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黄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化学拆分组分的制备及其解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艳宏 王秋红 +1 位作者 夏永刚 匡海学 《中医药信息》 2011年第5期7-10,共4页
目的:建立麻黄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考察麻黄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解热作用,为阐明麻黄性味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双提法、醇沉、大孔吸附树... 目的:建立麻黄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考察麻黄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解热作用,为阐明麻黄性味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双提法、醇沉、大孔吸附树脂和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和技术的联合应用,建立麻黄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并进一步考察麻黄水煎液及其各化学拆分组分对干酵母致热作用的影响。结果:将麻黄性味物质基础拆分为挥发油组分、生物碱组分、多糖组分和酚酸组分;水煎液组、生物碱组、挥发油组及酚酸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解热作用(P<0.05),多糖组解热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文章建立的麻黄性味物质基础拆分方法可行,工艺稳定、重现性好,能够实现全成分拆分,各拆分组分间化学成分基本无交叉,且尽量保持原型状态;麻黄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物质基础为生物碱组分、挥发油组分及酚酸组分。多糖组分无解热作用,应该与生物碱组分等分属于不同性味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物质基础 味药理学 化学拆分组分 解热作用
下载PDF
吴茱萸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化学拆分组分的制备及其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志欣 孟永海 +2 位作者 王秋红 杨炳友 匡海学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建立吴茱萸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考察吴茱萸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镇痛作用,为阐明吴茱萸性味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双提法、醇沉、萃... 目的:建立吴茱萸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考察吴茱萸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镇痛作用,为阐明吴茱萸性味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双提法、醇沉、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及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和技术的联合应用,建立吴茱萸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并进一步考察吴茱萸水煎液及其各化学拆分组分对醋酸扭体法所致疼痛的影响。结果:将吴茱萸性味物质基础拆分为吴茱萸内酯单体、生物碱1组分、生物碱2组分、醇沉组分、20%乙醇洗脱组分、95%乙醇洗脱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各实验组给药后,挥发油组分、吴茱萸内酯组分、20%乙醇洗脱组分对醋酸致小鼠扭体的镇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物碱1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文建立的吴茱萸性味物质基础拆分方法可行,工艺稳定,重现性好,能够实现全成分拆分,且各拆分组分间化学成分基本无交叉,尽量保持原型;吴茱萸具有一定镇痛作用,物质基础为生物碱1组分、20%乙醇洗脱组分、挥发油组分、吴茱萸内酯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物质基础 味药理学 化学拆分组分 镇痛作用
下载PDF
网络甜宠文的新型建构与消费化
3
作者 张旻霏 《今古文创》 2022年第7期43-47,共5页
网络甜宠文是近年来言情小说中较受欢迎的类型,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的"强制爱"模式,展现出"物质性"与"情感性"特征。在物质观念上,金钱的符号意指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女性建立自主性的前提,另一... 网络甜宠文是近年来言情小说中较受欢迎的类型,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的"强制爱"模式,展现出"物质性"与"情感性"特征。在物质观念上,金钱的符号意指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女性建立自主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它则暗示美好的爱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情感观念上,男性特质中的养育性力量使"强制的宠爱"变为"无条件的爱"。甜宠文作为即时性的情感消费品,遵循着一系列的消费模式。甜宠文不仅给读者带来了娱乐与消遣,还弥补了读者在现实生活中情感上的缺失,从人的生存境遇来看,体现了年轻一代在爱的"内求"与"外求"上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宠文 新型建构 物质性基础 养育力量 消费化
下载PDF
关于发展中国南部丘陵山区农业几个问题的认识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前忠 孙好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4期450-453,共4页
中国南部丘陵山区包括有19个省市区总面积约310万km2,耕地约0.34亿hm2,人口4亿多。这里资源丰富,但灾害频繁,生产潜力大。存在问题主要是科技投入少,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农民文化素质差,直接为丘陵山区服务的科研成果不多。该地区农业生... 中国南部丘陵山区包括有19个省市区总面积约310万km2,耕地约0.34亿hm2,人口4亿多。这里资源丰富,但灾害频繁,生产潜力大。存在问题主要是科技投入少,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农民文化素质差,直接为丘陵山区服务的科研成果不多。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目标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化化为中心,在确保粮食增产和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多样的、效益好、品质优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带,保证农牧民增产增收,并不断向品牌化、标准化、精品化和持续化方向发展。今后,首先要坚持把弘扬“科学文化”作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主旋律,科学技术首先是一种文化,它将促进农牧民从科学世界观高度认识生产。因此,它是丘陵山区发展的先导。其次,要坚持拓展和丰富该地区物质性与社会性并重的农村基础工程建设。此外,还应对该地区的农田保护与“三农”关系,以及立体农业、庭院经济等问题拓展思路,丰富其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丘陵山区 科学文化 品牌 自主创新 知识产权 物质和社会并重基础工程 农田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