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物质性实践:超越“人-技”关系的二元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束开荣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8-21,共4页
本文以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物质性实践为切入点,讨论人类与技术人工物之间的传播边界问题,由此为超越“人-技”关系的二元建构勾勒新的理论与实践面向。与媒介物、数码物“打交道”几乎成为人类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得以生存并维系彼... 本文以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物质性实践为切入点,讨论人类与技术人工物之间的传播边界问题,由此为超越“人-技”关系的二元建构勾勒新的理论与实践面向。与媒介物、数码物“打交道”几乎成为人类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得以生存并维系彼此在社会中存在的一种宿命,这个过程持续构筑并维系着相对于自然世界而言的新型物质环境。“人-物”联结的传播物质性实践使得人类与技术人工物之间的实践边界得以逐步消融,这有利于在观念上缓解人类被传播技术所掌控或者异化的伦理风险,并开启“人-技”关系的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的物质性实践 “人-技”关系 移动互联网 分布式交互
下载PDF
讲授“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专科本第二章)的教学建议
2
作者 种海峰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年第2期21-25,共5页
关键词 “世界的物质和人的实践活动” 专科本 第二章 教学基本要求 马克思哲学原理 教学建议 “两课”教学 高校
下载PDF
论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
3
作者 倪志安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8-63,70,共7页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本主义的唯物论 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 实践理解自然世界的先在
下载PDF
理论与实践区别的相对性
4
作者 石阔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7-39,共3页
我国哲学界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人改造外部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种观点既不能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原理有效地解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不能很好地说明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统一。实践应当包括人的一切活动,它由人的物质... 我国哲学界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人改造外部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种观点既不能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原理有效地解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不能很好地说明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统一。实践应当包括人的一切活动,它由人的物质性活动、感性认识活动和理性思维活动三部分组成。理论和实践的区别不在于物质性活动和精神性活动的不同,而在于认识和被认识,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因此两者的区别是相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性实践 精神实践 理论的实践 相对
下载PDF
论文本的物质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华有杰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63,共5页
物质批评理论的出现导致文本物质性概念成为文学批评理论的热点。传统批评把文本理解成纯粹精神的产物,否定了文本的物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本外延的拓展,文本的物质性日益突显,它不仅体现在文本符号层面,还体现在文本网络层面,更... 物质批评理论的出现导致文本物质性概念成为文学批评理论的热点。传统批评把文本理解成纯粹精神的产物,否定了文本的物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本外延的拓展,文本的物质性日益突显,它不仅体现在文本符号层面,还体现在文本网络层面,更彰显于文本实践层面,形成符号物质性、社会物质性和实践物质性,其哲学之基在于把铭写活动看成是既内在于人类社会的物质构成要素,又内在于人类社会运行的一种实践活动。文本物质性观念在本体论层面考察文本的社会和实践功能,有利于拓展文本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文本符号物质 文本社会物质 文本实践物质
原文传递
解释学法学与法律解释学 被引量:4
6
作者 谢晖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43,共13页
解释学法学和法律解释学是在解释法律和法律解释这两个不同的基础性概念和事实中引申出来的概念。作为两种不同的学问,两者无论在研究对象、学科分类、社会(学科)功能以及解释特征上都是明显不同的。区分两者的基本意义,就是要分清在法... 解释学法学和法律解释学是在解释法律和法律解释这两个不同的基础性概念和事实中引申出来的概念。作为两种不同的学问,两者无论在研究对象、学科分类、社会(学科)功能以及解释特征上都是明显不同的。区分两者的基本意义,就是要分清在法学研究中对精神性法律实践和物质性法律实践的等量关注,并以此为基础,区分法哲学和法律哲学这两种并不相同的学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法律 法律解释 解释学法学 法律解释学 精神法律实践 物质法律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