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附二例报道)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学斌 郭继鸿 +2 位作者 张海澄 许原 丁振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3期191-194,共4页
通过对两例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BBR VT)的临床、心电图及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 ,提出该类病人的临床特点。两例病人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例 1男性 ,VT发作最长持续达 2 7h ,体表心电图呈近似心室扑动的图形 ,心内电生理检... 通过对两例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BBR VT)的临床、心电图及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 ,提出该类病人的临床特点。两例病人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例 1男性 ,VT发作最长持续达 2 7h ,体表心电图呈近似心室扑动的图形 ,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类左束支阻滞图形 ,QRS波宽 2 6 0ms。平时体表心电图QRS波正常 ,心内电图提示HV间期延长 ,VT可稳定诱发和终止 ,存在V3 现象 ,右束支消融成功。例 2女性 ,VT发作病史 7年 ,呈无休止性VT发作 ,平时体表心电图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VT可稳定诱发和终止 ,发作时其QRS波宽为 14 0ms ,呈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V波前有稳定的H波 ,消融左后分支后可导致Ⅲ度房室阻滞而终止VT。结论 :束支折返性VT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病人 ,有独特的电生理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特点 射频消融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呈交替现象1例
2
作者 张玉荣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1期73-74,83,共3页
本文报道1例2017年6月19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呈现窄、宽交替的规律,食管导联显示逆行P波(P-波)均隐埋在QRS波群中,RP间期≤70ms,且RR间期稳定无改变,反映右... 本文报道1例2017年6月19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呈现窄、宽交替的规律,食管导联显示逆行P波(P-波)均隐埋在QRS波群中,RP间期≤70ms,且RR间期稳定无改变,反映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心动过速无影响,进而表明房室结折返环路中无希氏束及心室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返心动过速 束支传导阻滞 交替现象
下载PDF
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相互转变1例
3
作者 党林林 李强 褚嫒嫒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96-300,共5页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项用于评估心脏各部分不应期及功能、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无创检查。本文对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的1例多变心动过速进行报道。本例心动过速表现为两种形态、频率及RP′间期;根据其RP′间期及食管导联心电图特征,...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项用于评估心脏各部分不应期及功能、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无创检查。本文对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的1例多变心动过速进行报道。本例心动过速表现为两种形态、频率及RP′间期;根据其RP′间期及食管导联心电图特征,最终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且存在上述两种心动过速的相互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旁路 结双径路 折返心动过速 折返心动过速 功能束支阻滞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4
作者 邬晓玲 吕铁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99-603,共5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4月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ILV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31例ILVT患儿,中位首发年龄7.8(3.3~10.8)岁。男21例、女10例,首发年龄... 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4月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ILV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31例ILVT患儿,中位首发年龄7.8(3.3~10.8)岁。男21例、女10例,首发年龄为6~18岁共18例(58.1%)。接受射频消融的患儿(手术组,14例)的首发年龄为9.4(6.7~11.7)岁,大于未接受射频消融的患儿[非手术组,17例,5.4(0.4~9.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无明确诱因。10例患儿以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为主要表现。非手术组和手术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临床表现较轻微。抗心律失常药物以维拉帕米及普罗帕酮疗效较好,复律有效率分别为100%和64.7%。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即刻成功率100%,远期随访2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正常。结论ILVT多发生在学龄期,无明确诱因,临床症状不重,大多药物治疗反应好且预后良好,对于反复发作且药物疗效欠佳者可行射频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心动过速 临床特点 射频消融 儿童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与临床治疗分析
5
作者 李婷 《青春期健康》 2023年第10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60例,对患者采用心电图诊断,并按照心电图诊断结果分成两组,左束支阻滞型特... 目的:研究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60例,对患者采用心电图诊断,并按照心电图诊断结果分成两组,左束支阻滞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组(LBBB型患者35例)和右束支阻滞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组(RBBB型患者25例),两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或/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1年内临床治疗效果显示:35例LBBB型患者中10例采用维拉帕米或联用维拉帕米+小剂量腺苷药物治疗终止发作,治疗后1年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30.00%),剩余25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故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均成功消融,治疗后1年内复发2例(复发率为8.00%)。25例RBBB型患者中8例采用维拉帕米或联用维拉帕米+小剂量腺苷药物治疗终止发作,治疗后1年内复发2例(复发率为25.00%),剩余17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故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均成功消融,治疗后1年内复发1例(复发率为5.88%)。LBBB型患者总满意度为85.71%;RBBB型患者总满意度为88.00%。X线三维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中X线曝光时间和射频消融手术时间均低于X线二维指导,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X线三维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放电次数和消融后电轴变化占比与X线二维指导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1年内LBBB型复发患者和RBBB型复发患者再次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后均消融成功,心电图检查也无明显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结构改变或左室增大情况。治疗后1年内虽有复发情况,但是症状以心前区不适、心悸、胸闷、头晕为主,均未出现晕厥、室性早搏、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情况。结论: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可以对LBBB型和RBBB型进行区分,该病常用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无效可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方法,且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疗效显著;若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则需再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特发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诊断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折返路径标测和消融点的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杜日映 孟宪章 +2 位作者 孙海燕 张鹏珍 刘俊传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4期249-252,共4页
报道 1 0例 (男 8、女 2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折返路径标测结果和选择折返路径的不同部位为消融点的消融效果。电生理检查常规插入右室心尖与冠状静脉窦电极 ,并经左、右股动脉分别插入大头电极和2 8 2mm间距冠状静脉... 报道 1 0例 (男 8、女 2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折返路径标测结果和选择折返路径的不同部位为消融点的消融效果。电生理检查常规插入右室心尖与冠状静脉窦电极 ,并经左、右股动脉分别插入大头电极和2 8 2mm间距冠状静脉窦 1 0极标测电极至左室 ,后者贴靠在室间隔表面。窦性心律时各电极对可依次记录到His束电位 (HP)、左束支电位 (LBP)和左后分支的蒲氏纤维电位 (PP) ,室速时仍可同时记录到上述各电位 ,但顺序相反 ,PP领先 ,HP最后 ;而各部位的V波激动顺序在窦性心律和室速时是相同的 ,都是远端电极 (PP以远 )的V波最早 ,近端电极 (HP)的V波最晚。大头电极置于PP电极对附近。结果 :1 0例中 9例能记录到折返路径各电位心内电图 ,折返路径记录成功率为 90 % ( 9/1 0 )。第 1例大头电极位于PP电极对略上方处放电 ,消融成功 ,但导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第 2 ,3例开始在PP电极对略下方处放电 ,但凡未记录到PP的点 ,虽然V波最早 ,都是放电无效点。最后消融成功的点 ,都记录到最领先的PP。第 4例以后 ,都必须记录到最领先的PP后才放电 ,除 1例 2次放电成功外 ,都是 1次放电成功。 1 0例随访至今 3~ 1 8个月 ,未服任何抗心律失常药均无室速发作。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心动过速 折返路径标测 消融点 电生理检查
下载PDF
左束支阻滞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对射频消融成功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彭长农 衣为民 +3 位作者 胡雪松 龙娟 李忠红 程硕滔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3期172-174,共3页
对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型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进行分析 ,以了解哪些因素可以预测此类患者从右室流出道行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对 2 6例特发性室速的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手术 ,全部患者室速时的心... 对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型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进行分析 ,以了解哪些因素可以预测此类患者从右室流出道行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对 2 6例特发性室速的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手术 ,全部患者室速时的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结果 :2 6例中 ,2 2例于右室流出道进行了成功消融 ,成功和未成功消融的患者临床特征和电生理无明显区别 ,成功消融的患者中胸前V1 导联心电图呈rS型 (1 2例 )和QS型 (1 0例 ) ,而 4例未成功者 ,V1 导联均呈rS型 ,其中 2例经主动脉于左冠状窦消融成功。在成功与未成功消融患者中 ,V1 导联有无R波无明显区别 ,但V1 导联无R波预示室速可以从右室流出道成功消融 ,成功消融的室速患者胸前导联的平均移行区在V4导联 ,而未成功患者胸前导联的移行区在V3 或V2 导联。结论 :某些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 ,且额面电轴正常或右偏的特发性室速患者不能成功从右室流出道消融 ,V1 导联有r波且移行区在V3 导联或之前者提示此类心电图特征的室速可能非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特发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束支阻滞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起源于肺动脉瓣上的特发性左束支阻滞样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8
作者 鲁静朝 崔炜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39-239,共1页
关键词 肺动脉瓣 特发性束支阻滞样心动过速 心电图 消融术
下载PDF
体表12导联心电图对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灶定位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狄文成 姚焰 +3 位作者 马坚 陈柯萍 张奎俊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分析患者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形态特征,旨在提出简便的ECG指标来预测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起源。方法回顾我院54例经射频导管消融(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ECG资料,总结不同部位起源特发性流... 目的分析患者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形态特征,旨在提出简便的ECG指标来预测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起源。方法回顾我院54例经射频导管消融(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ECG资料,总结不同部位起源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ECG形态特征。结果不同起源灶有特征性的ECG形态①左心室流出道心内膜起源的ECG100%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87.5%胸前V6导联出现S波;②左冠状窦起源的100%符合V1或V2导联R/S波幅指数≥30%和R波时限指数≥50%这两个条件;③右心室流出道游离壁起源下壁导联的R波多有切迹,且V2导联的S波振幅较深,胸前导联移行晚。结论12导联体表ECG特征,对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灶定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流出道心动过速 特发性 起源灶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家友 廖德宁 +3 位作者 赵学 顾兴建 杜荣增 任雨笙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516-517,共2页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效果。方法62例患者起源于左室间隔部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P电位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起源于其他部位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效果。方法62例患者起源于左室间隔部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P电位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起源于其他部位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结果体表心电图能准确预测IVT的起源;起源于右室流出道36例(58.1%),左室间隔部21例(33.9%),右室流入道4例(6.5%),左室流出道1例(1.5%);消融成功率93.5%(58/62),复发率5.2%(3/58);消融未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手术中未诱发出IVT;术后出现心包填塞1例。结论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特发性 射频导管消融
下载PDF
不同类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健 阮发晖 +5 位作者 杨溶海 易绍东 崔英凯 黄晓波 贾满盈 孟素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52-1153,116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165例IVT病人,根据心电图特征,采用心脏内“起源处”分类方法,其中右室流出道IVT86例,平均年龄[36±12(18 ̄56)]岁,男26例,女60例。左室间隔I...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165例IVT病人,根据心电图特征,采用心脏内“起源处”分类方法,其中右室流出道IVT86例,平均年龄[36±12(18 ̄56)]岁,男26例,女60例。左室间隔IVT75例,平均年龄[26±15(16 ̄45)]岁,男54例,女21例。左冠窦IVT4例,年龄分别为(22、40、45、70)岁,男2例,女2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结果右室流出道IVT男∶女=1∶2.3;左室间隔IVT男∶女=2.6∶1。左室间隔IVT发病年龄较右室流出道IVT更为年青(P<0.01)。IVT发作时心电图形态:右室流出道IVT均为左束支阻滞图形,30例主要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左室间隔IVT均为右束支阻滞图形,多表现为持续性IVT,仅4例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左冠窦IVT均为不典型束支阻滞图形,额面电轴向下,3例于V3过渡为“R”,1例于V2过渡为“R”,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和短阵IVT。右室流出道IVT均为起搏标测消融,治疗成功率100%,4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左室间隔IVT以激动标测时最早的P电位为消融靶点,治疗成功率95%,5例复发,3例再次消融成功,2例拒绝再次手术;左冠窦IVT均为起搏标测消融成功。结论IVT主要见于青壮年。右室流出道IVT多见于女性,而左室间隔IVT多见于男性。射频消融治疗是根治IVT的有效方法。左室间隔IVT常为持续性,主要在激动标测时消融;而右室流出道IVT和左冠窦IVT多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和室性早搏,多采用起搏标测消融。左冠窦IVT相对较为少见,当IVT呈不典型束支阻滞图形,特别是胸前导联R波在V2、V3迅速过渡时,应考虑左冠窦IVT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消融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无人区电轴的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郭继鸿 许原 +2 位作者 李学斌 张海澄 张萍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室速患者心电轴的特征。方法全组60例室速患者,37例左室室速,23例右室室速。经体表心电图测定额面心电轴。结果60例中20例存在无人区电轴,均为左室室速。右室室速无1例出现无人区电轴。存在无人区电轴的患者占左室室速患... 目的研究特发性室速患者心电轴的特征。方法全组60例室速患者,37例左室室速,23例右室室速。经体表心电图测定额面心电轴。结果60例中20例存在无人区电轴,均为左室室速。右室室速无1例出现无人区电轴。存在无人区电轴的患者占左室室速患者的54.1%,20例中男性18例,女性患者2例。17例未出现无人区电轴的左室室速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6例,这种性别差异有否普遍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结论无人区电轴可以做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 心电轴 患者 特发性心动过速 体表心电图 宽QRS波 鉴别诊断 研究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经改进的导管标测消融方法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少颖 王慧深 +3 位作者 杨平珍 石继军 李渝芬 区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0-272,共3页
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方法和新技术治疗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经验。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共7例 ,其中ILVT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完全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6例和伴左后分支阻滞1例 ;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RVT)3例 ,... 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方法和新技术治疗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经验。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共7例 ,其中ILVT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完全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6例和伴左后分支阻滞1例 ;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RVT)3例 ,其中右室流出道2例和右室流入道1例。年龄8.4±3.2岁 ,体重28.5±13.4kg。①在窦性心律下浦肯野电位法标测ILVT消融靶点 ;②应用二根分别放置在右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入道电极 ,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的心室激动点 ,然后用射频导管在该点附近标测IRVT时最早心室激动点 ;③应用Carto系统标测ILVT。结果显示 ,10例均成功消融 ,放电和透视时间分别为7.0±3.8次和20±8.4分钟 ;应用Carto系统标测2例ILVT ,1例ILVT在靶点附近标测过程中易出现室性早搏 ,难与ILVT鉴别而形成错误的电解剖图 ,导致消融失败。提示改进的标测方法可减少放电次数 ,缩短X线透视时间 ;Carto系统在ILVT(VT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完全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或左后分支阻滞)标测过程中易受室性早搏干扰 ,形成错误的电解剖图而消融失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特发性 心动过速 导管标测消融方法 治疗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立光 陶新智 +2 位作者 赵定菁 郑剑光 曾知恒 《广西医学》 CAS 1998年第3期329-331,共3页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5例。根据室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及心电轴初步定位起源点,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与起搏标测法相结合,15例均于局部标到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0~45ms的高频低振幅电位。起源点位于左室间...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5例。根据室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及心电轴初步定位起源点,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与起搏标测法相结合,15例均于局部标到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0~45ms的高频低振幅电位。起源点位于左室间隔区7例,右室流出道8例。放电功率20~30W,放电10s内室速全部终止,平均手术时间1.4h,平均X线曝光26分。无并发症,随访0.5~3.6年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 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心动过速
下载PDF
射频消融左后分支治疗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晓星 马坚 +5 位作者 麻付胜 贾玉和 方丕华 楚建民 浦介麟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6期504-508,共5页
目的报道消融左后分支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方法对57例维拉帕米敏感性左室特发性室速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以窦性心律时产生左后分支阻滞和/或室速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成功终点。结果57例中41例室速诱发条件... 目的报道消融左后分支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方法对57例维拉帕米敏感性左室特发性室速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以窦性心律时产生左后分支阻滞和/或室速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成功终点。结果57例中41例室速诱发条件稳定(71.9%),9例诱发条件不稳定(15.8%),7例不能被诱发(12.3%),所有患者均达消融成功终点。术后全部患者体表心电图Ⅰ导联出现R波降低,S波加深,呈rS形态或RS形态,Ⅱ、Ⅲ、aVF导联出现小q波,或在原有q波基础上加深,R波振幅明显增高,呈qR形态,额面电轴度数显著增加(54.06°±38.24°vs 90.55°±7.88°,P<0.001)。27例出现完全性左后分支阻滞改变(47.4%),30例为不完全性左后分支阻滞(52.6%)。1例1年后室速再发,左后分支阻滞消失,重复消融直至再次出现左后分支阻滞,术后室速未有再发。结论射频消融产生左后分支阻滞可作为左室特发性室速的消融成功终点,尤其适用于不易被常规电生理检查诱发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特发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心电图 左后分支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英贤 陈惠斌 +4 位作者 曾定尹 于亚媛 齐国先 贾大林 韩献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7年第2期82-84,共3页
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27例。左室特发性室速17例均消融成功,其中16例采用标测V波前最早P电位(浦肯野纤维电位)的方法;1例采用起搏标测的方法,成功靶点处均在左室间隔部。1例复发,再次消融... 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27例。左室特发性室速17例均消融成功,其中16例采用标测V波前最早P电位(浦肯野纤维电位)的方法;1例采用起搏标测的方法,成功靶点处均在左室间隔部。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对10例右室特发性室速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标测的方法,其中8例消融成功,成功靶点7例在右室流出道、1例在流入道部位。成功8例中2例复发或再发,1例复发后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室速,无法消融;1例再发左室室速,再次消融成功。27例中1例出现静脉炎并发症。以上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是治疗特发性室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特发性 射频消融
下载PDF
无休止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急诊射频导管消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怀霖 李靖 +5 位作者 袁义强 于力 吴艳霞 陈玉珍 杨庆之 郭应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无休止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急诊射频导管消融(ERFCA)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11例IVT均在持续发作下完成血管穿刺及放置导管。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排除室上性心动过速,寻找IVT的最佳诱发条... 目的:探讨无休止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急诊射频导管消融(ERFCA)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11例IVT均在持续发作下完成血管穿刺及放置导管。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排除室上性心动过速,寻找IVT的最佳诱发条件,左心室IVT以在窦性心律下记录到蒲氏电位(P电位),且P电位落后希氏束≥10ms为消融靶点。右心室IVT采用起搏和激动顺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以起搏与IVT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ECG)完全一致为消融靶点。以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下反复程序刺激不再诱发IVT为消融终点。 结果:11例IVT术中证实起源于左心室后间隔5例,右心室流出道5例,右心室游离壁1例,ERFCA全部成功,无并发症。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复发。 结论:无休止型IVT行ERFCA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心动过速 急诊 失律失常 射频导管消融
下载PDF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旁路的诊断和射频导管消融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楚建民 张澍 +3 位作者 马坚 华伟 王方正 陈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 :报道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ILVT)合并房室旁路的鉴别诊断和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15 6例ILVT患者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RFCA ,对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房呈 1∶1传导的患者给予三磷酸腺苷2 0~ 3 0mg静脉注射 ... 目的 :报道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ILVT)合并房室旁路的鉴别诊断和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15 6例ILVT患者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RFCA ,对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房呈 1∶1传导的患者给予三磷酸腺苷2 0~ 3 0mg静脉注射 ,观察对三磷酸腺苷的反应。同时行RS2 刺激 ,观察有无A波提前 ,明确房室旁路逆传。结果 :5例对逆向传导无影响 ,逆传A波呈非向心性分布 ,同时心室RS2 刺激A波提前 ,证明存在房室旁路逆传 ,5条房室旁路全部消融成功。消融房室旁路后再次诱发ILVT时出现室房分离 ,于左后间隔记录到分支电位或心动过速时V波最早处消融ILVT成功。结论 :ILVT可以和房室旁路同时存在并导致室房 1∶1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左心心动过速 合并症 旁路 诊断 射频导管消融术 治疗
下载PDF
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非接触球囊导管系统的标测与消融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莉 曹克将 +5 位作者 邹建刚 陈明龙 单其俊 杨兵 李文奇 陈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4期224-226,I002,共4页
介绍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0 0 0系统 )指导难治性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与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 5例男性病人 ,年龄 33± 17(17~ 6 2 )岁 ,常规方法标测和导管消融失败 2 .4± 1.1(1~ 4)次。常规放置高位... 介绍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0 0 0系统 )指导难治性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与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 5例男性病人 ,年龄 33± 17(17~ 6 2 )岁 ,常规方法标测和导管消融失败 2 .4± 1.1(1~ 4)次。常规放置高位右房和右室电生理导管 ,运用置入左室的 6 4极球囊导管和大头电极 ,系统重建三维心内膜几何模型和等电势 ,经右室导管诱发VT ,心动过速周期为 32 3.8± 48.1ms。EnSite 30 0 0系统标测到VT的最早激动点分别位于左后间隔中下部、左侧间隔后下部左束支下方、后下间隔近心尖部、左室后壁近基底部和左后间隔中部。在最早激动点和关键峡部分别行点状、环状和线性消融。 2例患者在心动过速时放电、3例患者在窦性心律时消融 ,均获成功。成功消融靶点处的单极电图均为QS型。X线曝光时间为 2 5± 12min。随访 7.8± 4.6 (1~ 1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作心动过速。结果表明 ,与常规方法比较 ,EnSite 30 0 0系统所建立的心腔三维模拟等电势图可直观地显示心动过速的起源点、传导途径和关键峡部 ,系统模拟的单极腔内电图的形态也有助于判断病灶起源部位及提高消融成功率 ,尤其适用于常规方法消融失败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 ,其独特的导航系统可引导消融导管到达靶点部位指导射频消融 ,并可减少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心动过速 非接触标测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慧慧 孙奇 +1 位作者 戴研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7-907,共1页
患者男性,25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10余天于2014—01—23入我院。否认有头晕、黑矇、胸痛症状。入院前12天心悸症状再次发作,心电图(图1)示:心动过速伴完全性有束支传导阻滞及电轴左偏;外院静脉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后... 患者男性,25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10余天于2014—01—23入我院。否认有头晕、黑矇、胸痛症状。入院前12天心悸症状再次发作,心电图(图1)示:心动过速伴完全性有束支传导阻滞及电轴左偏;外院静脉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后心率逐渐减慢,转为窦性心律。入院当天,心电图(图2A)示:窦性心律可见T波改变(Ⅰ、Ⅱ、Ⅲ、aVF、V3-6导联倒置,倒置幅度最高达1.6mV);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33mm,左心室内径51mm,左心室射血分数63%,少量心包积液。人院诊断:考虑为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特发性心动过速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左心射血分数 束支传导阻滞 心律 发性心悸 左心房内径 左心内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