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上扬子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十字铺组与牯牛潭组的划分与时空分布 被引量:11
1
作者 樊茹 邓胜徽 +3 位作者 张学磊 张师本 卢远征 李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5-742,共8页
笔者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大量的野外勘察以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结合露头和钻井资料对上扬子区中奥陶世牯牛潭组与十字铺组的定义与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结果表明:十字铺组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晚期(Dw3)的... 笔者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大量的野外勘察以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结合露头和钻井资料对上扬子区中奥陶世牯牛潭组与十字铺组的定义与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结果表明:十字铺组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晚期(Dw3)的一套以页岩为主的地层,呈条带状近东西向分布于黔北、川东南及滇东北等地区。牯牛潭组是达瑞威尔期(Dw1—Dw3)的一套灰岩相沉积,与下伏和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类型存在四种情况。在其中三种情况下,该组可能与上覆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该组底、顶界穿时明显:底界主要介于Dw1晚期至Dw2早期之间,对应牙形石Lenodus antivariabilis带至Lenodus variabilis带;顶界最晚可达Dw3晚期,对应牙形石Pygodus anserinus带,最早仅到Dw1晚期(L.antivariabilis带)。在研究区该组主要分布于川东、重庆大部、黔北、黔东北、鄂西及湘西北地区。在部分地区,牯牛潭组上部可与十字铺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铺 牯牛潭组 牙形石 达瑞威尔期 上扬子区
下载PDF
对贵阳乌当牯牛潭组时代归属的新认识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友庄 代新春 《贵州工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56-59,共4页
贵阳乌当奥陶系牯牛潭组的时代归属,历来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对该区牯牛潭组所含化石的分析和新的化石资料,发现该组的化石,不但有早奥陶世的分子,也有中奥陶世的分子,从而认为该区的牯牛潭组是一个跨统的岩石地层单位。
关键词 早中奥陶世 牯牛潭组 地质时代
下载PDF
鄂西南宣恩地区牯牛潭组和宝塔组时代讨论:来自牙形石的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华 何仁亮 +3 位作者 孟峥 刘力 潘龙克 毛启曦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5-140,共6页
鄂西南宣恩地区牯牛潭组瘤状灰岩与宝塔组龟裂纹灰岩为整合接触,相变缺失了庙坡组。通过对牯牛潭组和宝塔组界线附近牙形石样品的采集和鉴定,发现代表庙坡组开始沉积的Pygodus serrus牙形石带的Eo.Foliaceaus亚带初现于牯牛潭组顶部瘤... 鄂西南宣恩地区牯牛潭组瘤状灰岩与宝塔组龟裂纹灰岩为整合接触,相变缺失了庙坡组。通过对牯牛潭组和宝塔组界线附近牙形石样品的采集和鉴定,发现代表庙坡组开始沉积的Pygodus serrus牙形石带的Eo.Foliaceaus亚带初现于牯牛潭组顶部瘤状灰岩中,而消失于宝塔组龟裂纹灰岩,说明牯牛潭组为中奥陶世地层(O_2),宝塔组为中-晚奥陶世地层(O_(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牯牛潭组 宝塔 地质时代 牙形石 鄂西南
下载PDF
湖北宜昌远安真金和界岭奥陶系牯牛潭组顶部的牙形刺及其地层意义(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志浩 Stig M. BERGSTROM +2 位作者 马譞 宋妍妍 张元动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本文描述了采自湖北宜昌远安真金和界岭剖面奥陶系牯牛潭组顶部的牙形刺,它们有Baltoniodus prevariabilis,Drepanoistodus venustus,Panderodus gracilis,Periodon aculeatus,Protopanderodus calceatus,P.varicostatus?,Yangtzeplacog... 本文描述了采自湖北宜昌远安真金和界岭剖面奥陶系牯牛潭组顶部的牙形刺,它们有Baltoniodus prevariabilis,Drepanoistodus venustus,Panderodus gracilis,Periodon aculeatus,Protopanderodus calceatus,P.varicostatus?,Yangtzeplacognathus foliaceus和Y.protoramosus等,确认宜昌地区牯牛潭组顶部应归属于奥陶系达瑞威尔阶Pygodus serra带之Yangtzeplacognathus protoramosus亚带,并可与宜昌黄花场剖面和南京汤山外杆沟剖面同名组顶部及新疆柯坪羊吉坎剖面一间房组顶部的牙形刺带相对比。同时,它要比重庆城口大槽剖面牯牛潭组顶部的牙形刺带低3个带(Pygodus anserinus带至Baltoniodus variabilis带),这一事实也说明了牯牛潭组顶部在中国扬子地台的穿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奥陶系 牯牛潭组 地层意义 真金和界岭剖面 远安 宜昌 湖北
原文传递
湖北宜昌真金和陈家河奥陶系牯牛潭组至宝塔组的牙形刺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志浩 甄勇毅 +1 位作者 马譞 张元动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9,共17页
根据采自湖北宜昌分乡陈家河和远安真金两剖面奥陶系牯牛潭组至宝塔组的牙形刺,将该段地层的牙形刺生物带自上而下综合划分为Hamarodus brevirameus,Amorphognathus superbus,Baltoniodus alobatus,Pygodus anserinus-Yangtzeplacognath... 根据采自湖北宜昌分乡陈家河和远安真金两剖面奥陶系牯牛潭组至宝塔组的牙形刺,将该段地层的牙形刺生物带自上而下综合划分为Hamarodus brevirameus,Amorphognathus superbus,Baltoniodus alobatus,Pygodus anserinus-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Yangtzeplacognathus protoramosus,Yangtzeplacognathus foliaceus,Histiodella kristinae-Eoplacognathus suecicus,Dzikodus tablepointensis,Lenodus variabilis和Lenodus antivariabilis等牙形刺生物带。其中宝塔组之Hamarodus brevirameus,Amorphognathus superbus生物带及Baltoniodus alobatus生物带顶部归为凯迪阶(Katian),庙坡组Baltoniodus alobatus生物带大部和Pygodus anserinus-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生物带中上部归为桑比阶(Sandbian),而牯牛潭组的Yangtzeplacognathus protoramosus至Lenodus antivariabilis等牙形刺生物带和庙坡组Pygodus anserinus-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生物带下部则归入达瑞威尔阶(Darriwillian)。这一牙形刺带序列与宜昌黄花场和分乡剖面的牙形刺生物带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牯牛潭组 宝塔 奥陶系 宜昌真金 陈家河 湖北
原文传递
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中奥陶统牯牛潭组上部灰岩的微相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深洋 李越 毛颖颜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2-459,共8页
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钻遇牯牛潭组上部灰岩地层,属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顶部,自下而上出现棕灰色生屑泥粒状灰岩、棕红色生屑粒泥状灰岩、灰色瘤状灰岩、棕红色生屑粒泥状灰岩、棕灰色与灰色生屑粒泥状灰岩夹含少量泥质条带的灰色生屑泥状... 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钻遇牯牛潭组上部灰岩地层,属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顶部,自下而上出现棕灰色生屑泥粒状灰岩、棕红色生屑粒泥状灰岩、灰色瘤状灰岩、棕红色生屑粒泥状灰岩、棕灰色与灰色生屑粒泥状灰岩夹含少量泥质条带的灰色生屑泥状灰岩。以碳酸钙灰泥和粉砂屑基质沉积为主,见少量细颗粒破碎程度高的三叶虫、介形类、棘皮类等后生动物化石碎片,部分层位的生屑颗粒长轴无定向排列,它们在偏深水区安静海底堆积后无动荡水流频繁改造,顶部的生物扰动现象可能与海退有关。牯牛潭组上部没有典型暖水浅水相的化石类型和内碎屑颗粒沉积,灰岩均形成于最大浪基面之下水温偏凉的开阔陆表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微相 沉积环境 牯牛潭组上部 达瑞威尔期 中奥陶统 宜昌 湖北
原文传递
湖北松滋、建始地区中、上奥陶统牯牛潭组至宝塔组牙形类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龚方怡 吴荣昌 +2 位作者 闫冠州 栾晓聪 张雨晨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36,共24页
本文针对湖北松滋响水洞剖面及建始小茶园剖面牯牛潭组至宝塔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牙形类序列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自下而上可识别7个牙形类化石带,分别是Lenodus antivariabilis带、Lenodus variabilis带、Yangtzeplacognathus cras... 本文针对湖北松滋响水洞剖面及建始小茶园剖面牯牛潭组至宝塔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牙形类序列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自下而上可识别7个牙形类化石带,分别是Lenodus antivariabilis带、Lenodus variabilis带、Yangtzeplacognathus crassus带、Dzikodus tablepointensis带、Yangtzeplacognathus foliaceus带、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带及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剖面牙形类序列与华南中晚奥陶世综合序列基本一致,但缺失达瑞威尔晚期牙形类生物带(Eoplacognathus suecicus带至Yangtzeplacognathus protoramosus带)的完整记录,这一缺失在扬子台地多个剖面均有记录,可能指示达瑞威尔晚期存在的区域性海平面变化以及全球海洋古环境变化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类生物地层 地层缺失 牯牛潭组–宝塔 中–上奥陶统 湖北地区
原文传递
牯牛潭组与庙坡组的界线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建华 陈均远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1-195,T001,共6页
牯牛潭组和庙坡组是张文堂(1962)命名建立的,标准剖面位于湖北宜昌分乡镇西侧的牯牛潭。牯牛潭组以灰岩与瘤状灰岩为主,厚约20m;庙坡组为页岩夹灰岩,厚约2m,页岩的出现为庙坡组的开始。长期以来这一观点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所接受。70年代... 牯牛潭组和庙坡组是张文堂(1962)命名建立的,标准剖面位于湖北宜昌分乡镇西侧的牯牛潭。牯牛潭组以灰岩与瘤状灰岩为主,厚约20m;庙坡组为页岩夹灰岩,厚约2m,页岩的出现为庙坡组的开始。长期以来这一观点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所接受。70年代初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南队在湖北宜昌黄花场重测奥陶系剖面时,在牯牛潭组顶部约0.5m厚的地层中发现了三叶虫Birmanites hupeiensis Yi,Lonchodomas brevicis L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牯牛潭组 地层 界线
原文传递
湘西-鄂西中-晚奥陶世头足类动物群
9
作者 方翔 陈挺恩 +1 位作者 王文卉 张允白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7-216,共20页
湘西–鄂西地区具有中–晚奥陶世连续过渡、出露良好的地层序列,并产出大量头足类化石。我们选择了位于该地区的湖北宜昌陈家河剖面和湖南桃源茅草铺剖面开展头足类研究工作,采集化石标本1000余块,鉴定出了24属46种。本文描述了其中6个... 湘西–鄂西地区具有中–晚奥陶世连续过渡、出露良好的地层序列,并产出大量头足类化石。我们选择了位于该地区的湖北宜昌陈家河剖面和湖南桃源茅草铺剖面开展头足类研究工作,采集化石标本1000余块,鉴定出了24属46种。本文描述了其中6个新种,归属于3目3科5属。在中–晚奥陶世头足类动物群研究基础上,本文在湖北宜昌陈家河剖面宝塔组和临湘组自下而上识别出Sinoceras chinense带和Richardsonoceras simplex带两个头足类化石带;在湖南桃源茅草铺剖面牯牛潭组、大田坝组和宝塔组下部识别出4个头足类化石带,自下而上分别是Proterovaginoceras incognitum带、Ancistroceras undulatum带、Cyclolituites带以及Sinoceras chinense带。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已发表的数据,本文厘定了中扬子地区牯牛潭组到宝塔组的5个头足类化石带,自下而上分别是:Proterovaginoceras incognitum带、Meitanoceras–Ancistroceras带、Lituites–Cyclolituites带、Sinoceras chinense带和Richardsonoceras simplex带,为该地区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头足类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学 奥陶纪 牯牛潭组 大田坝 宝塔 中扬子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