了化学物质组研究方法,介绍了中药方剂化学物质组学研究的过程。作者认为:化学物质组学为复杂化学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持,是现有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和补充,为研究生物复杂系统与外部的化学复杂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中药方剂作用于人体的过程正是最典型的两个复杂系统的相互作用,因此,化学物质组学的应用对于中药方剂研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物质 中药方剂 系统生物 清开灵注射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