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民族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研究
1
作者 晁传振 《快乐阅读》 2024年第7期97-99,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说,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说,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作为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民族地区的实践中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民族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现状,探讨二者相协调的实践路径,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实践路径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精神富有 协调发展研究 历史进程 实现全面小康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思想逻辑及时代要求 被引量:21
2
作者 史巍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9,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特征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文明上的诉求,即追求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精神文明的高度丰富且两者协调发展的目标。这就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物质主义立场及其造成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特征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文明上的诉求,即追求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精神文明的高度丰富且两者协调发展的目标。这就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物质主义立场及其造成的精神世界虚无的状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过程中探索的成功经验,更是回应不同阶段根本任务和发展诉求所形成的实践方略。历史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和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进一步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都要继续进一步推进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 思想逻辑 时代要求
下载PDF
论物质文明是物化了的精神文明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4-49,共6页
论物质文明是物化了的精神文明陈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虽然讨论了多年,但是至今仍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对精神文明的作用如何定位?而最根本的问题,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否等同... 论物质文明是物化了的精神文明陈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虽然讨论了多年,但是至今仍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对精神文明的作用如何定位?而最根本的问题,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否等同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精神文明对于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唯物主义 物质精神 科学技术 物质世界 人的文明 邓小平理论 人类文明 物质生产 社会主义精神
下载PDF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动态平衡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康之 《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19-20,共2页
社会是一个发展着的整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动态平衡是社会稳定、繁荣的基础.在具体的历史阶段中,物质文明的低位往往可以在精神文明的强化中获得补偿,但精神文明的发展滞后却很难由物质文明来加以补充.相反,精神文明的发展滞后会干... 社会是一个发展着的整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动态平衡是社会稳定、繁荣的基础.在具体的历史阶段中,物质文明的低位往往可以在精神文明的强化中获得补偿,但精神文明的发展滞后却很难由物质文明来加以补充.相反,精神文明的发展滞后会干扰、破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已远远超出有饭吃、有衣穿的低位满足,精神文明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愈益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动态平衡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讲政治” 公共管理 社会主义道德 个人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发展滞后
下载PDF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对同一性
5
作者 徐宏力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35-37,共3页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对同一性徐宏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对同一性徐宏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这句话从战略高度上阐述了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相对同一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物质文明建设 邓小平理论 企业文化 经济效益 科学技术
下载PDF
后发效应与社会发展——兼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琼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4-37,共4页
后发效应与社会发展——兼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张晓琼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早在十余年前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党的十二大上,就已经十分明确地指出: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 后发效应与社会发展——兼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张晓琼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早在十余年前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党的十二大上,就已经十分明确地指出: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后发效应 东方国家 经济发展 现代化进程 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试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辩证统一
7
作者 阮纪正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56-62,共7页
试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辩证统一阮纪正一、两个文明统一的客观基础物质与精神是哲学范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则是社会范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两个文明的统一性则在于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来... 试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辩证统一阮纪正一、两个文明统一的客观基础物质与精神是哲学范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则是社会范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两个文明的统一性则在于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来讨论各种精神现象的;所以,以物质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自我意识 生产劳动 精神文明建设 两个文明建设 矛盾运动 马克思主义 对象化
下载PDF
精神文明也是生产力——兼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
8
作者 潘绍龙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8,共4页
一、精神文明蕴含着生产力因素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有目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科学管理等是构成生产力的渗透性因素。这就... 一、精神文明蕴含着生产力因素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有目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科学管理等是构成生产力的渗透性因素。这就是说,生产力是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的有机统一体。这个有机统一体又是个多层次的“系统”,每一个“要素”,都可以再加以具体化,进而分出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因素”。因此,对现实的生产力只能理解为进人生产活动的一切现实的力量,即马克思讲的“既得的力量”,“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劳动者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技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建设
下载PDF
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吗? 被引量:2
9
作者 滕世宗 《中州学刊》 1983年第4期22-26,共5页
从理论上搞清楚两种文明建设的关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摆正两种文明建设的位置。在一些论述两种文明建设关系的文章中,有的把两种文明的关系同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相提并论,认为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巨大的反作用,有... 从理论上搞清楚两种文明建设的关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摆正两种文明建设的位置。在一些论述两种文明建设关系的文章中,有的把两种文明的关系同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相提并论,认为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巨大的反作用,有的则把物质文明同生产力等同起来,从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出发,论证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我们认为,上述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两种文明 物质文明建设 精神生产 生产力 精神文明建设 物质精神 决定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列宁
下载PDF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文军 《兰州学刊》 CSSCI 1996年第6期3-7,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经常强调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进一步强调“两个文明”都不能偏废,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里,对两个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经常强调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进一步强调“两个文明”都不能偏废,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里,对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一、“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才能体现社会历史的真正进步 什么是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传统的发展观往往突出某些单一的发展指标,多为物质和技术方面的指标。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把社会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而他认为这三个时代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人类的技术和发明创造的产物方面。丹麦学者汤姆逊把社会文明的进步看成以生产工具的进步为标志,从而提出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社会进步概念。当代西方学者把社会历史的进步标志用经济和技术发展的综合指标来表现,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经过了农业文明,其标志是锄头;工业文明,其标志是流水线式的机器生产;信息文明,其标志是电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协调发展 “两个文明 人的素质 思想道德教育 发展观 精神生产 社会发展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清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8-9,共2页
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再认识○曾清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两种相互联系的伟大成果,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两个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人类社会... 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再认识○曾清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两种相互联系的伟大成果,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两个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两个文明的发展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生产 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物质生产 两手抓 人的全面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生产力
下载PDF
研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润青 陈仲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53-59,81,共8页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一战略方针,回顾前一段讨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一些看法,对研究物质...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一战略方针,回顾前一段讨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一些看法,对研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方法论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方法论问题 社会意识形态 物质生产 政治制度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生产力 精神生产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下载PDF
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长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5-17,共3页
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李长学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否平衡的问题,哲学界大体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平衡发展。有什么样的物质文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文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李长学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否平衡的问题,哲学界大体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平衡发展。有什么样的物质文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文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一种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思想道德 社会制度 生产力的发展 文明发展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工商业 相适应
下载PDF
论建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忠武 王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11-17,共7页
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与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目标,而实现两大文明协调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必须建立起有效保证两大文明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物质文明与精神... 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与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目标,而实现两大文明协调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必须建立起有效保证两大文明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是一个涉及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的复杂系统,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建立认识协调机制、目标协调机制、动力协调机制、战略协调机制以及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建设 协调机制 文明 客体文明 领导方式 运行机制 领导干部
下载PDF
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一体性
15
作者 崔佳斌 《理论观察》 1997年第4期9-10,共2页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建设 一体性 文学艺术 精神产品生产 经济建设 文明 物质生产 文化娱乐
下载PDF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走在物质文明的前面
16
作者 何庆春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3-35,共3页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走在物质文明的前面,这不仅关系到“四化”建设和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防止“和平演变”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它不仅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辩证关系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走在物质文明的前面,这不仅关系到“四化”建设和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防止“和平演变”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它不仅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辩证关系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物质生产 走在前面 马克思主义 发展水平 防止“和平演变” 定条件 重大理论课题 生存条件
下载PDF
浅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17
作者 潘忠贵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54-58,共5页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和我国社会前途的政治高度,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个战略方针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了出来。正确理解这一方针,正确理解物质文明和...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和我国社会前途的政治高度,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个战略方针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了出来。正确理解这一方针,正确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对于实现四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正确理解 战略方针 科学社会 政治高度 理论高度 宏伟目标 四化建设 胡耀邦
下载PDF
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18
作者 李万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15-19,共5页
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李万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并一贯坚持的重要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落实这个基本方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李万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并一贯坚持的重要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落实这个基本方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仅谈点肤浅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物质文明建设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发展生产力 “两手抓” 经济建设 正确处理 两个文明建设 两手都要硬
下载PDF
简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一性
19
作者 李长福 《江西社会科学》 1985年第1期74-76,共3页
胡耀邦同志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作了科学的阐述:“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就是物质文明,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 胡耀邦同志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作了科学的阐述:“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就是物质文明,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那么,从哲学上来考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有没有同一性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 同一性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资本主义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马克思 不平衡性 生产力的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奢侈品理论的“现代化”思考——兼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0
作者 胡佳琪 《中国商论》 2023年第18期39-44,共6页
奢侈品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重要内容,把马克思奢侈品理论引入人们正在进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对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梳理阐释马克思奢侈品理论的本质要义和现实意... 奢侈品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重要内容,把马克思奢侈品理论引入人们正在进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对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梳理阐释马克思奢侈品理论的本质要义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奢侈品理论为逻辑起点和归宿,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本质要求,对当代中国奢侈品发展面临的困境及现实路径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正确引导奢侈品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中国特色奢侈品国际品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我国奢侈品发展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奢侈品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