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界膜剥除术与内界膜翻转遮盖术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力及视网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唐余 管莉娜 +2 位作者 陈嘉玉 韩爽 张正培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评估内界膜(ILM)翻转遮盖术与ILM剥除术在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中的效果,观察2种手术方法对黄斑裂孔闭合方式及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MH患者54例(54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 目的评估内界膜(ILM)翻转遮盖术与ILM剥除术在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中的效果,观察2种手术方法对黄斑裂孔闭合方式及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MH患者54例(54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ILM剥除术28例(28眼),采用ILM翻转遮盖术26例(26眼),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孔闭合形态及视网膜外层结构。结果术后6个月时,剥除组和翻转组平均视力(LogMAR)分别为0.85±0.25和0.71±0.19,2组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1)=12.67,P1<0.001;t_(2)=11.47,P_(2)<0.001)。术后视力翻转组较剥除组更好(t=2.20,P=0.033)。术后6个月时,剥除组黄斑裂孔(MH)成功闭合24例(85.7%),其中U型闭合11例(45.8%),EZ完整10例(41.7%),外界膜(ELM)完整17例(70.8%);翻转组MH成功闭合24例(92.3%),U型闭合18例(75.05%),EZ完整16例(66.7%),EIM完整20例(83.3%),翻转遮盖组术后U型闭合及EZ、ELM恢复均高于剥除组。结论2种手术方式在提高MH闭合率方面均有有效性,ILM翻转遮盖术更有利于裂孔沿着原有解剖形态愈合,有效恢复术后视网膜外层结构,提高患者预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 闭合形态 视网膜外层结构
下载PDF
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联合自体血覆盖与空气填充对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对比
2
作者 丁亚丽 王静 +1 位作者 朱忠桥 黄磊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1期1213-121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联合自体血覆盖与空气填充治疗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西安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20例大孔径(裂孔直径>400µm)IM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 目的对比分析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联合自体血覆盖与空气填充治疗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西安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20例大孔径(裂孔直径>400µm)IM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空气填充治疗,观察组行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自体血覆盖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裂孔闭合率,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视网膜外界膜(ELM)缺损直径、椭圆体带(EZ)缺损直径、黄斑裂孔(MH)直径,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裂孔闭合率(98.33%)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BCVA均明显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ELM缺损直径、EZ缺损直径、MH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ELM缺损直径、EZ缺损直径、MH直径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大孔径IMH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视力,促进黄斑裂孔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 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 自体血覆盖 空气填充 裂孔闭合率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视网膜光敏感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徐冲 冯超 吴建华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接受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光敏感度的临床变化并探讨其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32例(32只眼)IMH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所有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被非随机分为两...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接受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光敏感度的临床变化并探讨其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32例(32只眼)IMH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所有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被非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B组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中心视网膜光敏感度(0°~5°范围)、外周视网膜光敏感度(5°~10°范围),其他观察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视网膜浅层血流密度、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比较各观察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视网膜光敏感度与视网膜血流密度、脉络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BCVA均得到明显改善,中心视网膜光敏感度在出现明显改善,视网膜浅层、深层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明显增加,两组患者术后中心视网膜光敏感度的变化均与视网膜浅层、深层血流密度的变化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IMH后黄斑部中心视网膜光敏感度在术后早期就出现明显提高,而黄斑中心视网膜光敏感度的改善与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光敏感度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痊愈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的视功能和视觉生存质量分析
4
作者 高小明 戚雪敏 +3 位作者 李小萍 刘鸿飞 朱益波 范正娟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痊愈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体(MIOL)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IMH痊愈并发白内障患者10例10眼,其中男5例5眼,女5例5眼,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MIOL植入,其中植入ZMB00型人工晶体9例9眼...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痊愈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体(MIOL)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IMH痊愈并发白内障患者10例10眼,其中男5例5眼,女5例5眼,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MIOL植入,其中植入ZMB00型人工晶体9例9眼,ZXR00型1例1眼,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近视力(UCNVA)、对比敏感度(CS)和中文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VFQ-25)。结果术后3个月BCDVA、UCDVA和UCNVA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非眩光CS阈值较术前在各个频段上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眩光CS术后各个频段阈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提高,但仅6.3°、4.0°、2.5°、1.6°频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VFQ-25总体分值、总体视力、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及社会角色限制评分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OL能为IMH痊愈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远视力和近视力,并改善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白内障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功能
下载PDF
基于血流OCT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
5
作者 戚雪敏 高小明 +3 位作者 刘鸿飞 朱益波 范正娟 卓优儿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3期348-350,共3页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因黄斑中心凹处全层神经上皮层的缺失造成视力下降、中心暗点和视物变形,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气体填充是治疗IMH的有效方法~([1])。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尽管IMH术后闭合率达到90%以上~...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因黄斑中心凹处全层神经上皮层的缺失造成视力下降、中心暗点和视物变形,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气体填充是治疗IMH的有效方法~([1])。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尽管IMH术后闭合率达到90%以上~([2-3]),视力也得到部分提升,但仍有多数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不佳~([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眼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安蔺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59-0162,共4页
分析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眼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78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联合眼部训练。结果 ... 分析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眼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78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联合眼部训练。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术患者进行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视力,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训练 综合护理 特发性黄斑裂孔 视力 综合护理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眼功能恢复的影响
7
作者 赵玄真 李真 孙书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99-0202,共4页
分析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眼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78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联合眼部训练;比较两... 分析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眼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78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联合眼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眼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1、3周观察组患者视力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术患者进行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视力,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训练 综合护理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术与玻璃体切割联合ILM瓣覆盖术治疗不同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杜磊 陈佳 +2 位作者 龙婷 陈震 邢怡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0-142,146,共4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剥除术和玻璃体切割联合ILM瓣覆盖术治疗不同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ILM剥除或ILM覆盖的方法治疗IMH共127...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剥除术和玻璃体切割联合ILM瓣覆盖术治疗不同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ILM剥除或ILM覆盖的方法治疗IMH共127例127眼,根据IMH的最小直径分为小裂孔(63眼,直径≤500μm)和大裂孔(64眼,直径>500μm);依据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剥除1组(小裂孔32眼)和剥除2组(大裂孔33眼)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ILM剥除术;覆盖1组(小裂孔31眼)和覆盖2组(大裂孔31眼)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ILM瓣覆盖术。对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裂孔愈合情况进行检查随访。结果术后12个月时各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剥除1组和覆盖1组(t=0.112 2,P>0.05),剥除2组和覆盖2组(t=0.750 8,P>0.05)相比,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剥除1组和覆盖1组在术后6个月时闭合率均为10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2组和覆盖2组在术后6个月闭合率分别为84.85%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剥除2组和覆盖2组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缺损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2组和覆盖2组术后1个月时,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缺损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覆盖2组的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缺损直径比剥除2组小。各时间点剥除1组和覆盖1组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缺损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ILM剥除,ILM瓣覆盖术有助于直径大于500μm裂孔愈合,对于小裂孔愈合两种术式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瓣 内界膜剥除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频域OCT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内外节与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肖泽锋 晏世刚 +2 位作者 郭晶晶 陈建明 郭海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内外节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对比分析28例(30眼)确诊并氉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 目的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内外节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对比分析28例(30眼)确诊并氉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转换成LogMAR视力)和水平方向上光感受器内外节缺失区直径(diameter of IS/OS absence,DIOA),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术后22眼黄斑裂孔闭合,裂孔封闭率为73.3%。术前LogMAR视力为0.99±0.37,术后12个月为0.75±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P<0.05)。术前DIOA为551~2900(1945.57±609.33)μm,术后12个月为412~2811(1357.07±772.67)μm,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手术前后LogMAR视力与DIOA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895、0.921,均为P<0.01)。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LogMAR视力与手术前后DIOA具有明显正相关性,DIOA是评估患者视力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学光相干断层扫描 特发性黄斑裂孔 光感受器 视力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空气填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陶明 李艳 张文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2006-200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空气填充在特发性黄斑裂孔闭合、黄斑形态和功能变化的情况,得出玻璃体术后空气填充是否是特发性黄斑裂孔值得推荐的填充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连续手术的特发性黄斑裂孔31例31眼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填... 目的:通过观察空气填充在特发性黄斑裂孔闭合、黄斑形态和功能变化的情况,得出玻璃体术后空气填充是否是特发性黄斑裂孔值得推荐的填充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连续手术的特发性黄斑裂孔31例31眼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填充空气,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孔闭合、IS/OS破坏直径、手术前后视物变形程度、手术并发症,探讨此类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空气填充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结果:孔径≤250μm的闭合率是100%,孔径250~400μm的闭合率为88.9%,孔径400~600μm的闭合率为93.3%;最佳矫正视力在基线和术后1、3mo是0.12±0.08,0.28±0.15和0.27±0.18;手术前IS/OS破坏直径为1962.1±510.7μm,术后3mo,IS/OS破坏直径为1245.3±396.5μm,手术前后IS/OS破坏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术后俯卧位时间为3.5±0.4d;患者视物变形明显改善;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该研究表明,对于特发性黄斑孔而言,空气填充能达到较好的裂孔闭合、视功能恢复、俯卧位时间较短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填充空气是一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空气 频域OCT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会兰 谢立科 +4 位作者 郝晓风 张志芳 侯乐 祁怡馨 明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主要是指无明确诱因引起的黄斑区域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全层缺损,是比较重要的眼底黄斑病变之一。根据不同的原因及其病变的解剖部位则有不同的分类,其病因较多且病机复杂,但随着眼科...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主要是指无明确诱因引起的黄斑区域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全层缺损,是比较重要的眼底黄斑病变之一。根据不同的原因及其病变的解剖部位则有不同的分类,其病因较多且病机复杂,但随着眼科检查仪器的不断更新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IMH的治疗手段也随之多样化并且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不仅如此,对于IHM的预防性治疗在临床也逐渐得到运用。现本文将从IMH的发病机制、相关检查、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剥除 内界膜移植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内界膜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细胞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彭娟 沙翔垠 +1 位作者 文晔 梅开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5-918,共4页
背景 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内界膜的组织病理结构和细胞成分对理解IMH的发病机制,从而预防IMH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研究报道结果不一致.目的 研究IMH内界膜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细胞成分,检测内界膜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背景 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内界膜的组织病理结构和细胞成分对理解IMH的发病机制,从而预防IMH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研究报道结果不一致.目的 研究IMH内界膜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细胞成分,检测内界膜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D45及CD44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IMH的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的IMH患者7例7眼的内界膜标本,制备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观察内界膜的组织结构及细胞成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和定位内界膜中GFAP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内界膜中CD45及CD44的表达.结果 7例IMH内界膜石蜡切片均可见波浪弯曲状红染膜状结构,其中2例内界膜厚度均匀一致,含较少细胞,其他5例内界膜厚度不均,散在分布有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GFAP表达于内界膜外层.免疫荧光染色表明,CD45阳性T淋巴细胞散在分布于内界膜组织中,黏附分子CD44多表达于内界膜的内层细胞.结论 IMH的内界膜上细胞成分较少,但Ⅲ期以上裂孔内界膜中存在神经胶质细胞和CD45阳性T淋巴细胞,表明IMH的发生过程伴有增生和免疫炎症反应.CD44作为黏附分子在内界膜中表达上调,促进IMH的增生和免疫炎症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病理 视网膜孔/病因 内界膜/病理 细胞学 组织病理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黏附分子/病理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沛阳 冼文光 +3 位作者 刘红山 曾明兵 徐力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202-1208,共7页
目的:观察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后的解剖和视功能结果。方法:前瞻性干预性分析。27例(30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接受25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人工晶体置入和玻璃体腔... 目的:观察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后的解剖和视功能结果。方法:前瞻性干预性分析。27例(30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接受25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人工晶体置入和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mo进行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视野检查和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fERG)检查,使用OCT明确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首次手术后28眼的黄斑裂孔闭合,平均logMAR视力由术前的0.72±0.22提高到术后的0.29±0.18(P<0.001)。中心10°视野检查中,平均偏差(mean deviation,MD)由术前的-3.59±1.83 dB减少到术后的-2.51±1.36dB(P<0.001),平均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PSD)由术前的1.86±0.68 dB减少到术后的1.33±0.32 dB(P=0.001)。MfERG中可见术后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域的平均振幅明显升高,而4-6环区域的平均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疾病病程长短(P<0.001)和1环区域的术前N1波振幅(P=0.001)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预测作用。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后保持1d的面向下体位,有很好的解剖成功率和视功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空气填充 视野 多焦视网膜电流图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临床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梅海峰 邢怡桥 +3 位作者 杨安怀 江双红 杨杰 金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685-686,共2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特征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152例162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观察指标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眼别、视力、裂孔... 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特征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152例162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观察指标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眼别、视力、裂孔分期、裂孔孔径及底径大小、裂孔缘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以及对侧眼黄斑部病变情况。结果152例162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中,男36例40眼,女116例122眼;年龄28~72岁,其中51~70岁者占76.6%;发病无左、右眼别差异;视力眼前指数~0.5,平均0.15±0.09;特发性黄斑裂孔分期:I期Ⅱ眼,Ⅱ期23眼,Ⅲ期78眼,Ⅳ期50眼;裂孔孔径大小为(552.57±237.39)μm,裂孔底径大小为(980.55±365.64)μm;裂孔缘两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343.68±86.08)μm及(363.45±90.25)μm;23眼伴有黄斑前膜,56眼伴有玻璃体后脱离。非黄斑裂孔眼中黄斑板层孔8眼,黄斑前膜10眼,Ⅲ期裂孔5眼,Ⅳ期裂孔2眼,玻璃体黄斑牵引17眼,玻璃体后脱离16眼。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在临床上多见于5l~70岁的女性患者,发病无眼别差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用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分期,观察裂孔大小、裂孔缘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监测对侧眼黄斑区病情变化,还有助于探索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成机制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曲安奈德吲哚青绿辅助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波 金学民 +2 位作者 朱海燕 周朋义 曾宪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9-241,共3页
背景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是近年来争论的热点,安全、彻底地剥离内界膜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吲哚青绿辅助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IMH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研究设计。收集IMH患者23... 背景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是近年来争论的热点,安全、彻底地剥离内界膜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吲哚青绿辅助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IMH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研究设计。收集IMH患者23例25眼进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核心部玻璃体切割之后,后极部注射曲安奈德约0.1ml。气液交换后保留约1/4的灌注液,将质量分数0.5%吲哚青绿0.2~0.5ml于灌注液面下滴于黄斑裂孔处。术中观察内界膜染色效果,术后观察术眼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25眼玻璃体后皮质及内界膜染色效果好,残余玻璃体及后皮质切除干净,内界膜剥离过程中瓣膜和边缘清晰可见。随访3~8个月,一次性手术裂孔完全闭合率为88.0%(22/25),部分闭合型占12.O%(3/25)。术后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07—0.60,84.0%的患眼视物变形、眼前暗影明显减少或消失,52.0%的患眼视力提高。结论曲安奈德、吲哚青绿双染色辅助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IMH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剥离 吲哚青绿 曲安奈德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后裂孔愈合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欣悦 朱小敏 +1 位作者 刘亚军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后影响裂孔愈合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撕除+气体充填手术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5例(35眼)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术前、术后常规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最佳...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后影响裂孔愈合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撕除+气体充填手术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5例(35眼)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术前、术后常规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BCV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并测量裂孔底径(base diameter,BASE)、裂孔最小径(minimum diameter,MIN)、裂孔高度(height,H)、裂孔两侧外界膜的断端与光感受器脱离起点之间的距离(M、N)、水平方向光感受器内外节缺失区直径(diameter of IS/OS absence,DIOA)。采用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记录矫正视力。根据患眼术后的SD-OCT图像结果,将黄斑裂孔愈合级别分为A、B、C3组。根据患眼术前术后BCVA情况,将术后视力分为:视力提高组、视力不变组、视力下降组。观察黄斑裂孔愈合和视力变化情况,并结合患者年龄、性别、术前黄斑裂孔各测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5例中黄斑裂孔愈合A组23眼,B组6眼,C组6眼。视力提高组27眼,视力不变组、视力下降组均为4眼。结果显示:(1)黄斑裂孔愈合情况与BASE、H、MIN、黄斑裂孔指数(macular hole index,MHI)、裂孔牵拉指数(tractional hole index,THI)、孔径指数(DHI)、手术前BCVA(logMAR)弱相关(均为P<0.05);与黄斑裂孔指数(macular hole healing index,MHCI)显著相关(r=-0.588,P=0.000);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2)术后BCVA(logMAR)与BASE、MIN弱相关(均为P<0.05);与THI、DIOA、术前BCVA(logMAR)显著相关(均为P<0.05);与年龄、性别、H、MHCI、MHI、DHI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3)术前DIOA与术前BCVA(logMAR)显著正相关(r=0.658,P=0.000);术后DIOA与术后BCVA(logMAR)显著正相关(r=0.565,P=0.000);术后BCVA(logMAR)和术后DIOA较术前均有所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1)MHCI与裂孔愈合等级的相关性最高,可作为手术前预测术后裂孔愈合情况的一个指标;(2)术前DIOA、术前BCVA(logMAR)、THI与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性最高,可作为预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指标;(3)BCVA与DIOA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视力改善与否的关键取决于DIOA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预后分析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丽 肖丽波 +4 位作者 俞丹洋 焦康为 李俊 赵洁 胡竹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07-1912,共6页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无明显病因发生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目前,随着对IMH认识的逐渐深入及其治疗方式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其治疗技术也呈现成熟化及多样化。研究表明,早期直径较小的IMH可以进行观察随访;奥克纤溶...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无明显病因发生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目前,随着对IMH认识的逐渐深入及其治疗方式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其治疗技术也呈现成熟化及多样化。研究表明,早期直径较小的IMH可以进行观察随访;奥克纤溶酶(Ocriplasmin)已被批准用于中小型黄斑裂孔和黄斑粘连(VMA)的患者;内界膜(ILM)剥除可提高解剖闭合率。然而,对于直径<250μm的IMH,尚不确定是否总是需要剥除ILM。本文讨论了IMH的发病机制、分期、分类及当前的治疗方案。基于IMH的特点和患者的差异性,拟提出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来为个体患者选择最佳和最实际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Ocriplasmin 内界膜剥除术 内界膜瓣翻转技术 自体内界膜移植术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OCT影像与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勇 刘向玲 +3 位作者 宋子宣 陈立新 蔺静静 王娇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s,IMH)患者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的相关参数与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例(25眼)IMH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玻璃体内...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s,IMH)患者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的相关参数与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例(25眼)IMH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玻璃体内注气术,术前、术后12周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术前1周内OCT影像上直接测量裂孔最大高度,通过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量黄斑裂孔最小径、基底径及外界膜光感受器断裂点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最大垂直高度,并计算黄斑孔指数(macular hole index,MHI)、牵拉孔指数(tractional hole index,THI)、黄斑孔指数'(macular hole index',MHI')及牵拉孔指数'(tractional hole index',THI'),应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各参数与术后12周时BCVA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拟合分析得出MHI、THI、MHI'、THI'界值。结果IMH患者术后12周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术后12周BCVA与术前MHI、THI、MHI'、THI'具有相关性(均为P<0.05)。MHI≥0.705组术后12周时BCVA平均为0.297,好于MHI<0.705组的0.103(P=0.023);THI≥1.425组术后12周时BCVA平均为0.288,好于THI<1.425组的0.163(P=0.001)。结论THI≥1.425或MHI≥0.705者术后12周时能获得较好的BCVA,可作为预测IMH患者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离术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有晶状体眼与人工晶状体眼视力恢复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志杰 吕林 陈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78-880,共3页
目的比较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有晶状体眼与人工晶状体眼视力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5例(45眼),按照患者术后晶状体状况,分为有晶状体眼组(32例32眼)和人工晶状体眼组(13例13眼)。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 目的比较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有晶状体眼与人工晶状体眼视力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5例(45眼),按照患者术后晶状体状况,分为有晶状体眼组(32例32眼)和人工晶状体眼组(13例13眼)。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C3F8填充术,术中使用吲哚菁绿溶液辅助剥离内界膜。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及术后有晶状体眼组的晶状体混浊进展情况。结果人工晶状体眼组术后视力提高率为76.9%,有晶状体眼组术后视力提高率为43.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人工晶状体眼组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为0.30±0.20,有晶状体眼组为0.58±0.32,两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9)。术后有晶状体眼组14眼出现晶状体混浊进展。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晶状体混浊可明显影响患者的视力恢复,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使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得到进一步的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 视力
下载PDF
25G经结膜穿刺法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柏川 陈晓 +2 位作者 徐东强 丁琴 金中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效果。方法:7例(7眼)经眼底及OCT检查确诊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施行25G经结膜穿刺法玻璃体切割术,剥离视网膜前膜,眼内惰性气体填充,观察术后视力及裂孔封闭情况。结果:7例(7眼)黄斑... 目的:探讨小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效果。方法:7例(7眼)经眼底及OCT检查确诊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施行25G经结膜穿刺法玻璃体切割术,剥离视网膜前膜,眼内惰性气体填充,观察术后视力及裂孔封闭情况。结果:7例(7眼)黄斑裂孔均解剖复位,2眼视力无改善,5眼视力提高1~4行,随访1~6mo无裂孔复发者。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方法,经结膜小切口法较传统玻璃体切割术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经结膜穿刺法 玻璃体切割术 治疗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