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林丹妮 王坤雄 白志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779-783,共5页
特发性逼尿肌活动低下(IDU)是尿流动力学范围中归于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尿流动力学特征,其病因学的研究较多,但仍无定论。近年来发现有关前列腺素家族系分子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其中研究比较深入的是前列腺素E2分子,本文结合相关... 特发性逼尿肌活动低下(IDU)是尿流动力学范围中归于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尿流动力学特征,其病因学的研究较多,但仍无定论。近年来发现有关前列腺素家族系分子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其中研究比较深入的是前列腺素E2分子,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就逼尿肌活动低下(DU)的定义和流行病学、IDU的病因分型、尿液前列腺素E2(PGE2)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活动低下 特发性逼尿肌活动低下 前列腺素E2 前列腺素受体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及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尿动力学特点
2
作者 张艳 吕磊 +4 位作者 张瑞莉 贾亮花 王庆伟 王焱 文建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694-2697,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及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尿动力学中心2020年11月至2023年6月尿动力学资料完整的50岁以上男性患者3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压力流率Schaefer列线图将...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及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尿动力学中心2020年11月至2023年6月尿动力学资料完整的50岁以上男性患者3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压力流率Schaefer列线图将患者分为DU组、BOO组、DU+BOO组和对照组。对组间尿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DU组67例,BOO组144例,DU+BOO组70例,对照组36例,4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U组较对照组初始排尿感容量、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时腹压增高(P<0.05),而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膀胱排空率和逼尿肌收缩力因子降低(P<0.05);DU组较BOO组初始排尿感容量、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和最大尿流率时腹压增高(P<0.05),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逼尿肌过度活动比率、膀胱出口梗阻因子(BOOI)和逼尿肌收缩力因子降低(P<0.05);DU组较DU+BOO组初始排尿感容量、最大尿流率和最大尿流率时腹压增高(P<0.05),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逼尿肌过度活动比率、BOOI和逼尿肌收缩力因子降低(P<0.05)。结论中老年DU男性主要尿动力学特点为充盈期膀胱感觉降低,逼尿肌过度活动比率低和排尿时腹压增高,合并BOO者则残余尿量增多,BOOI和逼尿肌收缩力因子高,而最大尿流率和膀胱排空率低,应及时给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男性 尿活动低下 膀胱出口梗阻 尿动力学特点
下载PDF
逼尿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和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钟海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6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逼尿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IDO)的治疗效果,并与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NDO)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60例,其中30例IDO患者为IDO组... 目的:探讨逼尿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IDO)的治疗效果,并与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NDO)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60例,其中30例IDO患者为IDO组,30例NDO患者为NDO组,均采取逼尿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最大容积及充盈期逼尿肌最大压力、24 h排尿、尿失禁及尿急频率、OABSS评分及24 h平均排尿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16周时的尿急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逼尿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IDO与NDO,治疗结果相似,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 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 尿内注射
下载PDF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对非神经源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于俊杰 王军起 +1 位作者 温儒民 毛立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85-290,共6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LRP)对非神经源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接受LRP的患者75例,包括腹腔镜下筋膜外入路前列腺癌根治术(LERP)25例,腹腔镜下筋膜内入路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LRP)对非神经源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接受LRP的患者75例,包括腹腔镜下筋膜外入路前列腺癌根治术(LERP)25例,腹腔镜下筋膜内入路前列腺癌根治术(LIRP)50例。其中DU患者28例,非DU患者47例。根据基线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n=28)、膀胱出口梗阻(BOO)组(n=19)、DU组(n=14)和BOO+DU组(n=14)。记录患者基线特征。评估术后下尿路症状,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存质量评分(QOL),以及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记录患者术后尿失禁情况,比较尿控率。结果 与非DU患者相比,DU患者年龄更大,IPSS评分更高,QOL评分更高,Qmax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DU患者和非DU患者术后12个月Qmax均显著升高、QOL评分均下降,非DU患者IPSS评分和PVR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患者术后12个月尿失禁情况明显改善,而非DU患者LIRP术后3个月和LERP术后6个月尿失禁情况显著改善。分层分析显示,对照组和BOO组术后3个月尿失禁情况开始改善。DU组和BOO+DU组在LRP术后尿失禁情况严重,术后12个月尿失禁情况有所改善。结论 LRP术后DU患者的尿控恢复需至术后12个月,较非DU患者尿控恢复时间延长6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活动低下 腹腔镜下筋膜内入路前列腺癌根治术 腹腔镜下筋膜外入路前列腺癌根治术 膀胱出口梗阻 尿动力学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对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沈建武 张鹏 +5 位作者 牟艳嫣 郑卫军 杨小琴 孟军 丁家森 高瞻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5期144-147,共4页
目的评价补中益气汤对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10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49例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2例)... 目的评价补中益气汤对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10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49例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2例)。留置导尿管后,对照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周期为1~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初感尿意量(VFD)、正常尿意量(VND)、最大尿流率(Qmax)、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残余尿量(RV)水平。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Qmax、Pdet.max、Pdet.Qma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RV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VFD、VN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Qmax、Pdet.max、Pdet.Qma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两组VFD、VND、R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膀胱活动低下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逼尿肌活动低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膀胱活动低下 尿活动低下 尿流动力学检查 最大尿流率 最大尿流率时尿
下载PDF
逼尿肌活动低下与膀胱出口梗阻的尿动力学诊断列线图的构建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斌 姜少军 +4 位作者 汤平 韦兴华 杨文俊 伍穗珊 谢克基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27-1831,共5页
目的 构建能综合评价膀胱出口梗阻情况及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尿动力学诊断列线图,以期区分逼尿肌活动低下(DU)、膀胱出口梗阻(BOO)及DU合并BOO,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在行压力-流率测定(PFS)的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 目的 构建能综合评价膀胱出口梗阻情况及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尿动力学诊断列线图,以期区分逼尿肌活动低下(DU)、膀胱出口梗阻(BOO)及DU合并BOO,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在行压力-流率测定(PFS)的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通过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寻找研究人群PFS参数的分布规律及差异,并构建诊断列线图。列线图制作由MATLAB软件完成,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结果 1 278例患者纳入统计。根据数学模型将患者分组比较:〈10%分位数组与10%-25%分位数组患者大部分PFS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分位数组与25%-50%分位数组患者大部分PFS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膀胱剩余尿量(86.4 m L vs.61.4 m L)、膀胱测压容量(275.9 m L vs.241.9 m L)、膀胱排空率(40.3%vs.75.4%)可能与DU相关。故以25%分位数为界限区分DU,从而得到诊断列线图。结论 基于临床尿动力学数据构建的评价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列线图,有助于区分诊断DU、BOO及DU合并BOO的男性LUTS患者,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出口梗阻 尿活动低下 诊断 列线图
下载PDF
外源性干细胞因子对逼尿肌活动低下大鼠Cajal间质细胞数及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封建立 刘元丰 +6 位作者 高瑾 钟渝 舒勇 蒙明森 颜加强 孙道冬 孙丹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924-1928,共5页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对活动低下逼尿肌中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数及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逼尿肌活动低下(detrusor underactive,DU)组以及DU+SCF组。采用E...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对活动低下逼尿肌中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数及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逼尿肌活动低下(detrusor underactive,DU)组以及DU+SCF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SCF水平,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ICCs细胞数目,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c-kit以及SCF的组织水平表达;体外肌条实验检测逼尿肌收缩能力。结果活动低下逼尿肌组织中ICCs数显著减少(P<0.05),SCF及c-kit表达显著降低(P<0.05),逼尿肌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显著下降(P<0.05);外源性SCF可以显著增加活动低下逼尿肌组织中ICCs数(P<0.05),增加SCF及c-kit的表达(P<0.05),显著提升逼尿肌收缩幅度和收缩频率(P<0.05)。结论外源性SCF可以影响活动低下逼尿肌组织中ICCs数,进而改变逼尿肌收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功能障碍 尿活动低下 干细胞因子 间质细胞 膀胱出口梗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在合并神经源性因素的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中的运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俞江 王锡智 +5 位作者 罗斐埜 王博 王翌 季晋东 顾擎 彭立信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合并神经源性因素的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中的临床运用及治疗效果。方法 47例BPH伴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通过经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尿动力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后分为两组。A组:合...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合并神经源性因素的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中的临床运用及治疗效果。方法 47例BPH伴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通过经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尿动力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后分为两组。A组:合并神经源性因素组;B组:不合并神经源性因素组。比较两组患者TURP手术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IPSS储尿期及排尿期亚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月时的IPSS、储尿期及排尿期评分、QOL、Qmax、残余尿量均较术前改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Qmax手术前后的改善差值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IPSS、储尿期及排尿期评分、QOL、残余尿量改善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选择的合并神经源性因素的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TURP能解除泌尿道梗阻,短期内改善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尿活动低下 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下载PDF
中药敷脐配合无菌间歇导尿治疗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35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蔡琦 邵亚敏 +1 位作者 舒彦 任黎刚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第7期503-503,共1页
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由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或收缩持续时间缩短,导致正常排尿时间段内膀胱排空延迟或不能完全排空的一种临床常见的膀胱功能障碍。目前,关于DU的治疗尚未形成有效统一的治疗方案,尚无确切有效的口服药物,临床上现阶... 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由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或收缩持续时间缩短,导致正常排尿时间段内膀胱排空延迟或不能完全排空的一种临床常见的膀胱功能障碍。目前,关于DU的治疗尚未形成有效统一的治疗方案,尚无确切有效的口服药物,临床上现阶段采用的毒蕈碱受体激动药及胆碱酯酶抑制药效果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多。笔者采用中药敷脐配合无菌间歇导尿的方法治疗男性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敷脐 间歇导尿 膀胱尿活动低下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无创性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洋洋 杨国荣 宋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0期1763-1766,共4页
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导致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常见原因。尽管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诊断DU的“金标准”,但是该检查的复杂性和有创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因此,临床上亟需找到一种简便、准确且无创的DU诊断方法。本文对DU... 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导致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常见原因。尽管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诊断DU的“金标准”,但是该检查的复杂性和有创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因此,临床上亟需找到一种简便、准确且无创的DU诊断方法。本文对DU的无创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活动低下 前列腺增生 膀胱出口梗阻 无创诊断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洋洋 郑宝辉 +4 位作者 吕凯凯 常骁 逄瑷博 袁清 宋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0期1648-1653,共6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合并逼尿肌活动低下(DU)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5月因下尿路症状(LUTS)于我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444例。根据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中的膀胱收缩指数(BCI),将患者分为DU组(BC...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合并逼尿肌活动低下(DU)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5月因下尿路症状(LUTS)于我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444例。根据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中的膀胱收缩指数(BCI),将患者分为DU组(BCI<100,n=150)和非DU组(BCI≥100,n=294)。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的与DU相关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BPH患者合并DU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变量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较低的尿不尽症状评分、较低的尿急症状评分、较小的前列腺体积(PV)和较低的最大尿流率(Qmax)为BPH患者合并DU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这5个变量组成的DU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AUC=0.77),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6和0.65。结论高龄、较低的尿不尽症状评分、较低的尿急症状评分、较小的PV和较低的Qmax为BPH患者合并DU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膀胱尿活动低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逼尿肌活动低下的研究现状
12
作者 付思远 王思成 +2 位作者 陈浩龙 李旭鹏 樊体武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97-400,共4页
逼尿肌活动低下(detrusor underactivity,DU)是一种常见的下尿路功能障碍,目前对其认识和研究较少。DU会出现一系列储尿、排尿、排尿后下尿路相关症状,也与其他下尿路功能障碍并存。因此,在泌尿外科日常诊疗中需要排除下尿路症状患者合... 逼尿肌活动低下(detrusor underactivity,DU)是一种常见的下尿路功能障碍,目前对其认识和研究较少。DU会出现一系列储尿、排尿、排尿后下尿路相关症状,也与其他下尿路功能障碍并存。因此,在泌尿外科日常诊疗中需要排除下尿路症状患者合并DU的情况。由于目前缺乏非侵入性诊断技术,DU的确切患病率尚不清楚。大多数DU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病理过程的不同可分为特发性、神经源性和肌源性DU。目前诊断DU的方法大多依赖于逼尿肌强度的测量,而有创性尿动力学评估仅限于专家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活动低下 尿功能不全 尿路症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共存的膀胱过度活动-膀胱活动低下症——一个下尿路症状的新综合征
13
作者 白志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52-854,864,共4页
共存的膀胱过度活动-膀胱活动低下症(COUB)为下尿路症状新综合征,对该综合征的了解有助于医者对下尿路症状患者的进一步认知。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COUB的定义、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症状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进行介绍。对COUB认... 共存的膀胱过度活动-膀胱活动低下症(COUB)为下尿路症状新综合征,对该综合征的了解有助于医者对下尿路症状患者的进一步认知。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COUB的定义、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症状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进行介绍。对COUB认知的深入,将有利于对下尿路症状患者群体的细化、分类、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症状 膀胱过度活动-膀胱活动低下 膀胱过度活动 膀胱活动低下 膀胱 尿收缩力
下载PDF
电针对T10水平脊髓全横断尿潴留大鼠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约肌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朱毅 黄杰 +3 位作者 程洁 张文毅 俞君 朱黎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T10水平脊髓全横断尿潴留大鼠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协调活动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治疗本病排尿障碍的效应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9只、电针组9只,制作T10水平脊髓全横断尿潴留大鼠模型... 目的:观察电针对T10水平脊髓全横断尿潴留大鼠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协调活动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治疗本病排尿障碍的效应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9只、电针组9只,制作T10水平脊髓全横断尿潴留大鼠模型。造模后,每日按压大鼠腹部协助排尿。电针组大鼠取"关元"、"三阴交"穴,采用连续波持续电刺激15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d。疗程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的残余尿量,逼尿肌以及尿道外括约肌的储尿期(灌注期)、排尿期肌电活动。结果:电针组的残余尿量为(2.79±0.59)ml,明显小于模型组的(5.18±0.61)ml,大于假手术组的(0.09±0.01)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组逼尿肌在储尿期和排尿期肌电活动幅度分别为(0.567±0.028)mV和(0.763±0.021)mV,明显高于模型组的(0.372±0.027)mV和(0.458±0.023)mV,而假手术组在储尿期和排尿期肌电活动幅度最高,分别为(0.672±0.032)mV和(0.900±0.029)mV,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组的尿道外括约肌在储尿期和排尿期肌电活动幅度分别为(0.902±0.016)mV和(0.342±0.022)mV,明显低于模型组的(1.198±0.026)mV和(0.668±0.020)mV,但高于假手术组的(0.811±0.017)mV和(0.178±0.010)mV,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能改善T10水平脊髓全横断大鼠早期的膀胱逼尿肌低反射状态,减小排尿期尿道外括约肌异常收缩的肌电活动幅度,降低排尿时的阻力,使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协调性得到改善,从而减少T10水平脊髓全横断大鼠的残余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潴留 电针 尿 尿道外括约 活动
下载PDF
益智仁盐炙对豚鼠膀胱逼尿肌活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勤挽 胡昌江 +4 位作者 李兴华 李文兵 余凌英 谢秀琼 杨婧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32-2933,共2页
目的观察益智仁盐炙后对豚鼠膀胱逼尿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膀胱逼尿肌肌条置于灌流肌槽内,采用分别加兴奋剂和累计加药物的方法,观察肌条的收缩活动。结果益智仁和盐益智仁剂量依赖性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兴... 目的观察益智仁盐炙后对豚鼠膀胱逼尿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膀胱逼尿肌肌条置于灌流肌槽内,采用分别加兴奋剂和累计加药物的方法,观察肌条的收缩活动。结果益智仁和盐益智仁剂量依赖性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兴奋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可降低肌条收缩的平均张力,且盐炙品效果优于生品。结论益智仁和盐益智仁作用膀胱的靶点可能是膀胱逼尿肌的M受体,具有类似M受体阻断剂的作用,盐炙后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仁 盐炙 膀胱尿 收缩活动
下载PDF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逼尿肌过度活动尿动力学判定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光 徐辉 +3 位作者 马红亮 韩冰 刘英 王志勇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逼尿肌过度活动(DO)尿动力学的判定价值。方法选择女性OAB患者89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因肾结石住院,膀胱功能正常,无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的成年女性8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尿动力学...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逼尿肌过度活动(DO)尿动力学的判定价值。方法选择女性OAB患者89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因肾结石住院,膀胱功能正常,无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的成年女性8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尿动力学与膀胱尿道同步测压检查,判定DO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最大尿流率(MFR)低于对照组,残余尿量(RUV)、初始尿意容量(FDV)、强烈排尿感容量(SDV)、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MCC)与膀胱顺应性(B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最大尿道压(MUP)与最大尿道压合压(MUCP)分别为(53.22±12.98)和(68.29±11.59)cm H2O,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92±14.29)和(77.29±11.82)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DO发生率分别为38.2%和5.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DO发生率与MUP、MUCP、MFR呈现明显负相关性(P<0.05),与RUV、FDV、SDV、MCC与BC呈现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尿动力学常规检查与膀胱尿道同步测压对女性OAB的诊治有指导意义,可反映患者的DO状况,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 尿过度活动 尿动力学 膀胱尿道同步测压
下载PDF
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小军 周云 +2 位作者 吴建贤 魏新春 高晓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疗效的影响,比较电针和普通针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疗效区别,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疗效的影响,比较电针和普通针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疗效区别,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脊髓损伤性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岁。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6.83岁。对照组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4.63岁。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训练及普通针刺八髎穴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膀胱训练及电针八髎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排尿频率、尿失禁次数、平均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生活质量(QOL)的变化,并评价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排尿日记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排尿频率、平均尿量、尿失禁次数分别为(5.89±1.07)次、(357.58±84.71) mL、(3.20±1.46)次;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排尿频率、平均尿量、尿失禁次数分别为(7.98±2.53)次、(288.83±84.75) mL、(5.24±2.54)次;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排尿频率、尿失禁次数少于对照组,平均尿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尿动力学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分别为(339.79±87.92) mL、(103.63±42.69) mL。治疗后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分别为(277.29±64.25) mL、(136.79±49.1) mL。治疗后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膀胱容量增加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QOL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QOL为(6.63±3.85)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QOL为(11.29±6.36)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疗法对脊髓损伤性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排尿频率、尿失禁次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膀胱功能,提高患者QOL,整体效果要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过度活动 电针 尿日记 尿动力学
下载PDF
芫花对豚鼠膀胱逼尿肌收缩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英福 邱小青 +5 位作者 田治锋 李伟 郑天珍 瞿颂义 丁永辉 卫玉玲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6-38,共3页
芫花可剂量依赖性增高豚鼠膀胱逼尿肌肌条的张力,增大膀胱逼尿肌肌条的收缩波平均振幅。
关键词 芫花 膀胱尿 异博定 收缩活动 药理
下载PDF
电针治疗脊髓源性逼尿肌活动过度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志顺 王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0,共2页
骶髓以上节段脊髓损伤或病变后,由于脑桥排尿中枢和骶段脊髓之间的联系中断,正常的抑制机制被破坏,将导致逼尿肌活动过度,表现为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这类患者的膀胱内高压状态可逆向损伤肾脏功能,是脊髓损伤或病变患者死亡... 骶髓以上节段脊髓损伤或病变后,由于脑桥排尿中枢和骶段脊髓之间的联系中断,正常的抑制机制被破坏,将导致逼尿肌活动过度,表现为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这类患者的膀胱内高压状态可逆向损伤肾脏功能,是脊髓损伤或病变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解决脊髓损伤或病变后的膀胱功能障碍问题,对于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迫性尿失禁 活动过度 脊髓源性 尿 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 脊髓损伤 脑桥排尿中枢
下载PDF
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丛惠伶 廖利民 +7 位作者 付光 查丽华 杨宇琦 王艺铮 李兴 吴娟 高轶 靖华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3-478,共6页
目的观察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DHI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口服赛洛多辛,试验组口服米拉贝隆和赛洛多辛,共... 目的观察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DHI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口服赛洛多辛,试验组口服米拉贝隆和赛洛多辛,共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排尿日记、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生活质量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最终对照组18例,试验组19例完成随访。治疗后,对照组每日夜尿次数、残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每24小时排尿次数、每日夜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每日尿急评分、OAB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每24小时排尿次数下降值、每次排尿量下降值、每日尿急评分下降值、OAB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包括心悸、心率增快、排尿困难、血压升高、胃部不适、体位性低血压、逆行性射精等,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DHIC患者疗效优于单用赛洛多辛,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拉贝隆 赛洛多辛 尿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 药物联用 尿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