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定量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史超群 王云龙 +11 位作者 秦智 林艳波 潘兆光 陈国辉 刘小芹 鲍志东 陶醉 方松 窦鲁星 姚婷婷 杨尚锋 杨益春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1-264,共14页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测井解释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压实作用是导致大安油田泉...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测井解释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压实作用是导致大安油田泉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物性变差最主要的成岩作用。研究区储集层压实程度为中等,压实破坏程度与储集层复合砂体厚度、分选系数、泥质含量等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胶结作用是研究区储集层物性变差的又一重要因素。区内胶结作用强度较弱,胶结作用减孔率与相对构型界面的位置、石英绝对含量、碎屑组分含量和杂基含量等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3)溶蚀作用对区内储集层物性的改善程度相对较小。溶蚀作用增孔率与复合砂体厚度、杂基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压实、胶结、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物性改造程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反映砂体的垂向叠置关系、河道厚度规模、水动力强度等沉积特征对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强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泉头组 泉四段 成岩作用 特低渗—超低渗 储集层 孔隙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