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像素层与比特层置乱的超混沌图像加密算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伍朝阳 孙树亮 刘庆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609-1613,1620,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像素层与比特层置乱的超混沌图像加密算法,首先根据密钥值计算超混沌Chen系统的初始值并产生4个混沌序列;然后依据不同的混沌序列实现图像像素层和比特层的置乱;最后进行图像扩散操作并最终得到加密图像。实验结果和理论... 提出了一种基于像素层与比特层置乱的超混沌图像加密算法,首先根据密钥值计算超混沌Chen系统的初始值并产生4个混沌序列;然后依据不同的混沌序列实现图像像素层和比特层的置乱;最后进行图像扩散操作并最终得到加密图像。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足够安全,并能够抵御多种攻击,具有优越的性能,适合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混沌Chen系统 像素置乱 特层置乱 扩散
下载PDF
空气泡沫调驱技术在浅层特低渗透低温油藏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红斌 蒲春生 +4 位作者 吴飞鹏 张新春 杨兴利 李星红 郑黎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2,115-116,共4页
空气泡沫调驱技术综合了空气驱和泡沫驱的优点,可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在中高温油藏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浅层特低渗透低温油藏中的应用较少。根据陕北油区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以甘谷驿油田唐114井区为例,通过理论研究、... 空气泡沫调驱技术综合了空气驱和泡沫驱的优点,可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在中高温油藏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浅层特低渗透低温油藏中的应用较少。根据陕北油区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以甘谷驿油田唐114井区为例,通过理论研究、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空气泡沫调驱技术在浅层特低渗透低温油藏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室内实验低渗透层中的原油被明显启动,驱油效率由水驱阶段的8.33%升高到50.55%;矿场试验井组含水率由98%下降至73%,产液量由3m3/d降至0.8m3/d,平均单井产油量由0.05m3/d增至0.2m3/d。空气泡沫调驱技术在甘谷驿油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对同类油藏的增油控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泡沫调驱 低渗透油藏 低温适应性 甘谷驿油田
下载PDF
空气泡沫/凝胶复合调驱技术在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中的模拟应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饶鹏 杨红斌 +4 位作者 蒲春生 李星红 吴飞鹏 张新春 杨兴利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868-1871,共4页
空气泡沫/凝胶复合驱技术综合了凝胶和空气泡沫的双重优势,在中高温油藏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中的应用较少。根据陕北地区特低渗油藏地质储层特征,以甘谷驿油田唐114井区为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凝胶和泡... 空气泡沫/凝胶复合驱技术综合了凝胶和空气泡沫的双重优势,在中高温油藏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中的应用较少。根据陕北地区特低渗油藏地质储层特征,以甘谷驿油田唐114井区为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凝胶和泡沫的注入顺序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凝胶注入量、泡沫液注入速度、空气注入速度和泡沫总注入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水驱高含水后,优先注入凝胶段塞,再注入泡沫,调堵效果最好。空气泡沫/凝胶复合调驱技术在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低温 凝胶 空气泡沫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特厚黏土层多圈孔冻结壁温度场实测研究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盛天宝 魏世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16-1521,共6页
中国国内冻结法凿井通过冲积层的厚度已突破500 m接近了600 m,收集了前10个井筒的多圈孔冻结方案和施工资料,对其中赵固一矿2个特厚黏土层冻结井,开展了多圈孔冻结壁温度场实测。分析前期冻结井存在浅部片帮、深部冻实、冷量浪费、掘进... 中国国内冻结法凿井通过冲积层的厚度已突破500 m接近了600 m,收集了前10个井筒的多圈孔冻结方案和施工资料,对其中赵固一矿2个特厚黏土层冻结井,开展了多圈孔冻结壁温度场实测。分析前期冻结井存在浅部片帮、深部冻实、冷量浪费、掘进速度慢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设计的冻结壁过厚、冻结孔布置圈径不适应,中圈孔过多、内圈孔过深,中、内圈交汇后冻土向内侧扩展速度过快,主冻结孔布置在中圈冻结期间调控能力差。研究提出冻结壁厚度计算和相匹配的3圈孔冻结,以外圈为主冻结孔、中圈辅助孔、内圈防片帮孔的布孔方法,在赵固二矿3个530 m的特厚黏土层冻结井应用,有效解决了冻结与掘砌的矛盾,技术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黏土 多圈孔 冻结壁 温度场 布孔方法
下载PDF
沙漠特厚风砂层下某铁矿水平隔离矿柱厚度的确定 被引量:6
5
作者 乔登攀 侯国权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17,共4页
某铁矿山围岩不稳固、矿体赋存在沙漠特厚风砂层下。由于风砂粒度细、流动性好,应用崩落法开采贫化率和损失率很高。为保证下部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提出了在风砂层与矿体的接触面以下留设水平隔离矿柱的方案。研究采用经验公式和FLAC3D数... 某铁矿山围岩不稳固、矿体赋存在沙漠特厚风砂层下。由于风砂粒度细、流动性好,应用崩落法开采贫化率和损失率很高。为保证下部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提出了在风砂层与矿体的接触面以下留设水平隔离矿柱的方案。研究采用经验公式和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确定了水平隔离矿柱的合理厚度。结果表明,在采用隔一采一的无间柱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分条开采跨度为10 m的矿房时,留设的20 m隔离矿柱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风砂 隔离矿柱 安全厚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井楼油田一区特浅层超稠油难动用储量开发技术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费永涛 崔连训 +3 位作者 张辉松 关群丽 江谋勇 李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6期24-26,29,共4页
井楼一区稠油储量丰度高,经过十余年开发,大部分储量已经动用。该区东北部主力油层Ⅲ8~9层埋藏深度浅,受地袁条件及常规直井及斜直井技术的制约,有61×10^4t的地质储量成为特浅层难动用储量。对比分析国内类似油藏开发对策与... 井楼一区稠油储量丰度高,经过十余年开发,大部分储量已经动用。该区东北部主力油层Ⅲ8~9层埋藏深度浅,受地袁条件及常规直井及斜直井技术的制约,有61×10^4t的地质储量成为特浅层难动用储量。对比分析国内类似油藏开发对策与效果后,认为东北部油藏适宜利用特浅层水平井方式进行整体部署动用。在精细油藏描述基础上,优化确定了水平井布井方式、水平井段长度、水平井空间位置、井眼轨迹、完井方式等指标。2007年5月矿场实施,注汽投产单井日产油30-50t,是相邻直井产量的3倍,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难动用储量 油藏适应性分析 水平井 布井方式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特厚黏土层冻结压力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盛天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1-574,共4页
实测了河南赵固一矿主、副、风井197~507m共7个黏土层的冻结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冻结压力随测层埋深增大,同一层位的冻结压力呈非均匀分布,局部存在较高的集中应力。分析了特厚黏土层冻结压力变化规律及显现特征。应用黄金分割理论确... 实测了河南赵固一矿主、副、风井197~507m共7个黏土层的冻结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冻结压力随测层埋深增大,同一层位的冻结压力呈非均匀分布,局部存在较高的集中应力。分析了特厚黏土层冻结压力变化规律及显现特征。应用黄金分割理论确定测层冻结压力值,提出了不同深度冻结压力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黏土 冻结压力 井壁
下载PDF
特厚层稠油油藏隔夹层识别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马成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对于特厚层稠油油藏,隔夹层的存在是影响蒸汽腔发育和扩展、汽(气)液渗流差异的关键因素。以杜84块兴Ⅵ组为例,基于岩心资料、高密度井网资料以及开发动态监测资料等,对隔夹层进行定性识别。利用压汞和物性分析资料,采用Wall法确定隔夹... 对于特厚层稠油油藏,隔夹层的存在是影响蒸汽腔发育和扩展、汽(气)液渗流差异的关键因素。以杜84块兴Ⅵ组为例,基于岩心资料、高密度井网资料以及开发动态监测资料等,对隔夹层进行定性识别。利用压汞和物性分析资料,采用Wall法确定隔夹层物性上限,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建立隔夹层定量识别标准,描述了隔夹层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包含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试验区东南部和水平井部署区的东北部,其他区域零星发育;纵向上2小层发育多套隔夹层,隔夹层频率及密度大。针对隔夹层采取驱泄复合和压裂改造措施,可以有效扩展蒸汽腔的波及范围,增加可动用储量。该研究对改善稠油SAGD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隔夹 定量识别 最小流动孔喉半径 杜84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浅层特低渗透油藏氮气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郑黎明 王成俊 +1 位作者 吴飞鹏 高瑞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66,115,共5页
浅层特低渗透油藏衰竭式开发效果较差,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不进的问题,氮气驱技术为提高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结合矿场实际,通过对特低渗透岩心氮气驱开发效果的研究,分析了注入参数对水驱后氮气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对... 浅层特低渗透油藏衰竭式开发效果较差,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不进的问题,氮气驱技术为提高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结合矿场实际,通过对特低渗透岩心氮气驱开发效果的研究,分析了注入参数对水驱后氮气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对比了单纯氮气驱和氮气与水交替注入时水驱驱替压力的变化,优化了特低渗透岩心氮气驱与水驱段塞比例.人造和天然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氮气驱可提高浅层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3%~10%,二次水驱时驱替压力增加,含水率较低时进行氮气驱效果较好;水驱后氮气驱采出程度与气体注入量变化存在阶梯性上升趋势,改变了以往采收率与气驱注入量单调性上升的认识,对于不同油田的注入要求可以选择气体注入量局域性最优值;相对于单纯氮气驱,氮气与水交替注入采收率有所增加,注入压力可明显提高,气水交替注入6轮次时压力最大增加约1.5 MPa,气水段塞优化最佳比例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氮气驱 氮气与水交替注入 采收率 注入压力
下载PDF
浅薄层特稠油油藏HDNS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谷建伟 冯保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9,145,共5页
浅薄层特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天然能量不足、油藏流体不具有流动性,采用HDNS技术(N2和降黏剂辅助水平井蒸汽吞吐)可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N2和降黏剂的注入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浅薄层特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天然能量不足、油藏流体不具有流动性,采用HDNS技术(N2和降黏剂辅助水平井蒸汽吞吐)可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N2和降黏剂的注入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2和降黏剂的注入,均可有效提高原油产量,并且各注入参数均存在较优值;利用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进行了HDNS技术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显著影响HDNS技术开采效果的因素有降黏剂注入量、N2与降黏剂注入顺序、降黏剂注入速度、N2注入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稠油油藏 HDNS技术 数值模拟 N2 降黏剂 蒸汽吞吐
下载PDF
确定特低渗油气层有效压裂的下限值—以泌阳凹陷安棚油田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国鹏 郭齐军 +2 位作者 赵庆 龚银忠 赵琳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43,共4页
安棚油田碎屑岩储层属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埋藏深,胶结致密,具有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特征;油气藏类型复杂,有普通黑油油藏、挥发油藏和凝析气藏等。通过综合应用Hobson法、产能法、浮力法等得到含不同流体储层的下限标准,确定了油层和凝析气... 安棚油田碎屑岩储层属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埋藏深,胶结致密,具有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特征;油气藏类型复杂,有普通黑油油藏、挥发油藏和凝析气藏等。通过综合应用Hobson法、产能法、浮力法等得到含不同流体储层的下限标准,确定了油层和凝析气层有效压裂的物性下限值,为压裂层位的选取和特低渗油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油气藏 低渗油气 有效压裂下限 泌阳凹陷 安棚油田
下载PDF
特厚砂土层条件下的开采沉陷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占荣 陈利平 郝延锦 《中国煤炭地质》 2013年第8期42-45,共4页
在分析榆树湾煤矿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特厚砂土层条件下的厚煤层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与特征。揭示了特厚砂土层、薄基岩及大采厚等特殊因素对地表沉陷规律的影响,获得了特厚砂土层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研究成... 在分析榆树湾煤矿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特厚砂土层条件下的厚煤层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与特征。揭示了特厚砂土层、薄基岩及大采厚等特殊因素对地表沉陷规律的影响,获得了特厚砂土层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研究成果将对榆林煤矿后续的安全合理开采、保安煤柱的留设、环境治理与保护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砂土 移动变形 沉陷规律
下载PDF
浅层特、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采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富 彭顺龙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6年第3期62-65,共4页
对浅层特、超稠油油藏斜直水平井注蒸汽开采工艺技术进行了总结,这些技术包括:完井、双油管注汽与采油、井下温度跟踪监测、单井吞吐及间歇汽驱等技术,分析了不同油藏、不同注蒸汽热采方式的生产效果,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通过8口... 对浅层特、超稠油油藏斜直水平井注蒸汽开采工艺技术进行了总结,这些技术包括:完井、双油管注汽与采油、井下温度跟踪监测、单井吞吐及间歇汽驱等技术,分析了不同油藏、不同注蒸汽热采方式的生产效果,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通过8口斜直水平井注蒸汽开采现场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斜直水平井 斜抽 吞吐 间歇汽驱
下载PDF
浅薄层特稠油过热蒸汽驱开发研究与试验——以楼资27井区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关群丽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76-78,136,共4页
针对楼资27井区浅薄层特稠油油藏特点,开展了转过热蒸汽驱开发方式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楼资27井区浅薄层特稠油油藏适合进行过热蒸汽驱开发,较湿蒸汽驱提高采收率8.24个百分点,油汽比提高0.077。对浅薄层特稠油油藏过热蒸汽驱注... 针对楼资27井区浅薄层特稠油油藏特点,开展了转过热蒸汽驱开发方式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楼资27井区浅薄层特稠油油藏适合进行过热蒸汽驱开发,较湿蒸汽驱提高采收率8.24个百分点,油汽比提高0.077。对浅薄层特稠油油藏过热蒸汽驱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筛选出四个井组进行过热蒸汽驱试验,预测汽驱阶段采出程度26.28%,蒸汽吞吐+汽驱采收率4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资27井区 浅薄稠油 蒸汽吞吐中后期 转换开发方式 过热蒸汽驱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浅层特稠油油藏蒸汽驱驱替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爱军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7年第1期60-62,共3页
克拉玛依油田九6区齐古组油藏为浅层特稠油油藏,初期采用蒸气吞吐开采,之后转为蒸气驱开采,目前处在蒸气驱后期阶段,开采效果变差。针对这一现状,利用生产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蒸汽驱的驱替特征,定量地分析了平面及纵向上的温... 克拉玛依油田九6区齐古组油藏为浅层特稠油油藏,初期采用蒸气吞吐开采,之后转为蒸气驱开采,目前处在蒸气驱后期阶段,开采效果变差。针对这一现状,利用生产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蒸汽驱的驱替特征,定量地分析了平面及纵向上的温度场变化及蒸汽波及状况,提出了蒸气驱后期开采应采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驱 蒸气吞吐 数值模拟 驱替
下载PDF
特厚煤层工作面顺槽松动圈的测定
16
作者 张惠斩 周志利 《山西煤炭》 1990年第2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特层 工作面 顺槽 松动圈
下载PDF
浅薄层特超稠油吞吐转蒸汽驱油现场试验与推广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明英 马明贤 罗林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7年第7期67-70,共4页
蒸汽驱油技术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以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热采阶段,依靠蒸汽吞吐开采,只能采出各个油井井点附近油层中的原油,采收率一般为18%-26%,井间留有大量的剩余油富集区,采用蒸汽驱开采可以扩大波及体积... 蒸汽驱油技术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以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热采阶段,依靠蒸汽吞吐开采,只能采出各个油井井点附近油层中的原油,采收率一般为18%-26%,井间留有大量的剩余油富集区,采用蒸汽驱开采可以扩大波及体积,从而提高驱油效率,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超稠油 吞吐转速汽驱 驱油效率 采收率
下载PDF
立井特厚粘土层冻结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志明 周世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6-27,共2页
祁东煤矿副井松散层厚 36 8 80m ,其中表土 2 4 5 88~ 2 87 2 6m为特厚粘土层 ,施工该段时井帮冻结温度较高且水文管被挤扁。论文从土层特征和井壁受力分析介绍了快速。
关键词 厚粘土 冻胀力 立井
下载PDF
鄂尔多斯浅层特低渗油藏水驱后空气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成俊 郑黎明 +1 位作者 高瑞民 刘敏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135-137,141,共4页
鄂尔多斯东部浅层特低渗油藏衰竭式开发效果较差,注水开发亦存在注不进或易水窜的问题,因此室内研究了该油藏水驱后气驱效果,实践表明,水驱后空气驱可以提高浅层特低渗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和降低含水率,水驱后空气驱采收率与气体注入量存... 鄂尔多斯东部浅层特低渗油藏衰竭式开发效果较差,注水开发亦存在注不进或易水窜的问题,因此室内研究了该油藏水驱后气驱效果,实践表明,水驱后空气驱可以提高浅层特低渗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和降低含水率,水驱后空气驱采收率与气体注入量存在阶梯性上升趋势,对于不同的油田可以选择气体注入量的局域性最优值,不同水驱阶段后进行气驱效果不同,含水率较低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气田 低渗油藏 水驱后空气驱 注入量 注入时机
下载PDF
氘钛等离子体高压查尔特鞘层特性理论研究
20
作者 沈伯昊 董烨 +2 位作者 周前红 杨温渊 董志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0-98,共9页
建立了混合多组分等离子体高压查尔特鞘层动力学模型,数值研究了氘钛等离子体高压查尔特鞘层特性。理论与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提升D^(+)离子比例、降低D^(+)离子及Ti^(2+)离子入鞘速度、降低等离子体密度等方式,均会有效增加鞘层厚度,并... 建立了混合多组分等离子体高压查尔特鞘层动力学模型,数值研究了氘钛等离子体高压查尔特鞘层特性。理论与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提升D^(+)离子比例、降低D^(+)离子及Ti^(2+)离子入鞘速度、降低等离子体密度等方式,均会有效增加鞘层厚度,并降低靶面场强幅值,这些方式有利于离子汇聚传输和降低靶面击穿风险。随加速电压的增加,离子引出稳定工作区域范围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增加D^(+)离子比例、减小D^(+)离子及Ti^(2+)离子入鞘速度,均会显著增加离子引出稳定工作区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多组分等离子体 高压查尔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