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误诊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差异性传导的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国秀 钟国强 +6 位作者 郑剑光 朱立光 陶新智 伍伟锋 曾知恒 刘浩 唐尔闻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2-864,共3页
目的总结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LVT)的体表心电图形态特点和电生理特点,探讨其误诊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并差异性传导(室上速并差传)的原因及两者的鉴别要点。方法选择进行了心内电生理和成功的导管射频消融术证实为ILVT且术前曾误诊为... 目的总结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LVT)的体表心电图形态特点和电生理特点,探讨其误诊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并差异性传导(室上速并差传)的原因及两者的鉴别要点。方法选择进行了心内电生理和成功的导管射频消融术证实为ILVT且术前曾误诊为PSVT并差传的病例13例,回顾性分析ILVT的临床、体表心电图、心内电生理特点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比分析PSVT并差传的心电图特点。结果ILVT和PSVT并差传的体表心电图均呈宽QRS形心动过速,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或伴类RBBB特征。ILVT的心电轴左偏或重度右偏,其QRS波群呈类RBBB图形,V1导联有“兔耳征”者11例,13例均呈I、V5、V6的S波宽但顶峰呈尖锐状,不粗钝无明显切迹,V6导联R/S<1者12例。起源于心室间隔部及左室心尖部9例,其体表心电图上Ⅱ、Ⅲ、avF均以S波为主,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和左室游离壁近心底部4例,其Ⅱ、Ⅲ、avF以R波为主。电生理特点:13例均可诱发及中止,室速时呈VA分离或1:1VA传导、2:1VA传导,心室刺激可拖带心动过速。用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方法标测靶点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全部获得即刻成功,2例术后复发。结论体表心电图鉴别ILVT和PSVT并差传有其独特性和局限性,电生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手段,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差异性传导 电生理 射频消融
下载PDF
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立堂 蔡天志 兰燕平 《现代临床医学》 200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关键词 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室速 长QT间期综合征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器质性心脏病 左室流出道室速 ILVT 维拉帕米
下载PDF
心电轴上偏和下偏两种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并存的导管消融 被引量:3
3
作者 单其俊 陈明龙 +3 位作者 邹建刚 陈椿 杨兵 曹克将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研究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 (ILVT)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75例ILVT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 ,其中 6例有自发或电生理诱发的心电轴上偏和下偏 2种ILVT。结果 用激动标测、起搏标测和隐匿性拖带的方法对 2种室性心动过速 ... 目的 研究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 (ILVT)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75例ILVT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 ,其中 6例有自发或电生理诱发的心电轴上偏和下偏 2种ILVT。结果 用激动标测、起搏标测和隐匿性拖带的方法对 2种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进行标测 ,心电轴上偏型室速出口位于间隔偏心尖部 (下出口 ) ,心电轴下偏型室速出口位于间隔偏心基底部 (上出口 ) ,上、下出口之间相距 3~ 5cm。 4例在下出口和 2例在上、下出口之间的缓慢传导区消融 ,2种室速均不再诱发 ,随访6~ 39个月无复发。结论 同时表现为心电轴上偏和下偏 2种ILVT的电生理机制可能是左前分支与左后分支之间同一折返环引起的 ,其逆钟向转动表现为心电轴上偏 ,顺钟向转动表现为心电轴下偏 ,对心电轴上偏折返环的出口或缓慢传导区消融均可成功消融这 2种IL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电轴上偏 电生理 心电轴下偏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贾绍斌 沙勇 +3 位作者 仇玉民 张金莉 白向荣 陈树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1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治疗 RFCA VT
原文传递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邻近希氏束的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 被引量:16
5
作者 董建增 马长生 +1 位作者 李占全 刘旭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阐明起源自邻近希氏束的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 (ILVT)的标测和消融方法。方法对 6例起源自邻近希氏束部位的ILVT进行了成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经逆行法在左心室间隔面标测最早浦肯野电位 ,以最早浦肯野电位记录点和 /或标测电... 目的 阐明起源自邻近希氏束的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 (ILVT)的标测和消融方法。方法对 6例起源自邻近希氏束部位的ILVT进行了成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经逆行法在左心室间隔面标测最早浦肯野电位 ,以最早浦肯野电位记录点和 /或标测电极机械损伤能明确终止心动过速的地点作为消融靶点。结果  (1)消融成功率 83 3% (5 / 6 ) ,1例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在一点消融后 3种形态室速均不能被诱发 ,随访 2~ 48个月无复发。失败 1例 ,是在成功消融室速的同时并发了完全性房室阻滞 ;(2 )标测结果 :心动过速时HV (H QRS)间期是 15~ 2 0ms。 6例均在左心室间隔邻近希氏束或左束支部位滑动导管时终止心动过速。最早浦肯野电位较H波提前 6~ 16ms、较QRS提前 2 5~ 36ms。5例在窦性心律下消融 ,1例在心动过速时消融。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对起源于邻近希氏束的ILVT也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标测导管易因机械性损伤而终止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时最早浦肯野电位并结合机械损伤能终止心动过速的地点是确定消融靶点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希氏束 ILVT
原文传递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旁路的诊断和射频导管消融术 被引量:2
6
作者 楚建民 张澍 +3 位作者 马坚 华伟 王方正 陈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 :报道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ILVT)合并房室旁路的鉴别诊断和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15 6例ILVT患者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RFCA ,对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房呈 1∶1传导的患者给予三磷酸腺苷2 0~ 3 0mg静脉注射 ... 目的 :报道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ILVT)合并房室旁路的鉴别诊断和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15 6例ILVT患者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RFCA ,对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房呈 1∶1传导的患者给予三磷酸腺苷2 0~ 3 0mg静脉注射 ,观察对三磷酸腺苷的反应。同时行RS2 刺激 ,观察有无A波提前 ,明确房室旁路逆传。结果 :5例对逆向传导无影响 ,逆传A波呈非向心性分布 ,同时心室RS2 刺激A波提前 ,证明存在房室旁路逆传 ,5条房室旁路全部消融成功。消融房室旁路后再次诱发ILVT时出现室房分离 ,于左后间隔记录到分支电位或心动过速时V波最早处消融ILVT成功。结论 :ILVT可以和房室旁路同时存在并导致室房 1∶1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合并症 房室旁路 诊断 射频导管消融术 治疗
下载PDF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慧慧 孙奇 +1 位作者 戴研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7-907,共1页
患者男性,25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10余天于2014—01—23入我院。否认有头晕、黑矇、胸痛症状。入院前12天心悸症状再次发作,心电图(图1)示:心动过速伴完全性有束支传导阻滞及电轴左偏;外院静脉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后... 患者男性,25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10余天于2014—01—23入我院。否认有头晕、黑矇、胸痛症状。入院前12天心悸症状再次发作,心电图(图1)示:心动过速伴完全性有束支传导阻滞及电轴左偏;外院静脉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后心率逐渐减慢,转为窦性心律。入院当天,心电图(图2A)示:窦性心律可见T波改变(Ⅰ、Ⅱ、Ⅲ、aVF、V3-6导联倒置,倒置幅度最高达1.6mV);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33mm,左心室内径51mm,左心室射血分数63%,少量心包积液。人院诊断:考虑为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左心室射血分数 束支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 发性心悸 左心房内径 左心室内径
下载PDF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要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方丕华 荆晓丽 尹彦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5年第1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诊断要点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QRS波 典型病例 间隔部 误诊为
下载PDF
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致心律失常基质的电解剖差异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霄燕 韦伟 +5 位作者 楚建民 赵英杰 王靖 郭琦 浦介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36-341,共6页
目的 探索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LV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左心室传导系统和缓慢传导区电解剖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20例成功消融的ILVT患者(ILVT组),年龄20~51(37±7)岁,男16例;26例AVRT... 目的 探索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LV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左心室传导系统和缓慢传导区电解剖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20例成功消融的ILVT患者(ILVT组),年龄20~51(37±7)岁,男16例;26例AVRT患者(对照组),年龄25~51(38±8)岁,男20例,窦性心律下分别建立左心室三维电解剖标测,标记左心室传导系统、缓慢传导区及其交汇区,分析变异情况.ILVT组患者依据消融关键区和拖带刺激进行消融.结果 根据浦肯野电位分布将传导系统变异分为3个亚型:两分支、三分支和扇形分布于左心室间隔,两组间各分支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慢传导区在ILVT中亦存在变异:17例位于后下间隔,1例位于下间隔近心尖处,2例于中、后间隔处.浦肯野电位和舒张期电位间存在面积约(1.5±0.4) cm2的交汇区,该处拖带和消融均取得成功.6例AVRT患者于后下间隔处记录到缓慢传导区,长度[12.0~28.7 (20.4±4.7) mm对11.8~ 20.3(16.1±3.3) mm,t=2.1,P=0.048]、面积[1.6~ 3.5(2.5±0.5) cm2对1.4~2.1 (1.8±0.3) cm2,t=3.0,P=0.006]显著小于ILVT组.结论 左心室传导系统和缓慢传导区存在多种变异,使ILVT折返机制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传导系统 缓慢传导区 电解剖标测
原文传递
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后体表心电图的改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鼎 郭继鸿 +3 位作者 许原 李学斌 张海澄 黄卫斌 《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导管消融后体表心电图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35例行射频导管消融的特发性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比较术前术后12导联体表心电图,并作随访6个月时体表心电图的对比观察。结果全组35例患... 目的观察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导管消融后体表心电图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35例行射频导管消融的特发性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比较术前术后12导联体表心电图,并作随访6个月时体表心电图的对比观察。结果全组35例患者的消融均取得成功。其中6例术后Ⅱ、Ⅲ、aVF导联新出现q波,R波电压较前增高;Ⅰ、aVL导联的s波加深,QRS波群电压增加。并伴有QRS波群电轴改变,均未见ST段改变。出现心电图改变与未见心电图改变患者间消融中放电时间和消融靶点数无明显差异。在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和ST段未见动态改变。结论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导管消融后体表心电图出现的左后分支不同程度阻滞的图形改变可能因术中左后分支的分支及浦肯野纤维损伤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 体表心电图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利 袁越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观察儿童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LVT)的临床特征和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治疗的效果。方法:56例ILVT患儿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RFCA治疗,左心室特发性VT(... 目的:观察儿童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LVT)的临床特征和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治疗的效果。方法:56例ILVT患儿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RFCA治疗,左心室特发性VT(ILVT)起自间隔部者以最早的P电位处为靶点,左心室流出道VT(LOT)和左前间隔来源的IVT,均以起搏与VT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完全相同处或最早心室激动处为靶点。消融终点为程序刺激或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室速不被诱发。结果:RF-CA治疗ILVT的成功率为98.2%,复发率为5.5%。IVT起源部位分别位于左心室后间隔部47例,左前间隔3例,左心室流出道6例。结论:ILVT的RFCA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 儿童
下载PDF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1:1室房传导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清波 张晓萍 焦丽萍 《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58-159,共2页
患者女性,52岁,反复心悸半年、再次发作持续6h来诊。体检:BP135/95mmHg,HR216次/min。神志清,精神可。心脏听诊无杂音。心电图(图lA)示各导联QRS时间0.12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伴心电轴极度右偏,且所有胸导联QRS波群均不呈R... 患者女性,52岁,反复心悸半年、再次发作持续6h来诊。体检:BP135/95mmHg,HR216次/min。神志清,精神可。心脏听诊无杂音。心电图(图lA)示各导联QRS时间0.12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伴心电轴极度右偏,且所有胸导联QRS波群均不呈RS型,R-R间期匀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1室房传导 右束支传导阻滞 QRS时间 QRS波群 R-R间期 反复心悸 心脏听诊
下载PDF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消融中心动过速发生电轴改变的电生理机制
13
作者 王祖禄 韩雅玲 +2 位作者 徐凯 梁延春 梁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22-,共1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VT)射频消融放电过程中VT由电轴左偏转变为电轴右偏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2 2例特发性左心室VT患者 ,VT发作时心电图均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电生理检查确定此 2 2例患者为起源于左心室左... 目的 探讨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VT)射频消融放电过程中VT由电轴左偏转变为电轴右偏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2 2例特发性左心室VT患者 ,VT发作时心电图均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电生理检查确定此 2 2例患者为起源于左心室左后分支区域VT。经股动脉送入消融导管至左心室 ,按寻找VT时最早Purkinje纤维电位 (PP)或舒张期电位 (DP)部位的方法进行射频消融。采用温控法放电(5 5℃~ 6 0℃ ,能量最高 5 0W ) ,如放电 10~ 30s无效 ,则重新标测消融靶点。结果  2 2例患者的VT均消融成功 ,其中 2例在放电过程中出现VT由电轴左偏改变为电轴右偏 ,但VT周长无明显变化。在发生此改变的放电处PP均提前VT时体表心电图QRS波 30ms。窦律时体表心电图也均表现为电轴右偏。VT由电轴左偏改变为电轴右偏后局部PP距希氏束电位时间不变 ,但PP距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间由 30ms分别延长为 5 0ms和 4 0ms。在发生VT和窦律下体表心电图电轴改变前分别在VT时PP较为提前的部位消融 4次和 3次。最后VT均在发生电轴改变消融处的上方 ,局部PP或DP在VT时分别提前体表心电图QRS波 5 7ms和 4 8ms处消融成功。此 2例患者随访 2 1个月及 5个月无复发。结论 特发性左心室VT消融放电过程中VT由电轴左偏转变为电轴右偏的电生理机制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电轴右偏 心搏过速 心律失常 电轴 左心室 室性 电轴左偏 体表心电图 心电图 特发性 生理机制
下载PDF
特发性窦性心动过速引起左心室扩大1例
14
作者 高立威 谢瑞芹 +2 位作者 刘凡 崔炜 杨秀春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7期1550-1550,共1页
关键词 心动过速 窦性 肥大 左心室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1例
15
作者 吴伟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35-235,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彩色超声检查 发作性心悸 发作持续时间 心电轴右偏 自行缓解 全身无力 心脏听诊
下载PDF
特发性左心室室壁瘤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1例
16
作者 林加锋 陈小锋 +4 位作者 黄晓芳 季亢挺 李嘉 李岳春 殷日鹏 《心电学杂志》 2011年第4期357-360,F0003,共5页
前面9期我们已经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 /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心外膜、心大静脉(GCV)最远端及左右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 前面9期我们已经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 /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心外膜、心大静脉(GCV)最远端及左右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 /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近来我院收治1例罕见的特发性左心室室壁瘤合并持续复杂性室性心动过速并消融成功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左心室室壁瘤 特发性 室性期前收缩 射频导管消融 心室流出道 消融治疗 心电图特征
下载PDF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室房2:1传导1例
17
作者 耿学军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4期304-305,共2页
患者男性,32岁,因反复心悸、胸闷1个月就诊。体检:神志清,精神可,BP125/84mmHg。心率130次/min,心律齐,两肺呼吸音清晰,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部x线检查及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图1A)示:
关键词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胸部X线检查 超声心动描记术 传导 病理性杂音 反复心悸 肺呼吸音 心电图
下载PDF
特发性左心室型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小莉 张启高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病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19
作者 邬晓玲 吕铁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99-603,共5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4月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ILV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31例ILVT患儿,中位首发年龄7.8(3.3~10.8)岁。男21例、女10例,首发年龄... 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4月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ILV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31例ILVT患儿,中位首发年龄7.8(3.3~10.8)岁。男21例、女10例,首发年龄为6~18岁共18例(58.1%)。接受射频消融的患儿(手术组,14例)的首发年龄为9.4(6.7~11.7)岁,大于未接受射频消融的患儿[非手术组,17例,5.4(0.4~9.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无明确诱因。10例患儿以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为主要表现。非手术组和手术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临床表现较轻微。抗心律失常药物以维拉帕米及普罗帕酮疗效较好,复律有效率分别为100%和64.7%。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即刻成功率100%,远期随访2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正常。结论ILVT多发生在学龄期,无明确诱因,临床症状不重,大多药物治疗反应好且预后良好,对于反复发作且药物疗效欠佳者可行射频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特点 射频消融 儿童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中出现快速心室反应与消融成功关系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丁燕生 周菁 +2 位作者 任自文 杨俊娟 林文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1期14-16,共3页
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射频消融中出现快速心室反应 (FVR)与成功消融的关系。观察IVT在射频消融中出现FVR的表现形式、发生率 ,成功消融与无效消融中FVR的特点。 2 8例IVT行射频消融 ,成功率 2 7/ 2 8(96 .4% ) ,均无并发症出现... 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射频消融中出现快速心室反应 (FVR)与成功消融的关系。观察IVT在射频消融中出现FVR的表现形式、发生率 ,成功消融与无效消融中FVR的特点。 2 8例IVT行射频消融 ,成功率 2 7/ 2 8(96 .4% ) ,均无并发症出现。FVR表现为 :①心动过速消融中出现加速室性心律后心动过速终止 ;②心动过速中间断出现窦性心律 ;③窦性心律中间断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VT)、双发或联律、室性早搏。统计结果表明 :有效消融时表现为心动过速在消融中 10余秒内终止 ,恢复窦律 ,窦律下进一步消融出现③或直接在窦律下消融出现③ ,FVR与VT形态相同 ,且随着消融过程进行 ,FVR室性QRS波个数由多至少直至消失。结论 :IVT射频消融中出现FVR很常见 ,其出现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快速心室反应 射频消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