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时代认识新质生产力的三维向度——基于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
1
作者 姜耀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2-160,共9页
数智时代认识新质生产力,应立足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从三个向度进行把握。从劳动向度认识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劳动者特征、劳动资料样态、劳动对象范围的新质跃升。从生产向度认识数实融合实现产业数字化向数字产业化的集聚升级... 数智时代认识新质生产力,应立足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从三个向度进行把握。从劳动向度认识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劳动者特征、劳动资料样态、劳动对象范围的新质跃升。从生产向度认识数实融合实现产业数字化向数字产业化的集聚升级,数字技术加持提升数字化环境,挖掘数据资源发挥“人工智能+”的经济拉动效应,开拓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空间。从价值向度认识数智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引领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创新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新质生产 马克思物质生产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技术、劳动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演变及其理论效应
2
作者 孙乐强 《阅江学刊》 2024年第2期30-42,171,172,共15页
劳动与物质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核心范畴。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劳动方式是不断变化的,而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关系也是不一样的。在与手-身体、技艺和工具相对应的生产阶段,物质生产过程基本上表现为主... 劳动与物质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核心范畴。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劳动方式是不断变化的,而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关系也是不一样的。在与手-身体、技艺和工具相对应的生产阶段,物质生产过程基本上表现为主体劳动的对象化过程,两者在形式上是重合的;而一般智力与劳动也是结合在一起的。随着传统技艺向现代技术的转化,科学知识和机器体系加入生产过程之后,劳动不仅与一般智力分离,也与物质生产过程区分开,逐渐沦为生产过程的一个次要环节。到了自动化生产阶段,生产过程已经成为“零劳动”过程,这也引发了劳动价值论和自动化生产的“悖论”问题。但自动工厂中的“零劳动”只是意味着直接劳动趋于零,并不能由此否认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机制,自动工厂依然会以一般利润率的方式从社会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中获得自己的平均利润。因此,自动工厂不仅证伪不了劳动价值论,反而要以劳动价值论为前提。只有基于机器大生产以及由此引发的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分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社会基础及其本真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学 物质生产 劳动价值论 劳动解放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镇麦18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琛 刘家俊 +7 位作者 邓垚 郭瑞 姚维成 申雪懿 温明星 龚红兵 姚克兵 李东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8-376,共9页
为了探索适宜淮南地区强筋小麦干物质生产的氮肥运筹,本研究以红皮强筋小麦镇麦18为试验材料开展二因素裂区试验。主因素为施氮量,设置低氮N_(1)(210 kg/hm^(2))、中氮N_(2)(240 kg/hm^(2))、高氮N_(3)(270 kg/hm^(2))3个水平。副因素... 为了探索适宜淮南地区强筋小麦干物质生产的氮肥运筹,本研究以红皮强筋小麦镇麦18为试验材料开展二因素裂区试验。主因素为施氮量,设置低氮N_(1)(210 kg/hm^(2))、中氮N_(2)(240 kg/hm^(2))、高氮N_(3)(270 kg/hm^(2))3个水平。副因素为施氮比例,设置R_(1)(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5∶1∶2∶2)、R_(2)(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3∶1∶3∶3)2个水平,分析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比例组合对镇麦1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单茎和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各器官干物质生产量及经济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中施氮水平时,R_(1)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成熟期生物产量,中低施氮水平时,R_(1)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经济产量;R_(1)施氮比例下,成熟期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中施氮水平时最高。总体上,N_(2)R_(1)组合经济产量较其他组合高8.75%~76.62%,是最适宜江苏淮南麦区红皮强筋小麦的氮肥运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施氮比例 产量 物质生产
下载PDF
超宽行丛式甘蔗花生复合栽培模式对二者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4
作者 李忠 黄志鹏 +5 位作者 吴海宁 唐荣华 唐秀梅 贺梁琼 韩柱强 蒋菁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5,共8页
为明确超宽行丛式甘蔗花生复合栽培模式的生态经济效应,探究超宽行丛式甘蔗花生复合栽培的高效生产机制,并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设置超宽行丛式甘蔗花生复合栽培(IS+IP处理)、单作甘蔗(MS处理)和单作花生(MP处理)3种栽培模式... 为明确超宽行丛式甘蔗花生复合栽培模式的生态经济效应,探究超宽行丛式甘蔗花生复合栽培的高效生产机制,并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设置超宽行丛式甘蔗花生复合栽培(IS+IP处理)、单作甘蔗(MS处理)和单作花生(MP处理)3种栽培模式,分别于花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成熟期及甘蔗收获期对土壤温度和湿度、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该模式的生产效益,揭示其高效生产机制。IS+IP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在花生三个生育期分别比单作甘蔗和单作花生提高5.1%-93.8%和17.0%-94.7%,其中间作花生边行(IP-1)土壤保水效果优于中行(IP-2)。在IS+IP模式中,花生和甘蔗的土壤温度均分别低于单作花生和单作甘蔗,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花生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SPAD值降低,以花生成熟期IP-1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SPAD值降幅最大,与MP处理相比分别降低16.0%和16.4%。甘蔗的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SPAD值提高,在花生三个生育期增幅分别达到4.2%-18.5%和6.4%-20.0%。IS+IP处理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LER)值达到1.62,其中,IS+IP处理甘蔗收获期的单茎质量和产量均高于MS处理,分别较MS处理显著提高21.2%和18.3%(P<0.05);而花生株高较MP处理增加,在成熟期IP-1和IP-2处理的株高分别较MP-1和MP-2显著提高20.5%和25.5%(P<0.05),IP处理的花生根干质量在开花下针期和成熟期较MP处理显著降低23.4%-27.0%(P<0.05),IP处理的单株产量在成熟期较MP处理降低6.7%。在IS+IP模式下,花生产量达到1 643 kg/hm^(2),甘蔗产量达91 731 kg/hm^(2),较MS处理显著增产18.3%(P<0.05)。IS+IP处理的经济效益相比MS处理显著增加175.6%(P<0.05)。超宽行丛式甘蔗花生复合栽培使甘蔗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并增加一造花生产量,是值得推广应用的高效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花生 间作 复合栽培模式 光合物质生产
下载PDF
光周期对微绿球藻生长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俞秋燕 钱俊霖 +2 位作者 刘青 周晓见 靳翠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4,共9页
为研究光周期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生长及物质生产的影响,该文设置了4种长时光周期(光∶暗(h∶h)=24∶0、16∶8、12∶12或8∶16),5种频率光周期(按照光∶暗=16∶8,24 h内分别设置1、4、9、16或25次光暗交替)。结果发现,长... 为研究光周期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生长及物质生产的影响,该文设置了4种长时光周期(光∶暗(h∶h)=24∶0、16∶8、12∶12或8∶16),5种频率光周期(按照光∶暗=16∶8,24 h内分别设置1、4、9、16或25次光暗交替)。结果发现,长时光周期对微绿球藻的生物量干重无显著性影响,而频率光周期对生物量干重影响显著。2种光周期对于微绿球藻的叶绿素a含量有极显著影响,生长速度最快的处理组叶绿素a含量最低。2类光周期对微绿球藻脂质生产均有显著影响,24∶0及16∶8处理组获得较高的脂肪产量,24 h内光暗交替9次处理比交替1次的脂肪产量提高了55.65%。微绿球藻的蛋白质生产受光周期影响不大,但多糖生产受光周期影响显著。微绿球藻的脂肪酸中含量最丰富的是C18∶3(n-3)、C16∶0和C18∶2(n-9),频率光周期对其脂肪酸组成和生物柴油性能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长时光周期 频率光周期 生长 物质生产
下载PDF
光周期和维生素对巴夫藻生长和物质生产能力的影响
6
作者 刘凡 王雨涵 +3 位作者 董苗萍 靳翠丽 刘青 周晓见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107,共10页
【目的】研究光周期和维生素对巴夫藻(Pavlova sp.)生长和物质产量的影响,为提高巴夫藻的培养效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维生素浓度和光周期的双因素实验,培养巴夫藻14 d,测定藻细胞中色素、脂肪、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并分析脂肪... 【目的】研究光周期和维生素对巴夫藻(Pavlova sp.)生长和物质产量的影响,为提高巴夫藻的培养效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维生素浓度和光周期的双因素实验,培养巴夫藻14 d,测定藻细胞中色素、脂肪、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并分析脂肪酸组成和生物柴油性能的变化。【结果】最适合巴夫藻生长的光周期是16 h∶8 h。在1V 16 h∶8 h的条件下,巴夫藻的生物量干质量和蛋白质产量最高,分别为501.50和55.54 mg·L^(-1)。在8V 8 h∶16 h条件下,岩藻黄素含量和产量最高,分别为6.21 mg·g^(-1)和2.60 mg·L^(-1)。在8V 24 h∶0 h和8V 16 h∶8 h条件下,脂肪含量和产量最高,分别为30.18%和123.87 mg·L^(-1)。最适合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生产的光周期为8 h∶16 h,在1V 8 h∶16 h的条件下,EPA占比达15.46%。在4V 24 h∶0 h条件下,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CN)达到53.98,不饱和度(DU)和碘值(IV)最低。【结论】与维生素浓度相比,光周期对巴夫藻培养更为重要,光周期不仅影响巴夫藻的生长,还对其物质生产影响显著,并能改变巴夫藻的脂肪酸组成和生物柴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夫藻(Pavlova sp.) 光周期 维生素 生长 物质生产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机插优质晚稻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保卫 王岩 +5 位作者 蔡嘉鑫 唐健 唐闯 胡雅杰 邢志鹏 张洪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3-843,共11页
为探明优质晚稻物质生产、积累、分配与转运对氮肥的响应特征,以优质双季晚稻泰优398、黄华占、天优华占、美香新占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机插条件下设0(N0)、135(N1)、180(N2)、255 kg·hm^(-2)(N3)4个施氮水平,测定光合物质生产、... 为探明优质晚稻物质生产、积累、分配与转运对氮肥的响应特征,以优质双季晚稻泰优398、黄华占、天优华占、美香新占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机插条件下设0(N0)、135(N1)、180(N2)、255 kg·hm^(-2)(N3)4个施氮水平,测定光合物质生产、积累、分配与转运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机插优质晚稻产量,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齐穗后叶面积衰减幅度,播种至拔节期及拔节期至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提高;齐穗期与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齐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群体生长率、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且均在N2水平下达到最大值,N2处理下4个品种上述各指标分别较N0增加了46.5%~115.7%、78.8%~200.0%、79.8%~143.9%、26.2%~79.1%、34.1%~98.5%。齐穗期、成熟期的单茎干物质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均表现为N2、N3>N1>N0,且多数指标在N2与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N2处理齐穗、成熟期单茎干物质量分别较N0增加了5.8%~31.9%、6.8%~45.7%。齐穗后茎鞘输出量、输出率与转化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以N2处理最低,叶片输出量、输出率与转化率则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综上,优质晚稻在180 kg·hm^(-2)左右氮肥水平下齐穗后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强,干物质积累量高,籽粒产量依赖齐穗前茎鞘物质转运程度低,有利于优化群体质量。本研究结果为优质晚稻生产的氮素调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 优质晚稻 氮肥用量 物质生产 物质转移与分配
下载PDF
不同社会形态下马克思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关系的内在逻辑
8
作者 李一凡 王东海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精神生产作为马克思生产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同时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三种不同的逻辑关系:原始社会下的“交融”关系、阶级社会下的“分离”关系、共产主义社会下的“统一”关系。这为我们研究... 精神生产作为马克思生产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同时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三种不同的逻辑关系:原始社会下的“交融”关系、阶级社会下的“分离”关系、共产主义社会下的“统一”关系。这为我们研究精神生产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开辟了新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社会形态 逻辑关系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的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丽芬 董芙蓉 +5 位作者 霍中洋 全晓艳 魏海燕 戴其根 许钶 张洪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0-1297,共8页
研究了在群体水培条件下,3种氮素水平(5、15和25mg.kg-1)对6种不同氮效率利用基因型迟熟中粳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基因型对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UEdm)、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均有极显著的影响。6种不同... 研究了在群体水培条件下,3种氮素水平(5、15和25mg.kg-1)对6种不同氮效率利用基因型迟熟中粳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基因型对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UEdm)、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均有极显著的影响。6种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可分成氮高效和氮低效利用型2类。NUEdm在2类基因型水稻中总体上均随着氮素水平升高呈现上升趋势;而NUEg在氮低效基因型中表现为随氮素浓度升高而先升后降。在水稻的4个关键生育期,不同氮素水平、2类基因型之间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成熟期,氮素水平对水稻茎鞘、根、穗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显著,对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不显著。相同氮素水平下,就平均值而言,水稻茎鞘、叶片、根系干物质比例均表现为氮低效基因型>氮高效基因型,而穗的干物质比例均表现为氮高效基因型>氮低效基因型。氮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同一氮素水平下均表现为氮高效型基因型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氮低效型基因型,且施氮量越大差异越大。相关分析表明,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的干物质生产量、产量、每穗粒数均与氮素水平、基因型的NUEg、NUEdm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成熟期水稻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关性则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 物质生产
下载PDF
新株型水稻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 Ⅰ.新株型水稻物质生产与灌浆特性 被引量:32
10
作者 郭玉春 林文雄 +2 位作者 梁义元 余高镜 陈鸿飞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1,共6页
1997- 1998两年对新株型 (NPT)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形态解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NPT水稻全生育期的物质积累呈现两次高峰 ,黄熟期后植株仍具有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 ,但茎鞘物质转化率低 ,导致生物产量潜力未能... 1997- 1998两年对新株型 (NPT)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形态解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NPT水稻全生育期的物质积累呈现两次高峰 ,黄熟期后植株仍具有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 ,但茎鞘物质转化率低 ,导致生物产量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NPT水稻的强势粒在开花后 14d达到灌浆高峰 ,弱势粒表现两次灌浆现象 .籽粒中三磷酸腺苷 (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特青和汕优 6 3,且 NPT水稻穗颈维管束数总面积较小 ,影响了物质向穗部运转 .此外 ,本文还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株型水稻 物质生产 物质生产 籽粒灌浆 ATP酶活性 穗颈维管束 产量形成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物质生产”理论根本来源探析——舒尔茨《生产运动》解读
11
作者 岳思明 《西部学刊》 2023年第6期30-33,共4页
物质生产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关于其思想来源的探讨,德国思想家舒尔茨的《生产运动》一书渐成重要参照范本。在书中,舒尔茨阐释了物质生产方式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主要因素;将斯密的分工理论推进到社会分工层面,并将分工... 物质生产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关于其思想来源的探讨,德国思想家舒尔茨的《生产运动》一书渐成重要参照范本。在书中,舒尔茨阐释了物质生产方式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主要因素;将斯密的分工理论推进到社会分工层面,并将分工的发展规律视作生产的运动;指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会促进社会关系的发展。《生产运动》对青年马克思思想影响有迹可循,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有直接体现,并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以生产范畴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构成了重要影响。但其思想在根本上异质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因而应当全面、审慎地看待舒尔茨对马克思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舒尔茨 物质生产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物质生产率与价值生产率变化及收敛趋势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12
作者 肖挺 唐宇晨 《经济学报》 2023年第2期211-246,共36页
本文基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手动收集的上市公司销售量数据,运用ACF方法测算了2011—2019年期间企业的物质全要素生产率(TFPQ)和价值全要素生产率(TFPR),比较了两者的变化趋势以及收敛情况。结果显示,整体、分地区、分行业的TFPR呈现先增... 本文基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手动收集的上市公司销售量数据,运用ACF方法测算了2011—2019年期间企业的物质全要素生产率(TFPQ)和价值全要素生产率(TFPR),比较了两者的变化趋势以及收敛情况。结果显示,整体、分地区、分行业的TFPR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态势,而TFPQ基本表现出较平稳的增长,非国有企业和年轻企业TFPQ明显更大。制造业企业TFPR整体上存在绝对β收敛,且TFPR绝对β收敛的速度大于TFPQ。部分行业和地区的企业TFPQ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行业、地区层面的企业TFPR基本都存在绝对β收敛。测算剔除价格因素的生产率TFPQ,并从行业、地区、企业性质等方面分别与TFPR对比分析,能对中国制造业技术效率变化进行更直观的审视,并有助于把握行业和地区间真实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增长,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物质全要素生产 价值全要素生产 收敛
下载PDF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本身就是物质生产力与非物质生产力的统一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莉芳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3-14,共2页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本身就是物质生产力与非物质生产力的统一卢莉芳众所周知,马克思列宁主义传统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直接生产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都是物质资料生产,当时的马克思对非物质生产关系是“忽略不计”的。随着社会两个文明的不...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本身就是物质生产力与非物质生产力的统一卢莉芳众所周知,马克思列宁主义传统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直接生产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都是物质资料生产,当时的马克思对非物质生产关系是“忽略不计”的。随着社会两个文明的不断进步,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生产 物质生产 马克思
下载PDF
略谈非物质生产劳动者日趋增多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江帆 《学术研究》 1982年第1期29-31,共3页
在我国经济理论界,长期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非物质生产部门迅速发展,“从事生产的人口百分比日益下降”,就是“帝国主义寄生性进一步增长了”,(中央党校编写小组:... 在我国经济理论界,长期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非物质生产部门迅速发展,“从事生产的人口百分比日益下降”,就是“帝国主义寄生性进一步增长了”,(中央党校编写小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提要和注释》,第67—68页)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口百分比是在日益下降,这是以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为前提的。其实随着物质生产领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从事物质生产的人口百分比必然逐渐下降,非物质生产劳动者必然逐趋增多。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早就说过:“生产人口相对的少,不过是劳动生产率相对的高的另一种表现”。(《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册第229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产劳动 劳动生产 物质生产部门 物质生产领域 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 剩余价值理论 百分比 寄生性 物质资料生产
下载PDF
不能把非物质生产劳动排除在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之外——试从劳动二重性观点看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
15
作者 雎国余 《经济科学》 1983年第4期53-58,52,共7页
在有关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争论中,不少同志坚持认为,不仅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而且资本主义生产劳动,都不应当把非物质生产劳动包括在内。原因在于非物质生产领域劳动,既不生产使用价值,又不创造价值,用于这方面的劳动耗费是对社会财... 在有关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争论中,不少同志坚持认为,不仅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而且资本主义生产劳动,都不应当把非物质生产劳动包括在内。原因在于非物质生产领域劳动,既不生产使用价值,又不创造价值,用于这方面的劳动耗费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扣除,并且断定这种见解是符合马克思的观点的。但是,如果我们从理解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学说方面考察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上述见解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许多论述,而且在理论上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领域 物质生产劳动 劳动二重性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马克思 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劳动消耗
下载PDF
关于非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几个问题
16
作者 王致胜 《晋阳学刊》 1984年第1期39-45,72,共8页
非物质生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不揣粗陋,对此发表几点探索性的意见,望同志们指正。一、承认... 非物质生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不揣粗陋,对此发表几点探索性的意见,望同志们指正。一、承认非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有些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价值是物质产品的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劳动是不能生产商品、创造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物质生产劳动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劳动创造价值 物质生产领域 精神产品 商品生产 物质产品 社会劳动 社会主义社会
下载PDF
灌溉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9
17
作者 赵黎明 李明 +3 位作者 郑殿峰 顾春梅 那永光 解保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9-169,共11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灌溉方式与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这对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有重要意义。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垦稻24为试验材料,设置重干湿交替灌溉(W1)、轻干湿交替灌溉(W2)和浅水灌溉(W3)3种灌... 该研究旨在探讨灌溉方式与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这对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有重要意义。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垦稻24为试验材料,设置重干湿交替灌溉(W1)、轻干湿交替灌溉(W2)和浅水灌溉(W3)3种灌溉处理及行株距为30 cm×10 cm(D1)、30 cm×12 cm(D2)和30 cm×14 cm(D3)3种密度水平,分析水密处理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灌溉方式下,对干物质积累、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产量的整体作用效果表现为W2〉W3〉W1,其中W2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实际产量较W3和W1处理增幅分别为5.05%和27.89%;W2处理有效的控制了无效分蘖,明显提高成穗率,降低植株高度和倒3、4节间长度,但叶片生长速度慢于W3处理。各密度水平下,对抽穗后生物产量、茎鞘干物质运转以及最终籽粒产量的作用效果均以D2处理最佳;而D3处理的叶片生长快于D2和D1处理,并伴有增叶出现。灌溉方式与密度交互作用下,各水密处理对寒地水稻叶龄值、茎蘖数、成穗率、抽穗期粒叶比、干物质积累量、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转运和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以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与行株距30 cm×10 cm密度组合(W2D1)效果最佳,与其它处理相比,实现了5.0-8.5%产量增幅,该处理组合的增产途径是粒叶比高,叶面积指数高,光合物质积累多,形成高质量群体;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强,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合理,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高结实率和高千粒重,最终籽粒产量高。综合分析表明,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与行株距30 cm×10 cm密度组合模式合模式更适合在目前寒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光合 密度 寒地水稻 产量 物质生产特性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 被引量:87
18
作者 李淑文 文宏达 +2 位作者 周彦珍 李雁鸣 肖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92-2000,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阐明氮高效小麦品种高效吸收氮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丰、缺氮条件下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氮素吸收特性和氮素吸收同化关键...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阐明氮高效小麦品种高效吸收氮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丰、缺氮条件下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氮素吸收特性和氮素吸收同化关键酶活性。【结果】缺氮条件下,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和氮效率以氮高效品种(H)最高,中效(M)次之,低效(L)最低;H具有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且与籽粒产量和氮效率显著相关;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累积量在抽穗期和成熟期以H最大,M次之,L最低;不同生育时期株高、群体茎数、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重、叶片NO3-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各生育阶段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均以H最大,M次之,L最低;叶片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供试不同氮效率品种之间差异较小。【结论】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和较好的植株生长特性是氮胁迫条件下供试氮高效小麦品种获得高氮效率的生物学基础。在丰氮条件下,供试不同氮效率品种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植株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与缺氮条件下的表现规律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氮效率 氮素吸收 物质生产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8
19
作者 邓飞 王丽 +3 位作者 刘利 刘代银 任万军 杨文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30-1942,共13页
为明确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仁寿、郫县和雅安生态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 为明确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仁寿、郫县和雅安生态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的干物质积累特性为生态条件、秧龄、移栽方式及其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稻单茎和群体干物重均受三者显著主效作用;生态条件与秧龄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分蘖盛期至抽穗期群体干物重,而生态条件与移栽方式、秧龄与移栽方式及三者互作则主要影响抽穗后水稻单茎和群体干物重。(2)高产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因生态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仁寿的产量主要来自抽穗后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积累,与茎鞘物质的输出和转化相关不显著;在郫县,茎鞘物质输出和转化对产量贡献大于在仁寿,产量与孕穗期茎鞘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r=0.775*),与成熟期茎鞘干物质分配比例则呈显著负相关(r=0.757*);在雅安,抽穗后茎鞘干物质的输出和转化与产量正相关。(3)水稻产量以仁寿最高,较郫县和雅安高5.52%和17.65%;秧龄和移栽方式均能影响水稻最终产量,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仁寿的栽培方式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影响产量,在郫县则通过影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对产量的调控,雅安的栽培方式主要通过群体颖花量和千粒重调控产量。(4)适宜的栽培方式能有效调控水稻干物质生产,促进产量的提高。在仁寿和郫县,50d秧龄单苗优化定抛有效地协调了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水稻增产;在雅安,50d秧龄单苗手插具有较高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效率,增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条件 栽培方式 水稻 物质生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的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研究 被引量:143
20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7 位作者 常勇 龚金龙 郭振华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5-1248,共14页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干物质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干物质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在确保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的前提下)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播种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相关不显著;(2)群体干物重拔节前无明显差异,拔节后均是手栽稻最高,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小,并随生育进程差异越来越大,而单茎干物重整个生育期都是手栽稻最大,直播稻最小;(3)阶段干物质积累上,播种至拔节期差异较小,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都是手栽稻极显著高于机插稻,机插稻极显著高于直播稻,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播种至拔节期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拔节至抽穗期大体相当,抽穗至成熟期依次降低;(4)干物质分配上,成熟期穗和茎干物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而叶和鞘的比例依次增大,但叶的比例在孕穗、抽穗、蜡熟3个时期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5)物质输出和转化上,叶、茎物质输出率和转化率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且蜡熟期后茎都有物质回运现象,手栽回运的最多,直播最少;鞘物质输出率相当,转化率手栽和机插低于直播;(6)光合生产上,拔节前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当,光合势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依次增大;拔节至抽穗期,光合势也是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差异较小;抽穗期有效叶面积率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间没有明显差异,而高效叶面积率手栽极显著高于机插,机插又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以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是手栽最大,直播最小。说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干物质和光合生产有各自特征,与机插稻和直播稻相比,手栽稻前期物质积累量适宜,中后期物质积累量显著高,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运输转化效率高,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高产栽培 物质生产特征 光合生产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