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8篇文章
< 1 2 2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伟红 牛瑞 郝琳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 :分析特发性室上速 (ISVT)患者的心率变异特点 ,研究 ISVT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 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 ISVT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记录分析系统软件 ,测定自主神经的功能。结果 :3例均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 ,交... 目的 :分析特发性室上速 (ISVT)患者的心率变异特点 ,研究 ISVT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 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 ISVT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记录分析系统软件 ,测定自主神经的功能。结果 :3例均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 ,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迷走神经活性降低。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 ISVT发作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ISVT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起搏器优化程控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陈飞燕 李晓波 张进鹏 《医疗装备》 2024年第7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起搏器优化程控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于医院行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高频事件的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未实... 目的探讨起搏器优化程控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于医院行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高频事件的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未实施起搏器优化程控,试验组实施起搏器优化程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FHQ)评分、运动耐量(6 min步行距离)波动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LFH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MLFH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职能、总体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搏器优化程控可降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发作频率,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优化程控 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发作频率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闵宇凯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中心急诊2022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收治的SVT患者80例,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以1:1的比例划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盐酸维拉帕米注射... 目的:分析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中心急诊2022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收治的SVT患者80例,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以1:1的比例划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以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预后指标、心功能指标(LVEF、E/A)、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用药后转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转复率对比无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72h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LVEF、E/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LVEF、E/A)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VT患者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可发挥积极作用,能够缩短患者用药后转复时间,防范疾病复发、改善心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急诊 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功能指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体表心电图在特发性左室室速和宽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健 邹建刚 刘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91-1594,1605,共5页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对特发性左室室速和宽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呈右束支阻滞(RBBB)型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宽QRS波心动过速(WCT)患者体表心电图资料。结果:房室分离、心...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对特发性左室室速和宽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呈右束支阻滞(RBBB)型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宽QRS波心动过速(WCT)患者体表心电图资料。结果:房室分离、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无人区心电轴(-90°~±180°)或电轴左偏、下壁导联(Ⅱ、Ⅲ、avF)以S波为主、Ⅰ导联呈Rs波、avL导联呈Rs或qR(s)、V6导联呈rS型、心动过速终止恢复窦性心律时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对特发性左室室速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电轴正常或右偏、下壁导联以R波为主、avL导联呈rS或QS型、V6导联呈Rs型对诊断宽QRS波SVT有价值。结论:体表心电图可有效地用于RBBB型无器质性心脏病WCT的鉴别,本研究表明若干体表心电图特征可用于特发性左室室速和宽QRS波SVT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心电网 特发性左室室速 宽QRS波 室上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5
作者 邬晓玲 吕铁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99-603,共5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4月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ILV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31例ILVT患儿,中位首发年龄7.8(3.3~10.8)岁。男21例、女10例,首发年龄... 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4月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ILV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31例ILVT患儿,中位首发年龄7.8(3.3~10.8)岁。男21例、女10例,首发年龄为6~18岁共18例(58.1%)。接受射频消融的患儿(手术组,14例)的首发年龄为9.4(6.7~11.7)岁,大于未接受射频消融的患儿[非手术组,17例,5.4(0.4~9.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无明确诱因。10例患儿以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为主要表现。非手术组和手术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临床表现较轻微。抗心律失常药物以维拉帕米及普罗帕酮疗效较好,复律有效率分别为100%和64.7%。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即刻成功率100%,远期随访2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正常。结论ILVT多发生在学龄期,无明确诱因,临床症状不重,大多药物治疗反应好且预后良好,对于反复发作且药物疗效欠佳者可行射频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特点 射频消融 儿童
下载PDF
左室特发性室速误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时向民 王玉堂 +3 位作者 单兆亮 闫俊瑾 赵立朝 李天德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646-648,共3页
目的 :分析起源于左室后间隔特发性室速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 ,探讨其误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及两者的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 1999~ 2 0 0 2年住院的左室特发性室速 5例 ,平均年龄 2 7岁 ,男 4例 ,女 1例 ,心动过速均有突发突止 ... 目的 :分析起源于左室后间隔特发性室速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 ,探讨其误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及两者的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 1999~ 2 0 0 2年住院的左室特发性室速 5例 ,平均年龄 2 7岁 ,男 4例 ,女 1例 ,心动过速均有突发突止 ,不伴血流动力学障碍 ,且对异搏定敏感的特点 ,均在外院误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性传导 ,射频消融未成功。结果 :本组 5例电生理检查心室程控刺激诱发心动过速 ,伴有室房分离 ,ECG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 ,有时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电轴不偏或左偏 ,在左后间隔最提前的 P电位处消融后心动过速不能被诱发。结论 :起源于左后间隔的特发性室速临床表现与室上速相似 ,但 ECG V1 和 V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诊断 心动过速 室上性/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误诊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差异性传导的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国秀 钟国强 +6 位作者 郑剑光 朱立光 陶新智 伍伟锋 曾知恒 刘浩 唐尔闻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2-864,共3页
目的总结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LVT)的体表心电图形态特点和电生理特点,探讨其误诊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并差异性传导(室上速并差传)的原因及两者的鉴别要点。方法选择进行了心内电生理和成功的导管射频消融术证实为ILVT且术前曾误诊为... 目的总结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LVT)的体表心电图形态特点和电生理特点,探讨其误诊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并差异性传导(室上速并差传)的原因及两者的鉴别要点。方法选择进行了心内电生理和成功的导管射频消融术证实为ILVT且术前曾误诊为PSVT并差传的病例13例,回顾性分析ILVT的临床、体表心电图、心内电生理特点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比分析PSVT并差传的心电图特点。结果ILVT和PSVT并差传的体表心电图均呈宽QRS形心动过速,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或伴类RBBB特征。ILVT的心电轴左偏或重度右偏,其QRS波群呈类RBBB图形,V1导联有“兔耳征”者11例,13例均呈I、V5、V6的S波宽但顶峰呈尖锐状,不粗钝无明显切迹,V6导联R/S<1者12例。起源于心室间隔部及左室心尖部9例,其体表心电图上Ⅱ、Ⅲ、avF均以S波为主,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和左室游离壁近心底部4例,其Ⅱ、Ⅲ、avF以R波为主。电生理特点:13例均可诱发及中止,室速时呈VA分离或1:1VA传导、2:1VA传导,心室刺激可拖带心动过速。用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方法标测靶点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全部获得即刻成功,2例术后复发。结论体表心电图鉴别ILVT和PSVT并差传有其独特性和局限性,电生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手段,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差异性传导 电生理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与临床治疗分析
8
作者 李婷 《青春期健康》 2023年第10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60例,对患者采用心电图诊断,并按照心电图诊断结果分成两组,左束支阻滞型特... 目的:研究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60例,对患者采用心电图诊断,并按照心电图诊断结果分成两组,左束支阻滞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组(LBBB型患者35例)和右束支阻滞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组(RBBB型患者25例),两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或/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1年内临床治疗效果显示:35例LBBB型患者中10例采用维拉帕米或联用维拉帕米+小剂量腺苷药物治疗终止发作,治疗后1年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30.00%),剩余25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故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均成功消融,治疗后1年内复发2例(复发率为8.00%)。25例RBBB型患者中8例采用维拉帕米或联用维拉帕米+小剂量腺苷药物治疗终止发作,治疗后1年内复发2例(复发率为25.00%),剩余17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故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均成功消融,治疗后1年内复发1例(复发率为5.88%)。LBBB型患者总满意度为85.71%;RBBB型患者总满意度为88.00%。X线三维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中X线曝光时间和射频消融手术时间均低于X线二维指导,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X线三维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放电次数和消融后电轴变化占比与X线二维指导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1年内LBBB型复发患者和RBBB型复发患者再次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后均消融成功,心电图检查也无明显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结构改变或左室增大情况。治疗后1年内虽有复发情况,但是症状以心前区不适、心悸、胸闷、头晕为主,均未出现晕厥、室性早搏、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情况。结论: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可以对LBBB型和RBBB型进行区分,该病常用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无效可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方法,且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疗效显著;若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则需再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诊断 射频消融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宽QRS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
9
作者 程晓曙 李菊香 +5 位作者 吴清华 吴延庆 程应樟 程开诚 胡建新 姜醒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63-,共1页
目的 报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和宽QRS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鉴别诊断和射频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85例患者 ,记录心动过速发作时 12导联心电图和或食道心电图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诱发的宽QRS心动过速 (WQ... 目的 报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和宽QRS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鉴别诊断和射频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85例患者 ,记录心动过速发作时 12导联心电图和或食道心电图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诱发的宽QRS心动过速 (WQRST)若室 房 1∶1传导 ,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 2 0~30mg ,观察有无室房分离 ,则明确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并确定心动过速的靶点位置进行消融。 结果  85例患者 ,其中 4 5例心电图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电轴左偏 ,食管心电图 5例室房 1∶1传导 ,心内电生理诊断为左室特发性室速 (ILVT) ,4 4例左室中后间隔消融成功。 6例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 +II、III、avF导联高大R波 ,心内电生理诊断右室流出道室速 3例 ,左室流出道室速 1例 ,消融成功 ;1例房性心动过速Maiham氏纤维前传 ,于右侧游离壁消融成功 ;1例疑为特发性心外膜左室流出道室速。 34心电图诊断为SVT并束支阻滞病例 33例电生理确诊为SVT ,1例为ILVT ,消融成功。结论 RFCA术前对WQRST图形 ,必要时结合食道心电图描记进行仔细鉴别 ,对多数IVT与宽QRS波SVT能够作出鉴别诊断 ,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心搏过速 心律失常 室性 QRS 特发性
下载PDF
左后间隔特发性室速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10
作者 陈光瑞 王朝亮 +1 位作者 倪代梅 吴永全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66-167,共2页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1岁,因发作性心悸2年入院.每次发作历时10余分钟到10余小时不等,发作时无晕厥,无抽搐,伴胸闷、乏力.多能够自行缓解,最近一次发作历时10余小时不能缓解,急诊入院,经胺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静脉用药均无效,后...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1岁,因发作性心悸2年入院.每次发作历时10余分钟到10余小时不等,发作时无晕厥,无抽搐,伴胸闷、乏力.多能够自行缓解,最近一次发作历时10余小时不能缓解,急诊入院,经胺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静脉用药均无效,后经静脉注射维拉帕米终止发作.此次拟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入院.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发作时心电图示:心率197次/min,电轴左偏,QRS时限135 ms,Ⅱ、Ⅲ导联呈rS,SⅢ〉SⅡ,V1呈右束支阻滞图形,V5、V6 R 置入冠状窦电极,腔内心电图示V-A传导,CS1~2 V-A较近,逆行A波最早,呈偏心性,诊断为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旁道.因此经动脉逆行送入国产Fire Magic消融导管,在左室游离壁VA融合处消融(华南医电GY-8100射频仪)约6 s,图形发生变化:房室分离,室率大于房率(图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 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特发性左室室速酷似室上性心动过速一例
11
作者 刘志琴 刘君实 +2 位作者 郑亚西 刘晓桥 李世英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14-215,共2页
关键词 超声心动 室上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左室室速
下载PDF
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的智能分类模型: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
12
作者 王泓森 米利杰 +9 位作者 张越 葛兰 赖杰伟 陈韬 李健 时向民 修建成 唐闵 阳维 郭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858,共8页
目的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探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机制鉴别的智能分类模型。方法选取356份SVT的穿戴式心电图,通过五折交叉验证的方式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建立智能分类模型,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SVT并行电生理检... 目的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探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机制鉴别的智能分类模型。方法选取356份SVT的穿戴式心电图,通过五折交叉验证的方式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建立智能分类模型,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SVT并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共101例作为测试集。对比心动过速诱发前后的心电图参数改变,基于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并加入窦性心律对比图增强训练,建立SVT机制分类的智能分类模型并验证诊断效能。进一步提取II,III,V1三导联心电信号建立分类模型,并对比其与十二导联智能分类模型的效能。结果101例测试集中68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3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训练模型在验证集中识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最高精确率-召回率曲线下面积达到0.9492,F1评分为0.8195。最终II导联,III导联,V1导联,三导联与十二导联智能分类模型于测试集中的总F1评分分别为0.5597,0.6061,0.3419,0.6003与0.6136。对比十二导联,III导联的净重新分类指数与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分别为-0.029(P=0.714)与-0.005(P=0.817)。结论基于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初步建立了穿戴式心电图对SVT机制分类的智能分类模型,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戴式心电图 室上性心动过速 十二导联心电图 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1逆传酷似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13
作者 谢晓林 林玎 《心电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59-460,共2页
患者男性,2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6个月,再发1周就诊.既往否认心脏疾患史.体检:心界不大,心率150次 / 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BP 108 / 60mmHg.心电图(图1A)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心律齐,QRS时间0.12s,心室率150次 / min.V1呈rsR... 患者男性,2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6个月,再发1周就诊.既往否认心脏疾患史.体检:心界不大,心率150次 / 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BP 108 / 60mmHg.心电图(图1A)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心律齐,QRS时间0.12s,心室率150次 / min.V1呈rsR型,V5、V6呈RS 型,R / S<1,S波粗钝增宽;电轴-90°,SⅢ≤SⅡ,R波 aVL>Ⅰ.Ⅲ、aVL、V1 QRS波群终末部分似可见P-波.食管心电图证实每个QRS波群后均紧邻1个P-波,R-P间期9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食管心电图 逆传 病理性杂音 QRS时间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T段压低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14
作者 吴燕 王孝萍 +4 位作者 马望歌 宁菲菲 文雯 高立 周娟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8-41,47,共5页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ST段压低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影响因素及与ST段压低形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PSVT发作时伴ST段压低,且已行腔内电生理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7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造影阴性组(n=...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ST段压低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影响因素及与ST段压低形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PSVT发作时伴ST段压低,且已行腔内电生理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7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造影阴性组(n=47)与造影阳性组(n=27)。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PSVT类型、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及ST段压低形态,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相比较,造影阳性组患者年龄更大(63±10 vs. 55.2±9)岁, P<0.01,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更高(48%vs. 15%),P<0.01,出现胸闷/胸痛症状的比例更高(96%vs. 66%), P<0.05,但出现心悸症状的比例显著降低(82%vs. 98%), P<0.05,而10年ASCVD风险显著增高(P<0.01)。两组患者ST段压低形态无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心悸症状、胸闷/胸痛症状、高血压、10年ASCVD风险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胸闷/胸痛症状(OR=11.437, 95%CI 1.315~99.488, P<0.05)、10年ASCVD风险(OR=2.570, 95%CI 1.205~5.481, P<0.05)是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SVT发作时ST段压低形态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显著预测价值。10年ASCVD风险越高,且伴有胸闷/胸痛症状的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可能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T段压低形态 危险因素 症状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近10年中西医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进展
15
作者 陈曦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1期17603-17607,共5页
本文通过对近10年中西医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概况进行整理,以期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 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中医 西医 治疗进展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任凌鹤 李晓 冯丹丹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75例)分为对照/观察组(37/3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 目的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75例)分为对照/观察组(37/3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转复时间、心率改善情况,护士核心能力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儿转复时间为(12.23±2.16)min,观察组患儿转复时间为(10.11±2.04)min,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t=4.371,P<0.001)。观察组患儿心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92.11%(35/38)vs70.27%(26/37)],(P<0.05)。观察组护士各项核心技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94.74%(36/38)vs75.68%(28/37)],(P<0.05)。结论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患儿转复时间,提高心率改善情况与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救 小儿
下载PDF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对急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张莹莹 安继鹏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3期285-287,291,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酒石酸美托洛尔和胺碘酮静脉给药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律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邹平市人民医院急诊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00例,依据用药方法分为酒石酸美托洛尔和胺碘酮静脉给药组(... 目的分析急诊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酒石酸美托洛尔和胺碘酮静脉给药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律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邹平市人民医院急诊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00例,依据用药方法分为酒石酸美托洛尔和胺碘酮静脉给药组(联合用药组)、单独胺碘酮静脉给药组(单独用药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物起效时间、复律时间以及疗效评定。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单独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独用药组,药物起效时间、复律时间均短于单独用药组(P值均<0.05)。结论急诊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酒石酸美托洛尔和胺碘酮静脉给药的疗效较单独胺碘酮静脉给药显著,且不良反应更少,复律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酒石酸美托洛尔 胺碘酮
下载PDF
体表12导联心电图对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灶定位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狄文成 姚焰 +3 位作者 马坚 陈柯萍 张奎俊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分析患者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形态特征,旨在提出简便的ECG指标来预测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起源。方法回顾我院54例经射频导管消融(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ECG资料,总结不同部位起源特发性流... 目的分析患者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形态特征,旨在提出简便的ECG指标来预测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起源。方法回顾我院54例经射频导管消融(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ECG资料,总结不同部位起源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ECG形态特征。结果不同起源灶有特征性的ECG形态①左心室流出道心内膜起源的ECG100%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87.5%胸前V6导联出现S波;②左冠状窦起源的100%符合V1或V2导联R/S波幅指数≥30%和R波时限指数≥50%这两个条件;③右心室流出道游离壁起源下壁导联的R波多有切迹,且V2导联的S波振幅较深,胸前导联移行晚。结论12导联体表ECG特征,对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灶定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 起源灶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家友 廖德宁 +3 位作者 赵学 顾兴建 杜荣增 任雨笙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516-517,共2页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效果。方法62例患者起源于左室间隔部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P电位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起源于其他部位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效果。方法62例患者起源于左室间隔部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P电位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起源于其他部位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结果体表心电图能准确预测IVT的起源;起源于右室流出道36例(58.1%),左室间隔部21例(33.9%),右室流入道4例(6.5%),左室流出道1例(1.5%);消融成功率93.5%(58/62),复发率5.2%(3/58);消融未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手术中未诱发出IVT;术后出现心包填塞1例。结论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特发性 射频导管消融
下载PDF
不同类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健 阮发晖 +5 位作者 杨溶海 易绍东 崔英凯 黄晓波 贾满盈 孟素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52-1153,116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165例IVT病人,根据心电图特征,采用心脏内“起源处”分类方法,其中右室流出道IVT86例,平均年龄[36±12(18 ̄56)]岁,男26例,女60例。左室间隔I...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165例IVT病人,根据心电图特征,采用心脏内“起源处”分类方法,其中右室流出道IVT86例,平均年龄[36±12(18 ̄56)]岁,男26例,女60例。左室间隔IVT75例,平均年龄[26±15(16 ̄45)]岁,男54例,女21例。左冠窦IVT4例,年龄分别为(22、40、45、70)岁,男2例,女2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结果右室流出道IVT男∶女=1∶2.3;左室间隔IVT男∶女=2.6∶1。左室间隔IVT发病年龄较右室流出道IVT更为年青(P<0.01)。IVT发作时心电图形态:右室流出道IVT均为左束支阻滞图形,30例主要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左室间隔IVT均为右束支阻滞图形,多表现为持续性IVT,仅4例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左冠窦IVT均为不典型束支阻滞图形,额面电轴向下,3例于V3过渡为“R”,1例于V2过渡为“R”,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和短阵IVT。右室流出道IVT均为起搏标测消融,治疗成功率100%,4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左室间隔IVT以激动标测时最早的P电位为消融靶点,治疗成功率95%,5例复发,3例再次消融成功,2例拒绝再次手术;左冠窦IVT均为起搏标测消融成功。结论IVT主要见于青壮年。右室流出道IVT多见于女性,而左室间隔IVT多见于男性。射频消融治疗是根治IVT的有效方法。左室间隔IVT常为持续性,主要在激动标测时消融;而右室流出道IVT和左冠窦IVT多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和室性早搏,多采用起搏标测消融。左冠窦IVT相对较为少见,当IVT呈不典型束支阻滞图形,特别是胸前导联R波在V2、V3迅速过渡时,应考虑左冠窦IVT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消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